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月道正

莲月道正
  • 姓名:莲月道正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四川岳池人
  • 出生日期:1617
  • 逝世日期:1694
  • 民族族群:

莲月道正禅师(1617 - 1694)俗姓姜,号莲月,四川岳池人,是清代临济宗的重要僧人。他早年遍游讲肆,研习《楞严》《唯识》等,后转慕禅宗,上万峰参访破山海明禅师,得偈拂之赐,成为临济宗传人,并在夜郎山怀白堂宴坐六年。顺治十五年(1658 年),莲月道正在遵义九青山东印寺开法,此后辗转住持觉林、宝轮、度达、保寿、龙兴、景德、福昌、天皇、玉泉等寺。在玉泉寺时,他辛勤经营二十余年,使之成为重要丛林。他与当时的文臣武将、文人墨客多有往来,还和永历政权以及大西军部分人员有接触。其禅法在本体论、心性论等多方面有独特见解,强调日常修行,将禅修融入生活,体现出 “日日是好日”“平常心是道” 的生活艺术和中国文化凡圣不二的精神智慧。莲月道正著有《莲月禅师语录》六卷、《玉泉莲月正禅师语录》二卷,为后人研究其禅法思想提供了重要资料,在清代佛教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临济宗禅法的传承与发展及当时社会文化影响深远。

猜你喜欢的书

郑板桥集

郑板桥集

清代郑燮著。分诗词卷、题画卷、书信卷、杂著卷四个部分,系作者生前编定。作者的散文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家书部分。他推崇“沉着痛快”的美学风格,认为“文章以沉着痛快为最”,并举出“《左》、《史》、《庄》、《骚》、杜诗、韩文”“六君子本色”为例,加以证明(见《家书·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这突破了当时诗坛领袖王士祯“神韵说”的藩篱,也越出了自唐以来部分文论家以含蓄蕴藉为无上妙境的局限。作者以禅论文,提出了“文章有大乘法,有小乘法”(《补遗·与江宾谷、江禹九书》)的著名观点。他强调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强调作品艺术的“美”、内容的“真”和命意的“善”三者兼备:“理明词畅,以达万物天地之情,国家得失兴废之故。’(同上)他把这类作品称之为“大乘法”,而把单纯追求形式美的“锦绣才子”那些“劳而无谓”的作品称之为“小乘法”。虽然以禅为喻不免有几分模糊,归入“大乘法”的作家作品也未必都很恰当,但作者的倾向性是明显的,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愿学集

愿学集

诗文集。明邹元标(1551—1624)撰。八卷。元标字尔瞻,别号南皋,吉水(今属江西)人。万历进士。初出为官,因得罪张居正,谪戍都匀卫六年。后任谏官,以敢言著称。母死后.家居讲学近三十年,为东林党首领之一。天启元年(1621)还朝,任吏部左侍郎、左都御史。为魏忠贤所忌,被迫辞官。卒谥忠介。此本其乡人龙遇奇刊行,为万历四十七年(1619)刊本。 近二十万字。元标弱冠即从胡直游,其学亦王阳明支派。此集刻于其还朝之前,所收多讲学之语。有《四库全书》本。

愿丰堂漫书

愿丰堂漫书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明陆深撰。一卷,收入《俨山外集》内。现有广百川学海本、宝颜堂秘笈本、续说郛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四库全书总目》曰: “此则所著说部也。其书亦杂记故事,仅及七条,疑非完本。”其中有一条记载吴与弼的事迹,可由此想见当时理学家的思想行为。

太清金液神气经

太清金液神气经

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认为本经卷上于西汉出世。卷中、卷 下引《真诰》等文字,为后人混入本经。卷上清虚真人述清虚太 皇所授三经,示炼丹之方。中卷黄帝述万神姓名,并述炼丹方。卷 上多隐名,卷中易解,卷下皆录自《真诰》,述神仙降授诸养生方。

明道篇

明道篇

道家著作。1卷,元·王惟一撰,成书于元代。书中阐述:“要在至心诚意,格物致和,去人欲之私,存无理之公,自然见心中无限药材,身中无限火符,药愈探而不穷,火愈炼而不息矣。”等习炼气功的重要问题。

大爱道比丘尼经

大爱道比丘尼经

梵名Maha^ -praja^pati^-bhiks!un!i^-su^tra 。凡二卷。译于北凉,译者不详。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又作大爱道受戒经、大爱道经。内容叙述比丘尼所应受持之戒律。佛于迦维罗卫释氏精庐时,姨母大爱道请求出家、受持佛之法律,佛不许,阿难以姨母对佛有养育之恩,多次代为恳请,佛遂听许之,为说比丘尼种种戒律。盖大爱道依阿难之斡旋,得出家受八敬、十戒等法,于中阿含卷二十八瞿昙弥经、中本起经卷下瞿昙弥来作比丘尼品、四分律卷四十八、五分律卷二十九等均广说之,本经或即根据此等所说加以敷陈而成。开元释教录将本经编为北凉失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