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宝典

  • 五大牛玉雨宝陀罗尼仪轨

    五大牛玉雨宝陀罗尼仪轨

    《作者:佚名五大牛玉雨宝陀罗尼仪轨,一卷,唐縳日罗枳惹曩译,日本赖心题记。(玉一作王)

  • 佛说如意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

    佛说如意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

    《作者:佚名一卷, 唐 菩提留支译,佛说如意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菩提留支三藏奉 诏译。

  • 坐禅箴

    坐禅箴

    《作者:宏智正觉全一篇。宋代宏智正觉撰。说坐禅之要。九十八字,以巧妙地组合隔句对,自‘默照禅’之立场训诫禅者,为无数坐禅仪、坐禅铭或坐禅箴中之最著者。本篇收录于宏智禅师广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卷八或宏智禅师语录卷六。本书之类书,有杭州五云志逢之坐禅箴(景德传灯录卷三十所收)、长芦宗赜之坐禅仪(敕修百丈清规卷五所收)、佛心本才之坐禅仪(缁门警训卷一所收)、佛眼清远之坐禅铭(缁门警训卷二所收)等。

  • 七俱胝准提陀罗尼念诵仪轨

    七俱胝准提陀罗尼念诵仪轨

    《作者:佚名七俱胝准提陀罗尼念诵仪轨,一卷,唐不空译,日本觉永题记,尾题七俱胝佛母念诵仪轨。

  • 阿迦陀密一印千类千转三使者成就经法

    阿迦陀密一印千类千转三使者成就经法

    《作者:佚名阿迦陀密一印千类千转三使者成就经法,一卷,唐不空译,日本辨真题记。第二册重出名深沙大将仪轨。

  • 秘密要术法

    秘密要术法

    《作者:佚名秘密要术法,一卷,唐不空译,日本传领亲玄题记,隆源题记。

  • 权现金色迦那婆底九目天法

    权现金色迦那婆底九目天法

    《作者:佚名权现金色迦那婆底九目天法,一卷,唐菩提留支译,日本心惠题记。

  • 二十八药叉大将名号

    二十八药叉大将名号

    《作者:佚名二十八药叉大将名号,一卷,唐不空译,日本弥伊题记。

  • 二十八夜叉大军王名号

    二十八夜叉大军王名号

    《作者:佚名二十八夜叉大军王名号,一卷,唐僧伽婆罗译。

  • 坐禅用心记

    坐禅用心记

    《作者:莹山绍瑾一卷。日本·莹山绍瑾著。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二册。日本·延宝八年(1680)卍山于加贺(石川县)大乘寺付梓刊行。本书篇幅极短,主要系叙述曹洞禅的要义及打坐的规范。内容叙述坐禅的根本精神、坐禅办道的秘诀、坐禅实修时对衣食住的注意事项、坐禅时的用心方式、教禅的关系等。并谓‘日日是好日,平常心是道’乃坐禅的第一义谛。与道元所撰《普劝坐禅仪》同为参禅者不可或缺的宝典。注释书有《坐禅用心记不能语》(指月慧印)、《增冠傍注坐禅用心记》(吉田义山)、《首书傍训坐禅用心记》(鹈饲常树)、《坐禅用心记落草谈》(畔上梅仙)、《坐禅用心记提耳录》(西

  • 正了知王药叉眷属法

    正了知王药叉眷属法

    《作者:佚名正了知王药叉眷属法,一卷,唐义淨译,日本佚名题记。

  • 寿生经

    寿生经

    《作者:佚名《佛说寿生经》是记载唐朝三藏法师玄奘,到天竺取经时所翻译的梵文佛经,但是据印光法师在《一函遍复》中指出《佛说寿生经》是伪经,是后人托玄奘法师之名,说是玄奘法师到天竺取经时所翻译的作品。

  •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作者:佚名《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收录于 卍新纂续藏经第 01 册 No. 0017罽宾国沙门佛陀波利奉 诏译,此经与《佛说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是两部不同的经典,前者是讲令童子恐怖的十五鬼神与大鬼王,大梵王与佛说了相应的陀罗尼,令鬼神们不伤害童子。《佛说护诸童子陀罗尼经》收录于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19 册 No. 1028A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 十往生阿弥陀佛国经

    十往生阿弥陀佛国经

    《作者:佚名全一卷。译者佚名。收于卍续藏第八十七册。又称观阿弥陀佛色身正念解脱三昧经、度诸有流生死八难有缘众生经、十往生经。乃说明往生阿弥陀佛净土之十种正念法。即:(一)观身正念,常怀欢喜,以饮食、衣服施佛及僧。(二) 正念以甘妙良药施一病比丘及一切。(三)正念不害一生命,慈悲于一切。(四)正念从师所受戒净慧,修梵行,常怀欢喜。(五)正念孝顺于父母,敬奉于师长,不起憍慢心。(六)正念往诣于僧坊,恭敬于塔寺,闻法解一义。(七)正念一日一夜中受持八斋戒,而不破一。(八)正念若能斋月、斋日中远离于房舍,常诣于善师。(九)正念常能持净戒,勤修于禅定,护法不恶口

  • 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

    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

    《作者:慧苑凡二卷。收于中华藏第一辑第三十册。唐代慧苑撰。就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中之难字加以注音释义之书。又称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新译华严经音义、华严经音义、慧苑音义。书内附有华严经中梵语之正翻及略解,并引内外典以说明译语之字音、字义。所引之书目甚多,除内典外,尚有教外典籍,如论语、孟子、易经、毛诗、尚书、礼记、庄子、国语、史记、汉书、老子、说文、蜀志、晋书、墨子、淮南子、管子、山海经等,及诸家注本、历来各类形音义辞书,凡百余种。本书是在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之后所撰述者。又本书在高丽藏本、宋、元、明等各版本之间颇有差

  • 念佛超脱轮回捷径经

    念佛超脱轮回捷径经

    《作者:佚名念佛超脱轮迴捷径经,一卷,即淨业日课。

  • 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

    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

    《作者:佚名观世音菩萨往生淨土本缘经,一卷,失译,附西晋录。

  •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作者:佚名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一卷,曹魏康僧铠译。

  • 大明仁孝皇后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

    大明仁孝皇后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

    《作者:仁孝皇后二卷,明仁孝徐皇后述,高炽、高煦、高燧跋,万历御制印施佛藏跋。

  • 圆觉经佚文

    圆觉经佚文

    《作者:松本文三郎日本松本文三郎序。

  • 无量寿经会译

    无量寿经会译

    《作者:魏源一卷,清魏源会译,按係魏氏合刻淨土四经,前各有序并总序。无量寿经会各译为一本,观经及弥陀经亦有著语,周诒朴序,杨文会重刻序。此本略去观经、弥陀经、普贤行愿品正文,故标无量寿经会译。

  • 鹤山禅师执帚集

    鹤山禅师执帚集

    《作者:佚名2卷,清鹤山撰,德敷录。卷上,记室德敷录,五言古――溪堂书怀十八首;七言古――潘嗣安道社六秩;五言律――乙亥夏吴山道中;七言律――寄三峰硕揆和尚等诗。鹤山禅师执帚集卷下,记室德敷录,有吼崖和尚语录序,书问,记,赞,题跋等。

  • 天然居士怀净土诗

    天然居士怀净土诗

    《作者:佚名前有叙文五篇;诗文首以警策四众为冠,终则劝以禅净兼修。分怀净土诗、十六观门、九品往生、儒释一贯、禅净兼修五部分,共一四九首。超机在跋文中评此诗‘句句浊世之津梁,行行迷途之宝筏,片言只字皆从本性中流出,吐尽诸佛肝肠,竭尽历祖心髓,实为儒门之道眼、释氏之法幢。’书后另附有跋文三篇、净土题词、天然小传。

  • 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

    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

    《作者:可洪凡三十卷。五代后晋可洪撰。又称可洪音义。以开元释教录入藏录之函次,拾集藏经中之难字附以音义,并匡正讹字。本书共收一二○二二字。古来虽有玄应、慧苑、慧琳、希麟等之音义,然对古字、俗字等之字形、点画,则以本书所说较为详尽。[佛祖统纪卷四十二]

  • 雨山和尚语录

    雨山和尚语录

    《作者:雨山上思二十卷,清上思说,有塔铭。南岳下第三十七世,嗣巨渤恒。卷第一住庐山镜湖院语,卷第二住延令庆云寺语,卷第三住延令庆云寺语,卷第四住东鼓法轮寺语住龙舒白云院语,卷第五住维扬天宁寺语,卷第六住维扬天宁寺语,卷第七住维扬天宁寺语,卷第八住维扬天宁寺语,卷第九住如皋大觉院语,卷第十住维扬天宁寺语,卷第十一住昭易极乐院语,卷第十二住维扬天宁寺语,卷第十三住海虞三峰清凉院语,卷第十四住维扬天宁寺语,卷第十五机缘,卷第十六颂古,卷第十七诗偈,卷第十八法语书问,卷第十九杂着,卷第二十佛事。

猜你喜欢的书

屏山集

屏山集

诗文别集。一作《屏山文集》、《刘屏山文集》,全称《宋儒刘屏山先生文集》。二十卷。宋刘子翚撰。子翚卒后,嗣子玶幼,文多散佚。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玶搜求、编次其遗文,凡二十卷,胡宪为序。玶复为校订,至孝宗乾道九年癸巳(1173)始成书问世,门人朱熹为跋。《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宋史·艺文志》著录。《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谓“一部,四册”,全。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于翚十二世孙泽为校订重刊,以朱熹《朱子大全集》中的《跋家藏刘病翁遗帖》附于后。宋本已佚,正德本尚存。清德宗光绪十二年(1886),子翚裔孙震之等复为之重刊,王先谦为序。1932年,杨雲为断句,次年,以铅印本问世。卷一收《圣传论》十首,卷二收《维民论》三首,卷三、卷四收《汉书杂论》,卷五收记、序各二篇,卷六收杂著十四篇,卷五收表七首、札子十一首,卷八收启二十二篇,卷九收祭文二篇、墓铭一篇、墓表三篇,卷一○收赋三篇,卷一一至二○收诗六百七十九首、词四首。此为现今通行本。

俏皮话

俏皮话

《俏皮话》,作者署名“趼人”“趼”“趼廛”,标“杂录”。其中部分篇章,最初散见于光绪年间各报刊。后经作者辑录、修订,并加以续写,连载于《月月小说》第1—5号(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十五日至三十三年正月十五日,1906年11月1日—1907年2月27日)、第7号(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十五日,1907年4月27日)、第12—16号(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十五日至三十四年四月,1908年1月18日—5月)、第18—20号(光绪三十四年六月至八月,1908年7月—9月)。凡一百二十六题一百二十七篇,首冠小序一篇。宣统元年(1909)由上海群学社据《月月小说》抽印为单行本。本全集即据《月月小说》连载本加以点校收录。

枕中记

枕中记

唐代传奇小说。1卷。沈既济撰。唐人陈翰《异闻集》已选入本篇,《太平广记》卷82即据以录入,但题作《吕翁》。《文苑英华》卷833引录,文字略有不同。《虞初志》、《唐人说荟》、《唐代丛书》、《龙威秘书》、《无一是斋丛钞》、《说库》、《晋唐小说畅观》、《旧小说》等丛书所收本篇,皆误题作者为唐人李泌。其实唐代李肇《国史补》下、房千里《骰子选格序》(见《唐文粹》卷94),都明确提到沈既济撰《枕中记》,应该是可信的。鲁迅《唐宋传奇集》、汪辟疆《唐人小说》都署为沈既济撰。故事叙一懂神仙术的道士吕翁,在旅舍与邂逅相遇的卢生谈笑。卢生感叹读了书不能为官,只能种地,深为个人遭遇遗憾。吕翁授一磁枕命其睡,当时店主还在蒸黄粱饭。卢生忽觉进入磁枕,数月后娶妻,一年后登进士第,接着升官,并有政绩,出征立战功,官至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被宰相忌妒,造语中伤贬官。3年后被召回,不久成为宰相,又遭同僚陷害,被捕时后悔为官,自杀未遂。数年后又被封为燕国公,5子、10余孙皆为官。卢生为官50余年,富贵至极,年过80而死。忽然醒觉,见店主蒸黄粱饭尚未熟,须臾之间经历一生。于是感慨人生如梦,再拜而去。此种宣扬道家人生观的故事源出于《幽明录》中的“焦湖庙祝”,但那个故事很简略。《太平广记》卷281“樱桃青衣”情节较曲折,但产生时间不一定比本篇早。沈既济把唐代官僚集团的互相倾轧、朝廷对外用兵、士人热衷功名、富贵人家重门第讲享受的种种社会现象浓缩在黄粱一梦中。后代戏曲、小说以黄粱梦为素材者都受本篇影响。它是唐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

居竹轩诗集

居竹轩诗集

四卷。元成廷珪撰。廷珪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生卒年不详。杨州(今属江苏)人。好学不求仕进,唯以吟咏自娱。植竹庭院间,颇有山林意趣。因名其所为居竹轩。此集为其友人刘钦搜辑遗稿所刊。刘钦称廷珪五言诗力求自然,不事雕琢。七言律诗合唐人之体。廷珪与河东张翥为忘年交,其诗言律体制,多得法于翥,而声价亦与翥相似。有明初刊本(藏于南京图书馆)、明嘉靖刻本(藏于北京图书馆)。明万历潘是仁刻宋元四十三家集本,题名《成柳庄诗集》。

二老堂诗话

二老堂诗话

诗话。南宋周必大(1126—1204)撰。一卷。必大有《文忠集》已著录。此编总四十六题,题各成篇,以记诗坛轶事为主,于考释诗句,训字词、明典故、查出处,极见功力。是书为偏重训释词句之诗话。有《历代诗话》本。著于周必大晚年,即南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至嘉泰四年(1204)间,原载其《平园集》中,系后人抄出别行而单独成书。书中以考证为主,每则均有小标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必大学问博洽,又熟于掌故,故所论多主于考证。”实则主于考证也反映了当时诗学的风气。

近代名人轶事录

近代名人轶事录

《近代名人轶事录》,不分卷,作者署名杏坡居士,杏坡居士,民国学者。生卒年不详。生平履历不详。主要记载晚清,民国数十人野史,真实性不详,有一定参考价值。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岳飞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