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樟

史樟
  • 姓名:史樟
  • 别名:字敬先,号散仙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真定(今河北正定)人
  • 出生日期:1240
  • 逝世日期:1288
  • 民族族群:

史樟(1240―1288),字敬先,号散仙,又号“史九散仙”、“史九散人”等,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元代杂剧作家。他是元初重臣兼散曲家史天泽之子,曾为真定顺天新军万户,武昌万户等职。贾仲明为其所撰吊词曰:“武昌万户散仙公,闿国元勋荫祖宗。双虎符,三颗明珠重。受金吾,元帅封。碧油幢,和气春风。”可证其确为勋爵之后。史家乃河北汉族世家,在蒙古灭金过程中立有大功,故受到蒙古朝廷特别恩宠。史天泽共有八位公子,俱为高官显宦。史樟为其次子,素喜庄、列之学,常着麻衣草履,以“散仙”自号,故有兴趣于曲辞创制。所作杂剧今知有《破莺燕蜂蝶庄周梦》,该剧为元杂剧中的“神仙道化剧”一类题材开了先河。今已不存。生平事迹略见《元史》卷一五五《史天泽传》附、钟嗣成《录鬼簿》、朱权《太和正音谱》。

史樟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童话

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创作的童话合集而成。作品发表于1835~1873年。安徒生一生创作了168篇童话故事,最著名名的有《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小意达的花》、《打火匣》等等。童话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作者以大胆丰富的幻想、绚丽多姿的笔触讴歌人类灵魂的真、善、美,赞颂人类对美与爱的追求,同时以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描写现实社会的贫富不均,把真挚的同情倾注于贫弱无助的底层人民身上。此外,作者善于把讽刺的锋芒隐蔽在轻松诙谐的气氛中,以幽默所特具的力量或讽刺统治者,或嘲笑人性的痼疾。安徒生早期作品格调清新明朗,幻想浪漫离奇,中晚期流露出较多的悲观、感伤情绪。安徒生童话在世界儿童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童话作为一种自觉的个人创作进入文学殿堂,为文学童话的创作奠定了基石,扩展了童话的表现领域,把大量现实生活引入童话世界,为童话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安徒生童话包容了许多他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使之不仅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作品,而且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对后世儿童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香乘

香乘

二十八卷。明周嘉胄撰。周嘉胄,字江左,扬州 (今江苏扬州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 《香乘》。是书初成于万历戊午 (1618)年间,当时全书只有十三卷,书前有李维祯序言一篇。后来,作者认为是书简略,疏漏较多,广泛搜集香之名品、典故及鉴赏之法,旁征博引,一一具言始末,积二十余年之力,编成此书,于崇祯辛巳 (1641)年间刊出。作者自为前后二序。

考证病源

考证病源

医案,明刘全德著,《考证病源》重点对七十四种病源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阐述,是一本较好的中医病因病机学专书。此外对药物的主治功效、药物引经、切脉主病、临床用药、方剂等方面也予以阐述,可谓是一本较全面的中医入门书。本书特点:歌赋形式,易读易记;病因分析,综汇诸家;考证病源,一统法方。

歇浦潮

歇浦潮

长篇小说。朱瘦菊著。1916年至1921年5月在《申报》连载。主人公钱如海是一名成功的冒险家。他开设富国水火人寿保险公司发了财,还监守自盗,将存放一批假鸦片的仓库烧毁,又赚了一笔黑心财。书中还写袁世凯称帝时革命党利用租界展开秘密斗争。而袁世凯则收买革命党的叛徒,千方百计将党人引入华界,捕捉后施以极刑。作品用较多篇幅描写了这场“诱捕”与“反诱捕”的斗争。另外还写文明戏的堕落、富人家庭间的各种矛盾等。该书后又有续作《新歇浦潮》。书中以无数短篇连缀而成,擅长从姨太太群的角度来反映民国初期上海社会情状,揭露穷形极相,酣畅淋漓。该书与《广陵潮》被视为姐妹篇。

十四行集

十四行集

诗集。冯至著。1942年5月桂林明日社出版。初版本中没有序跋,有27首十四行诗和附录杂诗5首。1949年1月《十四行集》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重印,删去了附录杂诗,增加了一个自序。集子中的诗都写于1941年。其时冯至任教于西南联大。十四行诗又译作“商籁体”,发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后又传入美、法等国,产生了几种大同小异的变体。意大利十四行诗多由2个4行组与2个3行组或2个4行组与一个6行组构成。冯至的14行诗形式上接近意大利式。但这位曾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的作者,善于把自己的诗情和才思与诗歌的形式和谐地统一起来,因此,他的诗未被形式所累,而是运用这种特殊的诗歌形式表达了自己特殊的诗的沉思和感悟。正如作者在《十四行集·序》中所说:“我采用十四行体,并没有把这个形式移植到中国来的用意,纯粹是为了自己的方便。我用这个形式,只因为这形式帮助了我。”十四行诗形式的特点是既错综又整齐、层次多而疏密有致,韵法精致委婉,极适合表述深遂曲折的感悟与柔密婉转的情思。冯至在他的十四行诗中,十分注意表达的流畅自然,不为十四行诗这种形式所拘束,用韵多用变式,力求符合朴实自然的白话,因此,他的《十四行集》比之运用这种形式的其它中国诗人的作品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十四行集》中的诗作,大都是起兴于身边琐事、飞虫小草、个人经历、历史感悟,由此升发开去,达到对人生底蕴、存在真谛的把握和领悟。因此,可以说,《十四行集》的基本风格是“沉思”的,它通过严整的格律、流畅的韵律,以诗思作为动力,构成了一首首发人深思的隽永小诗。

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

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

三卷。李琪(生卒不详)撰。李琪字孟(梦)开,亦字开伯,号竹湖,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生平不详,宋宁宗庆元二年进士,曾任国子司业。此书以诸国为纲,而以其国之事见于《春秋》者类编为目,前有序,后有论断。第一卷为五朝及霸国,附以鲁。霸国中有宋襄而无楚庄、秦穆。第二卷为周同姓之国,附以陈、杞、宋“三恪”。第三卷皆周异姓之国而列秦楚吴越于诸小国之后。其安排深寓“尊王攘夷”之义。借《春秋》以刺时政是此书之一大特色。正如《四库提要》所指出“讥晋文之借秦抗楚而秦兴,晋悼之结吴楚而吴炽,则为徽宗之通金灭辽而言;讥纪侯邻于仇敌而不能自强,则为高宗之和议而发;称鲁于已灭之后至秦汉犹为礼义之国,则自解南渡之文弱,亦属显然。盖借《春秋》以发议,非于经义一一吻合也……盖借《春秋》以寓时事,略与胡安国传同。”此书成于嘉定四年(1211)。现存清康熙《通志堂经解》本、乾隆末年当涂朱煌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