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论

  • 学词百法

    学词百法

    《作者:刘坡公词学读物。刘坡公著。上海世界书局1928年版,上海古籍书店1982影印。本书主要为初学填词者而作,从音韵、字句、规则、源流、派别、格调五个方面指明学词、作词的具体方法,每法都举例分析,详细具体,极便于入门初学,对每一词调叶韵的法则,凡可平可仄及需换韵处,书中皆一一指明,类似简略词谱。读此书,既可初步掌握填词的一般技巧与方法,也可了解有关词学名词、派别、风格等常识。

  • 词源注

    词源注

    《作者:夏承焘宋张炎撰,今人夏承焘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9月刊行。《词源》原书二卷,宋末元初张炎撰。炎(1248—约1320)字叔夏,号玉田,是著名的词人,有《山中白云词》。本书就宋代词人的创作来探讨词的音乐、风格、作法、体制等,此书分制曲、句法、字面、虚字、清空、意趣、用事、咏物、节序、赋情、令曲、杂论等13部分。论述比较全面;故虽然存在因作者的艺术偏好而产生的片面性,仍不失为一部有较高价值的词学概论。校注侧重于词学专用术语和论及的人物,间亦注释典实,又引录了所论词作中不常见者。但删去了一半关于词乐方面的原文,不是完本。

  • 乐府指迷笺释

    乐府指迷笺释

    《作者:蔡桢宋沈义父(约1126年前后在世)撰,今人蔡嵩云笺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9月刊行。沈义父,字伯时,吴江人。《乐府指述》29则,第1则为总论。言简意赅,论及造句、韵、虚字、词腔等。对当时的词人有褒贬,认为“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则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则不可太高,高则独怪而失柔婉之意。”

  • 宋词二十七讲

    宋词二十七讲

    《作者:胡云翼有学者认为胡云翼是继王国维与胡逋之后词学研究“现代化”的巩固者。本书在我国现代词学史上具有首创意义,论证了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应占有的历史地位,盛赞了豪放派,一反婉约派为文学正宗的传统观念。上篇《宋词通论》以宏观的视野探讨了词的起源、特点和发展规律,还阐述了北宋词的概况和演变,又标举南宋南渡时期的词为英雄的词文学;下篇《宋词人评传》对柳永、张先、欧阳修、苏轼、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等词人均有专章论述,另综合论述了苏门词人、北宋中期词人、辛派词人、南渡词人、晚宋词人等。

  • 稼轩词说 东坡词说

    稼轩词说 东坡词说

    《作者:顾随《稼轩词说》《东坡词说》是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顾随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时期撰著的两本小书。顾先生善于作词,在词学研究方面的造诣也非常高,他的讲词方式,强调兴会体悟,以禅说词,在当代词学界可谓独树一帜。《稼轩词说》在天津《民国日报》“民园”副刊陆续发表,从1947年9月3日开始,到11月8日结束,共刊25次。《东坡词说》自1948年7月11日《华北日报》“文学”副刊刊载,但其内容并未完全登载,后出版时才完整发表。报纸刊载时,多有误植,且标点未尽得宜,1980年代整理出版《顾随文集》时对原刊多有校正,本书以《顾随文集》本为底本。《稼轩词说》成书在前,《东坡词说》成书在后,二书排序,自当以稼轩在前,东坡居后,如此逻辑思理更为严谨,不宜乱其次序。

  • 人间词话讲疏

    人间词话讲疏

    《作者:许文雨民国许文雨著,初版于 1937 年 2 月。该书主要内容包括对《人间词话》91 则的讲解,每则都进行了适当的注解,对王国维论词之意多有发明。例如,在讲解 “境界说” 时,会深入剖析王国维对于 “境界” 的定义、分类以及其在诗词评价中的重要作用等。同时,书中附录了《人间词话补遗》《王国维先生生平及其学说》以及《王国维年表》,有助于读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王国维的生平经历、学术思想及其《人间词话》的创作背景等,增进对《人间词话》的理解与体认。

  • 词学胜境

    词学胜境

    《作者:唐圭璋唐圭璋先生毕生致力于词籍整理与词学研究,《全宋词》、《全金元词》、《词话丛编》等嘉惠士林,已成为当代学者案头必备的经典,也影响了数代普通读者。本书集中收录了唐先生在词学研究方面的重要论述,不但在如何作词、如何读词和如何治词等方面提端引绪、指点门径,还以精彩的名家论评勾绘出一部以李白、李煜、柳永、苏轼、秦观、姜夔、吴文英、纳兰容若、蒋春霖等杰出词人为中心的古代词史画卷,对于朱彊村、况周颐、吴梅、夏承焘等近现代词人也多所表彰,体现了唐先生深湛的词学造诣与旧学修养。

  • 唐宋词一百首

    唐宋词一百首

    《作者:胡云翼胡云翼编著。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出版。1978年由蒋哲伦、唐文英作了若干增删和修订,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出版。小32开本,156页,9万余字。共选词108首,其中宋词89首。对入选词人都有简明介绍,对精选词篇亦加说明和解释。释语深浅有自,且通俗易懂。为解放以来颇受广大读者欢迎的一本宋词通俗读物。<br/><br />

  • 如何作词

    如何作词

    《作者:吴梅本书作者是现代戏曲理论家曲学大师吴梅。本书是是吴梅在大学教书时的一本讲义,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是论词与音乐的关系、词的作法、词的发展史,以及对著名词人及其代表作的评价。作为一本国学大师的入门级图书,无论读者想要学习进步,还是想要鉴赏研究都能得到满足,这是一本对入门者或研究者来说,都能带来极大启发的图书。此次重版,除在内容上重新编辑整合,还大胆地重拟了经典书名,使经典作品更加贴近生活,拉近与读者的距离。<br/><br />

  • 瞿髯论词绝句

    瞿髯论词绝句

    《作者:夏承焘词论,夏承焘著,吴无闻注。此书收录夏承焘从30岁至80岁间撰写的论词绝句100首(1979年初版收绝句82首,1983年重版增收18首),绝大多数为论词人之作,也有少数几篇论词集、艺术风格和创作现象,如论唐教坊曲、填词、北宋词风、乐府补题、词坛新境等。一般一人一首,也有一人数首,如论苏轼的词有5首,论李清照词6首,论张炎词4首。也有数人合为一首而论者,如论苏轼与蔡松年、论周密与王沂孙等。全书共分二编:内编93首,外编7首。编写体例为:首列论词绝句,次为注释,最后为题解。全书所论主要为唐宋词人,亦涉及金和明清词人(独不及元)及日本、朝鲜、越南词人。其中论及的域外词人以日本词人为多,有嵯峨天皇、野村篁园、森槐南、高野竹隐共4人。全书以诗论词,形式独到新颖,注释详细周到,题解精辟透彻。此书创作之初即得朱祖谋支持,所收绝句大都言简意赅,切中肯綮,一语破的,也颇有诗味,对于我们了解词人及词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初版,1983年2月第2版。

  • 稼轩词疏证

    稼轩词疏证

    《作者:梁启勋六卷,梁启勋撰。民国20年(1931)曼殊室刻本,1982年北京中国书店刷印本。《稼轩词疏证》一书的缘起,是梁启勋的长兄梁启超先生在1928年夏着手撰写辛弃疾年谱,并拟将稼轩词系于年谱中,这个工作开始不久,就随着梁启超的生病和去世而中断。梁启勋“继伯兄未竟之业”,从1929年10月开始属稿,于当年12月将《稼轩词疏证》完稿。因此本书体例上明显体现出兄弟二人合作的特征:每首词下,先列校勘,其中既有梁启超的饮冰室校勘,也有梁启勋的校勘;然后是饮冰室考证;最后是梁启勋的考证,即“启勋案”。所以此书“能继饮冰未竟之业,而补苴订正之功尤不可没”。全书考证详赡,实际上是第一次对稼轩词进行全面的系年与系地的整理研究;抑且搜罗宏富,将宋四卷本、信州十二卷本及辛敬甫从《永乐大典》辑得之补遗集合诠次,并于《清波别志》辑录一首,共收稼轩词六百二十三首。

  • 词学十讲

    词学十讲

    《作者:龙榆生词学概论。龙榆生遗作。本书对词学的各种基本问题,结合具体作品,进行了全面阐述,对许多唐宋词名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也作了深入的分析。全书分十讲:唐宋歌词的特殊形式和发展规律;唐人近体诗和曲子词的演化;选调和选韵;论句度长短与表情关系;论韵位安排与表情关系;论对偶;论结构;论四声阴阳;论比兴;论欣赏和创作。著者侧重从音乐的角度来论词的创作和欣赏。认为词不称“作”而称“填”,是因为它要受声律的严格约束,不像散文可以自由抒写,它的每一曲调都有固定形式,是经过音乐的陶冶,在句读和韵位上都得和乐曲的节拍恰相谐合,有它整体的结构,不容任意破坏的;强调填词时,必须把“奇偶相生,轻重相权”八个字作为调整音韵的法则,注意选调和选韵以及四声阴阳的适当处理;指出由于填词时句度的长短、韵位的疏密、平仄的转换与作者所要表达的喜、怒、哀、乐等起伏变化的思想情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而欣赏和创作又不可分割,所以对于词的欣赏,必须在“声”“色”两方面去体味,“声”表现在“轻重抑扬,参差相错”的基本法则上面,“色”表现在用字的准确上面;著者还认为,欣赏和创作都得从反复吟诵入手,都要注意对偶、结构、比兴诸法在词中的重要作用。本书是著者晚年的著作,反映了著者在词学若干方面的最终见解和心得,对词学研究者和唐宋词爱好者都有参考价值。书后有三篇附录:四声的辨别和练习;谈谈词的艺术特征;宋词发展的几个阶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年7月第1版。

  • 苏辛词说

    苏辛词说

    《作者:顾随词论,顾随著,顾随先生一生留存下来的诗词论著仅有两部,一是《稼轩词说》,一是《东坡词说》。《稼轩词说》作于1943年夏,后因弟子吴小如之约,1947年始连载于天津《民国日报》,这期间,多在友朋、弟子间传看。《稼轩词说》为其诗词评论的经典之作,相比于理的阐释,顾随更倾向于情的流露。他的文风如小品,散澹纯朴,于或谐谑、或平易、或风致款款、或余音袅袅的评述中,字字生出光辉来。其文章“文笔华赡、金句密集”,得辛词之高义,间或夹杂《老子》《庄子》《诗经》《离骚》《史记》《六祖坛经》《世说新语》中的典故,及种种杂家之言、词话妙语,儒、道、禅、诗、词、文无一不通,引用信手拈来、浑然天成,其思想之凝练、学问之渊深令读者感佩。本书将顾随的《稼轩词说》和《东坡词说》合二为一,而顾随针对苏东坡和辛弃疾的词进行了见解独到的解说,说辛精警,令人振奋而激动,说苏深婉,令人叹喟而感怀,具有浓厚的独创特色与重要的代表意义,使本书文章篇篇珠玉,精义名言,络绎奔会,给读者带来极大的启迪与享受。

  • 北山楼词话

    北山楼词话

    《作者:施蛰存八卷,施蛰存著。先生是中国当代文学界的大师,他一生的学术成就,涵盖甚广,举凡古典文学研究、文艺思潮的与现代文学、翻译,乃至金石碑版的研究等,都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与钦佩。本书辑录词学名家施蛰存历年撰写的独具创意的词学论文与他的词学研究名著《词学名词释义》、《花间新集》、《王修微集》等,对研究中国词学发展史与历代著名词人极有启示。<br/><br />

  • 词学通论

    词学通论

    《作者:吴梅吴梅著。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1932年12月出版。32开本,186页,8万6千余字。全书九章:一、绪论;二、论平仄四声;三、论韵;四、论音律;五、作法;六、概论一,唐五代;七、概论二,两宋;八、概论三,金元;概论四,明清。本书与作者之曲论同为主要论著,初由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印行。所论词与曲之演变,极为精细。对于前人以字数多少来区分小令、中调、长调,认为并无依据,且列举实例予以批驳,并谓“皆是妄为分析,无当于词学”。在“论音律”一章中,分别详列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以及黄钟、大吕等十二律的音律表、“中西律音对照表”,一览了然,应用方便。论及的词人,自唐五代至明清,凡120余人,各举作品,一一分析,均有独见之处。

  • 皱水轩词筌

    皱水轩词筌

    《作者:贺裳词论著作。中国清代贺裳撰。裳字黄公,江南丹阳人,生卒年不详。工于词,著有《红牙词》1卷。《皱水轩词筌》共1卷,赖古堂集本为54则,今人唐圭璋又据《倚声集》、《词苑丛谈》、《昭代丛书》三书补遗13则,合之共67则。作者在论述中,能运用比较分析法,如将欧阳修词与范仲淹词相比较,秦观词与黄庭坚词相比较,将姜白石与张功甫的咏蟋蟀词相比较等,通过比较指出各自特色和得失。作者反对作词浅直、酸腐、怪诞、粗莽和涉于淫靡,指出“词虽宜于艳冶,亦不可流于秽亵”。对于“语淡而情浓,事浅而言深”的“风流蕴藉”之作,击节称赏为“真得词家三昧”。特别强调作词要写出真情、实境。他说:“作词不待用事,用之妥切,则语始有情。”“小词以含蓄为佳,亦有作决绝语而妙者。如韦庄‘谁家少年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之类是也。”“词家须使读者如身履其地,亲见其人,方为蓬山顶上。”作者还认为词人创作时应如韩幹画马一般,“身作马形,凝思之极”,以求达到“形神俱似”的境界。本书有赖古常刊本,昭代丛书本,中华书局1986年版《词话丛编》本。

  • 珠花簃词话

    珠花簃词话

    《作者:佚名此词话前半由浙江图书馆所藏《宋人词话》辑出,後半由南京图书馆所藏《历代词人考略》辑出。

  • 渚山堂词话

    渚山堂词话

    《作者:陈霆明陈霆撰,3卷,曾收入《四库全书》。《四库提要》云:“宋元明佚篇断句,颇赖以存”,“持论多确”。如该书记载王昭仪《满江红》词为其位下宫人张琼英所作,《垂杨》、《玉耳坠金环》二曲为唐宋旧谱所无等等,颇有可资参证者。此书具有较强的民族爱国意识,对文天祥的词品和人品极为推重,誉之为“人豪”。对于元人词中之妄诋宋者,陈氏则加以痛斥。对稼轩词中之使事,加以具体辨别,很有识见。该书作者对摹仿古人、强和古人的一些因袭词作,均有批评的言词,足见其“持论多确”。但陈霆论词亦有迂腐不能免俗者,如谓后唐庄宗《如梦令》为亡国伤败之谶,黄庭坚《青玉案》“忧能损性”为其终身不振之证者即是。《渚山堂词话》共59则,附录《吴兴丛书》跋语和校点后记,王幼安据唐圭璋《词话丛编》本校点。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将《渚山堂词话》和杨慎《词品》合成一册出版。

  • 左庵词话

    左庵词话

    《作者:李佳清李佳撰。二卷。书末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壬寅六月作者跋语,谓为夏日消遣计,“检读各种诗馀,自录其有禆诵习者匝月,居然成帙,爰额曰《左庵词话》”。可知是书为读词随笔,卷上八十四则,卷下九十四则,共一百七十八则。内容大体分为三类:一是对历代词人、词集的评述、纪事,如认为宋代“东坡词最有新意,白石词最有雅意”。又谓元萨都剌词,“雁门诸作,多感慨苍莽之音,是咏古正格”。其纪事如卷上:“樊云门同年增祥,鄂中才人,诗文并皆佳妙。”辛丑(1901)四月,“予奉观詧长宝之命,云门以词送别,调寄《金缕曲》”云云。二是对词体、作法、音韵等方面的阐述,如云:“诗词之界,迥乎不同。意有词所应有而不宜用之诗,字有词所应用而亦不可用之诗。”又如云:“词贵有意,首尾一线穿成,非枝枝节节为之。其间再参以虚实、反正、开合、抑扬,自成合作。”此外对“词眼”、“警句”、“属对”、“音律”等皆有论述。三是记叙晚清词坛交游酬唱事迹,如卷下:“余来湘,喜遇张雨珊词人,思以所作就正。雨珊谦让未遑,曾谱《上林春慢》赠之”云云。又如云:“江陵金溎生同转武祥所著《粟香随笔》五种,多录朋辈诗词。”甲午(1894)游粤,“相与订交,下榻公之坡山精舍浃旬”。以及“郑叔问孝廉,与予为中表谊。人极风雅,所著《瘦碧词》得词家正宗。然鄙见以清空曲折为主,意趣不甚合”。此类词人交往逸事,为研究晚清词坛提供了有益的史料。是书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刊本,《词话丛编》据光绪本收录。

  • 饮冰室评词

    饮冰室评词

    《作者:梁启超梁启超撰。由“乙卷”、“丙卷”、“丁卷”、“附录”四部分构成。历评两宋及清代词人近三十家。梁氏评词首重词中所表现的情感,尤推崇辛弃疾、蒋万里等抒发爱国情感的激楚悲壮之作。其对历代名家词抒情艺术的评点和论析,时见精彩,表现出评论者对词学的精深造诣。是书未单独刊行。唐圭璋由梁令娴所编《艺蘅馆词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刘逸生校点本)辑出,收入新版《词话丛编》第五册。其后,陈少松增编为《梁启超词评辑要》(见南京师大《文教资料简报》1988年第一期)。所据资料除《艺蘅馆词选》外,还自梁氏《饮冰室诗话》、《王荆公》、《清代学术概论》、《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辛稼轩先生年谱》等论著及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中择要辑录,故最为丰富。

猜你喜欢的书

夏倍上校

夏倍上校

夏倍上校为国征战,立下卓越功勋。有一次战斗,他受伤倒在尸体堆中,却被误作阵亡。他回到巴黎之后,身份无法得到承认,甚至被当成疯子。他的妻子罗西纳已经带着他的“遗产”改嫁一位贵族,并生了两个孩子。夏倍上校在代理人但维尔的帮助下试图通过法律恢复身份,但屡屡碰壁。罗西纳害怕夏倍上校恢复身份会影响自己的地位,又不愿意提供金钱补偿来和解。于是她利用夏倍上校的善良玩弄手段,最终使得夏倍上校放弃了找回身份,只能在救济院悲惨度日。

邢特进集

邢特进集

诗文集。北齐人邢邵撰。 一卷。邵字子才。小字吉,河间鄚(今河北任丘)人。北齐文学家。 曾仕北魏、 北齐。 历太常卿、兼中书监、 摄国子祭酒、 后授特进。 幼少聪慧,文雅有才思、博览强识,年未二十即负盛名。魏孝明后,诗文之美,独步当时。每一文出,京师为之纸贵。诗以五言为主,《冬夜酬少傅直史馆》、《七夕》等有名,乐府小诗《思公子》写闺怨,情切意深。深受南梁诗风影响。与温子昇齐名,世称“温邢”,又与稍后的魏收,并称“邢魏”,三人被合称“北地三才”。他学识渊博,主张无神论,为北齐反佛教思想家。强调“人死则神灭”,为世人所推重。原有集三十卷,皆散佚。今集为明张溥辑刊。收赋、诏、表、奏、书、序、议、颂、铭、碑、谥议、哀策文、墓志等近三十篇,乐府和诗近十首。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本。

通俗编

通俗编

《通俗编》共38卷,采集有俗语、方言、成语等5000余条,分38类:天文、地理、时序、伦常、仕进、政治、文学、武功、仪节、祝诵、品目、行事、交际、境遇、性情、身体、言笑、称谓、神鬼、释道、艺术、妇女、货财、居处、服饰、器用、饮食、兽畜、禽鱼、草木、俳优、数目、语辞、状、声音、杂字、故事、识余。材料的来源十分广泛,经传子史、诗文词曲、小说、笔记、诗话、碑帖、宗教著作等方面都有录取,也有群众口头流传的话。对每一词,都讲明来源,有的还加有按语。

死水微澜

死水微澜

长篇小说。李劼人著。 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初版,1955年经作者修订后由作家出版社再版。它是作家连续性的“大河小说”的第一部(公开出版的还有《暴风雨前》、《大波》),也是最成功的一部。小说以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至1901年义和团失败为历史背景,以四川成都城外一个小乡镇——天回镇为中心舞台,描写了社会上两种恶势力的争斗和消长,展现了广阔的历史生活画面。“哥老会”本码头的大管家罗歪嘴,指使婊子刘三金迷住土粮户顾天成,骗他上赌台输个精光。顾蓄意报复,趁正月闹灯宵之日动手侮辱罗的姘妇邓么 姑,挑起了殴斗,反被痛打。顾回家大病一场。因报仇心切,便借教会势力与罗作对。不料,北京兴起了义和团,顾吓得无处安身。但很快,洋人占了上风,顾趁势出主意,官府出兵抓罗歪嘴,罗逃走,邓么姑被打成重伤。顾向邓求婚,邓竟然也应允了。 小说形象地揭示出:原先只有封建势力横行的“死水”般的清末社会,之所以有“微澜”泛动,源于帝国主义的侵入、教会势力的增大。作品以罗、顾冲突为中心,展现了大量的对特定时代、特定地区各阶层人物的性情、行为、语言和心理状态的刻画。 作品对地方风俗习惯、人际关系、饮食服饰乃至城镇建筑等都有十分精细逼真的描写,表现出高度的写实技能,具有较高的历史认识价值。 作品问世不久,郭沫若即以《中国左拉之待望》为题,称赞《死水微澜》是“一位健全的写实主义者”的“伟大的作品”,是“小说的近代史”。

斋法清净经

斋法清净经

佛教经典。著译者不详。一卷。主要叙述依法持斋事。谓若不依法持斋,即为不清净,将会堕于饿鬼道中六十万世乃至五百万世,无论施斋者还是受斋者均皆如此。本经自《法经录》以下均被判为伪经,故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中有收藏,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但本经之形态、内容、思想均与印度佛教相合,是否为中国人所撰尚须研究。

应庵昙华禅师语录

应庵昙华禅师语录

凡十卷。又作应庵和尚语录。宋代应庵昙华撰,守诠等编,孝宗乾道二年(1166)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内容包括卷一至卷六之住妙严禅院、住天童山景德禅寺第十四会之语录,卷七至卷九之法语、书,卷十之颂古、真赞、偈颂、佛事等,卷末附录塔铭、祭文、松源和尚普说等。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岳飞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张仲景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 是东汉卓越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视为经典,他被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人。张仲景少好学善思,10岁时就读了不少的书,羡慕扁鹊的“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