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玉

书玉
  • 姓名:书玉
  • 俗姓:唐。字宜洁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武进人
  • 出生日期:1645
  • 逝世日期:1721
  • 民族族群:

书玉(1645~1721),清代律僧。江苏武进人,俗姓唐。字宜洁,号佛庵。幼时通儒学,一日闻僧诵行愿品,因萌出家之志。二十二岁依京口嘉山自谦剃度,服勤既久,从金陵宝华山隆昌寺见月读体受具足戒,并亲近之,以研究律部。康熙二十二年(1683),与定庵德基赴杭州昭庆寺临坛演戒,遂止于该寺主持其事,凡三十八年,每岁春冬两期弘戒,四方僧俗翕集,受具足戒者达万余人。三十九年罹火灾,翌年兴工再建,成大雄宝殿、戒坛等,寺宇轮奂一新。五十二年受赐龙藏,六十年示疾,说偈坐定入寂,享年七十七。著有梵网经菩萨戒初津八卷、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沙弥律仪要略述义、二部僧授戒仪式、羯磨仪式各二卷等。[大昭庆律寺志卷一、卷二、卷八、新续高僧传卷二十九、中国佛教史卷四]

猜你喜欢的书

睡美人

睡美人

《睡美人》(1961)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晚期作品,小说通过主人公的人性自我完善,表现了人性升华的美;小说以丑为题材,但能化丑为美,它提供给我们的是从丑恶堆中复活出来的人性之花。它叙述一位年近七旬的江口老人先后五次到一家秘密妓院过夜 。这家妓院是丑恶的,它专门为那些丧失了性能力的老人而设。睡在妓馆里的美人,服了药,处于昏迷状态,夜里发生了什么事,全然不知道。第二天早上,老人走后,她们才会苏醒过来。小说开头,在江口老人还未见到睡美人之时,那位妓馆女人再三说明:“到这里来的客人都能够令人放心。”她把江口老人也看成是丧失了性能力的人。“然而,江口老人打年轻起就乐道此事,所以并不像这女人说的是可以放心的客人”。江口老人也自认为要破坏这家妓馆的“禁忌”,“他是可以做得到的。”

雪堂集

雪堂集

诗文集,明沈守正撰。卷之一,诗 ,卷之二,诗 ,卷之三,诗 ,卷之四,序 ,卷之五,序 ,卷之六,条议。

洛阳伽蓝记集证

洛阳伽蓝记集证

清吴若准编次集证。六卷。据刘知几《史通·补注篇》,杨街之著《洛阳伽蓝记》有小字自注以铺陈史事。世行本无小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为由于刊落,顾广圻认为由于刻本中大小字连排致混注入正文。吴氏缘顾说,力求恢复旧貌。依杨书寓史于注,借叙洛京佛寺兴废记元魏政治得失的主旨,大略据如隐堂抄本,参考毛斧季本、何镗本,旁及《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法苑珠林》等所引,采书十余种,重为分析,仿《水经注》例,以寺为经,各予标举,寺外诸事概入自注,厘定成编。该书眉目清楚,杨氏著书主旨得以表发。卷首增洛阳城图一幅,以便省览;末附集证一卷,以列文字和资料校记。书行,世称善本,一再翻刻。李葆恂、唐晏、张元济、陈寅恪等,曾议及其正文过简、子注过繁之偏,并指出某些缺误违失。

国学常识

国学常识

本书分十三章,一百四十二节,卷首载有详细目录,颇便于参考:第一章概说,对国学作一轮廓的说明,尤其对清代以来的学术概况,特加指出;第二章至第四章,将考证学与考古学所获的成果,略加介绍,使读者稍微知道一点治学的工具和方法;第五、六两章为史学部分,因历史可以指示一切学术的背景,经史又素来是国学的重心,所以置于其他学术之前。而经书为占代史料,又系过去国学的总源泉,所以更列于普通史学之前;第七、八、九章为哲学部分,先诸子,次佛学,再次理学,系按时代次序排列,使读者容易看出演变的迹象;第十至十二章为文学部分,因诗歌是最早发生的纯文艺,故首说诗、骚、赋、词、散曲等属于诗歌一类的作品,而后说到散文与骈文。至于小说、戏曲及民间俗文学,因其发展最晚,且至最近方才被人重视,所以放在末了;最后第十三章,略述自然科学及艺术,以表示我们对于这些学术的重视。

宋百家诗存

宋百家诗存

宋诗选集。二十卷。清曹庭栋编选。曹庭栋字六圃,自号慈山居士,嘉善(今属浙江)人。诸生,中年后绝意仕进,《清史列传》卷七二有传。此书入选者百集,每集一家,已见《宋诗钞》者不收。始魏野《东观集》,终僧斯植《采芝集》。北宋十馀家,南宋八十馀家。存诗十首以下者不收。所采之集,当时均属僻书,抄本居多,于其讹误有所订正。曹氏论诗,“专主性情”(袁枚《随园诗话》),从真性情出发,选了不少有真情实感、艺术性较强的诗篇。其评诗亦往往卓有见地。如谓郭祥正诗“不特句调仿佛太白,其气、味竟自逼真”,言宋人所未言。又谓华岳诗“脱口豪纵,多破胆险句,锤炼处又极冶衍遒丽”,指出他的诗不同于江西诗派和江湖派。书中小传偶有讹误,如称《秋堂遗稿》撰者柴望为南宋高宗时人,实则为南宋末人。本书刊于乾隆六年(1741),《自序》说二十八卷,实为十二卷。《四库全书》著录后,改为四十卷。有清乾隆曹氏二六堂刊本,作二十卷。

阿那律八念经

阿那律八念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誓牧山求师树下。贤者阿那律。在彼禅空泽中坐思惟言:道法少欲多欲非道。道法知足无厌非道。道法隐处乐众非道。道法精进懈怠非道。道法制心放荡非道。道法定意多念非道。道法智慧愚闇非道。佛以圣心逆知其意。譬如力士屈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