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蕴

学蕴
  • 姓名:学蕴
  • 俗姓: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洱海(祥云)人
  • 出生日期:1613
  • 逝世日期:1689
  • 民族族群:

学蕴禅师(1613~1689),号知空,俗姓王,洱海(祥云)人,幼时父母卜卦,言“尔命似不可处族,当出家以永天年”。14岁入鸡足山寂光寺,投水月和尚剃度为僧。


知空出家后,精修戒律,并以大力、野愚、彻庸诸大师参究佛学,在旃檀林老僧崖下建玉霖轩闭关习静数年,后登水目山谒无住禅师。知空受无住点拨启示,“外之,苦内外圆明如一轮皎月,自谓快爽,难以喻人,复叩证于无住”,得到无住印可。无住对知空深为器重,欲将曹洞宗法传付与他。此时,正值南明永历十二年(1658)六月,知空未嗣法而辞无住下山,在滇西道上遇着奉永历帝之命到楚雄、永昌平叛的晋王李定国。知空将李定国邀至鸡足山,“请免山中徭役”。被允许后,随同李定国到了昆明,向永历帝“表贡山果”。永历给予褒奖,钦赐寂光寺为“护国兴明之寺”。当年十二月,吴三桂率清兵入滇,永历仓惶西逃。知空在鸡足山无法立足,遂只身进入楚雄崇山峻岭中的九台山,“把茅三载”,在居士姚泰廷山巨资帮助下兴建了气势恢宏的“大方广寺”。受到在昆明慈云寺传法的临济宗密行寂忍大师的赞誉,命人到九台山,传临济宗三十三世与他,赐法名学蕴。从僧人墓碑考证,滇中地区查到“觉续广读书,学通宗道成,教知悟祖师”15字演派。学蕴法名,是入九台山后密行寂忍所传。


知空除住持大方寺外,还到各地弘法,曾应非相之请在水目山升座时说:“水目佳山,是出佛产祖之地,声传六诏,灯续五天,人杰地灵,昔之净妙、皎渊诸大老,曾于此山、此刹、此座之上,大阐玄风,挥弘祖道。若论道之一字,彼诸大老亦不曾前,山僧今日亦不曾后。大众会么?会则盖天盖地,无古无今,运水搬柴,尽是神通妙用;不会则礼佛看经,都成业识茫茫,无本可据。今日众僧既于山僧处求受心地戒法,须知即心是戒,即戒是心,心戒无二,万善从生。”可谓快人快语,超凡洒脱,讲求心戒一体,即心是佛。


知空精研佛乘,能诗善文。从现存学蕴撰书的《凌云方丈若海师祖寿藏铭》、《开山檀越姚公之墓铭》看,其书法洒脱遒劲,“笔墨纵横,运气生动”,自成一体。其诗文流畅且深悟禅理,如“吾家远住在天边,此去江南路万千,三千灵文山岳大,五灯慧命一丝悬。洞庭渺渺天连水,黔国悠悠地接滇,将此身心奉尘刹,兴教无碍祖师禅。”还有,“凿破鸿濛无觅处,且随风月下瀛州。”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知空于1689年圆寂,终年77岁,其弟子奉肉身于楚雄九台山“临济正宗三十三世知空禅师寿塔”。进士陈士烙之为撰写塔铭:“大师檀山,蕴名空字,诞洱水阳,鸡足出世;得少林髓,传临济棒,述天童云,为宗门无;戒光定力,自少而然,摄化群品,名闻八埏;道高腊长,巍巍丈夫,百季幻色,归此浮图。”概括了大师生平。


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卷一,“明季滇南高僧辈出第二”,列知空学蕴为明季滇南高僧,载曰:知空学蕴,洱海王氏,徐霞客游记十三,己卯九月初九条:“入野和静室。野和为克新徒,自居寂光,以其徒知空居此。年少而文,为诗虽未工,而志甚切,以其师叔见晓寄诗相示,并已稿请正,且具餐焉。”即此人也。幼入寂光寺祝发,初从大力、野愚、彻庸及西蜀了凡诸宿参究,虽并承其教,而疑情不释。后居玉霖轩,闭关习静数年,随参无住,住深许之,欲付以法,俄而辞去。永历至滇,命晋王李定国平楚雄永昌叛军,凯旋时学蕴遇于道中,因止晋王至鸡山,请免山中徭役,晋王允之,复随至昆明,表果山果,明帝嘉之,赐勅寂光为“护国兴明之寺。”国变后,入九台,把茅三载。


担当和尚赠诗云:“别久休嗟路不通,九台高峙在空中,怪来闻问无温语,独有凝寒可赠公。”


学蕴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古今医案按选

古今医案按选

医案。清俞震辑,王士雄选。四卷。震有《古今医案按》已著录。士雄有《温热经纬》已著录。士雄认为“俞氏所辑,虽不如续案之网罗繁富,而所附近案暨按语颇可补魏氏之未逮”,遂选其优善者,分类编辑,成书于咸丰三年(1853)。载案按病证分为八十六门,多为内科杂病验案。每案依原貌录出,仍附俞氏按语,后附王氏评按。王按以简捷语言阐明案中辨证之理,或评论方药,指出其精华与不足。咸丰五年,杨照藜又加评语,逐案评析,周详细致。足资临证参考。有光绪三十年(1904)刊本,潜斋医学丛书十四种本,珍本医书集成本。

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

明代笔记。8卷。张岱撰。书前有一篇未署名的序。序文说明了该笔记的内容:“兹编载方言巷咏、嘻笑琐屑之事,然略经点染便成至文,读者如历山川,如睹风俗,如瞻宫阙宗庙之丽,殆与《采薇》、《麦秀》同其感慨而出之以诙谐者欤!”这是一部以自觉的忏悔意识创作的笔记。作者通过“梦忆”的形式,反映了个人的生活,展现了晚明社会的风俗,将个人的忏悔与时代的悲慨溶为一体,实是一部饶有文学色彩的散文作品。该书生动地反映张岱早年生活。他上山能打猎,曾在牛首山“极驰骤纵送之乐”,并且获得“鹿一、麂三、兔四、雉三、猫狸七”的战果。他平地会斗鸡,由于他饲鸡得法,故在斗鸡中,“余鸡屡胜之”。他精于饮食,懂得“水辨渑淄,鹅分苍白,食鸡而知其栖恒半露,啖肉而识其炊有劳薪。”他精于茶道,对各种茶品的特性了如指掌,连当时品茶专家闵文水都惊叹:“余年七十、精饮事五十余年,未尝见客之赏鉴若此之精也。”当然,他还不是醉生梦死的公子哥儿,一旦他认识到他所追求的生活并非都有益处,还有自我克制能力:“一旦余阅稗史,有言唐玄宗以酉年酉月生,好斗鸡而亡其国。余亦酉年酉月生,遂止。”他对艺文颇为追求,是一位出色的演奏家,从本书中可看出张岱早年活生生的形象。该书还较有特色地展现了晚明的风俗。如端午节的秦淮河,中秋夜的虎丘。作者具体描写了虎丘中秋夜的“更定”、“更深”、“二鼓人静”、“三鼓”时的不同情景,饶有情趣。他如“绍兴灯景”、“西湖香市”、“西湖七月半”等段落,也使人如临其境。至于“扬州瘦马”谈买妾、“二十四桥风月”谈嫖妓等陋习,也使人们对晚明社会可有直观的认识。该书版本较多,有《砚云甲编》本、道光刊本、《粤雅堂丛书》本等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1月出版了马兴荣的点校本。

苏轼诗词选

苏轼诗词选

苏轼学博才高,极具灵心慧眼,对人生持超旷的态度,其诗纵意所如,触处生春,多发妙理新意,是古今中外最喜爱的宋代诗人。《苏轼诗词选》精选苏诗词,加以精炼注释,参酌采用旧注的成果,择善而从,对旧注的错误也有所驳正。注释文字活泼,并常结合“谈艺”,言简意赅,时有新见,对读者很有启发。

黄庭坚诗全集

黄庭坚诗全集

黄庭坚字鲁直,江西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是和苏轼齐名的著名诗人,诗风奇特。黄庭坚最推崇杜甫,但不是学其现实主义精神,而是学其以学问为诗,学其律诗的奇拗。他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答洪驹父书》)诗歌到了宋代,已很难创新,黄庭坚又缺乏生活基础,故在语言上求新,他称之为“以俗为雅,以故为新”,是“脱胎换骨”,“以腐朽为神奇”。如李延年《佳人歌》用“倾城”、“倾国”形容美色,后人用得已滥俗,他就变个花样,说“公诗如美色,未嫁已倾城”(《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较有雅趣。他还学杜甫的“书到瘦硬方通神”,和一些拗体诗的作法,有意奇崛,造拗句,押险韵,作硬语,“取过火一路,妙能出之以深隽,所以露中有含,透中有皱,令人一见可喜,久读愈有致”(刘熙载《艺概·诗概》)。故其诗如危峰千尺,枯松倒挂,傲兀不凡,刻意出奇。如《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本写险恶,结尾却说:“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以“笑”作结,出人意外,故突兀奇绝。又如《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壮气南山若可排,今为野马与尘埃。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文思奇,造句奇,笔势雄健,真有排山之势。杜甫《缚鸡行》末尾宕开:“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遂成警句。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结尾也说:“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这是他学杜成功之处,和杜诗一样,出人意外,也很警策,因成名句。黄庭坚诗和苏轼诗齐名,时称“苏黄”。黄诗总的艺术成就虽不如苏诗,但诗风奇特,别具特色,在宋代影响很大,开创了一个江西诗派,从北宋一直延续到南宋。能开一个诗歌宗派,又延续这么长的时间,在诗歌史上也是少见的,这足见黄诗特点突出,影响之大。

平胡录

平胡录

呜呼元政不纲久矣其乱亡之成实自顺帝帝之至元二年丙子广东朱光卿河南捧胡首难光卿增城人与其党石昆山锺大明聚众作乱国号大金改元赤符时惠州民聂秀卿亦称兵与光卿合捧胡陈州人以烧香惑众作乱于信阳州破归德鹿邑焚陈州屯于杏冈时四川合州人韩法师亦拥众作乱称南朝赵王寻皆讨平之

华严经纶贯

华严经纶贯

全一卷。宋代复庵撰。又称复庵和尚华严纶贯。收于卍续藏第四册。本书系就八十华严中七处八会三十九品等内容,所作略说。乃研究宋代禅宗化华严教说之代表着作。内容初举经之品数,次记述澄观之一经三分说,并就题号举出三义、叙述会品之所说等,再次则说明四分、五周因果、十玄六相、四法界等,最后之善财童子则以禅宗之教旨为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