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宝典

  • 东山破峰重禅师语录

    东山破峰重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清普重说,傅慧等编。收住龙骤禅院、佛兴禅寺、香积禅院、观音禅院语录、举古、颂古、机缘、入室、塔铭。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六册。

  • 道德经顺朱

    道德经顺朱

    《作者:圣可德玉顺朱,又作述朱。朱,朱墨;将先人之言教、行履,以朱墨记录于簿本。顺朱,谓仿照先人之言教而行。古尊宿语录卷三十九(卍续一一八·三三二上):‘问:“如何是如来禅?”师云:“横担拄杖,紧系草鞋。”问:“如何是祖师禅?”师云:“上大人!”又云:“会么?”僧云:“不会!”师云:“不会且顺朱。”’

  • 修忏要旨

    修忏要旨

    《作者:知礼全一卷。宋代知礼(960~1028)撰。本书旨在依摩诃止观及法华三昧仪,以阐明法华三昧之要领。然其所述修忏要旨非仅限于法华忏法,更及于大乘经典,以其着重于忏摩用心之要领,故修忏法时所用之诵文则无记载。本书内容分为三章,首叙大乘经典之四种行法(常坐、常行、半行半坐、非行非坐),及修法华三昧之功德。次依止观及法华三昧仪之文,详述忏悔之意义。末以修忏悔系欲究竟圆顿止观作结尾。本书前有科文,末有附记香华运想偈。书中文虽简短,然止观实修之大要皆已涵盖,故于宋代广为流行。

  • 首楞严经义海

    首楞严经义海

    《作者:佚名宋长水沙门子璇集义疏注经并科 泐潭沙门晓月标指要义 吴兴沙门仁岳集解 福唐沙门咸辉排经入注。十门分别:一教起因缘。二藏乘分摄。三教义分齐。 四所被机宜。五能诠体性。六所诠宗趣。七教迹前后。八传译时年。九通释名题。十别解文义。

  • 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

    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

    《作者:朱棣《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四十卷,以明成祖即永乐皇帝名义编撰。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

    《作者:智旭十卷。清代释智旭(1599—1655)撰。智旭,俗姓钟,法号智旭,又名际明、际声,字振之、素华,别号八不道人,晚称濿益老人。少学儒学,誓灭释老,著《辟佛论》数十篇,因读莲池《自知录序》及《竹窗随笔》后,决意信佛,并将反佛教论文焚毁。二十四岁就憨山弟子雪岭剃度出家。学法相,禅、律、华严、天台、净土诸宗,尤重天台宗。主张诸宗相互融合,佛、道、儒三教一致。曾住安徽九华山,晚年住居浙江省孝丰(今安吉)灵峰寺。一生弘法,著述有《毗尼事义集要》、《楞严玄义》、《阅藏知津》、《华严会义》等四十余部。与憨山,紫柏、莲池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

  • 古林如禅师语录

    古林如禅师语录

    《作者:古林机如四卷,清机如说,全威等记录。古林如禅师语录目次,像赞序启传,卷一上堂,卷二小参示众,卷三拈古颂古,卷四机缘六问像赞行实杂着佛事。

  • 苏州竹庵衍禅师语录

    苏州竹庵衍禅师语录

    《作者:竹庵真衍苏州竹庵衍禅师语录,此语录所由名也。然诸先生微言高论。互见群书。生平见于语录者十不一二。至于佛氏之教。其传授心法本不立文字之迹。故德山一棒。临济一喝。机锋应对。相视莫逆。即语录一书。

  • 广福山胜觉寺密印禅师语录

    广福山胜觉寺密印禅师语录

    《作者:密印真传清真传说,如暐等编。十二卷。卷首收序;卷一收住湖广会同县洪江回龙禅院——上堂、住湖广靖州绥宁县波罗山云栖寺——上堂、住新州白云山——上堂、住东城观音庵——上堂;卷二收再住回龙禅院——上堂、住黔阳县安江广福山胜觉寺——上堂;卷三收住会同县旗山永兴禅寺——上堂;卷四收小参;卷五卷六收开示;卷七收法语、牧牛颂古、十无语颂;卷八收机缘、勘辨、拈问代颂;卷九收颂古、续集颂古;卷十收山居、集诗、水居;卷一十一收杂偈、诸赞、自赞;卷十二收杂偈、附灵隐老人塔铭碑记、重修广福山胜觉寺疏引、重修旗山永兴禅院疏引、密印和尚塔铭碑记。收入《明

  • 华严圣可禅师语录

    华严圣可禅师语录

    《作者:圣可德玉清代德玉说、光佛等编写的书籍,共五卷。卷一收住重庆府巴县华严禅院语录——一上堂、住重庆府报恩禅寺语录——上堂、再住华严院语录——上堂;卷二收上堂;卷三收晚参、机缘;卷四收拈古、颂古;卷五收杂录。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五册。

  • 慧觉衣禅师语录

    慧觉衣禅师语录

    《作者:慧觉照衣卷一收住长庆府长安山崇因禅寺语录、住湖山治平禅寺语录、住太公山石宝禅守语录、住江津县圆通禅寺语录;卷二收住云浮山珠林洪福寺语录、住巴县青岩宝莲院语录、复住治平禅寺语录、小参、机缘;卷二收法语、诸颂、诸赞、印偈、行状碑、法派、佛事、众偈。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五册。

  • 灵瑞禅师岩华集

    灵瑞禅师岩华集

    《作者:佚名清符(尼)说,振澄等记。卷首收序;卷一示众;卷二收代语、室中垂问;卷三收五宗门风颂语、佛祖真赞;卷四收偈颂;卷五收杂偈。

  • 灵瑞尼祖揆符禅师妙湛录

    灵瑞尼祖揆符禅师妙湛录

    《作者:佚名明末清初 揆符禅师(尼)说,师炤、岳嶙等记录。五卷。卷首收密庵居士李模序,卷一收录住秀州妙湛园语;卷二收住秀州妙湛园语;卷三收住秀州妙湛园语;卷四收拈古;卷五收颂古。是书最早收录于明末清初之“嘉兴大藏经”(又称“径山藏”)中,半页十行二十字。近年来再版《明嘉兴大藏经》,收入第三十五册。

  • 大明三藏法数

    大明三藏法数

    《作者:一如凡五十卷。明代一如奉敕编纂。略称大明法数、三藏法数。本书系辑自大藏经典中诸法数之名词,依增数法类编撰而成。名目起自‘一心’,终于‘八万四千法门’计收一五五五条,每条并附有略解,凡出于某经某论或某某撰述者,皆详注于各条之下;若遇各家或各宗派说法不同,则征引诸家之异说,内容极为详备。民初黄理斋据该书另编通检一册,将一五五五条中所引之各类名词,一一析出,令初学者方便检阅。

  •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

    《作者:天如惟则凡二十卷。元代惟则撰。今收于卍续藏第十九册。又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会解、首楞严经会解。援引诸宗注书以随文解释大佛顶首楞严经,间亦加有己说。本书作于元顺帝至正二年(1342),十二年付梓。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1619),幽溪传灯作楞严经圆通疏十卷加以疏释。

  • 解惑编

    解惑编

    《作者:弘赞2卷,清 弘赞编(依驹本印)。佛之智洵难测度也哉!能测者谁?惟佛与佛矣。诸大菩萨尚不能得其仿佛,况降斯以下而许少思议者乎!呜呼!众生福薄鲜具信根,甘自伶俜难为教化,劳我释尊大慈悲父出世援拔,法说三乘。然而有耳曾闻,有眼曾视者,千万人中未易多为屈指也。

  • 青原愚者智禅师语录

    青原愚者智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四卷,清智说,兴磬,兴斧编。卷首序,卷一上堂,卷二小参示众,卷三法语偈赞,卷四佛事跋。

  • 天界觉浪盛禅师嘉禾语录

    天界觉浪盛禅师嘉禾语录

    《作者:觉浪道盛1卷,明道盛说,大枢,大英录,谭贞默序,末附复僧祥旦公禅座书

  • 天界觉浪盛禅师语录

    天界觉浪盛禅师语录

    《作者:觉浪道盛十二卷,明道盛说 大成.大奇等编。卷第一上堂,卷第二上堂,卷第三上堂,卷第四上堂,卷第五小参,卷第六小参晚参,卷第七示众,卷第八普说机缘,卷第九法语,卷第十颂古偈,卷第十一赞,卷第十二佛事杂着塔铭。

  • 经分别

    经分别

    《作者:佚名巴利名Sutta-vibhan%ga 。巴利文律藏三大部之一。又作经分律。主要内容为戒之条文、说明成立之因缘、条文字句之解释及条文运用之实例等。包括说明比丘二百二十七戒之大分别(巴Maha^-vibhan%ga ,又作比丘分别),及说明比丘尼三百十一戒之比丘尼分别(巴Bhikkhuni^-vibhan%ga )。大分别系包括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三十舍堕、九十二波逸提、四波罗提提舍尼、七十五众学、七灭诤;比丘尼分别则总括八波罗夷、十七僧残、三十舍堕、百六十六波逸提、八波罗提提舍尼、七十五众学、七灭诤。

  • 天界觉浪盛禅师全录

    天界觉浪盛禅师全录

    《作者:觉浪道盛三十三卷,别录一卷。明·觉浪道盛撰,大成、大峻、大状、大浩等编。清·康熙十九年(1680)刊。又称《天界觉浪禅师全录》。收录在《嘉兴藏》(新文丰版)第三十四册、《禅宗全书》第五十九册。觉浪道盛另撰有一部十二卷本的《天界觉浪禅师语录》。两书相较,本书实为结集道盛一生语录、小参、法语、偈颂之大成者。本书卷首收兴翱赵㟲等十五篇序,卷一至卷五收所住诸刹的上堂语,卷六收小参,卷七收示众,卷八收普说,卷九收茶筵法语,卷十收法语,卷十一收机缘,卷十二收颂古,卷十三收源流赞,卷十四收赞、佛事,卷十五收偈,卷十六收附载,卷十七收塔铭,卷十八收诗,卷十九至卷二十

  • 云叟住禅师语录

    云叟住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清住说。收住潭州龙牙禅寺语录、晚参、小参、机缘、颂古、法语、诗偈、像赞、佛事。

  • 云腹智禅师语录

    云腹智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清道智说,岳贤等人编写的作品。共二卷。收住重庆府大足县悟灯禅寺语、小参、法语、书问、杂偈、真赞、佛事等。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四册。

  • 象崖珽禅师语录

    象崖珽禅师语录

    《作者:象崖性珽4卷, 清性珽说,益闻重刊。末附象崖珽禅师行状,象崖珽禅师塔铭。

  • 内绍种禅师语录

    内绍种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3卷。清 种说,照维等记 附颂古

猜你喜欢的书

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

在书中,阿德勒为我们描述了个体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认为一个有热情的人群,是能够与人合作愉快,并希望对人类福祉有所贡献的。在越来越冷漠的社会,阿德勒所提倡的这种合作、奉献的精神可以使个人与社会形成更加亲密的关系,沟通心灵,继而努力追求生命的意义。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戒拔罪妙经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戒拔罪妙经

道教书。三卷。太玄女青乃神仙之名。托为太玄女青传达元始天尊法旨。其中分上元天官, 中元地官,下元水官三篇。谓人于三元八节日念诵此经,则可消灾除罪,得福长寿。认为人本无形,从虚无中来,结气成体而有形, 若能形心合真, 则归于无形而成道。为古《灵宝经》之一。收入《道藏》第28册。

苦雨斋序跋文

苦雨斋序跋文

周作人著。1934年3月上海天马书店初版。著者作《自序》。收《红星佚史序》、《知堂文集序》、《桃园跋》等序跋文52篇。

独醉亭集

独醉亭集

三卷。明史谨撰。史谨,字公敏,一作公谨,自号吴门野樵,江苏昆山人,生卒年不详。史谨少从倪赞、高启游,善丹青、能诗文。洪武初以事谪居云南。后洪武三十一年(1398)经王学士推荐为应天府 (今南京)推官,不久降补湖南湘阴县丞。寻罢归,侨居金陵 (今南京) 卖药自给,以诗画终其身,著有《独醉亭集》三卷。此集前有陈琏 《序》。据陈琏所序,此集为史谨自编。但以体分,不题卷数。自 《武当八景》以下九十三首,别题目 《遗稿》。疑是史谨没以后,其后人掇拾晚年所作附于集末。然中有《经人��瓮诗》、《谒黔宁王庙诗》,则皆在谪云南时。又有《雪酒为金粟公赋诗》,金粟道人乃顾阿瑛别号,则元末明初之作亦在其中。殆杂采佚篇,不复甄别。其诗善写景观,颇有画境,故所载题画之诗特多,必丹青手迹,一一录之。现以原本所有,亦其存之,与史谨所自定诸诗共为三卷。清人评“其诗不涉元季缛靡之习,亦不涉宋季酸腐之调。平正通达,而神采自然高秀。”在明初可自为一家。有两淮马裕家藏本。

北狩行录

北狩行录

杂史。宋蔡鞗提点,王若冲纂修。1卷。鞗,蔡京子,靖康元年从徽宗北行。绍兴三年,徽宗欲录北迁以来所历风俗异事,鞗荐随行宦官若冲为之。是书自靖康二年(1127)二月初七日徽宗初出青城起,详记其北迁过程中思念故土、以衣易书、放生、善学、赋咏等起止言行,凡25条,故又名《太上道君北狩行录》。虽多谀颂之词,犹有他书所不备者,可供取资。有《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据以排印。

孝经纪事

孝经纪事

《孝经》、《论语》,圣贤教人之书也。而《孝经》尤简约,朝廷以此试士,本以圣贤之教教天下,而士但以为考试题目而已。世之劝人为善者,乃至取巫觋语而刊布之,不亦慎乎?古人尊信《孝经》之事,群书所载甚多。今取其见十七史者若干条,抄而刻之,其余更俟续刻焉。咸丰十一年二月。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张仲景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 是东汉卓越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视为经典,他被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人。张仲景少好学善思,10岁时就读了不少的书,羡慕扁鹊的“起死回生”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