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定恭

- 姓名:孟定恭
- 别名:字镜双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达斡尔族
孟定恭,字镜双,达斡尔族,生卒年不详,正白旗莫尔登氏,族名索米子宏,原籍西布特哈(今内蒙古自治区莫力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大莫尔登屯。清末,镜双毕业于齐齐哈尔城的黑龙江省满蒙师范学堂。历任西布特哈笔帖式、验骑校、佐领、旗务科长、布西设治局教育局局长等职。由于他勤奋读书、刻苦钻研,除满文之外,对汉文也有很深的造诣,是西布特哈有名的“双杰”之一。任内,他破封建之常规,步出衙署深入民间,“周咨博访,竭力网罗,精心参稽”,搜集了大量地有关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族等民族的历史沿革、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部落姓氏、人物、古迹、民间传说等资料。经过精心研究和考证,“取法前人编辑郡邑、掌故、文征诸书之所长”,终于在1931年撰写成《布特哈志略》这部地方“史籍之珍”。
孟定恭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学术与政治
本书收录马克斯•韦伯脍炙人口的两篇演讲:《学术作为一种志业》和《政治作为一种志业》。 这两次演讲作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终战前后,昨日世界业已崩塌,新的社会及政治秩序尚未成型,德国年轻人中弥漫着一股迷惘的集体氛围和左倾的政治浪漫主义。面对着渴求意义与先知的听众,韦伯刻意与纷乱的时事保持距离,将他的主题置放于思想史及社会史的脉络中,从而对现代世界做出根本性的诊断,并将此诊断运用于德国所面对的政治局势:在一个祛魅后的世界,学术及政治是否能成为一种志业?对世界有所知和对世界采取行动之间的统一,是否能在学术中或在政治中实现?韦伯的回答冷峻克制,暗蓄悲情,寄托深远。而他提出的价值中立原则及责任伦理与心志伦理的对峙,迄今仍对我们的学术反省与政治实践具有启发意义。
避寇集
马一浮,浙江绍兴人。名浮,幼名福田, 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曾任中央文 史馆副馆长,浙江文史馆馆长,晚年为浙江大学教授。著有 《泰和会语》、《宜山会语》、《避寇集》、《复性书院讲录》、《尔 雅台答问》、《老子道德经注》等。本书为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于1937-1941年期间所作。当时因抗日战争爆发,马一浮先生由桐庐经赣、桂辗转避地至四川,故自编为“避寇集"
顺治太原府志
四卷。无名氏撰。清顺治十一年(1654)本。全书九类,分为:城池、公署、学校、职官、名宦、选举、人物、诗文、灾祥。此书实为承续关廷访万历刊本而作,承袭旧志书的体例和章法。记事始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止于清顺治九年(1652)。在职官类下,载有顺治十一年(1654)事,如“王显祚,直隶曲周县人,举人,顺治十一年任。”由此可见此志所续,如其刊刻时间,应为顺治十一年后。
庄子解
解说《庄子》一书的著作。中华书局1964年本,1册,33卷。王夫之著,王敔《增注》,王孝鱼整理。此书说解《庄子》,注重其思想内容及方法。每篇之首,冠以篇解,综括全篇大意。每段之后,加以解说,以描述庄子的思维过程。王氏认为《寓言》和《天下》乃全书序例,非庄子本人不能写出,内篇亦出庄子之手。对杂篇《庚桑楚》尤为重视,以为庄子基本思想已囊括其中。《让王》、《说剑》、《渔父》、《盗跖》四篇定为赝作,屏不解说。至于各篇中单词句义,也往往有新的解释。此书评《庄子》,志在除去前人以儒佛两家所作的附会,还其历史本来面目,同时还隐为指出其局限。王敌对本书的《增注》,引用古今各家之说颇多,对明代名著,亦偶有采录。此书整理时用金陵刻本作底本,参校湘西草堂本。书前有点校说明,以及清王天泰、董思凝的两篇序言。
人·兽·鬼
短篇小说集,1946年第一次出版。中国作家钱钟书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共有《上帝的梦》、《猫》、《灵感》、《纪念》四篇小说。《上帝的梦》写上帝创造了人,但后来因某些原因而加害于人类,想要人类彻底臣服于他。但人类意志坚定,宁可饿死也不屈服于上帝,上帝惊诧。文章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又有虚幻的意味。《猫》以一只黑猫为线索,用一种近乎描写状物的方式介绍了一个个性格各异的引人深思的人物,标志着钱钟书的文章由此进入了一个更高一些的境界,手法更娴熟,描写更精辟。《灵感》写一名蹩脚作家生前写了大量的枯燥呆板的文章,把其中的人物写得死板呆滞,结果因文章中的人物向阎罗控告而在自己的办公室内直落入地府。其间一个个人物相继控诉,这也是文章很精彩的一部分,最后以一个极尽幽默的方式“判决”了作家,但在投胎时又引发了令人惊奇的事,令人啼笑皆非。
中国通史(第三册)
范文澜1941年原著《中国通史简编》,后受毛主席委托准备将其扩充为《中国通史》,全书未成即逝世,后续工作由蔡美彪完成。1995年,《中国通史》出版,全书原本共十册,其中前四册为范文澜著,后六册为蔡美彪补充定稿,全书从远古先先秦一直叙述到近代清中期嘉庆年间。一九九五年人民出版社十册版《中国通史》出版。第三册是中国通史第三编隋唐五代时期的第一册。共三章,第一章叙述隋朝的兴亡和经济、文化状况。第二章叙述唐朝的政治概况和经济概况。第三章分别叙述了五代十国时期——五个王朝和十个割据国的兴亡及这一时期的经济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