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 青溪暇笔

    青溪暇笔

    《作者:姚福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 姚福撰。今存版本有《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本、《纪录汇编》本、 《今献汇言》本、《续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 《说库》本、 《历代小史》本等。唯《历代小史》本题作《清溪暇笔》。按《四库全书总目》作三卷,而作者自序作二卷。自序在提到写作经过时说,作者是从平日的读书或见闻中拈出“其中可惊、可喜、可怪、可笑、可考、可疑者”而写成的, 此书杂记作者读书所得及杂录耳目见闻等。共三卷,其首卷所述明初轶事,多为正史所不载者,可补正史之不足,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其它无甚可采。

  • 小豆棚

    小豆棚

    《作者:曾衍东文言小说集。 清曾衍东(1750?—1820前后)撰,参见附录小传。自序写于乾隆六十年(1795),最后成书约在嘉庆、道光之际(1820前后),即作者逝世之前,历时二十年上下。原书八卷。今存残钞本一至六卷。又残钞本五、六两卷,上有批语及修改文字,当是作者手笔。光绪六年(1880),项震新分类整理,略有删汰,存二百零三篇,分十六卷。书前除自序外,还有嘉庆二十一年(1816)彭左海为曾衍东写的小传,项震新的叙等。其后,坊间印本有多种。作品深受《聊斋志异》影响,但是又具有一定的独创性,是早期仿聊斋的优秀作品之一。

  • 芙蓉镜寓言

    芙蓉镜寓言

    《作者:江东伟笔记小说集。明江东伟著。四集。是书全仿刘义庆《世说新语》,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据自序云:“道学家之作伪也,而容崖然,而口阚然。”“则夫正心、诚意云者,不过门面大话而已。”作者对道学颇不以为然。序末署天启丁卯(1627),盖成书之年。书中多抄录旧著,上自上古秦汉,近迄明季稗官,“而《世说》一字不入,何氏《语林》间收十之三”(凡例)。亦有不经见之史料,如“赏誉”门载礼部主事梁焯言:“宸濠反时,朝士归心者十之七,且曰:‘濠必成功。’”与官书有异。“豪爽”门记嘉靖时沈青崖不忿严世蕃之横虐,以酒灌严。又杨顺杀平民报功,为诗刺之曰:“白草黄沙风雨夜,冤魂多少觅头颅。”“或劝公隐默自全。公曰:‘我昔非言官,今非哑子。若辈杀人,欺君要赏,吾誓不与共天。’”冯梦龙《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作沈青霞,其事可互为印证。是书以志人为主,三言两语,往往能传神。末附“壶公”评语。有天启刻本,十卷。1986年浙江古籍出版社据以点校排印出版。<br/><br />

  •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作者:熊大木八卷九十回。明熊大木编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隋末李唐开国一段历史故事,起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 (617),止于唐贞观十九年 (645)。以秦王李世民(即唐太宗)事为主,故又有刊本题《秦王演义》。明又有武林精刊本题《隋唐演义》者,与褚人获《隋唐演义》同名,实际大部抄录此书,亦是此书别名。该书开始写隋末李渊于晋阳起兵,定关中,受禅建唐称帝,复与宇文化及、李密、窦建德、王世充等群雄争夺较量,终于扫灭群雄,一统天下。在唐初立扫灭群雄的数次战争中,均是李渊之子秦王李世民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李渊的另两个儿子建成和元吉为与李世民争天下,图谋加害李世民,李世民杀建成、元吉,即位为唐太宗。其后又记述了与突厥、高丽等的战争,全书终于征高丽班师回朝。该书叙事基本依据史书,以唐建国特别是李世民事为主线,其他方面史事则较略。基本上全面涵盖了这一段历史,几个主要人物形象也较鲜明,但文学成就不甚高。有明嘉靖癸丑(1553)杨氏清江堂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明唐氏世德堂刊本,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尊经阁文库。明余氏三台馆刊本,藏日本宫内省图书寮。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武林藏珠馆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

  •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作者:熊大木明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一名《大宋演义中兴英烈传》、《武穆王演义》,又名《大宋中兴岳王传》、《武穆精忠传》、《宋精忠传》、《岳武穆王精忠传》、《岳鄂武穆王精忠传》、《岳武穆尽忠报国传》、《精忠传》、《精忠全传》、《岳王志传》。八卷八十则。题“鳌峰熊大木编辑,书林清白堂刊行”。熊大木,名福镇,字大木,号钟谷,福建建阳人。成书于明嘉靖年间。写岳飞出身,立志精忠报国,驰骋沙场,身先士卒,骁勇无比,卒被秦桧陷害,死后显灵,秦桧冥司遭报、以告慰岳飞忠魂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人善良的愿望。此书结构完整,编年记事详实,对后世有关岳飞题材的小说戏曲创作,影响深远。

  • 说唐全传

    说唐全传

    《作者:佚名《说唐全传》是清代长篇讲史小说,是《说唐演义全传》与《说唐后传》、《说唐三传》的合本。撰人不详。书首有如莲居士乾隆元年(1736年)序文,现存最早的刊本,为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刊本。这部小说以瓦岗寨群雄的风云际会为中心,铺叙自秦彝托孤、隋文帝灭陈统一南北起,到唐李渊削平群雄、太宗登基称帝止的一段故事。它以相当篇幅揭露了隋炀帝荒淫无道,大兴徭役,宇文氏恃宠骄横,残暴凶狠,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又加剧了隋王朝的分崩离析之势,致使全国各地爆发了“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的反隋大起义。

  • 后宋慈云走国全传

    后宋慈云走国全传

    《作者:佚名清代白话长篇英雄传奇小说,全称《后续五虎将平南后宋慈云走国全传》,又名《后宋回龙传》,八卷三十五回。不题撰人,作者不详。最早刊刻为清嘉庆二十五年二友堂和素心堂刊本,此后尚有道光二十年坊刊小本,四美堂、维经堂、圆桂堂刊本,光绪二十一年上海书局石印本和宣统三年上海华英书局石印本。书演北宋神宗朝,左丞相陆云忠之子陆凤阳奉母命进京探父,恰遇右丞相庞思忠之子庞云彪强抢穷秀子王昭之女玉兰,陆上前阻止,失手打死庞云彪。陆丞相押子登朝,司马光、韩琦奏请开封府尹包贵审理。包贵系包拯继子,素称鲠直,受理此案,甚觉难办。乃先命夫人归隐本土,又赠银令陆公子逃亡,己则吞金而亡。庞相见其遗下奏本,劾奏陆相纵子行凶,即将此本焚去。陆相与庞相金殿相殴,误中神宗额上,神宗大怒,将陆相绞死,陆后贬入冷宫,兵部尚书寇元即致书高勇(高怀德之后)、郑成(郑恩之后)、呼延庆(呼延赞之后)、狄龙(狄青之后)、杨文广(杨宗保之后)五位藩王回朝保救陆后。陆后于冷宫中产下太子,寇元惧庞妃陷害,将太子抱归抚育,而以他人之女代之。

  • 清夜钟

    清夜钟

    《作者:陆云龙明末清初短篇小说集。16回。题“薇园主人述”(孙楷第据印章认为是杨某,路工认为是陆云龙)。晚明隆武年间刻本。有插图16幅,卷首有薇园主人序。全书凡十六回,回演一故事。隆武年间刻行,共十六回,为十六篇短篇小说全集。现存一至八回和十三、十四回,分别刊载于《古本平话小说集》、《明清平话小说集》、《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2期)。从现存的十回来看,《清夜钟》的主意、取材、情节、视角、语言等诸方面,都有特色,在小说发展史上应有一定的地位。

  • 隋炀帝艳史

    隋炀帝艳史

    《作者:佚名明代长篇白话小说《隋炀帝艳史》全名《新绣全像通俗演义隋炀艳史》,一名《风流天子传》。明齐东野人撰。关于作者的真实姓名、生平不详。鲁迅先生认为齐东野人即明代文学家冯梦龙,许多学者认为其论据不足,有待于进一步考证。有明代人瑞堂刊本,卷首有痴子序,崇祯辛未槜李友人委蛇居士题词,崇祯辛未野史主人自序,有精图14幅,凡例数则和主要人物表,题“齐东野人编演”,“不经先生批评”。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排印出版。全书八卷四十回,以隋炀帝荒淫放荡的一生为主线,叙述隋王朝败亡的历史。隋炀帝杨广系文帝杨坚之子,他聪明敏慧,然而生性贪婪,喜好权术。为谋夺太子储位,内宫伪装孝顺,讨好文帝和独孤后;外廷则结交权臣杨素图谋不轨。文帝病重卧床之际,他迫不及待地遣张衡入侍,弑父自立,调戏庶母宣华夫人,秽乱宫中。

  • 杨家将演义

    杨家将演义

    《作者:熊大木讲史小说。原名《北宋志传》。传为明人熊大木作。共五十回。内容多采取民间传说,集中描写杨家几代人抗击辽、夏的故事,歌颂他们世代忠良、英勇无敌、为国家建立了丰功伟绩。其中对杨门女将的描写最为生动。作品语言通俗朴素,生动活泼,但结构不够严谨,情节亦有不合理之处,后五回中的封建说教和迷信成分较多,是作品明显的缺点。

  • 辽海丹忠录

    辽海丹忠录

    《作者:陆人龙白话长篇历史小说。全称为《新镌出像通俗演义辽海丹忠录》,又名《丹忠录》。章回小说。明陆人龙著。八卷四十回。书成于崇祯年间。叙明末山海关外毛文龙的抗清事迹。后金努尔哈赤倡乱,攻城略地,明军屡为所败。毛文龙弃文习武,在辽东抵抗。时形势日非,熊廷弼代杨镐为经略使,旋因遭谤离去。接任的袁应泰懦弱无能,致辽阳失陷,袁自刎,仅剩金、复、海、盖四卫。毛文龙率二百勇士前往招抚,旋又进驻皮岛,任总兵,砺兵秣马,屯田戍守。又鼓励商贸,以利税济饷,因得足食强兵,渐成拱卫之势。又联络朝鲜拥明的国王李倧,屡获战绩。毛作战英勇,足智多谋,成为辽东抗清主力,他原有恢复全部辽东失土之志,终因权重招忌,为督师袁崇焕诱杀。书题旨在表彰忠节,故名“丹忠”。有明崇祯翠娱阁刊本。首翠娱阁主人序。序言:“此予弟《丹忠》所繇录也。”翠娱阁主人为明末钱塘陆云龙之号。据此知为乃弟陆人龙所作。此书1989年已由辽沈书社排印出版。

  • 型世言

    型世言

    《作者:陆人龙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白话短篇小说集。明陆人龙著。四十回,每回一篇。成书于明崇祯年间。绝大多数篇章取材于明代社会现实生活,从正史、稗乘可得到佐证。如第一回“烈士不背君,贞女不辱父”,歌颂忠臣铁铉、贤士高贤宁、烈女铁氏姊妹。这都实有其人,铁铉、高贤宁在《明史》有传。第二回“千金不易父,一死伸国法”,第九回“避豪恶懦夫远窜,感梦兆孝子逢亲”,都是颂扬孝子的故事,其主人公王世名,见《明史·孝义传》。第二十五回“凶徒失妻失财,善士得妇得货”,则以崇祯元年浙江沿海一带海啸、狂风、暴雨造成特大水灾为题材。海宁县朱安国,趁灾掳箱、搠女子入水,因而失去未婚妻;朱玉舍身救人,而得妻、得财。后几篇小说内容荒诞,但寓意深刻,隐含着作者反阉宦专权的政见。其中还有十几篇公案小说,揭露人间罪恶,针砭现实有独到之处。《型世言》系《幻影》、《三刻拍案惊奇》、《别本二刻拍案惊奇》之祖本。有明末刻本,未见各书目著录。1987年法籍华人陈庆浩教授发现于汉城大学奎章阁,1992年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影印出版。1993年中华书局、四川文艺出版社校点出版。

  • 魏忠贤小说斥奸书

    魏忠贤小说斥奸书

    《作者:陆云龙全称《峥霄馆评定出像通俗演义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简名《斥奸书》。章回小说。明陆云龙著,一说为明冯梦龙著。八卷四十回。书成于崇祯元年。叙魏忠贤一生劣迹。魏忠贤原名魏进忠,河间肃宁人,自幼与纨袴子弟鬼混。时年大旱,父母双亡,进忠为债所逼,割了阳物,休妻进京谋事。后入宫至司礼监,与东宫小爷相善。小爷登基,魏随之高升,作司礼监秉笔,受莽袍玉带,成为近臣。魏与圣上乳母客氏相勾结,先设计陷害老太监王安,从而掌东厂大权,各监局库厂大权均落其亲信把持,恩宠日深,改名忠贤。纵帝声色狗马,选三千精壮宦官操练,为家兵,广收党羽,与客氏内外呼应,剪除异己,扰乱朝纲。田尔耕、崔呈秀等皆拜魏为父。魏党陷害无辜,打击忠良。利用权势,搜刮民财,大封魏客子侄,建生祠,无所不为。崇祯即位,打尽魏党,平反冤狱,魏自缢而死。存明崇祯年间峥霄馆刊本,首有盐官木强人、草莽臣自叙;罗刹狂人序,残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今所见仅明崇祯元年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天津人民图书馆。此二藏本均缺第十三至二十一回,第三十五至四十回,计十五回,仅存二十五回。(目录四十回全,然与正文回目有此异,会不予齐一,以存原貌。)

  • 武则天外史

    武则天外史

    《作者:佚名武则天外史二集二十八回 存题“不奇生著”。二集,各有图四幅,无评。正文半叶十三行,行三十二字。无书坊与刊行年代。清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演武则天事,未见。黄摩西《小说小话》谓: “颇有依据,笔亦姚冶,可与《隋炀艳史》相匹,非《浓情快史》、 《如意君传》、 《狄公案》等所能望其项背也。”作者不详。所提《浓情快史》为清代作品,此书可能亦出于清代。

  • 隔帘花影

    隔帘花影

    《作者:佚名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全称《三世报隔帘花影》,又名《花影奇情传》、《三世花影奇情果报传》。四十八回。不题撰人。《金瓶梅》的续书,《续金瓶梅》的删改本。书前有“四桥居士”序。此书实际上是删改丁耀亢《续金瓶梅》而成,四桥居士可能即为删改者,其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康熙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本衙藏板本,藏南京图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本衙藏板本,1988年齐鲁书社《金瓶梅续书三种》排印本衙藏板本。

  • 雨花香

    雨花香

    《作者:石成金四十种。清石成金撰。石成金字天基,号惺斋,别署良觉居士,江苏扬州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当顺治至雍正年间在世。清初小说作家,今日存其所著小说有 《雨花香》和 《通天乐》。白话短篇小说集《雨花香》全名《新刻扬州近事雨花香》,收小说四十篇。书前袁载锡序云:“兹观《雨花香》一编,并不谈往昔旧典,是将扬州近事取其切实而明验者汇集四十种,意在开导常俗,所以不为雅驯之语,而为浅俚之言。”该书特点是专记明末清初扬州地区的传闻故事,富有地方色彩。其中有作者自己的创作,也有依据他书而另加改易者。作者笃信佛道,著述多在明因果、寓劝惩,说教气味很浓。因以“近时之实事”入小说,又使用“通俗俚言”的白话语体,所以也有对社会时弊揭露指摘的作用。总的来看,思想和艺术成就均属平庸。有《雨花香》、《通天乐》合刊自序本,其中存《雨花香》十五篇,藏南京图书馆。《雨花香》、《通天乐》合刊袁载锡序本,全称《新刻扬州近事雨花香》,其中《雨花香》收小说四十篇,藏上海图书馆,是为全本。

  • 通天乐

    通天乐

    《作者:石成金清代白话短篇小说集,石成金撰。所见有刊本,附《传家宝》三集《雨花香》后,收拟话本十篇。年、嵩年校刻本,也附在《雨花香》之后,全称《新刻扬州近事通天乐》,收拟话十二种。与《雨花香》一样,也汇记明末清初扬州或与扬州有关的故事。大旨亦在劝人安分守己,也时作警世报应之言,反映了某些现实。其中第二种《莫焦愁》写韩苦鬼的刻吝成家,写得朴素、深刻。韩苦鬼与《雨花香》中的“铁菱角”,堪称中国小说史上的吝啬鬼形象。而《沈大汉》一则,写沈大汉的义勇,也有感人的力量。第五种《追命鬼》则表现了作者较为进步的妇女观。可惜,全书的说教味太浓,多乏文学趣味。附目次如下:第一种 长欢悦,第二种 莫焦愁,第三种 沈大汉,第四种 麻小江,第五种 追命鬼,第六种 讨债儿,第七种 除魇魅,第八种 打县官,第九种 下为上,第十种 尊变卑,第十一种 投胎哭,第十二种 念佛功。其中第十一、十二种为雍正四年自叙刊本后所附《通天乐》所无。

  • 台湾外记

    台湾外记

    《作者:江日升清初白话长篇历史小说,又称《台湾外纪》、 《台湾外志》、 《赐国姓郑成功全传》。三十则。康熙五十二年刊求无不获斋刊本,三十卷,后来的坊刻本亦题“求无不获斋刊”,并为十卷,嘉庆六年谢氏修辑之手抄本,为五十卷一百回。作者江日升,卷首有自序,署“九闽珠浦东旭氏江日升识”,另有陈祁永等序。江日升字东旭,清康熙年间福建人,书写成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参见附录小传。历史著作。作者江日昇,字敬夫,号东旭,福建同安人。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亲临台湾,后据耳闻目睹及《先王实录》、《海上见闻录》、《郑成功传》等书撰成此书,凡10卷,29万字。

  • 长水日抄

    长水日抄

    《作者:陆树声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 一卷。明陆树声撰。卷前有自序,撰者称此书是其年衰退职后,归家“追忆见闻”所做的随笔札记。所谓“日抄”,乃“以余积日所得也”;树声别号“长水渔隐”,所以用“长水”冒题。存有明刊本、 《陆学士杂著》本、 《宝颜堂秘笈》本等。此书前面部分为杂论,论及《易》义以及《春秋》、《四书》等事;后面多记古人轶事,或亦杂以议论。这些记人部分,有轶事小说意味,其特点是善以言行叙人,写出人物品格。

  • 觅灯因话

    觅灯因话

    《作者:邵景詹明代文言传奇小说集。邵景詹撰。据书前作者小引谓著于万历二十年壬辰(一五九二)。共二卷八篇,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同治《剪灯丛话》本、一九五七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剪灯新话》附刊本、一九八一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剪灯新话》附刊本。《觅灯因话》 (以下简称《因话》)是仿照瞿佑的《剪灯新话》而作的,内容多为劝善惩恶,因果报应故事,均为作者见闻的实录,故文笔比较朴实,很少渲染才情,这也与当时盛行的八股文体有关系。

猜你喜欢的书

松桂堂全集

松桂堂全集

诗文别集。三十七卷,其中诗三十三卷。清彭孙遹撰。孙遹以诗词名家,清圣祖康熙间,举博学鸿儒,取为第一,生时即享大名,与诗坛领袖王士禛唱和,曾刊《彭王倡和集》。各种诗选、诗话亦多录其诗。 生前曾刊《南氵往集》三卷,收录康熙二年癸卯(1663)至五年丙午作品,录诗四百八十馀首。此集为孙遹游南粤三年之作。其手订全集,生前未能刊刻,授其子彭景曾。景曾家贫,后宦游又因挂累去官,一直未能刊刻,直至高宗乾隆八年(1743)方锓木问世。集前有钱陈群之序,详细叙述了,彭集问世过程。此集按年编纂,始于顺治十年(1653),迄于康熙三十八年。前三卷不编年,皆收应制之作,包括赋、乐章、省试及应制之诗。中间十一卷、十五卷、十六卷、十七卷至二十一卷皆未标明写作年代。乾隆八年刊刻此集时并附《南氵往集》三卷、《延露词》三卷,几乎包括了彭氏全部作品,但详检当时诗话及诗选本还有遗漏,仍可再辑。此《全集》收入《四库全书》,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另有乾隆八年刻本传世。

识小录

识小录

明徐树丕撰。四卷。树丕字武子,号活埋麅道人,苏州长洲(今苏州)人,明诸生,入清不仕,著述自娱。是书札记读书心得,明代掌故逸闻,于明季史实及苏州人物风俗,尤有较多记述。向无刊本,1916年始据手稿影印。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灵宝中盟经目》第十七种著录《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经》1卷,为六朝灵宝经。敦煌遗经有本经残卷。吉冈义丰、大渊忍尔均认为第三部分为后人增入。吉冈还认为本经出自萧梁初年。述考校功曹及三元品戒罪目。

宁极斋稿

宁极斋稿

诗词别集。南宋末陈深撰。一卷。深字子微,室号宁极斋。 世称宁极先生。宋习举子业,入元杜门著书,弟子从游甚众。著有《读春秋编》、《宁极乐府》,诗词则反存此集。有古体二十五首,五律三十六首,七律二十六首,五、七言绝句三十二首,词七首,另有铭文一篇,赞语二段。其诗多应酬仕宦之作,清人疑为子陈植之作,未有确据,臆度而已。今综观之,诗意闲雅,气韵不失古风,《七律·晓望城有感》:“呜呜寒角动城头,吹起千年故国愁,才见专诸操匕首、旋闻西子载扁舟。霜寒古寺钟声早,月落南园树影秋。一笑浮华易盈歇,白云长在水长流”,有亡国之音,落笔不俗,不当为子植之作。有民国四年(1915)李云鼎宜秋馆刊《宋人集乙编》本, 另有《四库全书》、《天尺楼丛钞》本,均附有其子陈植《慎独叟遗稿》一卷。清康熙间顾嗣立辑《元诗选》,也收是集。

少帅春秋

少帅春秋

本书是十余位亲历者对中国现代史传奇人物张学良沉浮一生的集体回忆,涉及东北易帜、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众多历史事件,以及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演变、与于凤至和赵四小姐的情感纠葛,为读者了解民国史提供了众多崭新视角和鲜见资料。这些亲历者,既有张学良的侍卫、女佣、英文教师,也有与其有过密切交往的外国记者、东北大学老校长,还有顾维钧、唐德刚等政、学界闻人,资料新颖全面,史料价值重大

靖海纪事

靖海纪事

军事史料书。清初施琅撰。琅,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人。随郑芝龙降清,康熙间任水师提督,率兵出征台湾。是书系其出征台湾及善后处理诸事的奏疏、告示、祭文以及官方嘉奖文等汇编。凡二卷,共39篇,皆按时序编次。记述了作者出征筹划、澎湖之役、平台湾之留弃、钱粮征收,以及有关清初东南沿海迁界之事等。有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刊本、《台湾文献丛刊》本、1983年福建人民出版社王铎全校注本等。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岳飞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