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善甫

- 姓名:戴善甫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戴善甫,一作戴善夫,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生卒年不详。曾任江浙行省务官。钟嗣成《录鬼簿》收其为“前辈已死名出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之列。贾仲明吊词云:“江浙提举任皇宣,同里同僚尚仲贤。”尚氏亦曾任江浙行省务官。由此可知,戴善夫与尚仲贤同时代,皆为元杂剧前期作家,即在一拂《古典戏曲剧目汇考》中所言,戴氏“约元世祖中统初前后在世。”戴氏所作杂剧,今知有《风光好》、《玩江楼》、《红衣怪》、《伯瑜泣杖》、《紫云亭》等五种。今存《风光好》一种。《玩江楼》仅存〔商调〕一套,且元明间杨讷亦有同目杂剧。赵景深在《元人杂剧钩况》中很谨慎地说:“此套定为戴作,尚无其他确证。”五个杂剧分别演述汉代韩伯瑜、三国关羽、唐代韩湘、宋初陶谷、北宋柳永等历史人物故事,可见戴氏长于历史剧。《风光好》是个风情喜剧。吴梅《中国戏曲概论》评介说:“戴善夫《风光好》俊语翩翩,不亚实甫。”这主要指其语言风格,即明·朱权《太和正音谱》所言“词如荷花映水”。细读之,细味之,《风光好》曲文的确本色清新华艳,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同时,《风光好》曲文多用典,然不见痕迹。体例上《风光好》亦有特色。全剧四折,没有楔子,这在元杂剧中,至较少见的。又清代梁廷栴在《曲话》中云:“百种杂剧目,正名、题目各一句,多用七字。其八九字者,虽有而少。惟《城南柳》、《风光好》、《蝶蝴梦》、《勘头巾》等。剧目,题目正名各二句耳。”梁氏又评:“以曲牌名名曲,如元人之《风光好》,……之类,颇觉耳目一新。”《风光好》是部有特色的优秀剧目。
戴善甫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汲古堂集
二十八卷。明何白撰。何白,字无咎,号丹丘,东瓯 (今浙江温州)人。约为万历至崇祯年间人。何白幼时为郡小史,龙膺为郡司理,异其才,集诸名士,赋诗以醮之,为延誉于海内,遂有盛名。著有 《汲古堂集》。是集凡二十八卷。载诗二十二卷,包括:乐府一百三十七首,五言古诗二百八十四首,七言古诗二百零五首,五言律诗二百一十六首,七言律诗三百七十四首,七言排律十首,五言截句四十六首,七言截句一百九十二首。后附杂著六卷,文一百一十首。集前有李维桢、陈继儒两 《序》。其诗宗尚七子,声调浏亮,但锤炼不足,尝露出模拟痕迹。由金璋校阅,董登瀛校刊,现有清乾隆二十九年 (1764年)刊本行世。
一片阳光
林微因的散文作品虽然不多,但篇篇来自心灵的深处,散发着悠悠诗意与脉脉情理,流荡着纯真的美质—诗性美。其诗性美在情感方面体现为真诚,细腻;在精神方面体现为智性,坚韧;在语言方面体现为流丽,诗意,画意美。
楞严经精解评林
楞严经精解评林,三卷,明焦竑纂,王畿释教总论,王凤洲译经便览。
终南山蟠龙子肃禅师语录
1卷,清超远说,海阔等录。收入序、上堂、小参、早参、晚参、入室、勘验、拈古、颂古、赞、佛事、杂著、行实、塔铭。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七册。
广大莲华庄严曼拏罗灭一切罪陀罗尼经
一卷,宋施护译。佛在鹿野苑中,梵寿国王,偶至一寺。寺僧以佛顶华鬘迎之。王受戴头上。忽然头痛,医不能疗。使其妹勤见佛。佛三请观自在菩萨使说救济之咒并画像念诵之仪轨。
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多钵怛啰陀罗尼
一卷,唐不空译,悉怛多钵怛罗,译言白伞盖。白伞盖佛顶尊之陀罗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