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 薛仁贵衣锦还乡

    薛仁贵衣锦还乡

    《作者:张国宾元杂剧剧本。亦称《薛仁贵荣归故里》。简名《薛仁贵》或《衣锦还乡》。张国宾撰。末本。由《旧唐书》本传的本事加以缘饰而成。谓薛驴哥,学名仁贵,“不肯做这庄农的生活,每日则是刺枪弄棒”的习武。绛州出榜招收义军,薛便告别父母妻儿投军而去。值高丽王犯边,薛仁贵出马,打败辽东摩利支,立有54件大功,但都被总管张士贵赖去。多亏军师徐世勣主持正义,监军杜如晦当面作证,方得辨明真伪。薛仁贵官拜天下兵马大元帅,衣锦还乡。路遇当年“掏斑鸠争攀古树,摸虾蟆混入淤泥”的童年朋友伴哥。伴哥便把10年前驴哥投军,抛下父母受苦的不孝行为辱骂一顿。唐太宗因薛仁贵功大,将徐世勣的女儿赐与仁贵为妻。杜如晦赶到绛州,宣旨将“薛仁贵一家儿封官赐赏”。此剧中薛父、杜如晦、伴哥都是正末角色,都有唱词,与杂剧常规有别。也许作者欲将事件集中于一时,把“三箭定天山”的内容也搬往辽东,写入本剧之中,使其出现地理漏洞。现存主要版本有:《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本,《元曲选》本。

  • 沙门岛张生煮海

    沙门岛张生煮海

    《作者:李好古元杂剧剧本。简名《张生煮海》。李好古撰。剧本的情节是:书生张羽寓居石佛寺,清夜抚琴,东海龙王的三女儿琼莲闻琴声赶来,人神相爱,愿结为夫妻。他们约定中秋节相会,至期,琼莲受龙王阻隔不能赴约,张羽遇一仙姑,得其所赠银锅等3件镇海宝物,便在沙门岛用银锅等煮沸海水,制服龙王,迫使龙王答应婚事,张羽与琼莲得以团圆。第四折琼莲的唱词“愿普天下旷夫怨女,便休教间隔;至诚的,一个个皆如所欲”,点明了全剧的主题。这个美丽的神话,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剧中神(龙王)对人(张羽)的屈服,一方面表现了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的美好幻想,一方面也是对封建统治者的蔑视和嘲弄。剧本的语言华赡,文采斑斓。龙女出行、月夜听琴、仙姑看海、张羽煮海,都是极精彩的片断。该剧和尚仲贤的《柳毅传书》可并称为元代神话剧的“双璧”。清初,李渔的传奇《蜃中楼》,就是根据《张生煮海》和《柳毅传书》改编的。此后,更被许多剧种改编上演,历久不衰,显示了不朽的生命力

  • 洞庭湖柳毅传书

    洞庭湖柳毅传书

    《作者:尚仲贤元杂剧剧本。简名《柳毅传书》。尚仲贤撰。旦本。剧写唐高宗仪凤二年,柳毅应举落第,至泾河县访友,于泾河岸上见一女子牧羊。牧羊女郎形容愁苦,若有所待,柳毅怪而问之,乃知女郎是洞庭湖龙王之女三娘,为泾河小龙之妻;泾河小龙粗愚,为婢仆所惑,夫妻不和,龙女三娘被罚在泾河岸牧羊受苦。 柳毅闻之,气血俱动,深为同情,遂受龙女之托,为她送家书至洞庭湖。柳毅至洞庭湖龙宫,龙女三娘的叔父钱塘火龙得知此事,大怒,乃率水兵至泾河,救出龙女,将泾河小龙生吞。 洞庭龙王为答谢柳毅救女之恩,宴请柳毅,席间钱塘火龙做媒,欲将龙女三娘嫁与柳毅。柳毅拒绝。但当柳毅见到前来敬酒表示谢意的三娘时,柳毅又为拒婚而后悔。龙女三娘亦因婚事不成而烦恼。柳毅归家后,其母已为他订了亲,女子为范阳卢氏之女。柳毅尊母命成婚。婚后方知新妇就是龙女三娘。二人成为美满夫妇。 这个神话剧批判了夫权,赞扬了信义,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爱情的追求。

  • 苏子瞻风雪贬黄州

    苏子瞻风雪贬黄州

    《作者:费唐臣元杂剧剧本。 一作《苏东坡贬黄州》。简名《贬黄州》。费唐臣撰。末本。描写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故事,对封建官场的黑暗和世态炎凉,都有所揭露。如写御史李定用断章取义、曲解原作的手法,弹劾苏轼"托吟咏而谤讪朝廷"。又如写苏轼谪居黄州时,杨太守对他冷酷无情。当他奉诏回朝时,杨又赶来巴结。作者通过苏轼的遭遇,鞭挞了"清浊不分,仁义不存"、"仗富欺贫,倚势欺人"的黑暗社会现象。

  • 陶学士醉写风光好

    陶学士醉写风光好

    《作者:戴善甫元杂剧剧本。一作《陶秀实醉写风光好》;简名《风光好》。戴善甫撰。旦本。剧写翰林学士陶谷奉宋太祖祖命出使南唐。南唐丞相宋齐丘托言唐王有疾,不能接见,却令韩熙载设宴款待陶谷。席间使妓女秦弱兰相诱惑,陶谷伪作道学,正色而拒绝,但又乘醉题隐语于壁上,暗示独居孤馆,有寂寞之感。宋齐丘见隐语后,设计令秦弱兰假扮为驿吏孀妻,月下吟诗,勾引陶谷。陶果入圈套,与秦发生关系,并赠一词名〔风光好〕,允诺将来必娶她为妻。次日宋齐丘设宴,席上仍令秦弱兰歌舞劝酒。陶谷不知秦即“驿吏孀妻”,仍伪作道学相拒。宋齐丘命秦唱〔风光好〕词,并出示陶亲笔写的词文。陶谷大惭,羞归宋朝,投奔吴越王钱俶。宋兵灭南唐,秦弱兰逃到吴越,由钱俶主持,陶谷与秦弱兰成婚。陶谷,字秀实,《宋史》有传。剧本所写的故事,《南唐近事》、《玉壶清话》、《侍儿小名录》、《绿窗新话》等书均有记述,但内容与此剧略有不同,元代南戏《陶学士》,明代杂剧《陶秀实邮亭记》、《醉学士韩陶月宴》与此剧题材相同。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阳春奏》本,《元曲选》本。

  • 秦修然竹坞听琴

    秦修然竹坞听琴

    《作者:石子章元杂剧剧本。简名《竹坞听琴》。石子章作。剧述郑礼部之女郑彩鸾,自幼与秦工部之子秦修然指腹为婚。后因父母双亡,长久不通音信。因官府榜示民间女子限嫁,彩鸾急迫无计,只好投奔姑母郑道姑落发为尼。秦修然亦因父母双亡,投奔郑州府尹梁公弼。一日,修然出城踏青路过尼庵,听到郑彩鸾抚琴,2人相见并相认。梁公弼察知秦修然经常淹留尼庵,颇为不满,乃令嬷嬷假告秦修然庵中尼姑为女鬼,修然大惊。急忙整装赴京应考。梁公弼往视尼庵,甚喜彩鸾聪慧,移彩鸾为白云观主,以为照应。秦修然赴考,高中状元,命为郑州府通判。梁公弼携其赴白云观与彩鸾相会,2人喜偕婚配。郑道姑赴白云观,责彩鸾轻易还俗成婚,与赶来调解的失散丈夫梁公弼重逢,老少夫妻遂双双团聚。本剧为《录鬼簿》、《太和正音谱》著录。现存版本有顾曲斋刊本,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柳枝集》本。

  • 梁山泊李逵负荆

    梁山泊李逵负荆

    《作者:康进之杂剧。康进之作。全名《梁山伯李逵负荆》。梁山附近开酒店的老王林,其女满堂娇被冒称宋江、鲁智深的恶棍抢走,适逢李逵来店饮酒,得知此事,大闹聚义堂,并要砍倒杏黄旗,宋江下山对质,李逵知错,向宋江负荆请罪。两个恶棍送满堂娇回门,王林上山报信,宋江命李逵下山将功折罪,捉拿恶棍,立下军功。剧中成功地塑造了李逵这个嫉恶如仇、莽撞天真而又勇敢直率、富有正义感的英雄形象,揭示了梁山起义英雄与人民之间的血肉关系,剧中通过误会这种偶然性的戏剧冲突,展开情节,表现人物之间必然的矛盾冲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形象性格突出,具有个性。

  • 吕洞宾度铁拐李岳

    吕洞宾度铁拐李岳

    《作者:岳伯川简名《铁拐李岳》。杂剧剧本。元岳伯川作。四折一楔子,末本。剧写郑州都孔目岳寿有干办才,然怙势刁恶,为非作歹。上八洞神仙吕洞宾见其夙具仙缘,化颠道人诣门欲度化之,却被岳缚吊于梁。适新官韩琦私访到此,因释放洞宾,亦被岳之差役张千吊起。及搜身索钱,见韩有金字牌,告于岳,岳顿时惊吓成疾。韩抵任,察岳案卷,竟无分毫过错,以为能吏;闻其病,赐药饵以慰之,而岳寻病卒。妻殓而焚之,训子守节。以岳生前积恶甚多,阎王欲罚其下油镬。吕现身问之:“尔省悟否?”岳视之,即颠道人,知必神仙,求其度化。吕为语阎王,使复还阳。因其尸已焚,令借刚殁三日之李屠户子尸还魂,故貌丑而足跛。又赐名李岳,道号铁拐。岳还阳归家,貌已变丑,妻不相认。岳诉原委,妻始信之。李屠闻之亦来认子。两家争执诉于官府,韩琦亦难决断。洞宾前来说破因果,度岳成仙。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元曲选》本、《酹江集》本传世。

  • 河南府张鼎勘头巾

    河南府张鼎勘头巾

    《作者:孙仲章元杂剧剧本。简名《张鼎勘头巾》。孙仲章撰(一说陆登善撰)。末本。剧写刘平远的妻子与道士王知观有染,二人谋害刘平远,嫁祸于贫民王小二,王小二被昏官判处死刑。河南府六案都孔目张鼎不避灾祸,主动要求重审刘平远被杀案。张鼎从一头巾发现疑点,一追到底,终使案情真象大白,王小二获释,王知观和刘平远妻被处死。本剧情节曲折动人,扣人心弦,推理细致入微,真实可信。主人公张鼎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善于做调查研究,更主要的是他具有为伸张正义不顾个人安危的大无畏精神。全剧结构谨严,脉络明晰,戏剧冲突一波接一波,环环紧扣,针线极为细密。吐言发字,一划口语,尤易打动读者和听众。张鼎在元剧众多能吏形象塑造中是最成功的一个。历史上的张鼎系元代著名清官,元世祖中统十四年任鄂州总管府达鲁花赤,参知政事。据《元史·世祖本纪》载,元世祖中统十五年因刘铁木儿向元世祖进谄言,元世祖下诏罢免了张鼎的官职。据传他在职期间曾为百姓做过一些好事。传张鼎事的元杂剧除本剧外,还有孟汉卿的《张鼎智勘魔合罗》。今存《脉望馆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

  • 李太白贬夜郎

    李太白贬夜郎

    《作者:王伯成元杂剧剧本。简名《贬夜郎》。 王伯成撰。末本。存本仅载曲词和简略科白,唯知其梗概为:诗人李白带醉见驾,向唐明皇述说酒的好处,又奉命当场赋诗,由杨贵妃捧砚,高力士为其脱靴。外国进宝,明皇令高力士宣李白,李白醉酒骑马见驾。李白为自己的行为辨护后,明皇赐他酒和衣服。李白出朝时,碰到杨妃和安禄山,看出安必将作乱。安禄山、杨贵妃因私情被李白撞见,2人宴请、贿赂李白,受到李的斥责。李白离开长安,中秋节在采石渡口与朋友泛舟赏月时,酒醉向江中捞月,落水身亡,受到龙王和众水族的欢迎。剧本将历史上关于李白的记载和著名传说加以串合,集中表现了李白作为一个诗人的浪漫气质和正义感。剧名为《贬夜郎》,似应有李白被贬夜郎的具体情节。此外,据现存曲词和科白来看,李白被贬的原因是因对朝政混乱不满,得罪了杨妃、高力士,与历史上因参与永王李璘幕府而获罪的说法不同。现存主要版本有:《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本》。后收入《元曲选外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

  • 晋文公火烧介子推

    晋文公火烧介子推

    《作者:狄君厚元杂剧剧本。简名《火烧介子推》或《介子推》。狄君厚撰。末本。剧据《左传》诸书所载介子推本事敷演而成,叙晋献公宠信骊姬,贬太子申生,为骊姬之子修建千尺高台,台上加筑宫殿,劳民伤财。大臣介子推上殿极谏,引商纣亡国之事为鉴戒。晋献公不听。介子推退朝全身而去。六宫大使王安奉献公骊姬之命,赍三般朝典,逼申生自尽。申生死,骊姬与国舅又生计加害公子重耳。介子推引着儿子介休回到庄宅,拜见老母。适重耳逃难至北,国舅亦跟踪而来。介休自刎,以其首伪作太子首而退国舅。介子推从重耳出亡。二人在风雪中绝粮,介子推割股肉为重耳充饥。会有楚使来迎,重耳入楚,介子推回家侍母。重耳回国为君,是为晋文公,封赏有功诸臣,却忘了介子推。介子推背母隐入绵山。晋文公亲到绵山来聘,介子推不出。文公放火焚山,迫其出。介子推宁可焚死亦不出山。樵夫向文公叙述了火焚功臣的悲惨场景。最后,剧本以晋文公设祭作结。本剧正末先后扮介子推、王安、樵夫3人,版本仅存《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太和正音谱》尝评其词品,列入杰作之中,是较有影响的元代杂剧。

  • 包待制智赚灰栏记

    包待制智赚灰栏记

    《作者:李行甫全名《包待制智勘灰栏记》。杂剧剧本。元李潜夫著。清《曲海总目提要》说:“亦龙图公案之一。其事有无不可考。决疑断狱,颇得情理,足为吏治之助。”日本青木正儿《元人杂剧概说》说:“剧中的事迹固然是断狱剧有趣的题材,结构也做得很致密,但其曲词平实无味,不足动人。如象第三折海棠在大雪中被押送开封府的那一场,把它和《潇湘雨》的雨中解送翠鸾那一场加以比较,便觉得颇有逊色。”此剧在揭露社会黑暗的同时,表现了包公断案过程中高超的智慧和严肃态度,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作品情节曲折紧凑,高潮又安排在第四折,使作品曲尽意远,余味无穷。剧写富翁马均卿娶妾张海棠,生有一子。马的正妻与奸夫赵令史合谋,毒杀亲夫,反诬海棠;为谋夺家产,又强称海棠之子为己生。屈打成招,海棠被判死罪。后包拯推详案情,知有冤弊,便用“灰栏计”,判明海棠为孩子的生身母,昭雪了她的冤枉;并审出马妻与奸夫合谋的杀人罪,给予严惩。本剧构思新颖,情节曲折,戏剧性很强。在内容上,它突出了包公明断是非的智慧。

  • 张孔目智勘魔合罗

    张孔目智勘魔合罗

    《作者:孟汉卿元杂剧剧本。作者孟汉卿,元杂剧作家,生卒年不详,毫州(今安徽亳县)人。所作杂剧仅存《魔合罗》一种。《魔合罗》属公案戏。全名《张孔目智勘魔合罗》,魔合罗是梵文。原来是卖儿童玩具的叫卖声,元代把孩子们玩儿的泥人儿也唤作魔合罗。 情节:这出戏说的是洛阳人李德昌外出做生意期间,妻子刘玉娘在家以卖绒线为生。李德昌的堂弟李文道对刘玉娘心存歹意,遭到玉娘严厉斥责,遂心怀不满。当一个卖魔合罗的老人捎信来说李德昌做生意赚了钱,但病倒在途中的将军庙里,要玉娘去接他的时候,正巧玉娘不在家, 老人就请李文道转告。李文道心生毒计,把玉娘指向别处,自己抢先赶到将军庙给李德昌吃了毒药,夺走了银子。等玉娘终于赶到将军庙的时候,李德昌已经奄奄一息,拉回家就死了。这时候李文道强迫玉娘嫁给他,如不从,就告她害死亲夫。玉娘宁死不从,结果李文道恶人先告状,并贿赂知县和衙役将玉娘屈打成招。此案被一个叫张鼎的看出破绽,他不顾自身利害,以一个魔合罗为线索,层层追査,终于査到了真凶,保护了无辜。

  • 破莺燕蜂蝶庄周梦

    破莺燕蜂蝶庄周梦

    《作者:史樟元杂剧剧本。又作《老庄周一枕胡蝶梦》。简名《庄周梦》。史樟(史九敬先)撰。末本。剧演大罗神仙在天庭因失笑得罪,被贬下界转生为庄周。蓬壶仙奉玉帝敕命,领风花雪月幻化4妓以迷之,待太白金星前来点化。庄周不悟,遂被4妓推下涧去,使其迷路。遇道士点化,亦不悟。太白金星再化为李府尹,使莺燕蜂蝶4女以作诗点拨,庄周依然迷恋花酒。太白金星再差桃柳竹石4女为之炼丹,最后由三曹官将4女捉回,庄周方才证果还元。事属无稽,因《庄子·齐物论》言庄周梦蝶事,而铺排成此剧。此剧正末在剧中凡4扮,依次为太白金星、道士、李府尹、三曹官,有异于杂剧常格。剧中曲文典雅,俊语满目,往往将时人散曲直接嵌入或稍加改换而采用。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抄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据以校印。

  • 死生交范张鸡黍

    死生交范张鸡黍

    《作者:宫天挺元代杂剧剧本。简名《范张鸡黍》。宫天挺著。末本。元杂剧作家大名(开州)的宫天挺的《死生交范张鸡黍》,取材于《后汉书·独行列传》中的《范式传》。 情节:死生交范张鸡黍 写东汉山阳人范式与汝阳张劭友善,结为生死之交。 范式跋涉千里赴张劭家登堂拜母,张家以鸡黍相待。约定来年张劭去山阳范式家,同样以鸡黍相待。不料,张劭不久即病故。托梦与范式,并告知他的死讯和下葬日期。范式千里迢迢,赶至张家,为张劭主丧下葬,并为之守墓百日。后经第五伦的推荐,官拜御史中丞。

  • 严子陵垂钓七里滩

    严子陵垂钓七里滩

    《作者:宫天挺简名《七里滩》。杂剧剧本。元宫天挺作,一说张国宾作。四折,末本。本事出《后汉书·严光传》。剧写西汉末严光字子陵,隐于富春山畔七里滩钓鱼为生。时值王莽篡位,欲灭汉室宗支,刘秀遂改名金和,隐于南阳,与光为友。越十年,刘秀登基建立东汉,是谓光武帝,遣使征光为官。光谢绝。帝请光赴京以布衣故人相会。光应邀前往,只叙离情,绝意仕途。翌日,帝大张宴席与光接风,七里滩仙鹤、野猿俱来宫寻光。光以隐居逍遥自得,遂辞帝回滩。今存《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本,未署作者。《录鬼簿》著录于张国宾名下有此目,宫天挺名下为《严子陵钓鱼台》。然《词林摘艳》癸集有《七里滩》中《斗鹌鹑》一套,题为“宫大用”作,与今存本第二折中的此套内容完全相同。故自王国维迄今,或以宫作,或以张作。《元曲选外编》据元刊本《古今杂剧》参校重印。

  • 降桑椹蔡顺奉母

    降桑椹蔡顺奉母

    《作者:刘唐卿简名《蔡顺分椹》、《降桑椹》。杂剧剧本。元刘唐卿作,一作无名氏作。五折,末本。本事出《合璧事类》,略加敷衍而成。剧写东汉时蔡顺父母在映雪堂赏雪,有好汉延岑因打抱不平误伤人命,被解配郑州过此,乞讨茶饭。蔡母因延岑同姓认为义侄,赠以衣银,岑感恩而去。母寻感疾沉重,顺昏定晨省,求医侍药。母思食桑椹,而时值隆冬无处求。顺至园焚香祷天,发愿减寿以活母命。神祇感动,令满山桑树结椹;又托梦于顺,令摘椹奉母。翌日,顺上山摘椹,与落草为王之延岑邂逅,各叙别情。岑赠粳米牛蹄与顺慰母,复解散喽罗,入京取功名。蔡母食椹后病愈。适钦命传至:延岑受招安官封太尉,力荐蔡顺孝行,令全家赴京。顺封为翰林学士,妻赠贤德夫人,父母俱受赏。今存《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元曲选外编》据此重印。

  • 谢金莲诗酒红梨花

    谢金莲诗酒红梨花

    《作者:张寿卿元杂剧剧本。简名《诗酒红梨花》或《红梨花》。张寿卿撰。旦本。剧叙赵汝州慕洛阳名妓谢金莲,先寄书与同窗洛阳太守刘公弼,意欲与金莲一晤。后至洛阳,刘以金莲嫁人相告。赵本想辞归,刘强留宿于后园。夜间,有王同知之女至,与赵幽会,饮酒赋诗,并以红梨花相赠。不料被女之嬷嬷撞见,未尽欢而散。有卖花婆至后园采花,赵以红梨花炫示。卖花婆见后大惊,道:此物乃王同知之女墓上独有之物,王女已死,作鬼迷恋少年,其子李秀才因此而死。所言女子容貌,与赵所见无异。赵知遇鬼,不辞而去。赵赴京城,一举而中榜魁,授洛阳县令。刘公弼设宴相待,出谢金莲侑酒。赵大呼有鬼。刘以实告:恐赵迷花恋酒,不肯赴试,故使金莲等人设局说鬼,激其上进。当堂使赵谢结为百年之好。此剧正旦前为谢金莲,后为卖花婆,异于杂剧常格。本事见《情史》中的《赵汝州传》,而略有异同。明人徐复祚《红梨记》传奇亦本此剧。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顾曲斋本,《元曲选》本,《柳枝集》本,明刊《红梨记》(董氏影印)附录本。

  • 地藏王证东窗事犯

    地藏王证东窗事犯

    《作者:孔文卿元代杂剧剧本。一作《秦太师东窗事犯》,简名《东窗事犯》。孔文卿撰。一说金仁杰或杨驹儿撰。末本。现仅存词曲和简单科白。南宋率军在抗击金兵,朝廷却下诏书命岳飞班师。岳飞父子回朝后便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一日,秦桧去灵隐寺进香。地藏王化为呆行者说出了秦桧夫妇在东窗下密谋陷害岳飞之事,痛斥秦桧,正告他陷害岳飞违天理人心,终究要遭报应。秦桧哑口无言,他派何宗立去捉呆行者。哪知人去楼空,反留诗几句。秦桧又命何去东南第一山捉呆行者。何宗立在阴司看到秦桧披着枷锁,由鬼吏押来。原来东窗事发了。再说岳飞父子被害后,向高宗托梦,请求高宗诛秦桧为自己洗冤报仇。何宗立再回阳世,已经过了二十年,朝廷已立新君。他讲起秦桧在阴司受到报应之事,大快人心。

  • 功臣宴敬德不伏老

    功臣宴敬德不伏老

    《作者:杨梓元杂剧剧本。一作《下高丽敬德不伏老》。简名《功臣宴》或《敬德不伏老》。杨梓撰。末本。考诸唐史,尉迟敬德打李道宗、征高丽事,载于《唐书》本传,杂剧系据史书敷演而成。剧演唐太宗设宴招待开国元勋十大总管,规定功高者首坐。命房玄龄为主宴官,赐之宝剑金牌,如有搅宴者可先斩后奏。皇叔李道宗无功而欲居首坐,且出言不逊。尉迟敬德不伏,一怒之下,打掉道宗两颗门牙。房玄龄责敬德搅宴,欲行大法;亏军师徐茂公等人说情,免死,遣归田里。茂公诸人知敬德有冤,到十里长亭为之饯别。高丽王闻敬德遭贬,乘机遣大将铁肋金牙领兵犯边。唐朝将老兵骄,只得命徐茂公去请敬德出山。敬德心寒,假装风瘫,不肯领旨。茂公看出破绽,教小校冒充高丽兵闯进敬德家索要酒食。敬德不知是计,遂举拳相向。茂公趁机出现,敬德只好答应领兵上阵御敌,果然一鼓而擒铁肋金牙。唐太宗论功行赏,复封敬德为鄂国公。此剧是一本比较成功的喜剧。在情节上明显受王实甫《丽春堂》杂剧的影响,但作者在许多地方有新的创造。特别是采集正史并据传说的有关素材塑造了尉迟敬德这样一个正直、鲁莽而富有风趣的将军形象,丰富了元杂剧的人物画廊。第三折演憨直的硬汉子敬德偏偏在神机妙算的军师面前装病弄假,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今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抄校本,明富春堂刊本,《金貂记》附录本,《世界文库》本。

猜你喜欢的书

烟囱大厦的秘密

《烟囱大厦的秘密》【The Secret of Chimneys】 又译作《名苑猎凶 》本书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第一本有“续集”的小说(1929年出版的《七面钟之谜》)。在本书中,巴特尔警长第一次登场。阿加莎·克里斯蒂还根据本故事创作了一个剧本,该剧本在尘封多年后,偶然被一个加拿大的戏剧公司发现并演出。这是巴特尔探长的首次登场。战后的赫索斯拉夫准备恢复帝制。即将成为国王的迈克殿下秘密来到英国,与英国金融家讨论合作项目,然而就在他入住烟囱大厦的当晚,就被人枪杀在议事厅中,凶手似乎并未离开大厦。奇怪的事件并没有完,在转天夜里,又有人闯入议事厅,似乎在寻找什么重要的东西,在被发觉后,依然混迹于大厦内。在英国刑事督察介入后,美国和法国的秘密警察也纷纷露头,事件愈加复杂了。一个做环球旅游的年轻人带着朋友托付的两个任务来到英国,然而任务完成的并不顺利,并且被卷入了烟囱大厦的纠葛中不能脱身。但他凭借着聪明机智及过人的洞察力揪出了那个躲在暗处的敌人,揭开了藏在烟囱大厦里的秘密,顺便还找到了心上人并解决了赫索斯拉夫的政治危机。这是一个圆满的结局。本书的人物关系微妙复杂,伏笔极多,颇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天翻地覆,柳暗花明的感觉。

范文正集

原名《丹阳集》,一名《范文正公文集》。诗文别集。北宋范仲淹(989—1052)撰。二十卷,别集四卷,补编五卷。仲淹字希文,幼二岁而孤,母改嫁朱氏,从其姓,名说,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举大中祥符进士,始还姓更名。晏殊荐为秘阁校理。曾官吏部员外郎、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参政知事。任职时,正直敢言,察民疾苦。曾同富弼、欧阳修等向仁宗建议改革官制、重视农桑等十事。因被谗,于赴颖州途中病死。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是编元祐四年(1089)成书,苏轼为之序。含赋二卷,诗三卷,议、颂、记、书五卷,祭文、碑铭、墓表等五卷,表状五卷。计收诗赋二百六十八首,杂文百六十五篇。《别集》四卷,乃綦焕于淳熙十三年(1186)校定旧刻时续辑,含诗一卷,赋二卷,序一卷。计收诗文三十七篇。《补编》五卷,为清康熙中仲淹裔孙能濬搜辑,收奏议、序等一卷,制词一卷,题跋一卷,碑记、祭文二卷。仲淹工于诗、词、散文,其作品多有丰富政治内容。著名的《岳阳楼记》,抒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抱负,文中多用四言,杂以排偶,铺叙藻饰,写景壮丽,为历代传诵。其词赋亦境界壮阔,风格苍凉,突破了唐末五代词之绮靡风气。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四部丛刊》影明本(题名作《范文正公文集》)。

韶舞九成乐补

一卷。元余载撰。载身世无考,唯据其进书原序,自称三山布衣,前福州路儒学录。又据其门人朱模进《乐通韶舞补略序》,知载为元仁宗天历时人,其字曰大车,以养亲辞官,笃行授徒。是书仅文渊阁书目著录,世无传本,唯《永乐大典》所载篇帙犹完。首为《九德之歌音图》,次为《九德之歌义图》,次为《九磬之舞缀兆图》,次为《九磬之舞采章图》。其说与沈约、司马光、刘鉴诸家之说有异,但虽自出新意,亦不为无据。载所定舞图,皆据河图洛书以起数,未免附会牵合。然数不外于奇偶,奇偶不外于阴阳,易道广大,事事可通,亦未始不言之成理。其书屡经传写,讹误甚多。如《音图》第八章“至哉坤元”之“坤”字,据后《义图》应在第八格,而旧本误在第七格,其他讹误则不胜枚举。是书有《永乐大典》本、《四库全书》本、《墨海金壶 ·经部》(嘉庆本、景嘉庆本)、《丛书集成初编·艺术类》本。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宋林亿等对《黄帝内经素问》一书,在唐王冰整理编次的基础上,加以订补增注。

光绪万年

短篇小说。我佛山人(吴趼人)著。载《月月小说》第十三号,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一月出版。标“理想、科学、寓言、讥讽、诙谐小说”。 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廷下诏“预备立宪”,但一直迁延未曾立成,年复一年而至光绪一万年时,中国一个天文学家,叫做“伟人”的,发现彗星正向地球撞来,便向人们发出警告,但大家都不听信他。后来彗星从北极擦过地球,其摩擦力的作用,使得地球翻了个身,南北倒置过来,本来在北半球的中国,此时到了南半球,于是六月里下起冰雪来,荷花枯死,寒梅绽放。“伟人”走到街上,发现道路变洁净了,人民也有了自由之乐,都精神焕发了。他正奇怪何以人们都变了样,人们便告诉他,“今日已实行立宪”了! 这当然是一篇“理想”小说,而又杂有“科学”知识与“诙谐”的成分,故也称“科学”和“诙谐”小说。但除此之外,此篇尚含有一些深意,观作者又标上“寓言”、“讥讽”二词可知。“寓言”,是指中国的国运和其人民,要等到地球翻了转来,才能翻身自新,以此来暗寓国人的麻木。“讥讽”,则是针对清政府的,光绪三十二年宣布“预备立宪”,而真正立宪却要到光绪一万年,则其“预备”之期竟长达九千九百六十八年了,何况如不是地球翻身,“立宪”还不知在何时呢?这里虽似诙谐,其实却尖刻而沉痛。 应该说,此篇的主旨是在政治讽刺,虽然它用的是理想、科学小说的通常写法,但比起一般漫谈未来或传播科学知识的所谓“小说”来,却要丰富和深刻得多。作者在此表现了较高的艺术技巧,将“讽刺”真正地融入了全部描写,并含蓄地表露出来,在以“谴责”为特征的近代同类小说中,这还是比较难得达到的境界。

王映霞自传

本书再现了左翼作家郁达夫的前妻王映霞的传奇一生,她的人生跌宕起伏,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感情生活上,她先是与郁达夫结婚,后因两人的误会又离婚,数年后又与钟贤道结婚,两次婚姻都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轰动。其情感历程不仅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再现,也展现了现代文学史的独特一面。作为知识女性,王映霞还与胡适、鲁迅、丁玲、徐志摩、陆小曼等文化名人多有来往,对此本书都有详细的讲述。全书语言流畅简洁,情感细腻真实,不失为一幅生动的民国生活图卷。

推荐作家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李怀民

李怀民

李怀民 (1738—1793),清代诗人。名宪噩,字怀民,号石桐,又号十桐、敬仲。以字行。高密(今属山东)人。生卒年不详。诸生。早孤,与弟宪暠、宪乔并致力于诗,时称“三李”。他曾与宪乔仿照唐人张为《诗人主客图》体例,撰成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