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良辅

- 姓名:熊良辅
- 别名:字任重,别号梅边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元南昌(今江西南昌)人
- 出生日期:1310
- 逝世日期:1380
- 民族族群:
熊良辅(1310—1380),字任重,别号梅边,元南昌(今江西南昌)人,举元仁宗延祐四年(1317)乡贡,应进士不第,归教乡里。早年师事同邑遥溪熊凯,终生研易,著有《周易本义集成附录》。另有《风雅遗音》、《小学入门》等。于《易》宗朱熹之学,认为伏羲画卦以阳吉阴凶为义,文周系辞,“象占其本旨也”。夫子赞《易》以义理为主,“盖象占固义理之所寓”。善学《易》者应“先求《易》之本旨(象占)然后广而充之”。又曰:“程子作《易传》而义理之学大明”,然只是“孔子之易”。至“朱子一以卜筮为说,然后作《易》之本旨益著”,这才是“文王周公之易”。因而广辑众说以阐发朱熹之义。
熊良辅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王孟英医案
医案著作。2卷。清王士雄(孟英)著。陆士谔辑。此书为陸士谔将王氏3种不同医案(即《王氏医案》、《王氏医案续编》、《王氏医案三编》)重新按门分类编辑而成。此种分目方法,便于初学者采撷和临证参考。全书上、下2卷、凡58门。上卷以外感证为主,计16门,下卷述杂证,共42门。载有风温、湿温、冬温、呕吐、肿胀等诸多证候。此书现存1922~1937年上海世界书局石印本及上海三民图书公司排印本等。
老圃集
诗别集。二卷。宋洪刍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老圃集》一卷,但此集所收并非其诗作全部。周紫芝跋云:“此其所载,意其多晚年之作,与昔所见殊不类。”(《书老圃集后》)此跋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壬申(1152年)春,云:“滑台刘德秀借本于妙香寮,乃书以还之。”可见在南宋即已有刻本流传。清沈涛《洪老圃集跋》云,宋人诗话及《合璧事类》所载驹父诗不见此集者甚多;又言宋“谢枋得《秘籍新书》言驹父平生为诗千馀篇,著《老圃前后集》”(《十经斋文二集》)。是知一卷本《老圃集》远非洪诗之全部,而此一卷本后亦轶。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洪诗一百七十馀首,因篇帙稍多,分为上、下二卷,以便循览。清文宗咸丰(1851—1861)间韩泰华辑刻《玉两堂丛书》,亦收洪集一卷,补遗一卷,名为《洪老圃集》。清德宗光绪二年(1876)洪汝奎刊《晦木斋丛书》亦收其集二卷,《补遗》一卷,《遗文》一卷,题作《老圃集》。
运甓记
传奇剧本。明邱瑞吾作。《传奇汇考标目》增订本著录。二卷四十出。叙晋朝陶侃故事。谓侃初授武冈县令,时有陈敏、杜弢等先后作乱,陶侃一一平定,官封东乡郡侯。因受钱凤、王敦谗谮,迁为广州刺史。在州无事,侃朝运百甓于中庭,暮则运入内室,借以劳形。不久,王敦叛乱,陶侃起兵勤王,平定叛乱。继而苏峻又起逆兵,陶侃率兵前往,射杀苏峻。朝廷授侃官太尉,封长沙郡王。侃与妻子团圆,喜庆结局。有明末汲古阁原刻本、《六十种曲》本。
张居正大传
《张居正大传》是朱东润具代表性的作品,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全书以确凿可信的史料描述了张居正的一生,他从一个普通家庭起步几经沉浮,终位极人臣。面对弊政,他不惧难关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扭转了明朝后期的颓势。作品不仅刻画了这样一位有作为的历史人物形象,也揭示了封建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张居正 是明朝后期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改革家之一。他从荆州的一个普通家庭起步,经过不懈努力,成为万历首辅、神宗皇帝老师,以及明朝中兴的奠基人。 张居正对明朝的弊政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颇有建树。但是,为了推行改革措施,张居正也曾经使用过不光彩的手段,其个人生活也难说检点。生前,他位高权重,一言九鼎;死后,却被剥夺谥号,查抄家产,祸及子孙。否定了张居正改革成果的大明帝国,也走向了灭亡之路。
三主要道颂
三主要道颂,一卷,宗喀巴大师造颂,是多闻比丘吉样善慧,称为侄察科语自在称所作教诫。
佛本行集经
佛教经典。以佛传为主体,综合本生故事发展而成。共60品。内容叙述*释迦牟尼及其主要弟子的前生、今世的修道活动,富于神话色彩。全经分成3大部分。第1部分讲述释迦牟尼的前生,从发菩提心开始,到上生兜率天宫,后又托胎于摩耶夫人;第2部分讲述释迦牟尼诞生,学习、结婚等在家生活,厌世、出家、访问仙人、苦行等出家修道生活,以及成道后的初转法轮。第3部分讲述释迦牟尼的传道生活及其弟子列传。本经对研究古代印度社会和佛教史有一定参考价值。隋*阁那崛多(Jnanagupta)于587—592年译成汉文,6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