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人才都是熬出来的,本事都是逼出来的

1. 成功都是熬出来的。dUc中华典藏网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一步熬出来的。成功的人懂得熬,所以成功;失败的人只会逃避困难,必然失败。dUc中华典藏网

为什么用熬?因为普通人承受不了的委屈你得承受,普通人需要别人理解安慰励,但你没有,普通人用对抗消极指责来发泄情绪,但你必须看到爱和光。dUc中华典藏网

在任何事情上学会转化消化,普通人需要一个肩膀在脆弱的时候靠一靠,而你就是别人依靠的肩膀。dUc中华典藏网

小时候的曾国藩和所有孩子一样,并非天资聪颖,其智力甚至可以说是中下水平。dUc中华典藏网

曾国藩与同时代的俊杰比起来也确是差了一大截,小他1岁的左宗棠,14岁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一。dUc中华典藏网

李鸿章也是17岁即中秀才。比曾、左、李稍晚的梁启超更是一个神童,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dUc中华典藏网

但是,曾国藩的成就却超过很多聪明人,这得益于曾国藩的勤劳和坚持。dUc中华典藏网

修养自己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的坚持。dUc中华典藏网

可以说,正是不断地坚持、不断地熬,曾国藩才从一个普通人逆袭成了一代完人,一介君子。dUc中华典藏网

曾国藩深谙此道。dUc中华典藏网

他在给儿子的一封家书中写道:dUc中华典藏网

“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dUc中华典藏网

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dUc中华典藏网

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dUc中华典藏网

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dUc中华典藏网

“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dUc中华典藏网

曾国藩给我们指明了做事的方法:不断精进,一步步走,不要急躁,要慢慢熬!dUc中华典藏网

三十一岁那年,曾国藩给自己定下了日课十二条: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所能、作字、夜不出门。且长期坚持。dUc中华典藏网

普通人坚持一天,一周,一个月,很不容易了,一年够长了吧?dUc中华典藏网

他坚持了多久?半生!dUc中华典藏网

就曾国藩练习书法来说,他自幼练习书法,一直到老。dUc中华典藏网

终其一生,所写的日记、书信及奏稿数以千万字计,均为楷书或行书。dUc中华典藏网

这份耐心,这种毅力,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dUc中华典藏网

2. 本事多半是逼出来的。dUc中华典藏网

容闳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是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dUc中华典藏网

在清末洋务运动中,他因促成并且经理了两件大事而彪炳史册:dUc中华典藏网

建成了中国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机器厂——上海江南机器制造局;dUc中华典藏网

组织了第一批官费赴美留学幼童。dUc中华典藏网

在中国近代西学东渐、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容闳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dUc中华典藏网

曾国藩对容闳抱有极大希望,一力促成其办厂办洋务,然而容闳近年在办事的过程中,深感处处棘手,步步难行,多少次都想甩手不干,但最后还是挺下来了。dUc中华典藏网

有一次,容闳本想向曾国藩吐一肚子苦水,谁知道曾国藩却说:“老夫活了五十多岁,经事不少,知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困难之处,正可看作是激励和逼迫。”dUc中华典藏网

容闳便不敢再讲了,硬着头皮把总督交给的担子担起来。dUc中华典藏网

要有所激发和有所逼迫。被击败、被轻视、被羞辱,未必是坏事,反而因此被激发小宇宙,逼出战斗力,往往也能成大事。dUc中华典藏网

著名曾国藩研究专家唐浩明曾说,曾国藩的本色是一位词臣、一介文人。他成为一个军事家实际上是被逼出来的。dUc中华典藏网

咸丰二年7月,曾国藩南下江西赴任乡试主考的半途,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他立即改道回家奔丧,就在这时,太平军冲出广西,取道湖南北上,并连克湘北数城,更进而打下了汉阳。朝廷内外一片惊慌。dUc中华典藏网

为协助地方政府维持秩序,咸丰帝决定,采取嘉庆年间大办团练的办法,任命在原籍守制的曾国藩为第一个团练大臣。dUc中华典藏网

但他上报朝廷要为母守灵。到12月中旬,当得知武昌被太平军占领,他才不得不出山。dUc中华典藏网

这个时候曾国藩的临危受命,既有他接受朝廷命令的职责所在,也有保卫父老乡亲的责任感,更有承担天下重任的使命感。dUc中华典藏网

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困难之处,正可看作是激励和逼迫。dUc中华典藏网

正是凭着这样的精神和信念,作为一介书生的曾国藩才能指挥军队,于道德学问之外,成就伟业。dUc中华典藏网

推荐作家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