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昚

赵昚
  • 姓名:赵昚
  • 别名: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127年11月27日
  • 逝世日期:1194年6月28日
  • 民族族群: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 又名伯琮、瑗、玮,字元永、元瓌。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秀王赵子偁之子。高宗赵构无嗣,被养于宫中。初封为建国公、普安郡王、建王。为保安军节度使、宁国军节度使、镇南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绍兴三十二年(1162),立为皇太子,同年即帝位。即位前,多次上书反对议和,完颜亮南下时,又请求亲为前锋率军抗金。即位后追复岳飞官爵,依官礼改葬,起用抗战派首领张浚为江淮东西路宣抚使,统兵抗金,并驱逐了秦桧余党。隆兴元年(1163),支持张浚率兵渡江收复中原,但符离一战(在今安徽宿县北)被金军打败,未能北上。主和派、投降派趁机围攻张浚,他的抗金决心也为之动摇,遂罢免张浚,与金朝签定了“隆兴和议”。和议规定:南宋不再向金朝称臣,约为叔侄之国;银绢改称岁币,各减五万;维持旧疆界。与“绍兴和议”相比,妥协性有所减敛。此后,他仍不忘抗战,起用主战派首领虞允文为宰相,命各地修筑城防,准备抗战并图收复失地。并派虞允文到四川整军备战,计划自四川出兵,与临安军在河南会师,但因虞允文在四川病死未遂。他又用王淮理财备战,并亲自制订理财备战的措施,给岳飞追赠谥号“武穆”以鼓舞士气。但自“隆兴和议”后三十年未发生大的战事。淳熙十六年(1189)让位太子光宗,退居重华宫为太上皇。五年后病死,年六十八岁。葬于永阜陵(今浙江绍兴东南宝山)。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庙号孝宗。

赵昚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川端康成短篇作品

川端康成短篇作品

选收了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最具代表性的短篇作品,这些作品集于一卷,概括地反映了川端康成的主要思想、艺术特点和创作成果,使读者可以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对作家及其大致创作活动得到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三只瞎老鼠

三只瞎老鼠

阿加莎·克里斯蒂推理小说。讲述了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帕丁顿卡尔弗大街七十四号发生了一起谋杀案。凶手在死者身上留下了画着三只老鼠以及一小段《三只瞎老鼠》乐谱的信纸。在逃离现场时,凶手不小心从兜里掉出了一个笔记本,上面只记着两个地址:卡尔弗大街七十四号和蒙克斯维尔庄园。另一头,蒙克斯维尔庄园的新主人,戴维斯夫妇正为这处全新的家庭旅馆延揽顾客。当晚,四位奇怪的客人先后入住。恐怖的《三只瞎老鼠》曲调响起,凶手又要开始TA的捕鼠计划……

春雨之夜

春雨之夜

现代短篇小说集。王统照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年1月初版。收《雪后》、《沉思》、《鞭痕》、《遗音》、《春雨之夜》、《月影》、《伴死人的一夜》、《醉后》、《一栏之隔》、《警钟守》、《山道之侧》、《微笑》、《自然》、《十五年后》、《在剧场中》、《湖畔儿语》、《钟声》、《雨夕》、《寒会之后》、《技艺》等短篇小说20篇。有瞿世英《序》和作家《弁言》各1篇。这是作者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集中小说大都描写“爱”与“美”的力量及其同现实的矛盾冲突。《雪后》写一个小孩用雪构筑了一座晶洁的小楼,夜里雪楼被军人的马蹄践成污泥,儿童的美的创造被毁坏了。《沉思》写琼逸想以艺术为媒介给人生以快乐和光明,当了画家的裸体模特儿,使画家画出了“一幅极有艺术价值而可表现人生真善的绘画”。但这种行为违反了陈腐的世俗观念,人们纷纷登门干涉。她独自在城外亭上沉思:为什么不许“我有我的自由”?《微笑》写青年犯人阿根被狱中一位女犯人的微笑感化,出狱后成了一个有知识的工人。因为她的微笑是对于人类及万物的广博的爱。这些小说在宣扬“爱”与“美”的哲学的同时,对社会现实也有所揭露。集中现实主义倾向最强烈的作品是《湖畔儿语》。铁匠失业,到烟馆当小伙计,仍无法维持生活,只得让后妻出卖肉体。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写法,在抒情的叙述中更显露出人生的血和泪。集中小说常含有象征意味,注意哲理与诗的结合,文笔于朴素中露出某种惨苦,但也难免有神秘飘渺的意味。从本集小说“这理想的诗的境界走到《山雨》那样的现实人生的认识,当然是长长的一条路”(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

南窗记谈

南窗记谈

一卷。撰者不详。劳格 《读书杂识》卷十一考为“徐度撰”。余嘉锡《四库提要辨正》认为:“徐度所著之《南窗记谈》,原书已亡,后人从他说部中抄取二十条,伪题此名,托之徐度。”又考宋元间说部,如《墨客挥犀》、《东南纪闻》之类,皆杂抄诸书为之,是当时固有此种风气。”《南窗记谈》共二十三条,经考证,多数条目所记内容皆见于 《曲洧旧闻》一书,因此此书系采辑、转抄《曲洧见闻》、《石林燕语》等书而成。内容多记北宋盛时名臣言行,以及订正典故,颇为详明。其中有些条内容间涉语怪,尤近于诬,不脱小说之习。有《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丛书》本、《墨海金壶》本、《珠丛别录》本、《学海类编》本、《笔记小说大观》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读易纪闻

读易纪闻

六卷,明张献翼著。《江南通志·文苑传》称:“献翼好《易》,十年中笺注凡三易。”其书不载经文,逐节拈说,如劄记之体。此书以读书札记之体解说《易》旨,大致阐发“义理”之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平正通达,笃实不支,祧庄、老之元(玄)虚,阐程、朱之义理,凡吉凶、悔吝、进退、存亡,足为人事之鉴者,多所发明,得得圣人示戒之旨。

庙学典礼

庙学典礼

六卷。作者佚名。是书载自元太宗继位(1229年)至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1307年)元代教育发展的情况。“庙学”指金元两朝出现的以孔庙为场所的教学机构,常泛指除私人教学之外的一切教育机构和设施,包括小学、地方官学、中央官学等。辑录了元太宗九年 (1237)至元成宗大德五年 (1301) 间的庙学大事,如儒户免差、戊戌科试、学校管职、制定儒籍、岁贡儒人、学田钱粮等。此外,还记载了元代路、府、州县学和书院的事宜。因所录材料皆当时官方文件,较少文饰,因而史料价值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