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樟

- 姓名:史樟
- 别名:字敬先,号散仙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真定(今河北正定)人
- 出生日期:1240
- 逝世日期:1288
- 民族族群:
史樟(1240―1288),字敬先,号散仙,又号“史九散仙”、“史九散人”等,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元代杂剧作家。他是元初重臣兼散曲家史天泽之子,曾为真定顺天新军万户,武昌万户等职。贾仲明为其所撰吊词曰:“武昌万户散仙公,闿国元勋荫祖宗。双虎符,三颗明珠重。受金吾,元帅封。碧油幢,和气春风。”可证其确为勋爵之后。史家乃河北汉族世家,在蒙古灭金过程中立有大功,故受到蒙古朝廷特别恩宠。史天泽共有八位公子,俱为高官显宦。史樟为其次子,素喜庄、列之学,常着麻衣草履,以“散仙”自号,故有兴趣于曲辞创制。所作杂剧今知有《破莺燕蜂蝶庄周梦》,该剧为元杂剧中的“神仙道化剧”一类题材开了先河。今已不存。生平事迹略见《元史》卷一五五《史天泽传》附、钟嗣成《录鬼簿》、朱权《太和正音谱》。
史樟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基督的最后诱惑
每一个人身上都爆发着一场神与人的斗争,与此同时,每个人也都渴望二者和解。灵魂和肉体愈强健,斗争就愈能产生丰硕果实,最后获得的和解也愈完美。这本书不是一部传记;它是每一个痛苦挣扎的人的自白。作者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给正在痛苦挣扎着人们提供一个典范,叫人们看到不该惧怕痛苦、诱惑或死亡,因为这三者都是能征服的,而且它们已被征服了,耶稣受过痛苦,从那时起痛苦能成为神圣的父亲,耶稣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一直在同诱惑斗争,诱惑终于被击败!耶稣死在十字架上,从这一时刻起,死亡就永远被征服了。这是三十年来最富争议性的小说,拍成了一部轰动全球的电影。《纽约时报书评》称其为“一个强烈感人的故事,关于一个伟大的灵魂的胜利”;《旧金山纪事报》称其为“灵魂的炸药”;《时代周刊》称其为“烙印般的、高远的、撼人的小说”。 作者相信每一个自由的人读了这本充满爱的书以后一定会比以前更爱基督,也更懂得爱基督。
文始真经注
一名《文始真经直解》。道教经籍。南宋牛道纯撰。9卷。前有《关尹子》传略、《文始真经直解跋引》。以月照千江、因指见月的比喻来解说不可思议、不容言说的奥秘。以妙有真空的思想注解《关尹子》,每句都注,颇为详明。
檐醉杂记
世事纷纶,吾人置笔而起,不能更预一事。沧流到地,白日驰梭,奚遣幽忧?惟宜弄墨,有若负剑,所诏绪纟番。所收旧京梦华,或存国典;洼巷丛语,亦荟异闻。掌录备忘,久乃成帙,剔繁纂要,巨细杂综,类皆成于《瓮牖》、《负暄》,不复能权体例。冬日初出,映檐白醉,斯其境也,取以名篇。童习白纷,岂当乎儒林公议?野处伧语,安厕于荐绅旧闻,却扫无谬丛猥,掇拾贤于博奕,是托是居云尔。岁在旃蒙赤备若夫椒苏何圣生。
春秋无例详考
一卷。清姚际恒撰。该书不见于《清史稿·艺文志》及诸家书目,与《春秋通论》俱为传抄本。该书附在《春秋通论》之后,共一卷,三十九条,各条之下,间或别分子目,大旨在于辨正 《左传》、《公羊传》、《榖梁传》、胡安国《春秋传》中以例说经的疏陋。作者对各书中所说的 《春秋》之例,分条进行辨正。所论大体比较精审,对先儒以例说经之弊进行了驳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苏子
一卷。原题晋苏彦(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苏彦,一说魏人。苏彦曾官至北中郎参军。撰有《苏子》七卷,见载于《隋书·经籍志》,题苏彦撰,题下注称“亡”。《庚氏子抄》载此书八卷,《意林》记其书六卷,颇有不同。其书早已亡佚。清马国翰据《意林》等书辑为一卷。而《意林》引苏彦作苏淳,恐有伪误。因《意林》中引有“翠以羽殃身,蚌以珠碎腹”数句,宋代王应麟《困学记闻》以为是战国苏秦语,所以《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称王应麟“不知此乃道家苏彦之语,非 《汉志》所载纵横家苏子之言也。”说明马国翰所辑,为苏彦所作的可能性较大,可资后世学者参考。现存 《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般若心经疏
北宋天禧元年(1017)智圆撰。一卷。是唐玄奘译《般若心经》的注释书。分释题与释文两部分。释文中将经文分为“经家据行标起”及“菩萨利他正说”两部分。本书传至日本,日僧于明历三年(1657)刻印流通。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