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亿

- 姓名:杨亿
- 别名:字大年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
- 出生日期:974
- 逝世日期:1020年
- 民族族群:
杨亿(974~1020年),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幼颖悟,七岁能属文。雍熙元年,年方十一岁,召试阙下,试诗赋五篇,下笔立成,太宗嘉赏,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诣京师献文,改太常寺奉礼郎。又献《二京赋》,命试翰林院,赐进士及第,迁光禄寺丞。明年,直集贤院。至道二年,迁著作佐郎。真宗为开封府尹,杨亿为幕客,书词多由其草定。真宗即位,超拜左正言。预修《太宗实录》,全书八十卷,亿独草五十六卷。书成,出知处州。召还,拜左司谏、知制诰。景德初,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俄判史馆,与王钦若同总领《册府元龟》编纂事。三年,召为翰林学士,又同修国史。大中祥符初,加兵部员外郎、户部郎中。五年,往阳翟视母疾,不待报而行,为台宪所劾,授太常少卿,分司西京,作《君可思赋》以抒愤懑。七年,起知汝州。代还,知礼仪院,判秘阁、太常寺。天禧二年,拜工部侍郎。三年,权同知贡举,坐考校疏误,降授秘书监,起为工部侍郎。四年,复为翰林学士,受诏注释御集,兼史馆修撰、判馆事,权景灵宫副使。是年十二月卒,年四十七。杨亿博览强记,长于典章制度,诗歌宗尚李商隐,尝于至道中得李诗百馀篇,爱而不能释手,尝论李诗“包蕴密致,演绎平畅,味无穷而炙愈出,镇弥坚而酌不竭,使学者少窥其一斑,若涤肠而洗骨”(《韵语阳秋》卷二)。故其诗效法李商隐之深沉含蓄,典雅华美,在宋初诗坛有很高声望,欧阳修称其“雄文博学,笔力有馀,故无施而不可”(《六一诗话》),远胜宋初其他诗人之作。其后钱惟演、刘筠等起而仿效,递相唱和,时有“杨刘”之称,由是西崑诗风盛行,一扫晚唐、五代“芜鄙之气”,宋初诗风为之一变(田况《儒林公议》)。杨亿诗歌内容主要以馆阁唱和、颂圣应制之作居多,然而也有少量借古讽今之作。如《汉武》讥讽汉武帝穷兵黩武,求仙延寿,徒费心力;《明皇》讥讽唐玄宗侈靡骄纵,养成安禄山之祸;《旧将》揭露皇帝寡恩,英雄不遇;《南朝》讥讽陈后主荒淫亡国,对于当时的朝政不无讥刺。《宣曲》诗更是借前代掖庭之事,讥讽宋真宗的宫廷生活,以至于遭王钦若密奏,真宗下诏申斥禁绝(《嘉祐杂志》)。在艺术风格上杨亿的诗主要师法李商隐,但又有失偏颇,其流弊表现为雕章琢句,文辞艳丽,崇尚对偶,用典繁缛。宋初古文家石介抨击其“穷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纂组,刓锼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言,离析圣人之意,蠹伤圣人之道”,而欲“盲天下人目,聋天下人耳”(《怪说》),虽有过激之言,但也切中其弊。杨亿的著述也很丰富,《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著录有《括苍》、《武夷》、《颍阴》、《韩城》、《退居》、《汝阳》、《蓬山》、《冠鳌》、《辞荣》等集及《内外制》、《刀笔》,凡一百九十四卷,《宋史·艺文志》七又著录有《虢略遗编》七卷,多散佚。现存著述有《杨文公谈苑》一卷,有《说郛》本;《武夷新集》二十卷,有明刊本、清康熙四十四年刊本、《四库全书》本等。杨亿还编有《西崑酬唱集》二卷,有明嘉靖刊本、康熙四十七年听香楼刊本、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王仲荦校注本、齐鲁书社1986年郑再时注本。《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一首。《全宋诗》卷一一五至一二二录其诗八卷。《全宋文》卷二八二至二九六收其文十五卷。事迹见《隆平集》卷一三、《宋史》卷三○五本传。
猜你喜欢的书
横浦集
宋代诗文别集。20卷。张九成撰。本集为作者门人郎晔编。凡赋、诗4卷,余为论,策、进讲讲义、序、记、书简、杂著、题跋、赞、铭、祭文、墓志铭等各体著作。其书卷末原附《心传》、《日新》2录,因已有单本另行于世,故《四库全书》辑入此书时并从删削。张九成是宋代经学家,其说经之作,在此集中竟多达10卷。《四库全书总目》称:“陆游《老学庵学记》谓九成对策有‘桂子飘香’语,李易安作‘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之句以嘲之。今读其策,其铺陈繁缛处乃正为耽恋湖山、忘亲忍辱者痛加提唤,其用意最为深切,又岂可以是相讥!”此书除《四库全书》据以录入的明万历刊本,尚有北京图书馆所藏宋代施德操刊本。
留青日札摘抄
明代笔记。39卷。田艺蘅撰。田艺蘅字子艺,钱塘(浙江杭州)人。是田汝成之子。该笔记今存有万历年间刻本。前有万历元年(1573)刘绍恤序、蒋灼序。该书中不少记述,有助于了解嘉靖、隆庆以后社会风气的变化,如卷3记述吴地男娼风气之盛,卷27记述僧尼杂处、道俗混淆,以及假扮师姑奸骗妇女等。从这部笔记也能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如卷1记述隆庆二年(1568)讹传朝廷选绣女,以至许多人家“女子七八岁以上,二十岁以下,无不婚嫁,不及择配,东送西迎,街市接踵,势如抄夺”,卷4记述查抄刘瑾、钱宁、江彬、严嵩等人家产,备列细目,数量惊人。这些皆是研究明代社会生活的旁证资料。至于他关于“文有似拙而实妙者,《史记》也;诗有似拙而实妙者,乐府也”的议论,关于“近时俗学皆尚三苏文字”,以至一士子假造苏子言论,考官也不知晓的记述,对研究明代诗文也有助益。该书卷7为《玉笑零音》,曾以单本行世。卷中皆是采取一些新奇故事,纬以俪语,读来颇有文学情趣。另外,卷21关于祝英台的记述,早于他书,可供民间文学研究者考稽。总之,本书内容较为广泛。该书曾收入《纪录汇编》,题作《留青日札摘抄》,仅选录4卷。
金疮秘传禁方
伤科著作。1卷。旧题刘国师 (基) 撰。撰年未详。系由 《理伤续断方》、《秘传叶保太仙授接骨奇方临症口诀》及《虎钤经秘传治金疮方论》等佚文所组成。除广收诸理伤医方外,尤侧重理伤手法的临床应用;并收有以 “膝圈”治疗髌骨骨折及多种布带包扎方法。为适用手术治疗的需要,尚收载局部冰冻麻醉法。全书于伤科临床颇多参考之处。现存旧抄本。
太一丛话
诗话,宁调元撰。1907年宁调元书成于长沙狱中,原名《碧血痕》,后宁调元改书名《太一丛话》,1901年至1911年于北京《帝国日报》刊载,1915年经傅尃整理,分为五卷。
自堂存稿
宋诗别集。4卷。陈杰著。作品题材多样,风格各异,如富于民歌风味的《女竹枝歌》:“南园一株雨前茶,阿婆手种黄玉芽。今年团栾且同摘,明年大姊阿谁家。”《仲宣楼》一诗,充满苍茫悲凉的怀古之情:“一雨真成五月秋,十年重上仲宣楼。峥嵘岁月欺人事,浩荡乾坤入客愁。孙刘气力三分尽,蜀汉山川百战收。可是登临无限意,闲看西日下城头”。又如《红梅》:“千树江头雪作裳,一枝故欲犯时妆。分明莹薄裁琼玉,不比胭脂抹海棠。”以红梅的清高,喻自身的品格。《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虽源出江西,而风姿峭茜,颇参以石湖、剑南格调,视宋末江湖一派,气含蔬笋者,戛然有殊,在黄茅白苇之中,不可不谓翘之楚”。
性理大全
明胡广等奉敕编辑。又名《性理大全书》,70卷,宋代理学著作与理学家言论的汇编。采宋儒之说共120家,明成祖亲撰序言,冠于卷首。前25卷收入宋儒著作九种,有周敦颐的《太极图说》、《通书》,张载的《西铭》、《正蒙》,邵雍的《皇极经世书》,朱熹的《易学启蒙》、《家礼》,蔡元定的《律吕新书》,蔡沈的《洪范皇极内篇》。第26卷以后分13个专题汇编各家言论,分别为理气、鬼神、性理、道统、圣贤、诸儒、学、诸子、历代、君道、治道、诗、文等。前25卷照录原书,后45卷根据门类逐条采录,只注姓氏,不注书名。此书广辑宋儒理学名篇于一书,堪称“大全”,所设门类也较同类各书为详,惟其成书太速,不免庞杂冗蔓。有明殿刊本,明景泰六年(1455)书林魏氏仁实堂刊本,万历二十五年(1597)吴勉学刊本,康熙十二年(1673)内府重修明板印本,《四库全书》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