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衡

许衡
  • 姓名:许衡
  • 别名:字仲平,号鲁斋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怀庆路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
  • 出生日期:1209年5月8日
  • 逝世日期:1281年3月23日
  • 民族族群:

许衡(1209年5月8日-1281年3月23日),字仲平,号鲁斋。怀庆路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元朝学者、教育家。他家世为农,自幼聪慧,喜好思考问题。7岁时从师读《四书章句》,以后接连换了几位老师,均不能满足其求知好问的要求。金元交战后,因避乱逃入徂徕山,仍读书不倦。战后回到家乡,通过游学结识元朝著名学者姚枢、窦默,受益非浅。后经姚枢介绍,召为京兆提学,直升至集贤大学士、国子祭酒。他一生极力倡导理学,“敬信如神明”,尝“精诵不辍,笃志力行,以身先之”。并劝诫元朝统治者尊儒重道、兴学明德,推行汉法。他指出,“非如此则道不行”,“能知天道而顺承之”,才能治国理民,泽被天下。元代的文教政策与他的理学思想有密切关系,后人称赞由于他的努力使理学思想“承流宣化”。他从理学的人性论出发重视道德教育。认为道德教育的功用有二:一是培养已有的善端,开发未来的善端;二是防止未来的恶端,革除已有的恶端。他说:“养其良心之本善,去其私意之不善,其上者可以入圣,其次者可以为贤,又其次者不失为善人。”在具体修养方法上,他提出了持敬、谨慎、审察等一系列的主张,反映了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中的“克己”、“内省”、“去物欲”的传统。他是一位十分重视教学法的教育家。《元史·许衡传》称:“衡善教,其言煦煦,虽与童子语,如恐伤之。无所至,无贵贱贤不肖皆乐从之,随其材昏明大小皆有所得,可以为世用。”其具体经验,可概括为以下四点:一是尊重学生。他指出,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辱感。他说:“知耻近乎勇。”学生有羞耻心,则爱憎分明,施以奖惩,方有效力。二是因势利导。他认为,人的品质不一,资质各异。有早成的,有晚熟的;有可成其大者,有可成其小者;有性情近于此科者,有性情近于彼科者。因此,教学方法应顺应学生的个性,并根据其学力,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他说:“因觉以明善,因明以开蔽,因其动息以为张弛。”三是循序渐进。他认为,教学应有次序,不可踖等,勿求躁进。为此,他十分推崇朱熹的为学之序,把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先小学而后大学。四是教其所短。他认为,用人当用其所长,教人当教其所短。教师不应因学生天资愚笨、品行不良而放弃教育。相反,正因为学生有所短,才需要教师的教诲。他还特别强调,教师的功绩正在于使有所短的学生,得到长足进步,成为有所长的人。许衡的著述有《大学直解》、《中庸直解》、《大学要略》、《编年歌括》、《稽古千(字)文》等。后人将其收入《许文正公遗书》或《许鲁斋集》。

许衡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第一声礼炮

第一声礼炮

1776年11月16日,荷属圣尤斯特歇斯岛一个不起眼的要塞上传来了隆隆炮声,这是对美国战船“安德鲁·多利亚”号进入外国港口时循惯例发出礼炮的回应。礼炮声尽管微弱,却首次宣告了那个世纪最为重大的事件——一个注定要改变历史进程的新国家的诞生。巴巴拉·W·塔奇曼在这部作品中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书写了美国革命,她的笔下不只有华盛顿和那些浴血奋战的士兵们,还有英军将领罗德尼的挫败与颓丧,法、荷两国出于各自复杂的原因所给予的援助。用乔治·华盛顿的话说,美国“似乎是上苍专门为了展示人类的伟大和幸福而设的”;不过,人类并不如自己所赞颂的那样稳步迈向自由,在真理与无尽的谬误之间,理性所受到的束缚仿佛才是永恒的。

悟真篇阐幽

悟真篇阐幽

《悟真篇》者,宋紫阳真人天台张平叔所撰也。紫阳出海蟾刘祖派下,为南宗第一祖,悯世人不知金丹大道,堕落旁门,特作此书,令学者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耳。此书源头出自《阴符》、《道德》两经,其作用则略仿《参同契》,大抵是恐泄天机不敢直说,故有药物、炉鼎、火候之法象,有乾坤、坎离、龙虎、铅汞之寓言。奈何言之愈谆,世人愈加茫昧。孰知真者,即人人具足之真性命也。性命在先天本来一体,在后天必须全修。大约有为之功所以了命,无为之道所以了性,性命俱了,适还其具足之本来,有为即无为,后天即先天也,所谓无上至真之道也。

哀盐船文

哀盐船文

清汪中撰。乾隆三十五年(1770)十二月十九日,江苏仪征县盐船突发大火,130多只船葬于火海,千余人焚为灰骨。汪中此文,即为凭吊这次火灾中的罹难者而作。作者怀着对遇难者深厚的同情之心,以凄丽哀痛之笔,生动而详尽地描绘了盐船失火的惨状。文中叙火势之威烈,铺排渲染,使人惊心动魄;记船民火中相救求生,细致曲折,使人悲切欲涕。文末又加一段关于死的议论,语出肺腑,凄恻呜咽,悲怨之气袅袅不绝。通篇文章呈现出一种凄壮之美,虽用骈体文写造,而毫无矫揉造作之态。

伐檀斋集

伐檀斋集

诗别集。明张元凯著。十二卷。张有“伐檀斋”,取《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义,因又以为集名。卷首有万历六年(1578)王世贞序。卷末附有“伐檀集诸名家赠答诗”一卷。有旧抄本及《四库全书》本。

十牛图颂

十牛图颂

十牛图颂,一卷,明胡文焕著并序。

宋文宪公护法录

宋文宪公护法录

《宋文宪公护法录》(简称《护法录》),是宋濂佛教作品的选集。凡十卷。明代宋濂着,云栖袾宏辑录,钱谦益校订。宋濂曾三度阅大藏,儒门中以多闻总持著称。本录即辑录其所作‘金华文集’中有关护持三宝之文章,计收有塔铭、碑、记、序、诰、赞、铭、颂、偈、说、题跋等诸多种类。《护法录》在明清佛教界有很大影响,缘其所收三十九篇高僧塔铭,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护法录》因此被称为传灯录,一代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