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
金匮钩玄
《作者:朱震亨》由名《平治荟萃》,综合性医书,三卷。元·朱震亨撰。明·戴元礼校补。卷一~二以内科杂病为主,兼述喉症及外科一些病证;卷三为妇人、小儿病证。分证论治,条理赅括,词旨简明。朱氏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治法以补阴为宗,复长于治郁,书中较充分地反映了朱氏这方面的学术经验。内容收入内科病症87种,喉科、外科病症12种,妇科病症16种,儿科病症22种,共计137种。每病症均简要地论述病因病机、治疗方药,并贯穿气血痰郁的辨证纲领,充分体现了丹溪学术思想在临床上的运用。书后所附的“六篇大论”,是戴氏对丹溪学术思想的继承和发挥。因此,本书成为代表丹溪学术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也是我们今天学习丹溪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文献。
-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作者:王国瑞》一卷。元王国端 (生卒年不详)撰。王国端,婺源 (今属江西)人。其父王镜泽为当时名医,擅长针灸。王国端继承父业,亦以针灸闻名。曾托名扁鹊相传,专论针灸之法,参以家传经验,此书成于天历二年 (1329)。首为一百二十穴,玉龙歌八十五首。次为 “注解标幽赋”一篇;“天星十一穴歌诀”十二首; “人神、尻神、太乙、九宫歌诀”; “六十六穴治证”;“子午流注心要秘诀”;“日时配合六法图”;“盘石金直刺秘传”又附以 “针灸歌”及 “杂录切要”。后又有天历二年国端弟子周仲良序,称因重扁鹊之医道及神法而托名之。书中名目多涉鄙俚,文义浅近,不出方技家之习。而所涉医学,皆有授受。所论亦简明易懂,剖析深透,循览易明,《四库全书总目》评曰:“非精于斯事者亦不能言之切当若是也。”有 《四库全书》本、商务印书馆根据《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子部医家类》影印本。
-
读易考原
《作者:萧汉中》元萧汉中撰。一卷。《四库全书》本。此书凡三篇,一论分卦,一论合卦,一论卦序。其中虽未攻驳《序卦传》,亦不用《序卦传》之说。书中大旨,以邵雍所传《六十四卦圆图》之《乾》、《坤》、《坎》、《离》居四正方,为上经之主卦;《兑》、《艮》、《巽》、《震》居四隅方,为下经之主卦。又按图列说,申明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多寡分合之不可改易;以及《乾》、《坤》之后受以《屯》、《蒙》,《屯》、《蒙》之后受以《需》、《讼》,先后次序之不可紊乱。卷后论三十六宫阴阳消长之机,以互明其义。《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汉中书不甚著,明初朱升作《周易旁注》,始采录其文,附于末卷。升自记称‘谨节缩为上下经二图于右,而录其原文于下,以广其传’。则是书经升编辑,不尽汉中之旧。今升书残缺,而汉中书反附以得存,此本即从升书中录出别行者。朱彝尊《经义考》作三卷,盖以一篇为一卷,实无别本也。其说虽出于邵氏,而推阐卦序,颇具精理。盖犹依经立义,视黑白奇偶蔓衍而不可极者,固有殊焉。”按,《豫章丛书》刊入此书,末附民国间魏元旷所撰《读易考原校勘记》一卷,可资参考。
-
易学变通
《作者:曾贯》六卷,元曾贯著。朱彝尊《经义考》载有《周易变通》,但以已佚。而《永乐大典》所录《周易》各卦,保存曾贯之说较多,标题作《易学贯通》。唯豫、随、无妄、大壮、晋、睽、蹇、中孚八卦,为《永乐大典》原缺。清《四库全书》编为六卷。曾贯,字传道,泰和 (今属江西)人。天历元年 (1328)举人,官绍兴府照磨。元末弃官家居,后御敌战败而死。著有《易学变通》、《四书类辨》、《学庸标目》,后二书皆湮没不传。该书纯以义理说《易》,其体例每篇统论一卦六爻之义,又举他卦辞义相近者参互,究其异同之故。立义纯正,剖析微细,往往能出前儒训解之外。间取互体立说,兼存古义,持论公允。《四库总目提要》称此书“在说易诸家,可谓明白而笃实”。朱彝尊《经义考》载该书为《周易变通》,并认为书已亡佚,盖未见该书。《永乐大典》载该书为 《易学变通》,《四库全书》据以从之。该书有《豫章丛书》(胡思敬辑)本,附《校勘记》一卷,《校勘续记》一卷,现藏于北京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等多处。
-
周易集说
《作者:俞琰》元俞琰撰。四十卷。《通志堂经解》本。亦称《俞氏易集说》。俞氏曾裒集历代《易》家之说为《大易会要》一百三十卷,后乃掇其精华以成是书,前后历三十多年而四易其稿。其初宗主程颐、朱熹之说,后于程、朱之外自出新义,颇有创获精审之处。《四库全书提要》指出:俞氏立说,虽有离奇怪异者,“然其覃精研思,积三、四十年,实有冥心独造,发前人所未发者,固不可废也。据琰自作《后序》,尚有《读易举要》、《读易须知》、《易图纂要》、《易经考证》、《易传考证》、《六十四卦图》、《古占法》、《卦爻象占分类》、《易图合璧连珠》、《易外别传》诸书。今惟《易外别传》有本单行,《读易举要》、《易图纂要》见《永乐大典》,余皆未见。《序》称诸篇皆旧所作,将毁之而儿辈以为可惜,又略加改窜而存于后。则旧刻本附此数书,今佚之矣。”
-
周易集传
《作者:龙仁夫》八卷,元龙仁夬著。书成于至治辛酉年(1321年)。《吉安府志》:“仁夬《周易集传》十八卷,立说主《本义》(即朱熹《易本义》),每卦爻下各分变象辞占。”今存唯八卷,仅上、下经及《彖》、《象》完具。其书即象诂义,于卦象、爻象互观析观,反复推阐,多发前儒所未发,而上下经及《彖传》、《象传》俱全。其阐说《易》旨,宗主程颐、朱熹之解为多;但又兼重《易》象,颇有独到创获之处。《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书成于至治辛酉。董真卿《周易会通》称其有《自序》一篇,此本无之。朱彝尊《经义考》于旧《序》例皆全录,而亦无是篇,则其佚已久矣。《吉安府志》云:仁夫《周易集传》十八卷,立说主《本义》,每卦爻下各分变象辞占。
-
周易衍义
《作者:胡震》十六卷,元胡震著。其书将成,胡震去世,由其子胡光大纂集而成。排列次序为乾、坤二卦卦辞下接以《彖传》,继以释《彖》的《文言》,后为《大象》,再次是爻辞,接以《小象》,继为释爻的《文言》,又置《杂卦》于《序卦》之前。于经文训释,多引史事以发明。《四库全书》本。据书前胡氏《自序》及其子胡光大《识语》,胡氏撰此书将近完稿而卒,后由其子纂集成编。其书经传次序颇多混乱。衍释经旨颇引史事以为证,然论说《易》义则尚平正。《四库全书提要》指出:“书中于《乾》、《坤》二卦卦辞下接《彖传》,继以释彖之《文言》,次《大象》,次爻辞,下接《小象》,继以释爻之《文言》;又置《杂卦》于《序卦》之前,序次颇多颠倒。
-
周易程朱传义折衷
《作者:赵采》元赵采撰。三十三卷。《四库全书》本。此书用孔颖达《周易正义》之本,节录程颐《周易程氏传》及朱熹《周易本义》之说,并增列程、朱《语录》有关《易》说于前,而各以己意附说于后,谓之“折衷”。全书大旨,虽以宋代义理之学为宗,但亦颇取汉魏以来之象数《易》学。《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此书“所注仅上下经,殆以程子所传不及《系辞》以下欤?前有采《自序》,称:‘其康节邵子推明羲、文之卦画而象数之学著,有伊川程子推衍夫子之意而卦画之理明。洎武夷朱文公作《本义》,厘正上下经、《十翼》而还其旧;作《启蒙》,本邵子而发先天。虽《本义》专主卜筮,然于门人问答又以《易》中先儒旧说皆不可废。但互体、飞伏、纳甲之类,未及致思耳。故愚以为今时学者之读《易》,当由邵、程、朱三先生之说泝而上之。’云云。故其书虽以宋学为宗,而兼及于象数变互,尚颇存古义,非竟暖暖姝姝守一先生之言也。顾炎武《日知录》谓‘割裂《本义》以入《程传》,始于胡广之修《大全》’。然董楷已用程子之本而附以《本义》,采又因之,则其来有渐矣。炎武专责胡广,殆未见二书欤?”
-
周易爻变义蕴
《作者:陈应润》元陈应润撰。四卷。《四库全书》本。此书以古占法“之卦”爻变之例解说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义蕴,各爻颇引史事以为证。并力破陈抟所传之学,于宋、元《易》家中独树一帜。《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书大旨,谓义理玄妙之谈,堕于《老》、《庄》;先天诸图,杂以《参同契》炉火之说,皆非《易》之本旨。故其论八卦,惟据《说卦传》‘帝出乎震’一节,为八卦之正位;而以‘天地定位’一节,邵氏指为先天方位者,定为八卦相错之用。其注用王弼本,唯上、下经六十四卦。据《春秋》传某卦之某卦例,如:“乾之姤”称“潜龙勿用”,“乾之坤”称“见群龙无首吉”一类,故名《爻变》。据焦赣《易林》之例,以为一卦可变六十四卦,六爻可变三百八十四爻。
猜你喜欢的书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是蒲宁的一部自传性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27年至1933年,历时七年之久。这部小说以主人公阿尔谢尼耶夫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基本线索,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着重表达“我”对大自然、故乡、亲情、爱情和周围世界的感受,表现了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和心路历程。
茶花女
《茶花女》是19世纪法国著名戏剧家、小说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作品主人公玛格丽特在爱情与疾病折磨下离开了人世。她生前特别喜爱茶花,人们叫她茶花女。她死后,墓碑下也堆满了茶花,这是唯一获得她真正爱情的青年阿芒放置的。阿芒曾怀着纯洁的爱迷恋过堕入娼门、不能自拔的玛格丽特。他在玛格丽特生病时百般关照,充满怜惜,因此深深打动了一向被阔佬们当作玩物的玛格丽特。二人真诚地相爱后,供养玛格丽特的老公爵停止了供给她一切费用。债主们纷纷上门逼债,为了还债,她卖掉了马车、披肩、首饰,决心和风尘生涯一刀两断,过新的生活。阿芒的父亲闻讯而至,他责备阿芒玷辱了门楣,但阿芒拒绝了父亲要他丢弃玛格丽特的要求。此后,玛格丽特突然不辞而别,阿芒以为她贪恋富贵而变心,便千方百计羞辱她,写匿名信辱骂她。饱受精神苦痛的玛格丽特含恨而死。阿芒从她的遗笔中得知,是父亲为了自己家庭的体面硬逼玛格丽特重过卖笑生涯的。1848年小说《茶花女》问世,使小仲马一举成名。1852年他将小说改编成话剧搬上舞台,获得更大成功。此后,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威尔第和剧作家皮阿威又把《茶花女》改编成歌剧,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上演。小仲马作为法国现实主义戏剧先驱者,还创作有《半上流社会》、《私生子》、《放荡的父亲》等剧作,以其真切感人、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而著称于世。《茶花女》早在1898年就由林琴南介绍到中国,1980年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王振孙的中译本。
建文皇帝遗迹
建文皇帝遗迹,一卷,无撰者名氏。台湾学生书局出版的明代史籍汇刊中收有建文皇帝事迹备遗录一卷,与此书内容同,题为大岳山人撰,亦未详为何人。
禅话与净话
本书分两大部分,即禅话与净话。作者分别将佛门禅净的特色深入地释义,并且以历代禅净兼修的大德为例证,破斥持门户之见者。书中以“念佛至一心不乱,便是禅定;参禅至彻见自性,即是净土”为立论的根据,写出了禅宗与净土宗同为佛教派别的异与同。
法华经通义
法华经通义,七卷,明德清述。
拈八方珠玉集
凡三卷。全称佛鉴佛果正觉佛海拈八方珠玉集。宋代僧祖庆重编,理宗宝祐五年(1257)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九册。系佛鉴太平慧翘、佛果圜悟克勤、正觉方庵宗显、佛海石溪心月等四人,对禅门八方珠玉集内之古则、公案三一九条,各作拈提,揭示参玄捷径,以开学人正眼。然禅门八方珠玉集今已散佚。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 是东汉卓越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视为经典,他被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人。张仲景少好学善思,10岁时就读了不少的书,羡慕扁鹊的“起死回生”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李达
李达(1890年10月2日-1966年8月24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字永锡,号鹤鸣。湖南零陵人。早年在长沙、北京等地读书。1913年东渡日本学习科学和实业。十月革命后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1918年5月参加组织中华留日学生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