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 马氏日抄

    马氏日抄

    《作者:马愈全1册。明马愈著。马愈,字抑之,号华发仙人,人称“马清痴”,嘉定(今上海市)人。明天顺甲申八年(1464年)进士,官至刑部主事。能诗文,善书法,亦工山水。该文集共收录马愈的文章作品35篇,这些文章主题贴近生活,内容涉及广泛,既包括《李廷墨》《印毒所产》《胡宗伯》《回回香料》《四指挥松》《番药》《方城石》《常州二守》《虾蟆》《擒虎》《搏肉狼》等普通的写人、记事、状物类作品,也包括《髑髅怪》《奇盗》《异骡》等等

  • 冥寥子游

    冥寥子游

    《作者:屠隆《冥寥子游》为文言笔记小说。明屠隆撰。明刊本、《广百川学海》本作一卷,《宝颜堂秘笈》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皆作二卷。《续说郛》本作三卷。此书记叙冥寥子生性狂放,与时俗不合,遂弃官学道,云游四方。途遇一烟霞之友,结伴而行,各一瓢一衲。两人以乞食为生,“无问城郭村落,朱门白屋,仙观僧庐戒所,乞以食不以酒,以蔬不以肉”。风餐露宿,“或山鬼伺之,虎狼窥之,奈何山鬼无能为苦,虎狼无术以制之”。夜宿逆旅,“或有妇人冶容艳态而窥于门,须臾渐迫,微辞见调”,冥寥子端坐如初,妇人瞥然不见,“为鬼狐,为魔试,皆不可知矣。”冥寥子游三年,足迹几遍天下,归而葺一茅屋四明山中,终身不出。

  • 清暑笔谈

    清暑笔谈

    《作者:陆树声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 一卷。明陆树声撰。卷首题记曰:“余老退休,端居谢客,属长夏掩关独坐, 日与笔砚为伍。因忆曩初见闻积习,老病废忘,间存一二,偶与心会,提笔成言,时一展阅,如对客谈噱,以代抵掌,命之曰‘清暑笔谈’。”收入《陆学士杂著》,另有《广百川学海》本、《宝颜堂秘笈》本、《续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等。观卷中所记,内容芜杂,多为名物、琐事等。有些小说意味稍强者,大凡记写轶事类,但往往据以大发议论。

  • 书蕉

    书蕉

    《作者:陈继儒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共二卷。明代陈继儒撰。有《宝颜堂秘笈》、 《啸园丛书》、 《丛书集成初编》本。《四库全书总目》:“是书皆杂抄古今名物训诂及奇文隽字可供词藻之用者,随笔札记,颇无伦次。”所录每则前都加有条名,一般并没有人物情节,仅部分略具小说意味者,如“胎卵二族”、“山”、 “珠子树”、 “黄腰兽”、 “花妖”、 “地犬”等

  • 珍珠船

    珍珠船

    《作者:陈继儒四卷。明陈继儒,撰。此书杂采小说家言,凑集成编,共四卷。书中所引,概不著所出,只是在卷一中标有《笔谈》、杂录,以及“以上寺塔记”。卷四中标有《因话录》、赵璘等字样,余皆不标明出处。内容既冗杂,也有讹舛。且许多内容甚无意义。现有明刊本、《宝颜堂秘笈》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此书杂采宋明小说,记述传闻,汇集成编。内容大多为志异,保留了相当一部分散见于各类旧籍的志异、志怪小说和流传于民间的神话故事。 《四库全书总目》贬斥此书: “……不著所出,既病冗芜,亦有伪舛,盖明人好剿袭前人之书而割裂之,以掩其面目。”此虽为明人笔记小说的一大通病,然而也恰恰是笔记随手札录、不拘体例的特点的表现。

  • 近峰纪略

    近峰纪略

    《作者:皇甫录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明皇甫录撰。一卷。有古今名贤汇语本、续说郛本、五朝小说本,皆误题为皇甫庸撰。另有《近峰闻略》一卷,焦竑《国史经籍志》、《千顷堂书目》、《钦定续通考》、《四库全书总目》著录《近峰闻略》八卷。现存《近峰闻略》、《近闻纪略》当皆从八卷本《近峰闻略》而来。此书皆记先朝及本朝奇闻佚事,于裨官杂说采摭颇繁,多与史实不合。文字质朴简略,较少文饰,惟记覃吉、怀恩两宦官事,详尽曲折,颇有文学色彩。如:林俊劾继晓下诏狱,祸在不测。恩叩头谏曰: “不可也,自古未有杀谏官者。”上怒,以御砚掷之。恩以首承之,不中,推仆其几。恩脱帽解带于御前, 号哭不起。上命左右扶出,恩谓锦衣官曰: “若等谄事梁方,合谋倾俊。俊死,若等不得独生。”

  • 东朝纪

    东朝纪

    《作者:王泌《东朝纪》,明代王泌撰写的笔记小说。主要讲述初,太子读书大本堂,选民间之俊秀及公卿之嫡子入堂中伴读,谓之“龙门秀才”。后以文华殿为太子进讲之所。 宋学士景濂教太子之功居多,因孙祚得罪,连坐应死。高后遣奏,请免其死,上未允。太子泣谏,亦未蒙恩。太子计穷,投金水河,左右救止,以闻上,乃释公,窜之松潘。 钞法既行,上命太子专董其事。时伪造甚众,比有得者,一见即知真伪,盖其机识在二印,伪者不知。 国初,疏牍奉御,上一览即送东宫,令泰决,以观才识。后遂定制,凡章奏必以副封启,东朝与实封同进。

  • 畜德录

    畜德录

    《作者:陈沂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明陈沂撰。一卷。现有记录汇编本、古今名贤汇语本、续说郛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此录自序云: “沂儿时侍外祖金静虚公,时公年九十余,道宣德正统间事甚悉。弱冠接夏太常公崇文,出其祖忠靖公所纪,又述丘文庄公言前辈之可法者,多忘去,仅追忆得数事。后奉吴文定、李文正二公教,及沂所目击者而著之成编,用以自警,名《畜德录》”。书中所记,皆先朝及本朝名公之操守亮节,颂扬他们忧国忧民,体恤百姓,廉洁公正,不畏权势的高尚品质。如记王翱两事:王忠肃公翱自两广召为吏部尚书,舟次济宁。都水主事法以先后叙过间,虽贵官不得越。人怪之,公曰:“彼立法,安忍坏之。”公在吏部,门无请托。太平侯时与上鞠戏, 自意可请。会朝退,从公后徐呼。王问为谁,侯以名自通,方以事启, 公不顾, 作厉声曰: “不谙事。”侯惶恐而退。作者以简练的笔法,通过具体事情的描述,鲜明地表现出王翱对下不以势位压人,对上不依阿权贵的刚正性格。语言质朴,时以风趣出之,如记岳正耿介不能容人, “或谓公曰:不闻宰相腹中撑舟乎?曰:顺撑来可容,使纵横来安容得耶!”在幽默的语言中寄寓了深刻的道理。

  • 苹野纂闻

    苹野纂闻

    《作者:伍余福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明伍馀福撰,凡二十则(其中有些文、史考辨等短篇)。今存版本有《学海类编》本、 《广四十家小说》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续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后两种题作《莘野纂闻》)等。卷末有其子跋语云:“此先君家食时所纂”,“先君捐馆后,始于笥中捡出”;时为嘉靖十九年(1540)。《四库全书总目》谓“是书所记仅二十条,皆吴中故实,间及朝政”。其中有志怪作品如《终南勇士》,记二贾人迷途终南山之奇遇。

  • 水浒传

    水浒传

    《作者:施耐庵又名《水浒全传》、《忠义水浒传》。我国古典长篇小说杰作之一。系在有关水浒故事的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版本很多,通行的有100回本,120回本,70回本。施耐庵著,一说“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一说罗贯中著。成书于元末明初,是作者在以往话本、流传故事以及有关水浒戏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加工和再创作而成。全书以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集中地反映了梁山泊农民革命军由产生、发展到失败的过程,形象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客观真理;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残暴腐朽的本性。

  • 中华民国史演义

    中华民国史演义

    《作者:陆律西又名《民国野史》,《民国演义》,既是演义笔法,本质上仍不外乎君臣际遇,富贵功名,注目人物也多集中于官僚要员,军阀大亨,想是拘于“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故,一叶障目自是有的,如对国民党各要员多是一笔带过,特别是对孙中山这个人物的忽视,显然与作者其时其境的视角有关。但比较现今流行之正史,其个别论断偏颇处倒也恰可映照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或因其如此,才可能拔开层层迷雾,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斯时乱世,作者既抱着国家和平统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朴素史观,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之流在其笔下自必心口不一,面目可憎,而对蔡锷之膜拜推崇则也情有可原,无可厚非。

  • 青红帮演义

    青红帮演义

    《作者:吴虞公《青红帮演义》是一部演义型长篇小说,共6卷,30回,叙述了青红帮自乾隆12年至清末的起始、成立、发展的历史。

  • 会仙女志

    会仙女志

    《作者:郦琥明人文言韵语短篇小说,丛书集成本《杂纂》收“游戏文”八种,而《会仙女志》即为其中之一。云系“据宝颜堂秘籍本排印”。文不长。题曰“高寄斋订正《会汕女志》”,“明会稽哪唬仲玉撰”。文前有二《序》,其一署“赐进士第养吾陈士元嘉靖癸丑(1553)秋九月十有六日”;其二署“赐进士第监察御史斗南祝乾寿撰,嘉靖丙辰`1556)五月望日。一《序》后是《刻<会仙女志)题辞》,署日“嘉靖壬子,(1552)三月五日会稽玄阳仙史邮唬题”。文末有《后序》,署“隆庆元年(1567)三月四日宝姿小渔唐子汝揖为,玄崖兄书于留都牛首四华山房”。小说所叙:玄阳仙史年甫弱冠,读《易》于玄阳洞天。忽有一女子,年方十六七岁,飘然至焉。自谓处子,“乃天府英灵.会自蓬液,与子凤缘,愿执栉巾”。仙史始疑其不贞,为“暮夜淫奔”,以自己已聘陈氏女未娶,辞而逐之。仙女不以为恼,反认作此人不凡,为可.与言者。遂与仙史“谈子午之窟,泄天地之秘,阐阴阳之精。”二人问答歌赋一通。仙女因与仙史有夙缘,·愿化作清风一袭,入于陈氏之躯,“终身为子执箕帚。”仙女去。不久陈氏病,仙史往探,见其容貌言谈宛然仙女。待其病廖,即完礼成婚云云。

  • 悬笥琐探

    悬笥琐探

    《作者:刘昌《悬笥琐探》[xuán sì suǒ tàn]明刘昌著。存一卷。《四库全书总目》云:“昌字钦谟,吴县(今苏州)人。正统乙丑(1445)进士,历官河南提学副使,迁广东参政。”是书多记天顺、成化间历官所见所闻,包括人文、天象、灾异,文笔生动。该笔记记述一些怪异之事,颇似小说家言,如“龙斗”条说:“天顺七年九月十六日,予自嵩县赴汝州,见一物于中天,淡白垂长数丈,尾微曲,少顷不见,忽又垂出,闪闪若动,细如数百丈线,人言此龙也。十月二日,自南阳赴邓,将至白马寺,时微雨且晴,忽见西南有黑物在薄云间,蜿蜒如圈者,其首尾莫可辨,惟身显然,若草书云字之状。忽又有一白物在其下,如乙字然,相去尺许,久之始灭,人皆言龙斗云。”恐是天气现象,幻觉为“龙”与“龙斗”。此外,他对文人事迹的记述,如王宾(仲光)、王芾(孟端)等,给研究文学史提供了参考资料。笔记的文笔清隽可诵。本书版本较多,有《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本,《明钞五种》本,《续说郛》本,《纪录汇编》本,《五朝小说》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 走马春秋

    走马春秋

    《作者:佚名清代白话中篇历史演义小说,四卷十六回。仅有上陈塘丹宝堂板,封面右栏题“妖仙摆设胭脂阵”,中书“绣像走马春秋全传”,左镌“借火遁孙膑归山”,未署作者。前有绣像四页,正文半页十一行,行二十三字。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此书称: “清无名氏撰。演乐毅伐齐事,甚荒诞,与元人平话小异。”确亦如此。书从孙膑伐魏救赵写起,叙其奏凯后,加封亚父,遭邹后忌恨,于庆功宴上以毒酒相贺,阴谋为孙膑识破,齐春王鸩死邹后,春王旋亦暴卒。

  • 锋剑春秋

    锋剑春秋

    《作者:佚名《锋剑春秋》或谓黄淦撰,约作于嘉庆初期,晚出本改名为《后列国志》、《万仙斗法兴秦传》。由《秦始皇平话》发展而来。书述天运轮回,生杀有定,嬴秦必将一统六国,生灵难免涂炭。孙膑欲报父兄仇,救燕齐民,逆天而行,与王翦、海潮、毛奔对阵,神怪法宝,层出不穷。然最终由三清师长说合,忍痛归山,不涉红尘,免于劫数。此书初看,用语杂沓,不脱话本规模,然生动传神之笔间出。其神魔斗法之描写,远不如《封神演义》,然写孙膑逆天而行,欲挽大厦之将倾,颇具悲剧色彩,反映出人之渺小,生之无奈。在神魔类小说中别具一格。

  • 夜航船

    夜航船

    《作者:张岱《夜航船》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张岱所著的百科类图书。分门别类,采录三教九流、诸子百家、人伦政事、礼乐科举、职官考古、草木花卉、禽兽麟豸、鬼神怪异、日用宝玩、方术技艺等20个部类的条目4000多条,分为130多个子目。《夜航船》并非高深莫测的古书,而是用较为浅显的文言叙述四千余个文化常识段子,这些条目绝大多数都是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所必须熟知的内容。虽然也收录了一些现在看来荒诞不经的内容,但作为古人的情趣笑谈,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的一些文化状况,也未尝不可以看看。

  • 西游记

    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明代中期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我国神魔小说的典范性作品。二十卷,一百回。作者吴承恩。《西游记》是以历史上的玄奘取经故事为题材,经过长期的民间流传,最后由文人作家创作而成的。是在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和有关话本、杂剧的基础上,经过再创作而成。是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的巨著。作品想象丰富,情节曲折,语言生动诙谐,别具风格。书一百回,前七回写孙悟空出世、求道、闯龙宫、搅冥府、闹天宫,表现了热爱自由、敢于反抗精神;八至十三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太宗入冥、刘全进瓜和玄奘奉诏取经,交代取经缘起,起组织情节作用;十四回至一百回是取经正文,写孙悟空等历经磨难,表现了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性格。作品善于描写神话人物,将社会化的个性、超自然的神性和某些动物特性融为一体,合情合理地展现丰富多彩的幻想世界。风格诙谐、幽默,情节曲折、生动。在结构上以取经人物的活动为中心,依次展开若干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中篇和短篇,但又处处注意照应。主要人物性格鲜明,但大多数人物接近于漫画形象。语言生动,富于俚趣。杂有一些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色彩,并过分宣扬佛教威力。为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有197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本等。

  • 娱目醒心编

    娱目醒心编

    《作者:杜纲清代白话短篇小说集,十六卷,每卷二、三回不等,共三十九回。题“玉山草亭老人编次”,“云间(一作葺城)自怡轩主人评”。作者杜纲,字草亭,乾隆年间江苏昆山人,老不得志,著书自娱,有《近是集》、 《北史演义》、 《南史演义》等作,本书写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评者许宝善,字敩虞,一字穆堂,号自怡轩主人,江苏青浦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本书今存乾隆五十七年原刊本、道光九年达道堂镌藏本、咸丰二年三星堂刊本,同治十二年大德堂等。内容多宣扬因果报应思想或提倡忠孝节义等说教。自怡轩主人序谓是书”考必典核,语必醇正。每卷演一故事。叙曹士元艰辛寻父骨、唐长姑聘妹嫁衰翁、蔡节庵仗义周急救难、崔氏舍身救全家、李副将满门抄斩、王慕郭得继女佳婿、曾志广施恩终得善报、张女蒙冤昭雪等。

  • 南史演义

    南史演义

    《作者:杜纲清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十二卷。卷首有许宝善序和凡例十条。今存乾隆六十年(乙卯,1795) “玉峰东景川局镌”原刊本,道光十年刊本和同治四年鹭门文德堂刊本等。主要记述了宋、齐、梁、陈四朝的兴衰盛变。小说结构清晰,主次有序,人物形象鲜明,语言通达流畅。在这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纷繁更替中,作者浓笔重彩描写了宋高祖刘裕、齐高祖萧道成、梁高祖萧衍、陈高祖陈霸先这四个开国之主,又着重刻画了宋苍梧王、齐东昏侯、陈后主等亡国之君的荒淫和侯景之乱给百姓所带来的深重灾难。这样就把复杂的历史,一一展示在读者面前。小说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其兴也,必有所以兴;其亡也,必有所以亡。”“所以”之缘就在于一个字——“民”。《南史演义》基本根据正史演绎而成,野史传言时见其中,使得小说更为跌宕起伏。

猜你喜欢的书

松桂堂全集

松桂堂全集

诗文别集。三十七卷,其中诗三十三卷。清彭孙遹撰。孙遹以诗词名家,清圣祖康熙间,举博学鸿儒,取为第一,生时即享大名,与诗坛领袖王士禛唱和,曾刊《彭王倡和集》。各种诗选、诗话亦多录其诗。 生前曾刊《南氵往集》三卷,收录康熙二年癸卯(1663)至五年丙午作品,录诗四百八十馀首。此集为孙遹游南粤三年之作。其手订全集,生前未能刊刻,授其子彭景曾。景曾家贫,后宦游又因挂累去官,一直未能刊刻,直至高宗乾隆八年(1743)方锓木问世。集前有钱陈群之序,详细叙述了,彭集问世过程。此集按年编纂,始于顺治十年(1653),迄于康熙三十八年。前三卷不编年,皆收应制之作,包括赋、乐章、省试及应制之诗。中间十一卷、十五卷、十六卷、十七卷至二十一卷皆未标明写作年代。乾隆八年刊刻此集时并附《南氵往集》三卷、《延露词》三卷,几乎包括了彭氏全部作品,但详检当时诗话及诗选本还有遗漏,仍可再辑。此《全集》收入《四库全书》,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另有乾隆八年刻本传世。

识小录

识小录

明徐树丕撰。四卷。树丕字武子,号活埋麅道人,苏州长洲(今苏州)人,明诸生,入清不仕,著述自娱。是书札记读书心得,明代掌故逸闻,于明季史实及苏州人物风俗,尤有较多记述。向无刊本,1916年始据手稿影印。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灵宝中盟经目》第十七种著录《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经》1卷,为六朝灵宝经。敦煌遗经有本经残卷。吉冈义丰、大渊忍尔均认为第三部分为后人增入。吉冈还认为本经出自萧梁初年。述考校功曹及三元品戒罪目。

宁极斋稿

宁极斋稿

诗词别集。南宋末陈深撰。一卷。深字子微,室号宁极斋。 世称宁极先生。宋习举子业,入元杜门著书,弟子从游甚众。著有《读春秋编》、《宁极乐府》,诗词则反存此集。有古体二十五首,五律三十六首,七律二十六首,五、七言绝句三十二首,词七首,另有铭文一篇,赞语二段。其诗多应酬仕宦之作,清人疑为子陈植之作,未有确据,臆度而已。今综观之,诗意闲雅,气韵不失古风,《七律·晓望城有感》:“呜呜寒角动城头,吹起千年故国愁,才见专诸操匕首、旋闻西子载扁舟。霜寒古寺钟声早,月落南园树影秋。一笑浮华易盈歇,白云长在水长流”,有亡国之音,落笔不俗,不当为子植之作。有民国四年(1915)李云鼎宜秋馆刊《宋人集乙编》本, 另有《四库全书》、《天尺楼丛钞》本,均附有其子陈植《慎独叟遗稿》一卷。清康熙间顾嗣立辑《元诗选》,也收是集。

少帅春秋

少帅春秋

本书是十余位亲历者对中国现代史传奇人物张学良沉浮一生的集体回忆,涉及东北易帜、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众多历史事件,以及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演变、与于凤至和赵四小姐的情感纠葛,为读者了解民国史提供了众多崭新视角和鲜见资料。这些亲历者,既有张学良的侍卫、女佣、英文教师,也有与其有过密切交往的外国记者、东北大学老校长,还有顾维钧、唐德刚等政、学界闻人,资料新颖全面,史料价值重大

靖海纪事

靖海纪事

军事史料书。清初施琅撰。琅,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人。随郑芝龙降清,康熙间任水师提督,率兵出征台湾。是书系其出征台湾及善后处理诸事的奏疏、告示、祭文以及官方嘉奖文等汇编。凡二卷,共39篇,皆按时序编次。记述了作者出征筹划、澎湖之役、平台湾之留弃、钱粮征收,以及有关清初东南沿海迁界之事等。有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刊本、《台湾文献丛刊》本、1983年福建人民出版社王铎全校注本等。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岳飞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