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人龙

- 姓名:陆人龙
- 别名:字君翼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陆人龙,生卒年不详,明小说家。字君翼,别号平原孤愤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约生活于万历至明末。幼年丧父,由嫡母和生母扶养成人,参与其兄陆云龙的出版、选评活动。如《翠娱阁评选 行笈必携》中的《格言序》就是人龙所撰。《词 菁》和《小札简》皆署“陆人龙君翼父较定”,《四六俪》则署人龙“参阅”。他重视传统道德观念, 向往清明政治,反对魏忠贤窃权,对明末官场 黑暗和社会腐败深恶痛绝。曾以平原孤愤生的笔名撰写长篇小说《辽海丹忠录》,又以陆人龙本名撰写《型世言》,因此书在国内冷落三百余年,《辽海丹忠录》又系清代禁书,故其名鲜为人知。1987年《型世言》被法籍华人教授陈庆浩发现于韩国奎章阁后,在多处出版,其人遂为人所知。
陆云龙、陆人龙是中国小说史上为数不多的集小说编创、评点、刊刻者于一身的小说作家,他们编创、评点、刊刻了《型世言》、《魏忠贤小说斥奸书》、《辽海丹忠录》说部三种,还刊刻了方浩汝的《禅真后史》,另一晚明话本小说《清夜钟》也疑为其刊刻。其中《型世言》的重新发现,曾一度在小说研究界引起轰动。可以说,陆氏兄弟在明代话本小说作家中的地位和影响仅次于冯梦龙、凌濛初。陆氏还选评刊刻诗文集多种,其中《翠娱阁评选皇明十六名家小品》成绩最大,是后人研究明代小品的重要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的书
寒山寺志
寺观志。 清叶昌炽撰。三卷。昌炽,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光绪进士,官翰林院侍讲,甘肃学政。寒山寺位于江苏苏州市西枫桥镇。叶氏返乡,受乡绅之托,广搜旧文,访询故老,纂为是编。宣统三年(1911)成书,约四万字。正文分桥、 寺、 象、 钟、碑、僧、产、游、事、诗、诸志十门,后附寒(山)拾(得)事迹,寒山诗集解题及诸家书牍诗话序跋考证。每门首有提示,引证诸书叙述于前,后以历代诗文、金石碑刻附本门下,对所录资料考证颇翔实。开篇载唐张继题诗枫桥寒山寺后,日显其名。志寺引《吴郡志》、乾隆《苏州府志》、程德全《重修寒山寺碑记》等十四篇志、诗、文、碑记。志碑录《宋王郇全书张继诗石刻》、 《明唐寅姑苏寒山寺化钟疏》、 《郑文焯画寒山子象》等篇。内容宏富,言简事赅,多所订讹。是研究宗教史和苏州史志参考文献。有民国十年(1921)刊本。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文艺理论。周作人著。1932年9月北平人文书店出版。1932年春,周作人应沈兼士之邀,于辅仁大学作了数次关于新文学问题的讲演; 邓恭三做了详细记录,后经讲演者校阅,公开出版。本书共有五讲。第一讲是《关于文学之诸问题》,包括什么是文学,文学的范围,研究的对象,研究文学的预备知识,文学的起源,文学的用处等等。第二讲是《中国文学的变迁》,追溯了中国文学两种潮流的起伏、明末的新文学运动、公安派及其文学主张、竟陵派等等。第三讲和第四讲是《清代文学的反动》,介绍了八股文的来源、作法及其所激起的反动; 同时还说明了桐城派的思想、桐城派与新文学运动的关系、桐城派所激起的反动等。第五讲是《文学革命运动》,内容有“清末政治的变动所给予文学的影响——梁任公和文学改革的关系——白话作品的出现——《新青年》杂志的刊行和文学革命问题的提出——旧势力的恐怖和挣扎——文学革命运动和明末新文学运动根本精神之所以相同——用白话的理由”。周作人认为,“五四”新文学的源流来自明末的公安派、竟陵派。他说:“胡适之的‘八不主义’也即是公安派的所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和‘信腕信口,皆成律度’的主张的复活。所以,今次的文学运动,和明末的一次,其根本方向是相同的,其差异点无非是因为中间隔了几百年的时光,以前公安派的思想是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加外来的佛教思想三者的混合物,而现在的思想又于此三者之外,更加多一种新近输入的科学思想罢了”。作者探讨新文学源流所得出的结论,有自己的独特见解,颇能给人以启发;但他脱离社会生活的变迁和中西文化撞击而谈新文学的源流,毕竟有其局限性,难以得出完全科学的结论。
医门补要
综合类著作。清赵濂撰。三卷。濂另有《内外验方秘传》 已著录。是书在广集前贤治疗经验基础上,结合其数十年临床心得,于光绪九年 (1883) 撰成是书,以期有补医林,故名。上、中卷,论述内、外、妇、儿等诸科病证的诊治。下卷为见症实录,载治案一百九十六条。书末附“先哲察生死秘法”、“五运六气全图要诀”及“脉诀纂要”等三篇文章。全书卷帙不繁,但所述内容较为广泛。在诊断中,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注重患者年龄老少,体质强弱,以及气候异常变化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颇有可取之处。特别是强调书中所载之瘟病舌验、胃绝舌鉴、舌苔验以及论舌等内容,更有重要参考价值。在治疗上,主张采取内外兼治、针药并用的综合疗法,也颇有见地。全书文字浅显,言简意赅,切于实用,可称是临床各科心得之集,迄今在临床上仍有指导意义。有民国间中医书局据光绪九年原刊本影印本,一九五九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活法机要
综合类著作。元朱震亨撰。一卷。震亨有《格致余论》已著录。此书载有泄泻、厉风、破伤风、头风、雷头风、胎产、大头风、疟、热、眼、消渴、肿胀、疮疡、瘰疬、咳嗽、虚损、吐、心痛、疝等十九证,百十一方。以内科病证为主,兼有外、妇、眼科病证。每病前有简论,以述证治机理,次则视病因病机不同,而提出不同治法,选用相剂。如泄应方泻证,先分证候阴阳寒热,继则提出“宜补、宜泄、宜止、宜和”的治疗原则,后列不同方剂之组成、主治、用法。除选录前人常用方剂外,间有自制之方,方随证变,灵活变通。其论多宗刘完素火热为病居多的观点,故用药多主寒凉。持论言简意赅,方论皆备,对临床运用颇有参考价值。其撰者,有人持异议,认为非朱氏之作。有至大元年(1308)《济生拔粹》本,万历二十九年(1601)吴勉学校刻《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
盂兰盆经疏孝衡钞
佛典注疏。宋遇荣撰。二卷。是发挥和疏注唐宗密撰《盂兰盆经疏》的著作。书前有“科文”一卷。正文有三部分内容:初释疏题目、二彰造疏人、三释疏本文。在“释疏本文”中,先举宗密“疏”,后随遇荣“钞”。全书分上、下两卷,每卷卷末有音释。此钞有“旧本”,为梵夹装,刊印何时不详。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又以方册本刊行。
阿弥陀经摘要易解
阿弥陀经摘要易解,一卷,附往生呪,清真嵩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