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时栋

- 姓名:徐时栋
- 别名:字定宇,一字同叔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浙江鄞县人
- 出生日期:1814
- 逝世日期:1873
- 民族族群:
徐时栋(1814—1873)近代作家、学者。字定宇,一字同叔,别号柳泉,人称柳泉先生。浙江鄞县人。道光二十三年(1843)优贡生。二十六年(1846)举人。后以助饷得内阁中书。两应礼部试不售,即绝意仕进。居家乡月湖之西烟屿楼,废寝忘食,以读书著述为务。研治儒家经典则先取先秦之说,以经解经,旁引诸子,为之疏证,无汉学宋学门户之见。经史子集均有所涉猎与创获。能文章,亦工诗。后进高材,多出其门,成为宁波一带的饱学硕儒。著书30余种,两遭兵火,损失甚多。
徐时栋之文以序传为多,以记述机智袭击英国侵略军的《偷头记》最为人所称道。其诗亦以写于反侵略战争时期的《拟新乐府》为最有名。其中《鬼头谣》小序曰:“辛丑八月,西夷据郡城,明年四月去之,则偷儿夜窃鬼头之力也。其术奇幻不测,已详余所为《偷头记》中,作《鬼头谣》。”诗曰:“鬼头来,营门开,收奇货,大官坐。黑鬼小,白鬼大,不论斤,但论个”。“营门开,鬼头来。鬼头纷纷落如雨,偷儿作客官作主。鬼头个个入功簿,偷儿作商官作贾。”《乞儿曲》小序曰:“西夷据郡城积七八月,郡中乞儿益穷饿,于是纷起向夷索钱米,由城逮乡村,洎旁郡他县”。“此时夷方以偷儿有戒心,见此愈惊恐,疑中国有阴谋,将仓卒袭取之者,始决计舍城去。是役也,偷儿之功什六七,乞儿之功什二三,是皆不可无作也。古者兵行凯还,则有铙歌、鼓吹之曲以鸣得意,故拟新乐府以备甬上凯歌,作《乞儿曲》。”诗曰:“蓬头垢面衣欲穿,破甑在手儿在肩。什伯成群来,向鬼子啼饥寒”。“鬼子入舟中,乞儿散如风。偷儿富贵乞儿穷,乞儿有口不言功,使相赫赫来和戎。”在鸦片战争时期的反侵略文学作品中别具一格。陈劢曰:徐时栋之诗“以五七古乐府为最擅场,次则五律,次则七绝。至其七律如《大将》、《诸将》、《汉史》诸诗,用古使事,纯以才气驾驭控勒之,戛戛独造”(《烟屿楼诗集总评》)。著有《烟屿楼文集》40卷、《烟屿楼诗集》18卷、《尚书逸汤誓考》6卷、《山中学诗纪》5卷、《烟屿楼读书志》16卷、《徐堰王志》6卷。
猜你喜欢的书
海槎余录
笔记。明顾岕著。一卷。兹编系著者于嘉靖元年至六年(1522—1527)官儋州时所录见闻。自序云:“儋耳孤悬海岛,非宦游者不能涉,涉必有鲸波之险,瘴疠之毒,黎獠之冥顽无法,为兹守者,多不能久,久亦难其终也。余自嘉靖龙飞,承乏是郡,迄于丁亥,乃有南安之命。山川要害,土俗民风,下至鸟兽虫鱼,奇怪之物,耳目所及,无不记载,共几百余则。”然“颇多散失”,是编为追忆所及,仅得四十余则,然亦饶富南国情趣,堪为游记之作。书中记述了黎族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下,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描写了与汉族杂居和邻近汉族地区的黎族,已广泛使用了铁器农具,掌握了“以筒装成天车,不用人力,日夜自动车水灌田”的先进灌溉方法。在耕作方法上普遍进行中耕和施肥。贸易活动和地方性的集市和墟场也发展起来。
茶考
明代茶书,1卷,陈师撰。陈师,字思贞,钱塘(治今浙江杭州)人。嘉靖间,会试副榜,官至永昌(治今云南保山)知府。有《览古评语》、《禅寄笔谈》等。此书仅见《茶书全集》本,书末有卫承芳万历癸巳(二十一年,1593)序,称此为陈师晚年所撰。卫承芳,字君大,四川达县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有清名,事具《明史》卷二二一。《茶考》仅5则,约千字。其中第2则辨山东蒙阴县的石藓,也称蒙茶,这是伪茶,与四川蒙山的蒙顶有天壤之别。末则评论杭俗撮泡茶,作者深致不满,认为味不尽出,泡一次而茶叶弃之是浪费,殊失古人烹煎之意。
福惠全书
清人黄六鸿著。该书是作者对地方行政的情况、阅历、经验和体会的记录,分十四部,三十二卷。撰于康熙三十三年,刻于康熙三十八年。书中对州县钱谷、刑名、户口徭役编审、土地清丈、保甲、教育、荒政、邮政等言之甚详,对地方弊端内幕亦有所揭露,是了解清初地方社会情况的第一手资料。黄六鸿为官地方颇具政绩,多次被人称赞,入朝后卷入“长生殿”案被人所诟病,去官后却留下了官箴巨著《居官福惠全书》。《居官福惠全书》是清代最大的一部官箴书,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官箴书之一。它以“造福”、“施惠”为理念,体现了的是黄六鸿“仁慈”、“爱民”的慈善思想。
三余赘笔
二卷,分夜半日出、古字相反、饮食必祭、十友十二客、传书鸽、艾一壮、梓潼神、昼夜百刻、吴绫出火、论语辩惑、鹿角、道家南北二宗、淫沛、风马牛、蕈、辩鸟雌雄、戒指、老医少卜、钟馗历日表、急须仆憎、说虎轩、白乐天爱姬、雷公电母、彖象、须眉发、古玉器、二十三十字、角三弄二十八个子目。杂录见闻,亦间有辨论,但多摭拾旧文。如其引《唐六典》解世俗长功、短功之名,未免有些附会古义;谓郑本伯爵,《春秋》书爵非贬;段必敌人之名,故书曰克,决非其弟,殊为悖谬。但其它如论邓攸杀子不情,朱子不当载之于《小学》书中,颇有见地;又如陶九成著书、吕洞宾始末、赵缘督姓名、宋高宗作幽闲鼓吹数条,均可资考证。又如戒指条云:今世俗用金银为环,置于妇人指间,谓之戒指。按诗注,古者后妃群妾以礼进御于君,女史书其月日,授之以环,以进退之。生子月辰,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著于左手,既御者著于右手,事无大小,记以成法。则世俗之名戒指者,自有来矣。此引诗注释世俗戒指之名,对了解名物、名称之由来有一定参考作用。此书有《格致丛书》本、《古今名贤汇语》本、《续说郛》本、《五朝小说·皇明百家小说》本、《五朝小说大观·皇明百家小说》本、《续知不足斋丛书》本以及 《丛书集成初编》 单行本等。
古赋辨体
总集名。元代祝尧编撰。祝尧曾表明,他编此书,“其意实欲因时代之高下而论其述作之不同,因体制之沿革而要其指归之当一,庶几可以由今之体以复古之体云。”可见他是本着“由今之体以复古之体”的主张,从赋体源流着眼来选编此书的。全书10卷,编为正集和外录两个部分。《正集》八卷,自楚辞以下至唐宋赋,每朝录取十数篇以辨其体制。凡分五体:“楚辞体”,录屈、宋、荀赋28篇;“两汉体”,录司马相如、扬雄赋等14篇;“三国六朝体”,录赋15篇;“唐体”,录赋13篇;“宋体”,录赋14篇。《外录》2卷,分“后骚”、“辞”、“文”、“操”、“歌”5类,为赋家流别。编排方式以体类为纲,各体之内先列一篇文字论述此类赋体的源流与特点,然后再录若干篇赋以明其义,对所录各赋及其作者又分别略加说明与评述。此书作为以辨析赋体为宗旨的总集,兼具资料与文体论两者之长,颇为后人所重。明吴讷《文章辨体》论“古赋”体,几乎全采其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此书“采摭颇为完备”,“于正变源流亦言之最确”。明、清以来多有刻本,《四库全书》所收明嘉靖间补正本较善。
随何赚风魔蒯通
元杂剧剧本。原名《随何赚风魔蒯通杂剧》亦作《随何赚疯魔蒯彻》。简称《智赚蒯文通》、《赚蒯通》。撰人姓名不详。末本。是元代杂剧,原作者已不可考。出自明朝万历年间臧晋叔编著的《元曲选》一书。戏剧主要内容讲的是汉朝初年,萧何怕韩信兵多,设计把韩信杀了。韩信手下的范阳谋士蒯通,为了躲过一劫,装疯卖傻。后被随何识破,用韩信有“十罪三愚”之说,为韩信之死鸣冤。刘邦与众官受到感动,恢复了韩信的爵封,并给予蒯通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