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仲贤

尚仲贤
  • 姓名:尚仲贤
  • 别名: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尚仲贤,元代杂剧作家,他的生活年代,约在元世祖中统前后。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曾任江浙省务提举,后弃官归去。工曲,其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一种,现存《柳毅传书》、《气英布》、《三夺槊》三种。《归去来兮》、《越娘背灯》、《王魁负桂英》仅存残篇(见赵景深先生《元人杂剧钩沉》)。又有人认为《单鞭夺槊》亦为尚仲贤所作,因为元·钟嗣成《录鬼簿》在关汉卿名下有一本《介休县敬德降唐》杂剧,尚仲贤名下有一本《尉迟恭单鞭夺槊》杂剧,明代臧晋叔编《元曲选》时,在这本《单鞭夺槊》下,署“元尚仲贤撰”,并注称“一作《三夺槊》”,从而给人造成许多麻烦。现将尚仲贤的《三夺槊》和这本《单夺槊》作一比较,其故事可以说完全两样。从内容及“题目、正名”看,《三夺槊》才真正是尚仲贤的作品,而《单鞭夺槊》,就内容及风格,正好是《录鬼簿》关汉卿名下的那本《介休县敬德降唐》杂剧。另外也是园所藏的一本《尉迟恭单鞭夺槊》杂剧抄本,署名“关汉卿撰”,并跋云“《太和正音谱》名《敬德降唐》”,亦可以证明《单鞭夺槊》确非尚仲贤撰,而是关汉卿的作品。


尚仲贤的作品风格,《太和正音谱》用“山花献笑”四字加以概括。郑振铎先生在他的《中国文学史》里则作了如斯评价:“仲贤善于写英雄,他写的尉迟恭及英布,都是虎虎有生气的”。除此,尚仲贤笔下的神话剧,在元杂剧里也可以说是别具一格,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像《柳毅传书》,作者把钱塘君与泾河小龙的一场搏斗,通过第三者电母之口,描写得神奇怪谲,色彩斑斓、变幻无穷,从此开了我国神话剧的先声。同时作者又极善于刻划人物性格,如龙女的善良多情,柳毅的见义勇为,钱塘君的嫉恶如仇,泾河小龙的骄纵无理等等,无不个性鲜明,显示了作者绘事状物、塑造人物形象的非凡才能。

猜你喜欢的书

姓氏急就篇

姓氏急就篇

姓氏著作。南宋王应麟撰。2卷。此书仿史游《急就篇》体例,以姓氏诸字排纂成章,以便记诵。每句之下,各注其受氏之源与历代知名之士。其书文辞古雅,所据之书一一标出,甚为详密。又虽以记录姓氏为主,而罗列名物,组织典故,意义融贯,亦可为小学之资。《四库全书》收录,《玉海》浙江书局本附刻。

中国伦理学史

中国伦理学史

蔡元培编著。191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初版署名蔡振。全书分为绪论、先秦创始时代,汉唐继承时代和宋明理学时代四大部分。著述了从孔子到王阳明二十八位思想家的伦理思想。在附录中,列叙了戴震、黄宗羲、俞正燮三人的伦理学说。《中国伦理学史》是我国第一部研究中国伦理学史的著作。作者认为编著伦理学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迫切的。知识是无限的,而个人的知识则是有限的。没有伦理学史,前人的伦理思想便不得而知,不利于学术进步、发展。把前人的伦理思想加以研究,编著成史,可节省人的精力,而而“吾国夙重伦理学,而至今顾尚无伦理学史。迩际伦理界怀疑时代之托始,异方学说之分道而输入者,如槃如烛,几有互相冲突之势。”(《序例》)提出了我国伦理学是以儒家为大宗、是我国唯一发达的学科的观点。“儒家,则一切精神界科学,悉以伦理为范围。”(《绪论》)儒家在我国影响范围极广,兼涉哲学、心理学、政治学,“其他曰政以德,曰孝治天下,是政治学范围于伦理也;曰国民修其孝弟忠信,可使制梃以挞坚甲利兵,是军学范围于伦理也;攻击异教,恒以无父无君为辞,是宗教学范围于伦理也;评定诗古文辞,恒以载道述德眷怀君父为优点,是美学亦范围于伦理也。”(《绪论》)我国伦理学著作著述范围极广,伦理学可以称为我国唯一发达之学术。还提出了我国伦理学以先秦为极盛时期,以后呈衰落之势。汉以后,涌出了众多思想家,但其思想囿于儒家;而孔孟已发儒家之大义,后学无出孔孟之右者。究伦理学说呈衰落之势的原因有四:“(一)无自然科学以为之基础。”“(二)无伦理学以为思想言论之规则。”“(三)政治宗教学问之结合。”“(四)无异国之学说以相比较。”(《余论》)该书的出版。对中国伦理思想的研究有巨大促进作用,在当时学术界影响极大,1910年至1927年间共出十一版。

本草思辨录

本草思辨录

本草类著作。清周岩撰。四卷。岩字伯度,山阴 (今浙江绍兴) 人。清末医家,对《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颇有研究,著有《六气感证要义》等。周氏认为“方之不效,由于不识证者半,由于不识药者半。识证矣而药不当,非特不效,抑且贻害”。提出“辨本草”为“医学之始基”,故以《伤寒论》、《金匮要略》书中常用药物为主,于光绪三十年(1904)撰成此书。约十一万四千字。卷首绪论,对当时医界不重视“经典”,“贱中医贵西医”等观点进行抨击。继之对一百二十八种常用药进行辨析。卷一载石膏、赤石脂等十八种。卷二载木香、郁金等四十六种。卷三载生姜、干姜等十七种。卷四载沉香、乌药等四十七种。周氏论药,或据《本经》、或据《伤寒》、《金匮》,兼采众家之长,又善抒发己见,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光绪三十年山阴周氏微尚室刊本,一九三六年《珍本医书集成》本,一九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周礼详解

周礼详解

四十卷。宋王昭禹撰。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载,昭禹未详何人。王与之作《周礼订义》,类编姓氏世次,将王昭禹列于杨时之后,并记其字光运,其它皆不详。《四库全书总目》认为:王昭禹应为北宋末徽钦时代人。《周礼详解》皆宗王安石《周官新义》,并多引其《字说》,“五官”皆不载《叙官》。其中有与王安石一致的,如解:“匪颁之式”、“惟王建国”、“鲍鱼”、“”、“司徒”,皆宗于王安石《字说》。也有与王安石不一致的,如在阐述《周礼》旨义上,解“泉府以国服为之息”,则与当时社会有所隐喻。有纠订旧注之误者,如“载师里布屋粟”,则不从前儒,属新发之说。亦有解前人未发之言者。宋陈振孙《书录解题》对其多引王安石《字说》深为不满,则与宋政事有关,颇为偏颇。总体而论,《周礼详解》虽在文字训诂上,宗于王安石,但经文诠释却能自辟新径,不囿前人之说,多有发明,于《周礼》研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后世学者如宋王与之《周礼订义》、林之奇注《周礼》释《周礼》多引其说。朱申作《周礼句解》,则从其“五官”,不载《叙官》之体例。版本有宋刊本、钞本、清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刻《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

马头观音心陀罗尼

马头观音心陀罗尼

马头观音心陀罗尼,一卷,梵字,日本佚名题记,一〇七二B。

金光明最胜王经注释

金光明最胜王经注释

金光明最胜王经注释,10卷,日本 明一集。编号二一九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