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桷

- 姓名:袁桷
- 别名:字伯长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庆元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 出生日期:1266
- 逝世日期:1327
- 民族族群:
袁桷[jué](1266—1327)元代学官、书院山长。字伯长,庆元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儿童时即以能文出名,先后拜戴表元、王应麟、舒岳祥为师。部使者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大德初,阎复、程文海、王构荐为国史院检阅官,进十议,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迁待制,拜集贤直学士,改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至治元年(1321),迁侍讲学士。泰定初辞归,泰定四年(1327)卒,年六十二,谥文清。
袁桷是王应麟的入室弟子,受老师兼取朱、陆的影响,所以他在学术思想上也采和会朱、陆的态度。他虽为理学家,但对理学家文论的狭隘偏颇深为不满,反对“宋世诸儒一切直致,谓理即诗”(见《书括苍周衡之诗编》)的观点,认为“以道德性命为宗”的诗歌,“不过若释氏辈条达明朗”(《书汤西楼诗后》)。他论诗受戴表元影响,推崇“唐人风调”,主张以古为则,不守一家之说,应“博而采之,精以思之”(《曹邦衡诗文序》),在元代中期,他是一位有影响的人物,其文采风流,为虞、杨、范、揭先导,有承先启后之功。前人论元诗,曾把他与赵孟頫、虞集等并称。清四库馆臣对他评价尤高,称他“诗格俊迈高华,造语亦多工练,卓然能自成一家”。诗多写景抒怀,往来赠答之作,少量诗吊古伤今,流露出沧桑之感。他曾到过开平、上京,写过一些歌咏塞外风光的诗作。其诗大抵近体胜古体,绝句胜律诗,律诗受李商隐影响。七言绝句最能体现他学唐的痕迹,如《晚访仲章不遇》,写得工整雅致,意境优美,语淡意浓,有唐人风调。五言诗古峭,但喜说理,有时如晋人诗中的玄言尾巴,这在他的《舟中杂咏十首》中表现得较为明显,往往由景物而悟理。七古则流利顺畅,亦有唐人风韵,颇多警句,如“梦当好处成乌有,歌到狂时近自然”之类。袁桷论文宗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研北杂志》说:“袁伯长学士博闻洽识,江左绝伦。谓张伯雨曰:‘宋东都典故,能以岁记之。渡江后事,能月记之。’”他熟习掌故,长于考据,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为文于平正中求宏丽,喜引经训,显得精博,颇得当时文人赞赏。有些题跋序记,篇章短小,文字简练,情趣生动,如《出山佛像》、《王生鬼戏图》等。所著《易说》、《春秋说》不传,今存《清容居士集》五十卷附录一卷,编撰《延祐四明志》十七卷。生平事迹见《元故翰林……袁文清公墓志铭》(《滋溪文稿》卷九),《祭袁学士文》(《道园学古录》卷三),《祭袁侍讲文》(《柳待制文集》卷二○)、《元史》卷一七二、《两浙名贤录》卷四六、《宋元学案》卷八五、《甬上先贤传》卷一三、《新元史》卷一八九。
猜你喜欢的书
夏草冬涛
青春总是让人怀念,那些青春期的迷茫、懵懂与感动、那些已成过往的点点滴滴,是否已经成为你生命中不灭的光芒?洪作升入中学后,便寄宿在姑姑家中。在这从少年向过度的青春时期,一起长大的旧伙伴慢慢在洪作眼里变得平庸,新结识的高年级的朋友却闪耀着一种令他向往的光芒。洪作慢慢对之前一成不变的生活感到不满足,开始迈向新的世界……《夏草冬涛》是日本文学家井上靖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二部。本书是作者五十多岁的作品,以回望的视点进入其少年时代,以寄居在姑姑家的少年洪作为自己的替身,满怀温情地描述他在静冈沼津中学度过的日子,书中有对少年友情、青涩的初恋,以及少年井上靖对山川风物产生的浓厚情感,同时本书也是一部描绘昭和时代日本乡下风土人情的风景画。
人类补完计划
二十世纪最震撼的科幻预言! 人类终极进化的补完之路。 半个世纪的科幻神作,日本90年代最成功的科幻动漫《新世纪福音战士EVA》原型出处,无数粉丝追捧的神秘概念,科幻大师考德维纳•史密斯作品集国内首次推出。全书40万字20个故事相互串联,建立起让人惊叹的“人类补完计划宇宙”世界观。 从1995到2020,风靡全球25年的日本动漫《EVA》,其故事内核人类补完计划,心之壁垒等多种构想就出自本书。 毁灭世界的,究竟是战争,还是人类?一部包罗万象的科幻作品,融汇宗教、哲学、心理学、神秘学,无数脑洞大开的构想与谜题等你揭开。人类补完计划、心之壁垒、生命神经机械学、精神污染、地下避难所、使徒……EVA作品中的谜题将在这里揭开。
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
经名: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又称《九真升玄文》。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期。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经中曰: “右《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其道毕矣。其 下弓 (卷)是《太上九真中经》。书虽有上下序诀,然别法异用, 不相干也。”《九真中经》为六朝古上清经,本经该出自 《九真中 经》之后。副题曰: “一名 《上清太上回元九道飞行羽经》。”《云 笈七签》卷8《释回元九道飞行羽经》称此经又名《白羽黑翮飞行 羽经》。《白羽黑翮飞行羽经》著录于《上清大洞真经目》,亦是六 朝古上清经。以此推断,本经亦出自六朝。劝人存思北斗九精。
中国史学通论
中国近代史学理论著作。朱希祖著。是著者在北京大学史学系的讲稿,编写于1919至1920年间。原名《中国史学概论》,1942年正式出版,改署今名。全书共三编,一为“中国史学之起源”,包括史学之本义、有文字而后有记载之史、再论书记官之史、未有文字以前之纪载、再论追记伪托之史、论历史之萌芽;二为“中国史学之流别”,包括编年史、国别史、传记、政治史与文化史、正史、纪事本未;三是“附录”,包括《太史公解》、《汉十二世著纪考》两文。全书“叙述中国各种史体发展之大概,而略论其利弊。”主要内容如下:驳正《史通》数十条见解;“区分书记官之史与历史官之史性质不同,破数千年历史官起于黄帝之旧说”;“以科学方法治史,视人类之发展与动植物之发展相同”;认为“史学家应高自标置,不为政治家之仆隶,方是以称史职。”;提出“今后之史学,不应专重国史,而须提倡民史,盖国史决不能发露真情。”史学在发端上有自然主义与理想主义两种倾向;前者发端为谱系,进步为年代纪;后者发端为英雄诗,进步为纪传。
春秋左传译文
亦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我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儒家经典《春秋》三传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为左氏传 “三十卷” ,班固注作者曰“左丘明,鲁太史” 。两汉魏晋学者均无异辞,唐赵匡始疑《左传》非左丘明作。宋元以来疑难者相继而起,争论不休,迄今无定论。《左传》解经,以记载史事为主,用大量可靠史料来补充、说明、订正《春秋》,也有说明“书法”者。所记史实延及鲁悼公十四年,比 《春秋》多二十七年,由于《左传》不以空言论道,故有若干条“无经之传” ,或有经无传,从而不同于《公羊传》、《榖梁传》的体例,成为与《春秋》平行记载春秋时代鲁史的一部编年史,史料价值高于公羊、榖梁二传。叙史详密而周备,兼包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及社会各个方面,自然天象、医学、音乐等等亦有丰富记载,是我国第一部独立的史学著作。行文简练、活泼流畅,特别长于叙事和描写人物。在经学、史学、文学各个方面都有很高价值。此为左传原文译文。
释门自镜录
凡二卷。唐代怀信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搜集有关因果报应之故事,以警劝世人。分为十类,计有七十三条、雅诰二章、事迹七十一人(附见十四人)。所集以南北朝至唐代之事迹为多,为了解此期佛教信仰之珍贵资料。本书并保留他书所未载之资料,如有关三阶教徒之事迹。本书传至日本后,庆证寺僧玄智曾作续补,附于卷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