话有三不说,事有三不做,人有三不交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f6U中华典藏网

01.话有三不说f6U中华典藏网

1. 揭人之短的话不要说。f6U中华典藏网

《菜根谭》:“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此三者可以养德,亦可远害。”f6U中华典藏网

口是伤人斧,言是割舌刀,知人不必言尽,留些口德。f6U中华典藏网

不要攻人短处,揭人疮疤。揭人疮疤的人,招人痛恨,害人害己。f6U中华典藏网

人活一生,是以尊严立于世。“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f6U中华典藏网

每一个人都有尊严,都好面子,所以在生活中,不要揭人短处、言人隐私。f6U中华典藏网

2. 标榜自己的话不要说。f6U中华典藏网

别人称赞叫口碑,自我标榜叫吹嘘。f6U中华典藏网

“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 真正有学识有涵养的人是不用开口标榜自己的。f6U中华典藏网

晚清左宗棠西征,收复了新疆,立下了不世之功。f6U中华典藏网

左宗棠本来就有“文人喜大言”的毛病,立功后更是见人就谈自己的西征经历。f6U中华典藏网

有人找他办事,不管是公事还是私事,左宗棠三言两语就能把事情绕到西征上面去,让对方无可奈何。f6U中华典藏网

左宗棠是有本事的人,吹嘘的功劳也确实是真的,仍然受人诟病,所以标榜自己的话,我们最好不说。f6U中华典藏网

3. 没有价值的话不要说。f6U中华典藏网

子禽问老师墨子,多说话是否有好处。f6U中华典藏网

墨子说:“蛤蟆、蚊子,日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燥,可谁会听它们呢?再看公鸡,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人们早早起身。”f6U中华典藏网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孔子这话的意思是,一个人要么不说话,要么一开口就说中要害。f6U中华典藏网

不要说没有价值的废话,多说无益,贵在恰到好处。f6U中华典藏网

言简意赅,是境界;口若悬河,何尝无魅力?f6U中华典藏网

只是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场合,对着正确的人,说恰当的话。f6U中华典藏网

02.事有三不做f6U中华典藏网

1. 走捷径的事不要做。f6U中华典藏网

曾国藩读书不走捷径,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f6U中华典藏网

虽然曾国藩秀才考了九年,但是一旦开窍之后,后边的路就越来越顺,四年后中了进士,而其他早早中了秀才的同学,后来却连举人也没有出来一个。f6U中华典藏网

曾国藩打仗不走捷径,湘军每到一处便安营扎寨,将进攻任务变成防守任务,一点点地蚕食着太平天国控制的区域,这便是“结硬寨”。f6U中华典藏网

湘军攻城经常性地用时整年,而不是两三个月,通过挖壕沟围城,断敌粮道、断敌补给,有必要时进行围敌打援,方法很笨,但非常有效,这就是“打呆仗”。f6U中华典藏网

曾国藩认为自己得益于不走捷径,因为“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f6U中华典藏网

2. 损害人的事不要做。f6U中华典藏网

害人者的结局往往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f6U中华典藏网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f6U中华典藏网

古时候,京城有一个洗衣匠,他的店铺生意很好,而他的邻居是一个陶匠,陶匠的生意却很萧条。f6U中华典藏网

陶匠认为是洗衣匠的店铺影响了自己店铺的风水,就起了害人之心,他求见国王,说洗衣匠有祖传的技艺,能把黑象洗成白象。f6U中华典藏网

国王很高兴,因为这个国家只有黑象,而白象被视为吉祥的象征、繁荣富强的预兆,于是下令洗衣匠把黑象洗成白象。f6U中华典藏网

洗衣匠不敢抗旨,回家后,不住地叹气。f6U中华典藏网

他的妻子问清楚原因,给他出了一个主意。f6U中华典藏网

第二天,洗衣匠去见国王说:f6U中华典藏网

“我家的洗衣盆太小了,容不下一头大象,请陛下先下令造一个装得下一头大象的陶盆。”f6U中华典藏网

于是国王命令陶匠在三天内造出一个可以容纳一头大象的陶盆来。这下陶匠傻眼了,最终因造不出来而被国王处死。f6U中华典藏网

3. 贪便宜的事不要做。f6U中华典藏网

贪便宜往往会吃大亏,因为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白占的便宜。f6U中华典藏网

历来很多骗子,就是利用人爱贪便宜的心理来达到目的。f6U中华典藏网

很多时候,做事情,要靠人缘。f6U中华典藏网

左宗棠说:“好便宜者,不可与之交财。”f6U中华典藏网

对喜欢贪便宜的人,大家都防着呢!f6U中华典藏网

一来二去,贪便宜的人就会惹人讨厌,人缘就差,反倒会因此失去很多机会。f6U中华典藏网

贪便宜的事不要做,吃亏的事不妨做一些,吃亏是福,有时候吃亏就是占便宜。f6U中华典藏网

说到利益,有的很表面,人人都可以看得见,但是有的却是隐形的,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得见。f6U中华典藏网

要想有所回报,就要懂得有所付出。f6U中华典藏网

03.人有三不交f6U中华典藏网

1. 亲情淡漠的人不可交。f6U中华典藏网

春秋时期,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强盛。管仲临终时,齐桓公来与他讨论将来谁可以代替管仲治理国家。f6U中华典藏网

齐桓公认为易牙、竖刁、开方这三人对他忠心耿耿,易牙曾经把自己的儿子蒸了,做成菜给齐桓公享用;f6U中华典藏网

竖刁把自己阉割,变成宦官来服侍齐桓公;f6U中华典藏网

开方本是卫国的公子,放弃卫国储君不做,而到齐国侍奉齐桓公15年,即使是亲爹病故,也不回家看一眼。f6U中华典藏网

管仲说,一个人连自己和自己的至亲都不爱,又怎么会真心爱国君呢?一定要远离这三个人。f6U中华典藏网

管仲死后,齐桓公终究还是重用了这三个人,结果这三人作乱,齐桓公在宫中活活饿死。f6U中华典藏网

亲情淡漠的人,天生铁石心肠,冷酷无情,这样的人,切切不可交!f6U中华典藏网

2. 唯利是图的人不可交。f6U中华典藏网

曾国藩说:“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f6U中华典藏网

世界上总有些人唯利是图,在他的心里,永远看重利益,永远是在利用别人,为了利益可以出卖朋友。f6U中华典藏网

生活中,与这种人交往,你永远是他的榨取对象,囊中之物。f6U中华典藏网

当然他也会付出,不过他的付出是建立在更大的收益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对你更多的榨取范围内的。这种人当然不可交!f6U中华典藏网

3. 言而无信的人不可交。f6U中华典藏网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f6U中华典藏网

就是说一个人说话做事总得靠谱,不能一会儿是三,又一会儿是四,让人无所适从。f6U中华典藏网

生活中,与言而无信的人共处是个噩梦,对轻言承诺的人抱有希望是浪费生命。f6U中华典藏网

他们一直变化着,上午说的事下午就变了,昨天决定的事今天就成了废纸一张,和他们交往,就像坐上一条他们自己也不知开往何方的船。f6U中华典藏网

朋友贵在真诚,朋友有别的缺点或许可以原谅,若是言而无信,让人摸不透他的哪句话是真、哪句话是假,还是敬而远之的好。f6U中华典藏网

因为谁也没有兴趣,天天听无法兑现的话。f6U中华典藏网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