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聪

智聪
  • 姓名:智聪
  • 别名: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僧智聪。住扬州白马寺专习三论。寻渡江住安乐寺。值隋国亡思归无计。隐江荻中诵法华经。七日不饥。恒有四虎驯绕。聪曰。吾已十日不食命在呼吸间。卿可食之。虎作人语曰。造立天地无有此理。忽见一老翁腋下挟一小船。来曰。师欲渡江即上船。其四虎见而泪出。聪曰。持危拔难正在今日。即同四虎利涉南岸。船及老人忽然不见。聪领四虎止栖霞塔西。径行禅诵誓不寝卧。安众八十余人。若有凶事虎来大吼。由此警觉。贞观中年九十九。于佛生日熏炉遍礼圣像还归静室端坐而化。【《神僧传》卷第五】


释智聪。未详何人。昔住杨都白马寺。后住止观专听三论。陈平后度江住杨州安乐寺。大业既崩思归无计。隐江荻中诵法华经七日不饥。恒有四虎遶之而已。不食已来经今十日。聪曰。吾命须臾。卿须可食。虎曰。造天立地无有此理。忽有一翁年可八十。掖下挟船曰。师欲度江栖霞住者。可即上船。四虎一时目中泪出。聪曰。救危拔难正在今日可迎四虎。于是利涉往达南岸。船及老人不知何在。聪领四虎同至栖霞舍利塔西。经行坐禅誓不寝卧。众徒八十咸不出院。若有凶事一虎入寺大声告众。由此惊悟每以为式。聪以山林幽远粮粒艰阻。乃合率杨州三百清信以为米社人别一石年一送之。由此山粮供给。道俗乃至禽兽通皆济给。至贞观二十二年四月八日。小食讫往止观寺。礼大师影像执炉遍礼。又往兴皇墓所礼拜。还归本房安坐而卒。异香充溢。丹阳一郭受戒道俗三千余人。奔走山服哀恸林野。时年九十九矣。【《续高僧传》卷二十】

智聪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南北朝上清派符箓。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谱录类。此书乃元始天王所受。首先列举「无上洞清混沌自然」尊神及上天四十余位道君之符图和名讳;其次列举诸元皇真人、领仙玉郎、功曹、使者、玉童、玉女、辅仙等仙众数额,再其次列举仙气、流烟、羽盖、飞骈、玉真气等仪杖数额;再其次列举飞行骑、飞轮策空骑、飞腾骑、策辔骑等侍卫数额。以上符箓名为「三元玉检文」,据称此文可用于「捡天检地检人,招仙制魔役灵」。

太上说紫微神兵护国消魔经

太上说紫微神兵护国消魔经

太上说紫微神兵护国消魔经,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此经乃太上老君于上皇二年在紫微上宫演说。经文称酆都六洞诸天魔鬼造恶,瘟病横行,鬼气冲人,人民悲切苦楚。太上老君敕令虚危二宿托精应变,化为真武之神,统领天兵神将于酆都山降伏妖魔,为民除害,福德无尽。真武功成之后,受封为北极总统玄天大将。按此书所述真武神话,似乎早于《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

管子传

管子传

梁启超著。成书于宣统元年三月(1909),收录于《饮冰室合集》第7册。全书共分13章,近6万字。序论、时代背景、管仲简历,共5章,约7500字。其余8章论述其政治、经济、政务、军事、教育等思想、政策、活动。全书的重点,在于论述管仲的法治思想与经济政策,这两章约有3.7万字。梁启超在写《管子传》之前,写了《王荆公》,为王安石作传。他在《王荆公·自序》中说,他对王安石非常佩服,所以要为他写传。“欲考熙丰新法之真相,穷极其原因结果,鉴其利害得失,以为知来视往之资”。简单而言,就是要借鉴王安石变法革新之经验。在《管子传·自序》中,他说管仲、商鞅、王安石是中国古代之伟人,在西方同期历史上,没有人能与之相比。但是,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商君荆公,为世诟病,……管子亦毁誉参半”。所以他要在写《王荆公》之后,写《管子传》,并且“以发明管子政术为主”,“以法治主义及经济政策为两大纲领。”梁启超对管仲评价很高,他认为西方政治中讲的“国家思想”、“法治精神”、“地方制度”、“经济竞争”等,在西方也只是近二三百年的事,但在中国的春秋时代,管子就讲过这些东西。所以,他认为管子是中国最大的政治家,而且“亦学术思想界一钜子也”。梁启超在写法上,不时以当时流行的东西新学的名词术语、理论观点,对管仲的学说加以疏通证明,以便于理解管子的思想。梁启超在书中对管仲的思想,有许多精辟论述,至今对人仍有启发。《管子传》是研究《管子》与研究管仲其人的一部重要参考书。

元统元年进士题名录

元统元年进士题名录

编者佚名。一卷。记载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癸酉科进士题名。分右榜(蒙古人、色目人)、左榜(汉人、南人)两部分,各五十人,均分别书其籍贯、氏族、别字、出生年月日及三代姓名。其中题名者如余阙、月鲁不花、明安达尔、丑闾、塔不歹、宇文公谅、李齐、聂炳、成遵、张桢等,皆可见于《元史》。书后附策问题二道,对策十余篇。在元登科记录传世极少的情况下,此书成为研究元代科举制度的重要参考资料。清钱大昕《元史氏族志》亦取材于此书。有元统元年刻本、《宋元科举三录》本。

曾公遗录

曾公遗录

大臣日录。北宋曾布撰。残本3卷。布字子宣,曾巩弟,嘉祐进士。元祐八年(1093)六月同知枢密院事,元符三年(1100)十月入相,崇宁元年(1102)六月罢相,先后在政府9年。宋制,皇帝有日历、实录,大臣有日录,记每日之行事、奏对,是编即曾布所记日录。原本久佚,卷帙不详。今本辑自《永乐大典》,仅七、八、九3卷。起自元符二年三月,止于元符三年七月。有事记事,无事书日,以示每日必录。所记多出亲见,多为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采撷,有裨于研究北宋哲、徽之际历史。有《藉香零拾》本,台湾文海出版社《宋史资料萃编》据以影印出版。

起信论捷要

起信论捷要

起信论捷要,二卷,明正远注并序,李腾芳序,真智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