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宝典

  • 赤松领禅师语录

    赤松领禅师语录

    《作者:赤松道领五卷,清 道领说,宿源录。卷首收序;卷一收住贵阳府寿世禅院语录——上堂;卷二:收上堂、小参、示众;卷三收法语、拈颂、赠偈、杂著;卷四收诗集序、诗;卷五收书问、佛事、行由。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九册。

  • 敏树禅师语录

    敏树禅师语录

    《作者:敏树如相十卷,清如相说,道崇编,道领录,孙顺序,陈新甲序,有行实。南岳下第三十五世,嗣破山明。依驹本印。卷首收序;卷一收住四川垫江县百丈禅院语录;卷二收住湖广施州卫万寿禅寺语录;卷三收住四川彭水县太平禅寺语录、住贵州石阝+千府三昧禅院语录;卷四收住四川遵义府海龙山古龙禅院语录、复住万县慈云禅院语录、住贵州大兴禅寺语录;卷五收小参、普说、茶话;卷六收开示、机缘、法语、付偈(原目为联芳);卷七收颂古;卷八收示偈、杂著;卷九收杂著、赞、疏;卷十收书问、行实。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九册。

  • 祖亮启禅师语录

    祖亮启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二卷,清超启说,广和录,超屿序。南岳下第三十六世,嗣灵机观。依驹本印。

  • 灵机禅师语录

    灵机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清行观说,寂方等编。六卷。卷首收序;卷一收住湖州武康翔凤山显忠崇孝资福禅寺语录、住嘉兴府石门县福岩禅寺语录、小参、示众;卷二收机缘、垂问;卷三收勘辨、早参、晚参;卷四收落堂、源流颂;卷五收颂古、书问;卷六收杂偈、真赞、佛事;卷末附行状、塔铭、志、后跋。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九册。

  • 灵隐文禅师语录

    灵隐文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三卷,清 文说,福度复编。南岳下第三十五世,嗣破山明,依驹本印。卷上收上堂;卷二收小参、法语、机缘、颂古、牧牛颂;卷三收杂偈、联芳、杂著。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九册。

  • 别庵禅师同门录

    别庵禅师同门录

    《作者:别庵性统三卷,清性統錄,弘秀編,超原序,錄三山來禪師法嗣。按原目作別庵禪師語錄已佚,駒作同門錄,今從駒本并印。

  • 卓峰珏禅师语录

    卓峰珏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一卷,清性珏說,宗位編(丁目作客慧錄),超原序,藍理序,有塔銘。南嶽下第三十一世,嗣衡山炳。附永絃法師語錄(三頁),依駒本印。

  • 玉眉亮禅师语录

    玉眉亮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一卷,清 亮說,空謐編,張廷勱序。南嶽下第三十一世,嗣耳庵嵩。依駒本印。

  • 大笑崇禅师语录

    大笑崇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大笑崇禅师语录,清崇说、空情录。三卷。卷首收序,卷上收住夔州府万县观音山宝积寺语录,卷中收小参、茶话、佛事,卷下收颂古、书问、杂著、行实。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九册。

  • 万峰童真禅师语录

    万峰童真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清至善说,卷首收序,题辞,卷一收住湖广德安府孝感县简堂禅院语录、住高峰禅寺语录、法语、卷二收真赞、偈颂、佛事,卷三收举古,卷四收宗统颂,卷五卷六收湘山颂古。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九卷。

  • 高峰乔松亿禅师语录

    高峰乔松亿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清玄亿说,灯洪编。二卷。卷首收序,卷一收住重庆府忠州柏岩禅院语录、住夔州府梁山高峰禅院语录、住湖鄂大别山卧云禅院语录、颂古、拈评、行由,卷二收宗统遍颂。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九册。

  • 晦岳旭禅师语录

    晦岳旭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八卷,清 旭说,全琳等录(丁目作道辅录),徐嘉炎序,杜臻序。南岳下第三十六世,嗣山铎在。依驹本印。

  • 天则能禅师语录

    天则能禅师语录

    《作者:机能一卷,清 机能说 道崇.续弥同录 罗开驎序 机云序 有行略(依驹本印)

  • 调实居士证源录

    调实居士证源录

    《作者:佚名清 陆瑛说 罗机彻编 罗开驎序 佚名序(末页缺) 有行略(依驹本印)

  • 洪山俞昭允汾禅师语录

    洪山俞昭允汾禅师语录

    《作者:允汾清允汾说,上睿等编。六卷。卷首收序;卷一收住江西庐山西林乾明禅寺语录;卷二收住郢州潼泉山法兴禅寺语录;卷三收住鄂州广慧禅寺语录、住景陵紫芝庵语录;卷四收住鄂州大洪山宝通报国禅寺语录;卷五收住齐安天台山赤城禅寺语录——一示众、机缘、颂古、塔铭、重修洪山寺疏、佛事;卷六收诗偈。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七册。

  • 密云禅师语录

    密云禅师语录

    《作者:密云圆悟 十卷。明代密云圆悟撰,山翁道忞编。圆悟,俗姓蒋,字觉初,号密云,宜兴人。自幼乖巧,常闻佛声,仅八岁便知佛号,稍长常独自一人顾世相作无常之想,每每进城卖柴路经行人毫无察觉,心想凝重,渐渐看破红尘。出家奉法,住寺天童寺。出家后益思研经,用功刻守,积累了不少学习心得和体会,遂将其用语录体整理成书,即《密云禅师语录》。此书对了解圆悟佛学很有帮助。卷末附有虞山钱谦益作的“塔铭”,圆悟弟子道忞所作的“行状”和“年谱”。收有圆悟禅师的上堂语、开示、小参、入室机缘、问答机缘、勘辨机缘、法语、书问、举古、拈古、征古、别古、代古、

  • 大觉普济能仁玉琳琇国师语录

    大觉普济能仁玉琳琇国师语录

    《作者:玉林通琇七卷。门人行岳编。几一卷第一上堂(一)卷第二上堂(二)示众卷第三小参(一)卷第四小参(二)卷第五法语客问机缘(一)卷第六机缘(二)颂古书问像赞卷第七诗偈佛事杂着塔铭

  • 明道正觉森禅师语录

    明道正觉森禅师语录

    《作者:茆溪行森《明道正觉䒢溪森禅师语录》,该书为其门人超德等人所编,分上中下三卷。收在《乾隆大藏经》及《禅宗全书》中。

  • 神鼎一揆禅师语录

    神鼎一揆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十二卷,清元揆說,成炯等編,車萬育序,柴蓁序,有行實、塔銘成炯等编。卷首收序;卷一收住郢州月掌山寿圣禅寺语录、住安陆京山县永隆禅寺语录;卷二至卷五收住潭州神鼎资圣禅寺语录;卷六收住明州瑞岩首座寮秉拂小参。住明州西堂寮秉拂小参;卷七收拈颂古上;卷八收拈颂古下、像赞;卷九收佛事、机缘;卷十收诗偈;卷十一收书复;卷十二收行实。寿塔铭、法语、杂著(原书未标出)。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七册。

  • 古宿尊禅师语录

    古宿尊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有塔铭。南岳下第三十五世,嗣山翁忞。依驹本印。古宿尊禅师语录六卷,清尊说,明圆等编,杨义序,桑自知序,沉廷劢序,有行实

  • 远庵僼禅师语录

    远庵僼禅师语录

    《作者:远庵本僼十六卷,清本僼说,元视等编,吴道会序,有塔铭。卷首收序;卷一至卷三收住潭州神山资圣禅寺语录;卷四至卷六收住明州太白山天童弘法禅寺语录;卷七收住明瑞寺语录;卷八收住明州瑞严山兴福禅寺语录,住越州平阳山兴福禅寺语录、住明州白云山延祥禅寺语录;卷九收小参;卷十收小参、秉拂;卷十一收秉拂、普说;卷十二拈古、颂古、机缘;卷十三收法语、偈;卷十四收赞;卷十五收佛事;卷十六收书启杂著;卷末附塔铭。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七册。

  • 弘觉忞禅师语录

    弘觉忞禅师语录

    《作者:木陈道忞二十卷。清·木陈道忞说,显权等编。清·顺治十七(1660)年敕刊。收在《禅宗全书》第六十四册。道忞禅师,为密云圆悟之法嗣,系大力弘扬临济宗风之宗匠,曾住持天童山,历住各州之道场,后奉召入内说法,蒙清世祖赐号‘弘觉’,康熙十三年(1674)示寂。门人集录其开示法语而成本书。卷一至卷三收录师驻锡天童山之语录,卷四收录驻锡明州灵峰寺及越州云门寺之语录,卷五至卷六收录驻锡台州广润寺之语录,卷七收录驻锡越州大能仁寺之语录,卷八收录驻锡湖州护圣万寿寺之语录,卷九至卷十收录驻锡青州法庆寺之语录,卷十一收录再住天童山之语录,卷十二收录法语及广录,卷十三收录示

  • 山茨际禅师语录

    山茨际禅师语录

    《作者:山茨通际四卷,清通际说,达尊、达谦等编,道忞序,有塔铭。南岳下第三十四世,嗣磬山修。卷首有序。卷一收住杭州府东明禅寺语录,住南岳绿萝庵语录、住长沙府浏阳南源禅寺语录,卷二收拈古、代古、颂古,卷三收机缘、法语、书,卷四收诗偈、杂著铭。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七册。后附有《东明遗录》。

  • 憨休禅师敲空遗响

    憨休禅师敲空遗响

    《作者:憨休如乾清如乾说,张恂编阅、继尧校订。十二卷。卷首收序;卷一收碑记、序、传、行状;卷二收塔铭、辞。赋、祭文、牒、说、跋;卷三收疏、引、闲话;卷四收启;卷五收尺牍上;卷六收尺牍下;卷七收像赞;卷八收偈;卷九至卷十二收诗。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策三十七册。

  • 憨休禅师语录

    憨休禅师语录

    《作者:憨休如乾十二卷 清如乾說,繼光等編,有像贊,何瑞徵序,張恂序,董文昌跋。跋與助刻題名,誤訂在前,今移後。南嶽下第三十六世,嗣雲峩喜。依駒本印。

猜你喜欢的书

屏山集

屏山集

诗文别集。一作《屏山文集》、《刘屏山文集》,全称《宋儒刘屏山先生文集》。二十卷。宋刘子翚撰。子翚卒后,嗣子玶幼,文多散佚。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玶搜求、编次其遗文,凡二十卷,胡宪为序。玶复为校订,至孝宗乾道九年癸巳(1173)始成书问世,门人朱熹为跋。《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宋史·艺文志》著录。《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谓“一部,四册”,全。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于翚十二世孙泽为校订重刊,以朱熹《朱子大全集》中的《跋家藏刘病翁遗帖》附于后。宋本已佚,正德本尚存。清德宗光绪十二年(1886),子翚裔孙震之等复为之重刊,王先谦为序。1932年,杨雲为断句,次年,以铅印本问世。卷一收《圣传论》十首,卷二收《维民论》三首,卷三、卷四收《汉书杂论》,卷五收记、序各二篇,卷六收杂著十四篇,卷五收表七首、札子十一首,卷八收启二十二篇,卷九收祭文二篇、墓铭一篇、墓表三篇,卷一○收赋三篇,卷一一至二○收诗六百七十九首、词四首。此为现今通行本。

俏皮话

俏皮话

《俏皮话》,作者署名“趼人”“趼”“趼廛”,标“杂录”。其中部分篇章,最初散见于光绪年间各报刊。后经作者辑录、修订,并加以续写,连载于《月月小说》第1—5号(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十五日至三十三年正月十五日,1906年11月1日—1907年2月27日)、第7号(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十五日,1907年4月27日)、第12—16号(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十五日至三十四年四月,1908年1月18日—5月)、第18—20号(光绪三十四年六月至八月,1908年7月—9月)。凡一百二十六题一百二十七篇,首冠小序一篇。宣统元年(1909)由上海群学社据《月月小说》抽印为单行本。本全集即据《月月小说》连载本加以点校收录。

枕中记

枕中记

唐代传奇小说。1卷。沈既济撰。唐人陈翰《异闻集》已选入本篇,《太平广记》卷82即据以录入,但题作《吕翁》。《文苑英华》卷833引录,文字略有不同。《虞初志》、《唐人说荟》、《唐代丛书》、《龙威秘书》、《无一是斋丛钞》、《说库》、《晋唐小说畅观》、《旧小说》等丛书所收本篇,皆误题作者为唐人李泌。其实唐代李肇《国史补》下、房千里《骰子选格序》(见《唐文粹》卷94),都明确提到沈既济撰《枕中记》,应该是可信的。鲁迅《唐宋传奇集》、汪辟疆《唐人小说》都署为沈既济撰。故事叙一懂神仙术的道士吕翁,在旅舍与邂逅相遇的卢生谈笑。卢生感叹读了书不能为官,只能种地,深为个人遭遇遗憾。吕翁授一磁枕命其睡,当时店主还在蒸黄粱饭。卢生忽觉进入磁枕,数月后娶妻,一年后登进士第,接着升官,并有政绩,出征立战功,官至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被宰相忌妒,造语中伤贬官。3年后被召回,不久成为宰相,又遭同僚陷害,被捕时后悔为官,自杀未遂。数年后又被封为燕国公,5子、10余孙皆为官。卢生为官50余年,富贵至极,年过80而死。忽然醒觉,见店主蒸黄粱饭尚未熟,须臾之间经历一生。于是感慨人生如梦,再拜而去。此种宣扬道家人生观的故事源出于《幽明录》中的“焦湖庙祝”,但那个故事很简略。《太平广记》卷281“樱桃青衣”情节较曲折,但产生时间不一定比本篇早。沈既济把唐代官僚集团的互相倾轧、朝廷对外用兵、士人热衷功名、富贵人家重门第讲享受的种种社会现象浓缩在黄粱一梦中。后代戏曲、小说以黄粱梦为素材者都受本篇影响。它是唐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

居竹轩诗集

居竹轩诗集

四卷。元成廷珪撰。廷珪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生卒年不详。杨州(今属江苏)人。好学不求仕进,唯以吟咏自娱。植竹庭院间,颇有山林意趣。因名其所为居竹轩。此集为其友人刘钦搜辑遗稿所刊。刘钦称廷珪五言诗力求自然,不事雕琢。七言律诗合唐人之体。廷珪与河东张翥为忘年交,其诗言律体制,多得法于翥,而声价亦与翥相似。有明初刊本(藏于南京图书馆)、明嘉靖刻本(藏于北京图书馆)。明万历潘是仁刻宋元四十三家集本,题名《成柳庄诗集》。

二老堂诗话

二老堂诗话

诗话。南宋周必大(1126—1204)撰。一卷。必大有《文忠集》已著录。此编总四十六题,题各成篇,以记诗坛轶事为主,于考释诗句,训字词、明典故、查出处,极见功力。是书为偏重训释词句之诗话。有《历代诗话》本。著于周必大晚年,即南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至嘉泰四年(1204)间,原载其《平园集》中,系后人抄出别行而单独成书。书中以考证为主,每则均有小标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必大学问博洽,又熟于掌故,故所论多主于考证。”实则主于考证也反映了当时诗学的风气。

近代名人轶事录

近代名人轶事录

《近代名人轶事录》,不分卷,作者署名杏坡居士,杏坡居士,民国学者。生卒年不详。生平履历不详。主要记载晚清,民国数十人野史,真实性不详,有一定参考价值。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岳飞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