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梅

- 姓名:吴梅
- 别名:字瞿安,一字灵鳷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苏长洲(今吴县)人
- 出生日期:1884年
- 逝世日期:1939年
- 民族族群:
吴梅(1884年—1939年),字瞿安,一字灵鳷,号霜厓,别署癯安、逋飞、厓叟等。江苏长洲(今吴县)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十二岁师从潘少霞受书,习举子业。光绪二十七年(1901)以第一名补长洲县学生员,翌年得食廪饩。二十八、二十九年两度赴金陵(今南京)应乡试,均落第。二十九年,赴上海东文学社习日文。三十一年秋,至东吴大学堂任教。三十三年,应柳亚子之邀,加入文学团体神交社,1912年初,加入南社。宣统二年(1910)以后,先后执教于苏州存古学堂、南京第四师范、东南大学、广州中山大学、上海光华大学、南京中央大学、金陵大学诸校,同时致力于词曲研究。著名词曲家任中敏、卢前、钱南扬、王玉章、唐圭璋、王季思等,皆出其门下。1937年“七·七”事变后,辗转流亡于木渎(香溪)、汉口、湘潭、桂林、昆明诸地。1939年,病卒于云南大姚县李旗屯。
吴梅在文学上有多方面成就。自十六岁起,即致力于诗古文辞。其古文师从桐城文派,学诗得宋诗派宗师陈三立指点,词得晚清四大词家之一的朱祖谋之亲授,均有深厚造诣。尤以治戏曲负盛名,被誉为“近代著、度、演、藏各色俱全之曲学大师”(王玉章《霜厓先生在曲学上之创见》)。其治曲得俞粟庐指拨,于曲理、曲律有精深研究。平生创作传奇、杂剧十余种,并能自己谱曲、唱曲,曾组织啸社及道和曲社演戏。其藏曲之富,不下二万卷,并将所藏自金元至清代乾嘉年间的传奇、杂剧及散曲作品辑印为《奢摩他室曲丛》,惜仅刊出初集、二集,即因“一·二八”事变起,上海商务印书馆涵芬楼被炸而中止,底本及三、四集刻版皆被毁。其于戏曲研究,侧重于曲律。能博采前人研究成果,参以己见,“实集以前学者之大成”(浦江清《悼吴瞿安先生》)。论者评曰:“近世对于戏曲一门学问,最有研究者推王静安先生与吴先生两人。静安先生在历史考证方面,开戏曲史研究之先路;但在戏曲本身之研究,还当推瞿安先生独步。”(同上)著有杂剧《轩亭秋》、《暖香楼》、《落茵记》、《惆怅爨》、《双泪碑》、《无价宝》,传奇《风洞山》、《镜因记》、《绿窗怨记》、《东海记》、《血花飞》、《义士记》(后二种未刊行)等。戏曲论著有《中国戏曲概论》、《顾曲麈谈》、《词余讲义》、《南北词简谱》、《元剧研究》等,及曲话、序跋、散论、笔记多种。主要戏曲论著辑入《吴梅戏曲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5月版)。另有《霜厓诗录》四卷、《霜厓词录》一卷行世。《文录》二卷,未刊行。生平事迹见卢前编、徐益藩补《霜厓先生年谱》、梁璆辑《霜厓书札》、徐调孚《霜厓先生著述考略》、李一平《瞿安先生逝世先后略述》、浦江清《悼吴瞿安先生》(均见《戏曲月辑》第一卷第三辑)。卢前《吴瞿安先生事略》(《时事新报·学灯》,1939年4月16日)、王卫民《吴梅年谱》(修订稿)(载《南社研究》第三辑)等。
猜你喜欢的书
张文端集
诗文别集。清张英(1637—1708)撰。四十六卷。英字敦复,号乐圃,安徽桐城人。康熙进士,授编修,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卒谥文端。著有《恒产琐言》、《聪训斋语》、《笃素堂文集》等。此集成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约三十万字。《存诚堂应制诗》四卷,《存诚堂诗集》二十五卷,《笃素堂诗集》七卷,《笃素堂文集》十卷。作者生平酷好看山种树,有写台阁山林、言情赋景之作,多清微淡远。应制诗无不典雅和平,民生疾苦,四方水旱,知无不言。“散体诸文称心而出,不事粉饰”,“原本经术,词旨温厚。”(《四库总目提要》语)有《四库全书》本。另有光绪二十三年(1897)桐城张氏刻本,题《张文端集》,六种,五十九卷。
庭诰
中国南北朝时期家训文学代表作。颜延之在元嘉十一年(434)因触犯权臣刘谌等人而被免官,开始了自元嘉十一年至十七年的七年罢官闲居生涯,《庭诰》一文就作于这一期间,即《南史》本传提到的“延之闲居无事,为《庭诰》之文以训子弟”。 在颜延之《庭诰》之前,类似的家训作品有汉刘向《诫子书》、魏王肃《家诫》、魏嵇康《家诫》等。内容上,《庭诰》与前人家训无异,宣扬了儒家传统的孝悌、仁爱、勤学、谦虚、恭谨等思想,除此之外,也谈及了饮酒、交友、文笔论、诗论等较为细致的方面,更加入了佛、道理念。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认为“延年文莫长于《庭诰》,诗莫长于《五君》”,认为《庭诰》代表了颜延之文章的最高水平。而《庭诰》和《五君咏》均作于颜延之失意被贬之时,也是颜延之激愤心情的宣泄之作。《庭诰》另一主旨是训诫子弟,《宋书·颜延之传》记载颜延之训斥儿子颜竣:“恭敬撙节,福之基也,骄狠傲慢,祸之始也,况出粪土之中,而升云霞之上,傲不可长,其能久乎?”与《庭诰》中对子弟训诫的思想是一致的,可知这是颜延之对家族子弟一贯的教育理念。 今存《庭诰》有沈约《宋书·颜延之传》本,书中表明其收录“删繁存正”,据此,则《宋书》本《庭诰》应不全。明代张溥辑《颜延之集》有《庭诰》,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直音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直音,撰人不详。约成书于北宋以后。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书就《度人经》六十一卷本中出现的古字、难字加注读音,但不解释字义。便于读者诵读经文。
云笈七签
道教类书。北宋张君房编集。道教称书箱为“云笈”,分道书为三洞(洞真、洞玄、洞神)四辅(太玄、太平、太清、正一)等七部,故名。喻取七部精英之意。本书包括三洞经教,日月星辰,洞天府地,杂修斋戒,秘要诀法,存思魂神,诸家气法,金丹内丹,神仙符图,庚申尸解,道教灵验,颂赞歌赋等,皆分门别类汇集,不仅集北宋以前《道藏》主要内容的大成,而且还保存了不少已失传的道教经籍的篇章,是研究道教方术的重要资料。《四库全书总目》称此书“类例既明,指归略毕,纲条科格,无不兼赅,《道藏》菁华,亦大略具于是矣”。全书共一百二十卷。收入《道藏》第六七七至七○二册。并见于《道藏辑要》参集、井集。编入《道藏要籍选刊》第一册。
中国古代史
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专著。夏曾佑撰。1933年商务印书馆初版,1955年三联书店再版。夏曾佑(1863—1924),字穗卿,号碎佛、笔名别士,中国浙江杭州人。1890年中进士,任清礼部主事,1896年后与严复等人创办《国闻报》,宣传新学,鼓吹维新变法,1905年随载泽等出国考察。辛亥革命后,先后任北洋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北京图书馆馆长。本书原名《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由商务印书馆印行,1933年改用今名重印。全书分2篇4章170节,35万余字,文言文写成。叙述了自上古至隋统一间中国古代史。第1篇为上古史,分传疑时代与成化时代2章。传疑时代包括上古三代,先写世界之初,地之各州人之各种,中国种族之原,又写上古神话、炎、黄、少吴、尧、舜、禹、夏商、周。化成时代包括春秋战国,自东周之列王写至秦统一前。第2篇中古史,分极盛时代与中衰时代2章。极盛时代叙述秦汉历史,自秦始皇写至三国社会。中衰时代叙述魏晋南北朝历史,自魏晋之际写至隋之统一。该书的编撰首次突破了封建传统史学编撰方法,于编年、纪传、纪事本末三大体裁之外,运用章节体方式是作者首创。本书也是试用西方进化论指导总结中国历史的第一部著作。本书仅写至隋朝统一,尚不是一部完整的中国古代史,而且全书叙述以政治变迁尤其是帝王世系为重,不够系统、周密,理论观点也比较粗糙。
佛学入门
佛陀教育基金会編著,本《佛学入门》的内容取自马来西亚佛教总会所編著之《佛学入门手册》与《太虚大师丛书》及净空大师《认识佛教》中之部份内容,加上李炳南菩萨所編著之《佛学十四讲》及方伦菩萨所编之《佛学教本》中之部份资料,再加以重新整编、打字排版,经邱淑真居士细心的校对,字体清晰,容易明了,希望能帮助初学者学习佛法。敬此谢忱。 本书的内容,从第一章至第八章是说明佛教的缘起。第九章至第十二章是劝勉发菩提心,勤修无上佛道及用功修行的纲领。第十三章至第三十二章是讲述佛教的教理。第三十三章至第三十六章是说明佛法的演化及传入中国的因缘。第三十七章至第四十一章是讲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是觉悟的人生,非消极、逃避、迷信的宗教信仰。第四十二章是介绍与本书有关之简易法相名词及佛教常识。 以上的分类,希望能协助初学佛者认识佛教,正确的入佛法之门,更盼一切有情,同发菩提心,共证无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