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梅

吴梅
  • 姓名:吴梅
  • 别名:字瞿安,一字灵鳷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苏长洲(今吴县)人
  • 出生日期:1884年
  • 逝世日期:1939年
  • 民族族群:

吴梅(1884年—1939年),字瞿安,一字灵鳷,号霜厓,别署癯安、逋飞、厓叟等。江苏长洲(今吴县)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十二岁师从潘少霞受书,习举子业。光绪二十七年(1901)以第一名补长洲县学生员,翌年得食廪饩。二十八、二十九年两度赴金陵(今南京)应乡试,均落第。二十九年,赴上海东文学社习日文。三十一年秋,至东吴大学堂任教。三十三年,应柳亚子之邀,加入文学团体神交社,1912年初,加入南社。宣统二年(1910)以后,先后执教于苏州存古学堂、南京第四师范、东南大学、广州中山大学、上海光华大学、南京中央大学、金陵大学诸校,同时致力于词曲研究。著名词曲家任中敏、卢前、钱南扬、王玉章、唐圭璋、王季思等,皆出其门下。1937年“七·七”事变后,辗转流亡于木渎(香溪)、汉口、湘潭、桂林、昆明诸地。1939年,病卒于云南大姚县李旗屯。


吴梅在文学上有多方面成就。自十六岁起,即致力于诗古文辞。其古文师从桐城文派,学诗得宋诗派宗师陈三立指点,词得晚清四大词家之一的朱祖谋之亲授,均有深厚造诣。尤以治戏曲负盛名,被誉为“近代著、度、演、藏各色俱全之曲学大师”(王玉章《霜厓先生在曲学上之创见》)。其治曲得俞粟庐指拨,于曲理、曲律有精深研究。平生创作传奇、杂剧十余种,并能自己谱曲、唱曲,曾组织啸社及道和曲社演戏。其藏曲之富,不下二万卷,并将所藏自金元至清代乾嘉年间的传奇、杂剧及散曲作品辑印为《奢摩他室曲丛》,惜仅刊出初集、二集,即因“一·二八”事变起,上海商务印书馆涵芬楼被炸而中止,底本及三、四集刻版皆被毁。其于戏曲研究,侧重于曲律。能博采前人研究成果,参以己见,“实集以前学者之大成”(浦江清《悼吴瞿安先生》)。论者评曰:“近世对于戏曲一门学问,最有研究者推王静安先生与吴先生两人。静安先生在历史考证方面,开戏曲史研究之先路;但在戏曲本身之研究,还当推瞿安先生独步。”(同上)著有杂剧《轩亭秋》、《暖香楼》、《落茵记》、《惆怅爨》、《双泪碑》、《无价宝》,传奇《风洞山》、《镜因记》、《绿窗怨记》、《东海记》、《血花飞》、《义士记》(后二种未刊行)等。戏曲论著有《中国戏曲概论》、《顾曲麈谈》、《词余讲义》、《南北词简谱》、《元剧研究》等,及曲话、序跋、散论、笔记多种。主要戏曲论著辑入《吴梅戏曲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5月版)。另有《霜厓诗录》四卷、《霜厓词录》一卷行世。《文录》二卷,未刊行。生平事迹见卢前编、徐益藩补《霜厓先生年谱》、梁璆辑《霜厓书札》、徐调孚《霜厓先生著述考略》、李一平《瞿安先生逝世先后略述》、浦江清《悼吴瞿安先生》(均见《戏曲月辑》第一卷第三辑)。卢前《吴瞿安先生事略》(《时事新报·学灯》,1939年4月16日)、王卫民《吴梅年谱》(修订稿)(载《南社研究》第三辑)等。

猜你喜欢的书

华盖集续编的续编

华盖集续编的续编

本书收录:厦门通信〔1〕 厦门通信(二)〔1〕 《阿Q正传》的成因〔1〕 关于《三藏取经记》等〔1〕 所谓思想界先驱者鲁迅启事〔1〕 厦门通信(三)〔1〕海上通信

喉科指掌

喉科指掌

喉科学著作。6卷。清·张宗良(留仙)撰。刊于1757年。本书卷1总论咽喉病的诊治大纲、分经及针穴图等;卷2论选方及制药方法;卷3~6分论咽喉(11症)、乳蛾(7症)、喉痹(7症)、喉风 (12症)、喉痈 (11症)、大舌 (13症)、小舌(15症)及杂喉(7症)等八门,共为73病证治图说。内容较为丰富。1815年又有《喉科杓指》(又名《图注喉科杓指》。署名包永泰撰),为在本书内容中加入了牙齿门,并作了部分补充,删去原作者姓名合并为4卷者。本书张氏著本现存十余种版本。最早为清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刻本。另有清同治九年庚午(1870)崇川日正轩刻本。清光绪八年壬午(1882)刊本等。包氏著本也存有十余种版本。最早为清嘉庆二十年乙亥 (1815) 刊本。1954年锦章书局出有石印本。

象祠记

象祠记

本文为王守仁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时所作。象祠,为纪念虞舜的同父异母弟象而修建的祠堂。根据古代传说,象在其母怂恿下,曾多次谋害舜,皆未得逞。其后,象被舜所感化。舜即位后,封象为有鼻国国君(其领地在今湖南道县北)。在传统观念中,象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唐代时,道州刺史就曾毁掉当地的象祠。不过,王守仁认为“天下无不可化之人”,象之所以最后受到感化,正说明舜的伟大,从而说明君子修德的重要性。这也是作者一贯倡导的“致良知”的具体例证。 全文从宣君修缮象祠写起,作者连着用了两个“胡然乎”的质疑句子带动了全文。在正面论证“致良知”这一中心内容时,作者采取了层层深入、水到渠成的手法。他首先指出,人们之所以为象立祠,是为了纪念舜,即所谓“爱屋及乌”之意,然后具体到舜是如何感化象的。(关于象在早年是如何的“不善”,在古代是人人熟知的,所以作者不再列举。)这就很自然地得出了第四段结尾中所说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结论。 王阳明的文章比较通俗明快,这是为了宣扬他的哲学思想的需要。同时,为了触类旁通,他惯于在行文时多举例证。例如,在这篇短文中,他援引的古书就有《书经》《孟子》;还用“管蔡不免”的史实反衬舜的感化之功。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御览经史讲义

御览经史讲义

三十一卷。清爱新觉罗·弘历敕编。乾隆二年(1737),弘历特诏翰林詹事六科十三道诸臣轮奏讲义。或标举经文,下列先儒义疏,阐明其理蕴;或节取史事,下列先儒评语,辨析其得失。大略如宋人讲义之例。在轮秦讲义过程中,弘历认为敷陈中理者,加以嘉勉;认为持论未当者,则召对指示,命复缮写以进。故讲义虽出众手,但也代表弘历的观点,弘历有折中群言之功。该书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等。

大宗地玄文本论

大宗地玄文本论

凡二十卷。马鸣菩萨造,南朝陈代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书阐释金刚地之行位等,共立四十大决择分。其中,初二分解说十种大因缘,相当于序分;第三以下至三十六分为正宗分,以解说金刚地之五种位至阿说本王之十方尘数等;三十七分至四十分为流通分,鈙述本书之功德及马鸣自述过去之本因等。各分之下皆先举出偈颂,其后逐文释之,三十七分以下之四分则仅揭举其颂。又本论所说内容颇为怪诞,且署名‘真谛三藏译’之记载,诸经录皆未见载,加以论中所引多数经典名称皆不见于诸经录,此外,本论论述之体裁与向来被视为伪撰于我国之释摩诃衍论颇为酷似,故学者多谓本论乃后世伪造而假托马鸣之名。又如缘山三大藏总目录卷下所载,本论谓马鸣所造者,盖后世之假托,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九谓该论始见于宋大中祥符录,知其成书年代距今不远。现藏本唯存于高丽藏及明藏中。

佛说阿难四事经

佛说阿难四事经

佛说阿难四事经,一卷,吴支谦译。说四事供佛之法。摄于小乘部。一慈心俯育人畜,二悲心周给穷苦,三不食肉,持五戒,四敬沙门,行此四事,如供佛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