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宝典

  • 一切善见律注

    一切善见律注

    《作者:佚名南传巴利《律藏》之注释书。觉音(Buddhaghosa)释。据锡兰所传,西元前250年左右,阿育王于华氏城结集三藏后,派遣传教师入边境各国。其时,阿育王子摩哂陀被遣至师子国(即今日之斯里兰卡)。摩哂陀入师子国时,尝携入三藏及其注释书。其后,此等佛书皆被译成师子国语,而秘藏于大寺(Mah^aviha^ra)。西元430~440年间,觉音入师子国,即根据大寺所藏,撰作诸多注释,本书即为其中的一本。其书目录分为: 一、序偈 二、第一合诵【合诵因缘、一切佛语之分类】 三、第二合诵 四、第三合诵【帝须长老、阿育王之蹄佛、第三合诵次第、圣法之传承】 五、锡兰岛之佛教【摩哂陀之傅法

  • 摄阿毗达磨义论

    摄阿毗达磨义论

    《作者:佚名巴利名Abhidhammattha-san%gaha 。阿■楼驮造,法舫译。本书内容记述锡兰分别上座部阿毗达磨教学之纲要。凡分九品,依次为摄心分别、摄心所分别、摄杂分别、摄路分别、摄离路分别、摄色分别、摄集分别、摄缘分别、摄业处分别等。其中,前五品讲心法、心所法,第六品讲色法、涅槃法,第七品讲各种法相,第八品说缘起论,第九品说修定、慧。在各品之初,别置叙述该品梗概之颂,每品本文分十余段,各段均有摄颂。本书之成立,约在十二世纪初以前。对巴利文论藏作简明之总结,为南传佛教国家佛学院之必修课程。原文于一八八四年校订出版,另有英译本(Compendiumof Philoso

  • 阿育王刻文

    阿育王刻文

    《作者:佚名又称阿育王法敕。指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敕令于磨崖、石柱等所刻之教法诰文。刻文年代约为西元前二五○年。所用文字是接近梵文与巴利文的一种方言。今发现者计有大磨崖、小磨崖各七所、石柱十根、石窟刻铭及石板等五种。除小磨崖法敕有阿育王之名外,余皆刻以天爱喜见王(梵Deva^nam!priya priyadras/i ,巴Deva^nam!piya piyadassin )之名。此种法敕刻文,所在范围甚广,几遍及全印度。高僧法显传、大唐西域记中屡次提到的石柱即指此,其后湮没,世人遂无知之者。直至西元一三五六年,回教王菲罗兹夏尔(Fi^rozSha^l)在距离德里(Dehli )一百六十余公里及六十余

  • 庐山天然禅师语录

    庐山天然禅师语录

    《作者:函昰 十二卷。清代释函昰 (1608—1685)撰。函昰,俗姓曾,号天然。番禺 (今广州)人。天然禅师兴趣广泛,尤喜作诗,是清代有名的诗僧。他所作的《天然禅师语录》一书,为语录体佛书。书中就他一生参佛奉法,喜佛读经,以及于研习佛法所得体会,以语录形式摘引整理成书。这对于全面了解天然禅师的禅观见解和习禅治学所得,具有参考价值。该语录之末,还附有 《梅花诗》一卷,《雪诗》一卷。通过读此语录,还可兼领天然禅师的作诗技巧,领略禅诗的意境和风格。现见载版本有康熙庚戍嘉兴楞严寺般若堂刊本,《贩书偶记续编》本。

  • 浦峰法柱栋禅师语录

    浦峰法柱栋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2卷,清海栋说,慧升集,慧渠编,慧岱录(依驹本印)。卷首收序;卷上收住辰州府天云山浦峰寺语录——上堂、拈古、颂古、牧牛颂、联芳偈;卷下收机缘、示偈、杂著、书问、佛事。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七册。

  • 浦峰长明炅禅师语录

    浦峰长明炅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一卷,清性炅说,海栋编(依驹本印)。收序、上堂、示众、颂古、牧牛颂、联芳、法语、佛书、塔铭。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七册。

  • 知空蕴禅师语录

    知空蕴禅师语录

    《作者:学蕴2卷,卷首收序;卷上收上堂、小参、示众、茶话、行录;卷下收法语、机缘、赠偈、三关总颂、十无颂、像赞、杂著。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七册。

  • 鹤林天树植禅师语录

    鹤林天树植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1卷。清行植说。收序、上堂、小参、示众、颂古、佛事、行实、塔铭。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七册。

  • 终南山蟠龙子肃禅师语录

    终南山蟠龙子肃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1卷,清超远说,海阔等录。收入序、上堂、小参、早参、晚参、入室、勘验、拈古、颂古、赞、佛事、杂著、行实、塔铭。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七册。

  • 荆南内护国寺启真诚禅师语录

    荆南内护国寺启真诚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荆南内护国寺启真诚禅师语录》共四卷。清诚说,振闻编(依驹本印)卷首收序、开堂疏;卷一收上堂、示众;卷二收小参、垂问、法语、机缘;卷三收佛祖真赞、拈颂(付);卷四收赞、偈(佛事)。诗、启。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七册。

  • 翼庵禅师语录

    翼庵禅师语录

    《作者:善酂清善酂说,序灯、序璋、力端等记录。八卷。国清语录二卷收住天台国清禅寺语录,真如语录三卷收住真如禅寺语录;卷六收通玄语录;卷七卷八为和寒山诗收序(原书有缺页)、原序、卷上、卷下。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七册。

  • 华岩还初佛禅师语录

    华岩还初佛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两卷,清佛说,通量等编(依驹本印)。叙 卷上 上堂 小参 茶话 卷下 机缘 入室 拈古 颂古 杂偈 佛事等

  • 寒松操禅师语录

    寒松操禅师语录

    《作者:寒松智操20卷,清智操说,德昊编,(依驹本印)《寒松操禅师语录》当刻成于康熙中叶,智操去世后不久。智操生前曾梓行其师百愚净斯的全集,附人《嘉兴藏》。智操示寂后,其弟子德吴等编次其语录、机缘问答、偈颂、杂著等,并由众弟子德费、德贤等备资刊刻,其中后三卷诗集,《方外英华》和《九峰草》皆用吴江藏板,《拈来草》用宜兴善卷礼庵藏板,系智操生前已刻。由此汇成《寒松操禅师语录》二十卷(以下简称《语录》)。书成后,其弟子将其送至嘉兴楞严寺,随藏流通,附入《嘉兴藏》以光先师。钱谦益卒于康熙三年(1664),钱序只能作于此前。智操于顺治十七年(1660)至康熙三年(1664)间,主

  • 长目电禅师语录

    长目电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清光电说,悟本编。二卷。清代释光电 (生卒年不详)撰。光电,俗姓邓。楚之宝庆府新化县 (今属湖南省境内)人。因其眼睛毛长,故有 “长目”之号。光电所撰《长目光电禅师语录》一书,为语录体佛书。该语录详载了光电法师对法学的研习及其对释法心得的阐述。作此语录的目的,在于弘法惠及后学。尤其对于禅门修持,律戒的遵守,以及治学方法等的言录,多为全书精华所在。是借以了解光电禅师佛学思想及其生平事迹的参考资料。现见载版本有清康熙年间刻本,《贩书偶记续编》本。卷首收序;卷上收任弥陀寺——上堂;卷下收示众、机缘。颂古、杂偈、佛事、行状

  • 北京楚林禅师语录

    北京楚林禅师语录

    《作者:楚林上睿清上睿说卷首收序;卷一收住潭州南云兴化禅林语录、住南云放光山毗卢禅寺语录;卷二卷三收住郢州潼泉山法兴禅寺语录;卷四收住北京慈明寺语录、住北京翊教寺语录;卷五卷六收颂古。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七册。

  • 宝持总禅师语录

    宝持总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清玄总(尼)说,明英等记。二卷。卷上收录序、住禾域妙湛禅院语、任海盐南询禅院语录;卷下收录机缘、颂古、真赞、书问。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五册。

  • 铁壁机禅师语录

    铁壁机禅师语录

    《作者:铁壁慧机二十卷。全称《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明代铁壁慧机撰,幻敏重编。内容包括:上堂、秉拂、普说、小参、示众、茶话、法语、机缘、问答、鞭策语、佛事、像赞、自赞、诗、颂、偈、联芳、歌铭、颂古(拈、别、评、征、代)、杂著、书问、请启、行状、塔铭、祭文,并附录年谱一篇。卷首有熊汝学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所撰之序、行弘悟所撰之引。本语录系广录性质,亦收录三山灯来于明崇祯十五年所编《铁壁机禅师语录》三卷。有清嘉兴府楞严寺重刊本。

  • 聚云吹万真禅师语录

    聚云吹万真禅师语录

    《作者:吹万广真三卷,明广真说,灯来编。卷上上堂茶话,卷中普说小参示众法语,卷下入堂入室勘辩问答颂古杂述塔铭,另刻正录十卷广录三十种共六十六卷板存忠州治平禅院。

  • 月幢了禅师语录

    月幢了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达最等编。收上堂、小参、广录、茶话、入室机缘、问答机缘、法语、行实、颂古、分灯、书问、赞、偈、歌等。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九册。

  • 莲月禅师语录

    莲月禅师语录

    《作者:莲月道正六卷,清 道正说,性容等录。序文二,第一卷上堂,第二卷上堂,第三卷上堂小参,第四卷拈古颂古机缘,第五卷法语行实偈上,第六卷偈下书问像赞佛事,附住玉泉语录二卷。

  • 一初元禅师语录

    一初元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清元说,真开、真智等编。收上堂、示众、小参、机缘、行实、颂古、象赞、诗偈、杂著、佛事等。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九册。

  • 介庵进禅师语录

    介庵进禅师语录

    《作者:介庵悟进《介庵进禅师语录》,十卷,清 悟进说,真理等编,附源流颂。收上堂、示众、小参、拈古、颂古、行实、机缘、问答、垂问、佛祖赞、自赞、法语、书问、偈颂、疏引、序跋、箴铭、佛事等。

  • 天王水鉴海和尚住金粟语录

    天王水鉴海和尚住金粟语录

    《作者:水鉴慧海清 慧海说,原澄,原上等编。卷一 上堂 卷二 行状 传 卷三 记 尺牍 象赞 杂著 杂偈 佛事

  • 天王水鉴海和尚五会录

    天王水鉴海和尚五会录

    《作者:水鉴慧海清慧海说,原澄等编。卷一至卷四,同六会录。卷四至卷六收示众、机缘、佛事、赞、诗偈、尺犊、题跋、序、碑等。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九册。

  • 天王水鉴海和尚六会录

    天王水鉴海和尚六会录

    《作者:水鉴慧海清慧海说,原澄等编。十卷。卷一至卷四,收住荆州铁佛寺与天王禅寺、扬州地藏禅寺、鄂州黄龙掸寺、汉阳栖贤禅寺、嘉兴金粟山广慧禅寺语录。卷五至十收机缘,佛事、偈、赞、题跋、尺牒、行状、传、记、序、告文、祭文、碑文等。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九册。

猜你喜欢的书

叶八白易传[标点本]

一名《八白易传》,十六卷。明叶山撰。叶山字八白,里籍不详。据作者自序;十岁始读《周易》,越十年能压学究语。嘉靖二十二年(1543)从鹿田精舍见杨诚斋(万里)《易传》而读之,因自著《八白易传》十六卷,然属未定之稿,以后反复修改,叶氏有《重改易传序》二篇、《改录易传序》一篇可证,至嘉靖三十九年定稿誊清,藏之石匮,可见其为学之不苟。此书专释六十四卦卦辞、爻辞,对《彖》、《象》、《文言》等《十翼》没有涉及。大旨以《诚斋易传》为主,出入子史,佐以博辨,实为借《易》以言人事,非尽为经义而作。其体例先列卦辞、爻辞原文,再加“叶子曰”三字进行解说。《四库全书总目》谓此书所言“往往可以昭法戒”。
有《四库全书》本。

内经知要

医经类著作。明李中梓(1588—1655)撰。二卷。中梓字士材,号念莪,华亭(今上海)人。博学多闻,后因多病及其子被庸医误治,究心医学,对《内经》、《伤寒论》的理论有较深研究。医术高超,颇负盛名。在学术上受李东垣、薛立斋、张介宾等人影响较大,主张脾肾并重,强调阳气的重要性,治疗上擅长温补。一生著述较多。根据《内经》、《伤寒论》理论,参阅诸家著述,结合其多年临床经验,撰有《医宗必读》、《士材三书》、《颐生微论》、《伤寒括要》等著作。本书撰于崇祯十五年(1642),是《内经》的节注本。约五万字。分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脏象、经络、治则和病能八类。分类系统,选材精当,注文联系实际,重点突出。实为学习《内经》的一部较好参考书。为后人所重,流习甚广,为学习 《内经》必读之书。至清薛生白重校加按语,即后世通行本。有金阊传万堂刻本,清道光五年(1825)太邑赵氏重校刻本,一九三七年上海世界书局影印本。杨春波《论李中梓的学术思想及其主要成就》(《福建中医药》1963.8)、徐荣斋《略论李士材学说》(《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78.2),可供参考。

江苏省通志稿人物志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人物志。曰名宦,凡人任于苏省有名者,曰任绩,凡苏人任于京外有可述者;曰孝义、曰儒林、曰文苑、曰武功、曰忠节、曰隐逸、曰艺术、曰方外、曰流寓,皆详事实,各为列传。此次编志,夏先生仁虎有补者,一并列入。

持咒仙人飞钵仪轨

持呪仙人飞鉢仪轨,一卷,唐不空拔出,尾题飞鉢仪轨,日本道觉题记,龙肝题记。

斗南暐禅师语录

二卷,清 暐说,普润,法权等录,杨雍建序。南岳下第三十二世,嗣别庵统。依驹本增入并印。

中部经典

南传巴利文经藏五部之一。相当于汉译《中阿含经》。分为三篇十五品,共收经一百五十二部。其中九十八部与《中阿含经》大体相同。《中部》的汉译本名为《中部经典》,其节选本由近代芝峰译出,收入《普慧藏》、《大藏经补编》。此本共收经五十部,始《根本法门经》,终《呵魔经》。《中部》的全本由今人通妙译出,收入台湾出版的《汉译南传大藏经》第九至十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