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泌

- 姓名:王泌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王泌,明代人,撰有《东朝纪》,生卒年月不详,生平事迹不详。
王泌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海陵从政录
窃卑职自到任以来查考兴化情形士习民风已非昔比然或者勉竭驽骀妄希转移于万一惟查下河水利有谓治其源者则复归仁堤以遏黄流使淮水势杀庶运河堤可保无虞也有谓导其流者则浚白驹小海草堰诸闸使由牛湾河入海庶不至白涂等河壅塞也有谓复十四塘者纳泗州贝于贻天长诸水使不至泛滥于高宝诸湖致伤运河堤也
文章精义
宋·李涂撰。一卷。恐非足本。涂字耆卿,生卒居里不祥,事迹亦无可考。此书乃李涂门人于钦 (1284—1333) 聆听李涂“论古今文章”时所记笔记。刊于元文宗至顺三年。其论文多本《六经》,鲜及声律章句。而于工拙繁简之间,源流得失之辨,俱有鉴裁。又能打破南宋人门户之见,故持论比较平实。其论文以“气”为主,认为“《论语》气平,《孟子》气弱,《庄子》气乐,《楚辞》气悲,《史记》气勇。在写作技巧上,主张行文通达自然,反对文理不通的“怪句”,强调指出“学文切不可学人言语”,“学文切不可学怪句”,反对“务要崎岖奥辞不足以达意者”。提倡陶诗韩文能“自理趣中流出”,而“浑然天成,无斧凿痕”的作风,否定片面追求“炼句锻字,镂刻工巧”的形式主义作风。尖锐批评为文有先入之见,认为“私意偏见,不尽以包天下之道,以及主意有所不通,则又勉强迁就,求以自伸,若是者,皆时文之陋习也,不可不戒。”所见甚为精确,于写作颇具参考价值。有影印《四库全书》 本,《文学津梁》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
《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原不题撰人。约出于北宋,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原书卷上附录北宋尚书右仆射赵普〈进经表〉及无名氏〈遁甲神经出处序〉。内称此经乃黄帝得之于九天玄女,其后陈平、邓禹、诸葛亮、郭子仪、李靖等汉唐将相皆得此书,用于行军破阵,偷营劫塞,可召风雨雷电随时而至,凶神恶煞皆入地回避,不敢阻挡。罗浮山隐士刘罕以此书进献赵普,戒普恭谨而行,「则功不在五子之下」。开宝四年(971)奉旨于秘书阁收藏此书。据此可知,此书当为北宋道士之作。原书上卷为本文,大旨言兵家阴阳遁甲之术。谓佩带此经,斋戒烧香,仰启玉皇上帝、九天玄女、北极真武佑圣真君等神,呼念存想六丁玉女,踏罡念咒。可召请六阴六丁临坛,护佑我身,破敌保国。中下二卷为发挥上卷之作。解说六丁六甲之名号职掌,以及祭祀六丁之醮仪法事。内载法事中所用各种神印、符咒、坛图、表状、指诀及祭品等等。
古今诗删
古至明诗的流派选本。亦名《诗删》。三十四卷。明李攀龙编选。此书一至九卷为古诗,十至二十二卷为唐诗,二十三卷至三十四卷为明诗,中间不选宋元诗。每代各自分体编排。这是一个去取很严的选本。王世贞说:“今于鳞以意轻退古之作者间有之;于鳞舍格而轻进古之作者则无是也。”(见王《序》)因为遴选严格,所以此书“得存而成一家言”,体现了李氏论诗观点。如其论五古则推重汉魏,竟说“唐无五言古诗”,即没有李氏所肯定的那种五古,所以他说:“陈子昂以其古诗为古诗,弗取也。”(皆见李《序》)像杜甫“三吏”、“三别”、《北征》、《咏怀》等震撼千古的名篇都未入选。其论七古则赞美“初唐气格”,因而批评李白之七古,“往往强弩之末,间杂长语,英雄欺人耳”。因此李白的名篇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都被删去。论七律则认为王维、李颀“颇臻其妙”。对于杜甫却说“篇什虽众,愦焉自放”,使人难以理解。李氏复古思想严重,论及某种诗体往往以此体最初的名篇为体式风格的标准,不合于此者,便予以否定,这实际上是否认了文学体式的发展。书中以唐诗与明诗衔接,中间跳过了三四百年,认为宋元无诗,这种作法为后世读者所不满。如四库馆臣所言:“且以此选所录而论,唐末韦庄、李建勋距宋初阅岁无多;明初之刘基、梁寅在元末吟篇不少,何以数年之内,今古顿殊;一人之身,薰莸互异? 此真门户之见,入主出奴,不缘真有限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李攀龙却很自信地说:“后之君子本兹集以尽唐诗,而唐诗亦尽于此。”后来坊间割此选唐诗部分,加以笺注、评论名为《唐诗选》,李氏未著是书。《古今诗删》有明嘉靖中刻本。
无心论
中国人假托菩提达磨所撰经典。全一卷。撰者、刊行年代均不详。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系以十一项问答,阐论无心之旨;以为能悟‘无心’者,即了脱一切烦恼、了悟生死涅槃。本论之敦煌古写本,现今藏于大英博物馆,编号史坦因第五六一九号,标题之下有‘释菩提达磨制’六字。或谓本论纯属他人伪作,因其文内有我国固有术语‘太上’二字(大八五·一二七○上):‘问曰:“何名为太上?”答曰:“太者,大也;上者,高也。穷高之妙理,故云太上也。”’不似来自异邦之达磨所说者。或以本论之思想内容与形式,酷似牛头法融所撰之绝观论,而疑系法融之作。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
二卷,唐菩提流支译。大宝积经第三十五善德天子会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