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最聪明的做人之道,是让人对你放心。
在近代中国,有一个特别了不起的人物,名叫胡适。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有一句极为出名的流行语。就是“我的朋友胡适之”。
当时,“上至总统、主席,下至企台、司厨、贩夫、走卒、担菜、卖浆一一行列之中都有胡适之的朋友”。
和胡适相处过的人,无论观念有何差异、是何身份,都对胡适交口称赞,就连见谁骂谁的李敖对胡适也甚是服气。
而这一切,都源于胡适本人高明的做人之道。
跟胡适往来的人,都觉得胡适厚道、靠谱,他做事,大家都觉得放心、舒服。
而大家对你放心,是对一个人修养的最高评价。
1、懂得感恩
当时在民国有一个笑谈,提倡纲常伦理的康有为,却把女儿一嫁再嫁,一辈子倡导新文化运动的胡适,最后却接受了包办婚姻,娶了一位小脚太太!
这位小脚太太,就是江冬秀。
如张爱玲所说,他们是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胡适那么帅那么有才,却与她相守一辈子,没有纳妾,又那么听话。
而这一切都源于胡适懂得感恩。
当时,江、胡两家订了婚约之后,胡适就先后到上海、美国求学去了。过了十多年他俩还未结婚。
但是江冬秀却已经把自己当做过门的媳妇了,江家本来是望族,在家里,江冬秀有自己的丫环婆子,凡事都不用自己动手。但是她却亲自来胡适家照料胡适体弱多病的母亲,胡适一去十年,她就照顾了十年。
胡适的父亲早亡,是母亲一手带大,他知道母亲的不容易,在外漂泊十年的过程中,幸得江冬秀能代他尽孝,胡适甚是感激。
所以,但是胡适虽然在美国已经有了挚爱,但是回国之后,还是选择和江冬秀结婚。
这其中多半便是感念江冬秀照顾母亲的恩德。
几十年夫妻下来,胡适可谓对江冬秀温顺服帖。甚至曾经开玩笑说自己加入了“PTT”(怕太太协会)。
他非是怕太太,只是感恩妻子、爱护妻子罢了。
感恩之心并不是人人都有的,只有懂得报答、有善良之心的人,才会有感恩的心。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相互的。
一个人只有怀有一个感恩之心,别人才敢放心与之交往,在相处的过程中才敢放心付出,不必担心有一天这个朋友会头也不回的弃人而去。
一个人懂得感恩,别人才敢信任你,才敢帮助你,才能对你放心。
2、心地善良
江冬秀常说:“适之帮助穷书生,他开起支票来活像一个百万富翁,待我,他就好像一个穷措大。”
林语堂刚去美国读书的时候,生活拮据,曾经向北大申请过一笔生活费用,胡适非常欣赏林语堂的才华,于是以北大的名义每月捐赠林语堂40美元。
这种帮助,极大的解决了林语堂的生活难题。
林语堂后来学成归国,顺利成为北大的教授,这一点,胡适居功至伟。
胡适帮助林语堂的事,直到胡适逝世后,林语堂来胡适墓地献花道出此事,才为世人所知。
1961年2月,李敖从军中退伍,回到台北,担任姚从吾先生的助理,月薪1000元台币。由于台湾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成立不久,一切还没有走上轨道,常常拖欠助理人员的工资。
于是李敖写信给胡适,向他抗议。
没几天。他就收到胡适的回信,信中说:“现在送上一千元的支票一张,是给你‘赎当’救急的”,李敖后来说:“我收到胡适的信和一千元后,非常高兴,也很感动,很感激他的照顾。”
虽然有人说胡适邀买人心,但是有谁见过一个老师对一个当时名不经传的学生也慷慨解囊的吗?单这一点,胡适就比普通人强太多。
胡适还帮助过很多人。比如后来的罗尔纲、吴晗和周汝昌等,有的是在经济上生活上,有的是在知识上学问上,甚至是做人上。
就是这样一个大师,天天资助别人的生活,念着别人的艰辛,但是他自己却过得十分清贫。
胡适逝世后,清点他的余款竟然只有153美元。
心里时刻念着别人,行动上时刻帮助别人,这样的人又怎么不让大家死心塌地地敬佩呢?大家对他的人品,又怎能不放心呢?
3、懂得宽容
鲁迅有过一句特别有名的话,叫“我一个也不宽恕”。胡适刚好相反,他对于各色的人物,始终保持着一份宽容的心态。
胡适去台湾之后,昔年好友相继反目,对胡适展开批判,胡适却一点也不怪他们,反而设身处地为这些好友辩解,说他们有自己的苦衷,他们没有不说话的自由。
胡适曾任驻美大使,他周旋于美国各色的政客名流之间,反复游说演讲,让美国加入二战。
很多人说,正是因为胡适的成功游说,才把美军拖入了太平洋战场。
而这一切都来源于他对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尊重与包容。正是这种包容,让他对各色的人物,各种文化都没有偏见,一视同仁,正是这样的态度,让他赢得了盟友的好感,成为当时中国最出色的外交家。
他不仅是学界大师,也是P.T.T(怕太太)的楷模。有些人在写文章时,难免添油加醋,胡适即使读到挖苦、嘲讽他P.T.T,他也是一笑而过,不与计较。有时候甚至当成笑话讲给妻子听。
胡适的晚年,曾说过一句很重要的话,那就是:“宽容比自由更重要”。他认为“宽容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宽容,就没有自由。”
宽容还是一种美好的情感、高贵的品质、是一种仁爱的光芒、一种崇高的境界。胡适自己也是身体力行、一生都在践行着这种高尚的宽容理念。
一个人懂得感恩,人们才能够放心大胆地为他付出,而不必担心养出一个白眼狼。
一个人心地善良,人们才愿意与他共事,和他交往。善良是人的起点,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交的基础。
一个人待人宽厚,人们在他面前感受到舒心、轻松,不必时刻小心谨慎,战战兢兢,不必担心对方吹毛求疵,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
一个人做到这三点,才能让别人信任,才能得人心。这样的人,才能让别人安心,让别人放心。
最新文章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