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宝典
-
长老偈经
《作者:佚名》巴利名Thera-ga^tha^ ,音译涕罗伽陀。巴利小部经(Khuddaka-nika^ya)之一。内容收集佛世时弟子中长老所吟咏之偈颂。初有序偈三颂,本文之颂数自一偈集之一二○颂乃至大集(七十偈集)之七十一颂,共有二十一集(nipa^ta),一二七九颂。各集各品及末尾皆附有摄颂(uda^na),总计说偈之长老有二六四师。其中,一偈集之第四品与七偈集之 Sopa^ka,一偈集之第五品与十四偈集之 Revata ,一偈集之第六品与二偈集第一品之 Valliya,一偈集之第十二品与二十偈集之 Adhimutta等系同一人所作,亦有若干虽系同名然不确定是否为同一人所作。各偈颂之内容,以说者自身之经历或信仰剖述居
-
嘉兴退庵断愚智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清真智说,机轮等编。一卷。序,卷上,升座小参示众机缘行实。卷下,颂古颂偈自赞。
-
无碍解道
《作者:佚名》巴利名Pat!isambhida^-magga 。音译波致参毗陀。为巴利小部经(Khuddaka-nika^ya)之一。本经内容系分类解说有关修道解脱诸事,全经可大别为三品,即大品、双结品、慧品,而各品皆附有十论,其中,大品为全经之中心。本经固属经藏,但其内容形式亦有论书之格式,仅大品之第四、双结品之第一、六、七、十及慧品之第九等六论之初,具‘如是我闻’等字为始之经典形式。其所揭论目主要采自巴利律藏及经藏之长、增支、相应诸部经,被视为轮藏七论中最早成立之法集论(巴Dhammasan%gan!i )及分别论(巴Vibhan%ga )之先驱。本经已有原文出版及日译(收于南传大藏经第四十、四十
-
所行藏经
《作者:佚名》巴利名Cariya^-pit!aka 。又译作若用藏。属巴利文小部经(Khuddaka-nika^ya)之一。内容叙述现在劫的释尊之所行(cariya^),即释尊之本生故事。分为七波罗蜜,收集三十五个本生故事。(一)施波罗蜜,计有大善见王(Maha^sudassana)、大典尊(Maha^govinda)、尼弥王(Nimi)等十本生。(二)戒波罗蜜,计有瞻箄耶龙(Campeyyana^ga)、摩登伽(Ma^tan%nga)、法天子(Dhamma-devaputta)等十本生。(三)出离波罗蜜,计有优怛阇耶王子(Yudhan~jaya)、受马那沙王子(Somanassa)等五本生。(四)决定波罗蜜,仅有铁密雅(Temiya)本生。(五)真实波罗蜜,计有鱼王(Maccha-ra^ja)、普明王(Sutasoma)等六本生。(
-
义释
《作者:佚名》巴利名Niddesa 。音译作尼涕娑。属巴利文小部经(Khuddaka-nika^ya)之一。本书系注解同属小部经之经集(巴Sutta-nipa^ta )。内容分为大义释(巴Maha^-niddesa )与小义释(巴Cu^l!a-niddesa )两部分。其中,大义释系注释经集第四义品(巴At!t!haka-vagga )所收之十六经全部;小义释则注释经集第五彼岸道品(巴Pa^ra^yana-vagga )所收之十六经全部及其结语(巴Niyama ),此外并包含经集第一蛇品(巴Uraga-vagga )中之第三犀角经(巴Khagga-visa^n!a-sutta )。全书主要采取逐字说明语义之方式,其间援引巴利语相应部经、中部经、经集其他部分、增支部经、长老偈、本生经、如是语
-
盛京奉天般若古林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卷首收序;卷一收住盛京般若禅寺语录;卷二收住辽阳如来禅寺语录;卷三收住辽阳建宁禅寺语录、普说;卷四收住奉天府东前山台大悲禅寺语录(本卷第十页上只存第一引六字,下半页原缺)、机缘、颂古、小佛事、法语;卷五收偈上;卷六收偈下;卷末附行状。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八册。
猜你喜欢的书
叶八白易传[标点本]
一名《八白易传》,十六卷。明叶山撰。叶山字八白,里籍不详。据作者自序;十岁始读《周易》,越十年能压学究语。嘉靖二十二年(1543)从鹿田精舍见杨诚斋(万里)《易传》而读之,因自著《八白易传》十六卷,然属未定之稿,以后反复修改,叶氏有《重改易传序》二篇、《改录易传序》一篇可证,至嘉靖三十九年定稿誊清,藏之石匮,可见其为学之不苟。此书专释六十四卦卦辞、爻辞,对《彖》、《象》、《文言》等《十翼》没有涉及。大旨以《诚斋易传》为主,出入子史,佐以博辨,实为借《易》以言人事,非尽为经义而作。其体例先列卦辞、爻辞原文,再加“叶子曰”三字进行解说。《四库全书总目》谓此书所言“往往可以昭法戒”。
有《四库全书》本。
内经知要
医经类著作。明李中梓(1588—1655)撰。二卷。中梓字士材,号念莪,华亭(今上海)人。博学多闻,后因多病及其子被庸医误治,究心医学,对《内经》、《伤寒论》的理论有较深研究。医术高超,颇负盛名。在学术上受李东垣、薛立斋、张介宾等人影响较大,主张脾肾并重,强调阳气的重要性,治疗上擅长温补。一生著述较多。根据《内经》、《伤寒论》理论,参阅诸家著述,结合其多年临床经验,撰有《医宗必读》、《士材三书》、《颐生微论》、《伤寒括要》等著作。本书撰于崇祯十五年(1642),是《内经》的节注本。约五万字。分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脏象、经络、治则和病能八类。分类系统,选材精当,注文联系实际,重点突出。实为学习《内经》的一部较好参考书。为后人所重,流习甚广,为学习 《内经》必读之书。至清薛生白重校加按语,即后世通行本。有金阊传万堂刻本,清道光五年(1825)太邑赵氏重校刻本,一九三七年上海世界书局影印本。杨春波《论李中梓的学术思想及其主要成就》(《福建中医药》1963.8)、徐荣斋《略论李士材学说》(《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78.2),可供参考。
江苏省通志稿人物志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人物志。曰名宦,凡人任于苏省有名者,曰任绩,凡苏人任于京外有可述者;曰孝义、曰儒林、曰文苑、曰武功、曰忠节、曰隐逸、曰艺术、曰方外、曰流寓,皆详事实,各为列传。此次编志,夏先生仁虎有补者,一并列入。
持咒仙人飞钵仪轨
持呪仙人飞鉢仪轨,一卷,唐不空拔出,尾题飞鉢仪轨,日本道觉题记,龙肝题记。
斗南暐禅师语录
二卷,清 暐说,普润,法权等录,杨雍建序。南岳下第三十二世,嗣别庵统。依驹本增入并印。
中部经典
南传巴利文经藏五部之一。相当于汉译《中阿含经》。分为三篇十五品,共收经一百五十二部。其中九十八部与《中阿含经》大体相同。《中部》的汉译本名为《中部经典》,其节选本由近代芝峰译出,收入《普慧藏》、《大藏经补编》。此本共收经五十部,始《根本法门经》,终《呵魔经》。《中部》的全本由今人通妙译出,收入台湾出版的《汉译南传大藏经》第九至十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