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巴

保巴
  • 姓名:保巴
  • 别名:保八、宝巴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蒙古族

保巴,元代哲学家。蒙古族人,亦说色目人。又称保八、宝巴。字公孟,号普庵。居于洛阳。生年不详,卒于至大四年。历任侍郎、贵州路总官、太中大夫、太子太师等职。官至尚书右丞。以“变乱旧章”的罪名被杀。精研易学,重阐发义理。在哲学上,继承程朱理学思想,认为理即为太极,是超越具体事物的宇宙本体:“太极,理也,无外。故曰形而上学为之道”(《周易原旨》,下同)。认为阴阳二气源出于理或太极,并由之而演出有形质之物,它们皆属于具体的器物世界:“太极动而生阳生阴”,“阴阳,气也。气变则有质矣。故曰形而下者谓之器”,“质成而可执,阴阳囿于器矣。故曰形乃谓之器”。坚持程朱“理一分殊”之说,进而提出理一而万殊和万殊而理一的观点: “物物各有太极,一本而万物也。万物统于太极,万殊而一本也。”兼取道家思想,以“归根复命”解释易学“贞一”的思想,认为天地万物的生存变化都以太极或理为根据,这既是“归根复命”过程,又是“贞一”的过程:“凡天下之道,大之为天地日月,微之为走飞草木,皆要归根复命,贞下起原……所谓贞夫一者也。”绍程朱理学“传心”思想,又杂糅玄学“言不尽意”观点,提出“以心会心”的命题:“义理无穷,言语有限。书不能尽言也,言不能尽意也。然则圣人之意其终不可见乎!……曰:书不尽言求之卦,言不尽意求之象,卦象不尽求之变,变又不尽求之心。以心会心,馀皆筌蹄耳。”又推重理学“主静”之说,主张“心尤宜主静为本”,认为“寂则能感,定则能应”,体认“理”或“太极”,与“道”合一,即可达到“无我”、“无心”的境界。进而可识万物之几微:“事不待者,我能察之”。“人所未见,我能知之”。“处置于人未识之中,关防于茫茫未见之始”。其说多发挥程朱理学义旨,对程朱思想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主要著作有《易体用》,其中包括《易源奥义》一卷、《周易原旨》六卷、《繫辞传》二卷。

保巴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药症忌宜

药症忌宜

内科著作。二册。清·陈澈撰。刊于1872 年。本书根据不同的病理情况,将病症分为风、寒、暑、湿、燥、火、阳虚、阴虚、表虚、里虚、阳实、阴实、阳厥、阴厥、上盛下虚、心虚、肝虚、脾虚等五十门。 每门中又分列多种病证,每种病证均选列应用药物,并对这些药物的药性、功效及药物的宜忌作相应的论述,末附诸病应忌药总例,综述各类药性。 现存清刻本及《珍本医书集成》本。

台湾杂咏合刻

台湾杂咏合刻

本书合刊刘家谋着「海音诗」与王凯泰、马清枢、何澂着「台湾杂咏合刻」两种。「海音诗」七绝一百首,皆吟咏台湾事迹。作者刘家谋,字仲为,一字芑川;福建侯官人。举乡荐,以大挑得教谕。初任宁德,继调台湾;时当清道、咸之际,在任凡四年。咸丰三年海寇黄位倡乱,台地不靖;家谋力疾守陴,病署卒。「海音诗」成于二年间,每首均有自注。首章注云:『壬子(咸丰二年)夏秋之间,卧病连月,不出户庭;海吼时来,助以台飓,郁勃号怒,台似有不得已者。伏枕狂吟,寻声响答韵之;曰「海音」』。「台湾杂咏合刻」计有王凯泰「台湾杂咏」三十二首及「续咏」十二首,统为七绝;马清枢「台阳杂兴」三十首、何澂「台阳杂咏」二十四首,皆七言律诗。作者王凯泰,字幼轩,号补帆;江苏宝应人。同治九年,以广东布政使升福建巡抚。十三年日兵侵台事件结束,议移闽抚驻台,凯泰首请赴台履勘(奏折见第二二七种「台案汇录壬集」);光绪元年五月,抵台。当时正办「开山抚番」工作,因撰有「训番俚言」一篇(见第五一种「台湾生熟番纪事」附录)。

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富兰克林》孙毓修著。富兰克林, 美国政治家、科学家。1731年在费城建立北美第一个巡回图书馆。1743年组织美洲哲学会,后协助创办宾夕法尼亚大学。独立战争时参加反英斗争,当选第二届大陆会议代表,并参加起草《独立宣言》。1776—1785年出使法国,缔结法美同盟(1778年)。又代表美国与英国谈判,1783年签订和约,英正式承认美独立。1787年为制宪会议代表,主张废除奴隶制。科学上发明避雷针,在研究大气电方面作出贡献。

仁王般若经疏

仁王般若经疏

六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因陈后主陈叔宝至德元年 (583)之请,在建业 (今南京)屡讲《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此疏出于隋代,因为吉藏是在隋开皇十一年(591),为晋王杨广授菩萨戒时而得“智者”尊号的。此疏当是在开皇十五年前所作。吉藏所疏其释序品,科判解文,十有八九皆依天台疏中因缘义释。口空品释义多是吉藏释义,由此至释菩萨教化品,则全不用天台义。自开皇十六年 (596)吉藏投足天台,自此后,所述多用天台义。今此疏显然与天台异其趣也。明显存在着天台疏之细微,藏公疏之恢广也。此疏对解经和注经的比较研究较有参考价值。现最常见流通本是北京刻经处刻本。

朝宗禅师语录

朝宗禅师语录

十卷,明通忍说。行导编(依驹本印)。一卷缘起上堂,二卷上堂,三卷上堂,四卷小参,五卷小参晚参升座,六卷普说,七卷机缘,八卷请益,九卷法语颂古杂偈佛事,十卷书问塔铭。

海龙王说法印经

海龙王说法印经

全一卷。唐代义净(635~713)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篇幅极短,内容为海龙王问佛陀,如何能受持少法而获得多福,佛陀告以‘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之四法印功德殊胜,应时常念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