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随

- 姓名:顾随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河北省清河县人
- 出生日期:1897年2月13日
- 逝世日期:1960年9月6日
- 民族族群:
顾随(1897年2月13日-1960年9月6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作家。原名顾宝随,字羡季,别号苦水,笔名顾随、葛茅等。河北省清河县人。5岁起随父亲入家塾。1907年起在清河县城高等小学堂读书,1910年进广平府(永年县)中学堂,对文学、历史有浓厚兴趣。1915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两年后转入北京大学文科(文学院)英文门(系),曾投身于“五四运动”。1920年毕业,获文学士学位。同年起,在山东、河北、天津等地教中学,讲授英文和语文。1924年参加在上海成立的文学团体“浅草社”,开始在《浅草》、《沉钟》、《猛进》等刊物上发表短篇小说,其中《失踪》一篇被鲁迅编入《中国新文学大系》的《小说二集》中。1927年出版第一部词集《无病词》。1929年至1941年执教于燕京大学,先任讲师,不久提升为教授,同时,在北平大学、北京大学、中法大学兼课。其间,1939年开始担任辅仁大学课程。1942年后主要在辅仁任教,1949年起兼中文系主任,并在校务委员会任职。1953年调天津师范学院(后改为河北大学)任教至逝世。50年代当选为河北省人民代表、天津市政协委员。任教几十年来,讲授多种课程,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别特是古典韵文、词曲的研究。临终前六、七年,用毛笔写的讲稿就有《唐宋诗词》、《中国文学批评史》、《元代杂剧》、《明清小说》、《佛典翻译文学》、《毛主席诗词》等近10种上百万字。并校订了关汉卿杂剧数种。擅长书法,著有《章草急就篇系说》。主要著作有《元明戏剧八种》(附录一种,1937年《燕京学报》第22期,并有单行本)、《稼轩词说》(1947年连截于天津《民国日报》)、《东坡词说》(1947年连截于天津《民国日报》,1979年香港出英译本)、《揣签录》(1947年——1948年连载于佛学刊物《世间解》1—10期)、解放后有论文《关汉卿和他的杂剧》(1958年6月29日《河北日报》)、《东临碣石有遗篇——略谈曹操乐府诗的“悲”“哀”“壮”“热”》(1959年4月12日《河北日报》)、《〈文心雕龙·夸饰篇〉后记(上、中、下)》(1959年6月《河北日报》)、《曹操乐府诗初探》(1959年,《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彷徨与离骚》(1961年,《新港》,9月、10月合刊)、《刘勰及其〈文心雕龙〉评介》(1979年,《河北大学学报》,第1期)、《两汉晋南北朝时期的佛典翻译文学》(1980年,《河北大学学报》,第3期)。此外,有词曲创作十集,小说多种。
猜你喜欢的书
李商隐选集
唐诗别集选注本。今人周振甫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本书精选诗200首,文27篇,逐篇注释、评点,极为细致。书首前言长达67页,详述李商隐之生平与诗文成就,如同一部微型评传。本书以冯浩《玉谿生诗笺注》为主,参考其他各家笺注本、年谱以及辑评和今人选本,广泛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在考辨解析的基础上提出己见。全书以诗选、文选两部分为主体,诗选的编排以冯浩《笺注》本为主而对明显不妥者稍有更动,文选的编排以大多有年可考而按年排刊,无年可考者列后。本书是该社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选集”丛书之一,诗文的注解和笺释比较详备。在每篇作品的笺释评说中,能辨析各家旧说,进行总的品评,或对诗意、诗法加以鉴赏。如《锦瑟》诗,作者以其列于卷首有代序之意,肯定钱钟书《谈艺录》之说,然后分别对悼亡说、自伤说、寄托说进行辨析,一一指出其局限,虽尚未成为定论,却富于启示。而对《富平少侯》一诗的解说,又几近一篇赏析文字,作品之内涵与技法,尽在其中。笺说文字往往用笔深广,极富活力。本书前言分“李商隐的诗文”和“李商隐的生平”两部分。“李商隐的诗文”部分又分十个论题,对李商隐的骈文、诗歌艺术进行评述,并对诗歌作分类探讨。
考古图
古代金石学著作,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青铜器物图录。宋吕大临编著。大临字与叔,京兆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人。本书成于元祐七年(1092)。书中所收之器来自秘阁、太常、内藏以及私人收藏,共计224器,其中殷周器148、秦汉器63、玉器13。本书是第一部较系统地记载铜器出土地点和年代的书籍,全书凡10卷,依器分类,计:卷一,鼎属;卷二,鬲、甗、鬵;卷三,簋属,包括敦、簋、簠、铺、簋盖;卷四,彝、卣尊、壶、罍;卷五,爵属、豆属、杂食器,包括爵、觚、举、豆、镫、盉、、瓿;卷六,未标总名,包括盘、 、盂、弩机、戈、削;卷七,钟、罄、錞;卷八,玉器;卷九、卷十,秦汉器。书中所载各器,均逐一绘出图形并摹出铭文,记载器物的尺寸、容量或重量,对于器物出土地点和藏家可知者也有较详实的记录,例如卷四便记录了有“单臩彝”字样的7件器物的出土地点,指出它们是河南河清(今孟津)黄河岸崩时所发现的十数器中的一部分。本书对所收三代铜器的时代也做了一些考证,例如对庚鼎、辛鼎、癸鼎,他根据《史记》夏商无谥法,皆以天干命名,于是疑为夏商之器。但本书的分类标准很不严格,而且对一些器物的定名也有讹误,例如将鼎误定为鬲,将盉误定为鬲,又往往将器铭上的共名作为器名,卷四“单从彝”五器,是方鼎、觚、簋、盉、甗五种不同的器,书中却统称为彝。总之,金文著录之法至此书已大体完备,对后世金文类著述影响较大。本书有北京图书馆藏元刻本、明万历泊如斋本和清乾隆十八年(1753)宝古堂本等。
两垣奏议
一卷。明逯中立撰。逯中立,字与权,号确斋,聊城 (属今山东聊城县)人。万历进士,曾任给事中之职,遇事敢直言,先后抗疏为高攀龙,顾宪成讼冤而被贬为陕西按察司知事,引疾家居而卒。著有《周易札记》。《两垣奏议》收编的六篇奏议皆为逯中立任给事中时所上,当时他历任吏、兵两科,故称“两垣”,包括了论公用舍、论修史用人、论会推阁臣、请罢织造、论东倭、请停例金这六疏。有《四库全书》本、《借月山房汇钞》本、《指海》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汉扬雄撰,晋郭璞解。汉时成书的《方言》集录了先秦、汉代方言,划分了方言区。璞研习音韵文字学问,“少玩雅训,旁味方言,复为之解。”给《方言》文字详加注音,随文注解,补充了大量的晋代地方方言。从而使得《方言解》成为一定历史阶段语言发展的重要资料。
万氏女科
妇产科著作。又名《万氏妇人科》。3卷。明万全(密斋)撰。初刊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此书分调经、崩漏、胎前、产后4章。卷1为总论及妇科杂病;卷2、3分述胎前产后诸疾,末附保产良方。治疗上主张“调经专以理气补心脾为主;胎前专以清热补脾为主;产后专以大补气血行滞为主”。全书条分缕析,洞悉原委,简而实用。现有《万密斋医学全书》丛书本,建国后有排印本。
看破不说破
在生活中,对于身边人做出的不妥之事,有时我们会一眼看破其本质,但是碍于对象、场合和时机,并不合适说破,否则,既容易让人下不了台,又可能伤了情。在胡适逝世五十多年的今天,依然兴起“民国热”“胡适热”,这表明那一段不曾走远的历史令人神往,而来自胡适的声音也足以令国人百年聆听。本书收录了胡适研究中国禅宗思想的精华文章。全书对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分析。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但他对禅宗的见解,对于那些从事禅宗文化研究的人士,以及文化爱好者而言,至今仍有着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