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
-
招远县续志
《作者:陈国器》四卷。清陈国器、边象曾修,李荫、路藻纂。陈国器,道光年间任招远县知县。边象曾,道光间曾任招远知县。李荫、路藻招远县志,自顺治十七年(1660)知县张作砺创修后,又已二百余年未经续作。陈国器莅任后,就集邑中绅士,倡议设局修志,分负采访之责,广搜佚文,博谘近事,历数月而续志成。《招远县续志》道光二十六年 (1846)刻本。全书四卷,志目为:星野仍旧、灾祥续、沿革仍旧、疆域仍旧、山川、桥梁附续、城池仍旧、公署续、学宫仍旧、祀典续、乡都、坊市附续、古迹仍旧、寺观仍旧、风俗仍旧、物产续、赋役续、封建仍旧、职官续、科贡、封荫、武科附续、人物续、列女续、仙释续、艺文续。此志体例、记事,全袭旧志,只增近事而已。然简陋芜杂。
-
帝京景物略
《作者:刘侗》明刘侗、于奕正撰。八卷。侗字同人,号格庵,湖北麻城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外放南直隶(今江苏)吴县知县,未到任,卒于途中。奕正初名继鲁,字司直,宛平(今北京)人。崇祯初年秀才,喜结交,好游名山。七年至九年(1634—1636)游览江南,回南京后病逝,年四十岁。二人结识于北京,多相互切磋北京的风土故事,于氏访察资料,刘氏属文,于崇祯七年(1634)成是编。为续补《燕史》、《宛署杂记》、《长安客话》、《长安可游记》诸书,广征旧史,穷搜见闻,于崇祯八年(1635)成书。主要记述北京城郊景物、园林寺观、陵墓祠宇、名胜古迹、山川桥堤、草木虫鱼等,兼及人物故事。文笔峭刻、幽深,是晚明竟陵派代表作之一。此书原刻于明代;又有清纪昀刻本,亦八卷,但经过纪氏删削、考订、注释,不同于原本。
-
至正四明续志
《作者:王厚孙》浙江地方志。元王元恭修,王厚孙纂。十二卷。元恭字居敬, 自号宁轩,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授正议大夫,转庆元路总管。厚孙字叔载,一字燕贻,自号遂初老人,浙江鄞县人。初官训导,授教谕。 《延祐志》后二十二年,元恭等修此志以补续前志,至正二年(1342)告成,记事止至正元年(1341),约十三万字。分沿革、土风、职官、人物、城邑、山川、土产、赋役、学校、祠祀、释道、集古十二门,门下又细分若干子目,按目载述,颇为详实。如记市舶物质,分细、粗、五谷三类,分载珊瑚、玉、玛瑙、象牙、槟榔等二百三十二种,反映了当时宁波地区商品经济发达和对外贸易繁盛。物产分药材、果实、草木、器用、毛族、羽族、水族,记动、植物一百四十四种。载各种赋税,诸如铁冶、皮货、市舶等二十余种。集古所记多为宁波古迹。全志体例完备、载事详全,为元代名志,对后世颇多影响。元刊本已佚。今有清咸丰四年(1854)徐氏烟屿楼重刊本,同治重刊本,上海、北京图书馆藏抄本。清全祖望《至正四明续志跋》(《鲒琦亭集外编·卷三十五》)、徐时栋《宋元四明六志作者传序目》(《烟屿楼文集·卷十一》)及今人郑芳华《宋元四明六志简介》(《图书馆学文选》浙江图书馆学会宁波会员小组1980年编)可资参考。
-
嘉庆宁国府志
《作者:洪亮吉》安徽地方志。清鲁铨等修,洪亮吉等纂。三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铨号选堂,江苏丹徒人。乾隆进士,官宁国知府。亮吉有《乾隆府厅州县图志》已著录。宁国府创志于宋嘉定,至清乾隆凡六修。本志成于嘉庆二十年(1815),记事止十三年,约二百二十万字。卷首有汉至清宁国府全境图等五幅。图中新旧地名对照,古今沿革一目了然。有刘光显所绘北楼等二十三幅山水画,绘制精巧,堪称佳作。正文分沿革、疆域、职官、选举四表,舆地、营建、食货、学校、武备、艺文、人物、杂志八志,共十二门,含山、水、古迹、冢墓、寺观、田赋、户口、物产、名臣、宦迹、纪闻、旧志源流等五十目。表详而精,考证必求其是。沿革表列唐虞夏至清,并有汉至清大事记,祥异附后,山记有陵阳、敬亭、麻姑等六百六十余座山、峰、岭、岩,水载青弋江、泾水等百余处。记翠亭、铜井等百余处名胜古迹、百二十余处古墓、三百二十余处寺、观、菴,为颇有价值的考古、旅游资料。职官、选举、人物中所记人物多达八百余人。该志出自名家之手,体例完备、内容丰富,为清代方志佳作。有清嘉庆二十年刻本,民国八年(1919)泾县翟氏宁郡清华斋影印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猜你喜欢的书
潮骚
《潮骚》(しおさい),是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创作的中篇小说,他于1953年3月与8月先后两度前往神岛旅行,9月开始执笔创作,在1954年发表,作品曾获第一届新潮社文学奖。作者在五十年代初曾访问晚春的希腊。归国后,美丽的希腊使他产生创作冲动。他向往着古希腊肉体与知性的平衡,要在作品中表现远离当代文明、人情朴素的美丽小岛的生活以及小岛上毫无现代人苦恼与绝望的年轻人的爱情。由此,产生了这部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小说描写了住在伊势湾歌岛上的年轻渔夫新治与少女初江的热恋故事。新治高大健美,初江光彩照人。两人在悄悄相爱中,激情使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但理性与意志力又促使他们克制住各自的冲动。一个淫雨连绵的日子,当渔船遭到危险时,新治以惊人的水性与力量挽救了全船人的性命。曾竭力阻挠两人相爱的初江的父亲闻后,应允了两人的婚事。
万氏女科
妇产科著作。又名《万氏妇人科》。3卷。明万全(密斋)撰。初刊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此书分调经、崩漏、胎前、产后4章。卷1为总论及妇科杂病;卷2、3分述胎前产后诸疾,末附保产良方。治疗上主张“调经专以理气补心脾为主;胎前专以清热补脾为主;产后专以大补气血行滞为主”。全书条分缕析,洞悉原委,简而实用。现有《万密斋医学全书》丛书本,建国后有排印本。
道德真经注
四卷。初唐李荣(生卒年不详)撰。李荣,初唐元天观道士,号任真子,为高宗、武后间人。撰有《道德真经注》四卷。仅存一至三十六章。旧题称: “元天观道士李荣注”。书分《道经》、《德经》二经。《道经》末章与《德经》原缺,后在敦煌卷子中发现此书下卷。因书前奏表称道士臣荣,所以都误认为李荣是息斋道人,进而认为此书为息斋道人所著。白云斋《道藏目录详注》在《道德真经义解》下误抄为息斋李荣注,实乃错误。然《道德真经注》与《道德真经义解》之间存在异端有四:其一,《道德真经义解》分《道经》、《德经》共八十一章;而此书仅分《道经》、《德经》并无章次。其二,《道德真经义解》之旨在于: “常无,欲以观其徼,常有,欲以观其微”。认为《道德经》上、下都可以达到一定的极限,掌握它可以得道、治国、修身;而此书之旨阐述:“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提倡圣人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治。其三,《道德真经义解》认为“非常道,非常名,常者不变谓也”,又认为“谷神不死,神藏于体,犹山之藏谷,故曰谷神”。此书认为:“非常道者,非是人间常俗之道,非常名者,非常俗荣华之虚名也”,又认为 “谷空也”。其四,《道德真经义解》多散句,而此书似骈文,如此等等。说明此二书实非一人之作。《新唐书·艺文志》、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及唐末强思齐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对《道德真经注》都有记载和引用,因此学者认定此书为李荣著而于息斋道人《道德真经义解》无涉。后世学者认为此书阐述详实,对《道德经》的理解、解释均有独到之处。为唐以后研究《道德经》者引以为参考。现存明 《道藏》本、明 《道藏举要》本。
讨满洲檄
章炳麟撰,以“军政府”名义发表。刊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民报》临时增刊《天讨》。历数清政府十四条大罪并檄告天下:军政府将奋起逐北,摧其巢穴,为中华种族请命。誓言当扫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实行民族民主革命。
俟解
王夫之著。一卷。作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其“题辞”言:“窃恐解之者希也,故命之 《俟解》”。全书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着重阐述了人生哲学方面的问题,劝人“养其习于童蒙”,“博文以礼”, 切戒“玩物丧志”。主张以《诗》教荡涤浊心,凡事要适如 其节。对宋儒和释老所倡“居敬”、“空疏”等观点亦有批 评。其中不少观点可与《张子正蒙注》相发明。收入《船山遗书》、《船山全书》。1956年中华书局将该书与《思问录》合编,校点刊行。
发菩提心戒
发菩提心戒,一卷,石经寺主讲经律沙门志仙记,房山石经 第28册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 是东汉卓越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视为经典,他被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人。张仲景少好学善思,10岁时就读了不少的书,羡慕扁鹊的“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