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
永庆升平全传
《作者:佚名》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公案小说合集。分《永庆升平前传》、《永庆升平后传》两种。永庆升平前传,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公案小说。一名《永庆升平全传》、《永庆升平》。十二卷九十七回。不题撰人。据序知由姜振名、哈辅源演说,郭广瑞记录整理。成书于清光绪年间。永庆升平后传,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公案小说。一名《续永庆升平》。十二卷一百回。题“都门贪梦道人撰”。贪梦道人即杨挹殿,福建人。成书于清光绪年间。绪二十年(1894)北京本立堂刊本,藏鲁迅故居;清光绪二十年(1894)上海书局石印本,藏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秘书处;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海简青斋书局石印本,藏辽宁省图书馆。1988年宝文堂书店“传统戏曲、曲艺研究参考资料丛书”排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上海书局石印本,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十大古典公案侠义小说》丛书”排印上海书局石印本。小说以清朝初期镇压天地会八卦教的武装起义为主线,鲜明地表现出歌颂清王朝太平盛世、抨击农民起义的思想观点,宣扬了清王朝的“圣明”和“强盛”,儆惩人民不得“叛逆作乱”,以期封建统治长治久安“永庆升平”。
-
海上繁华梦
《作者:孙家振》原题《绣像海上繁华梦新书》。狭邪小说,初集三十回,二集三十回,后集四十回。古沪警梦痴仙(孙玉声)戏墨。初、二集有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海笑林报馆排印本,光绪三十一年(1905)上海笑林报馆再版本;后集有光绪三十二年(1906)上海笑林报馆排印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初集卷首有海上警梦痴仙漱石氏自序、古皖拜颠生序及情天觉梦人、曾经沧海客、歙县周忠鋆病鸳、古滃狎鸥子等题词。书中多叙写妓院生活。初二集叙谢幼安(作者自况)感梦游申,至桂天香嫁幼安回苏止。其间名妓、 名流及狎客均一一交待;后集以桂天香染疫亡后,幼安重游上海,藉消积闷,并目击前集未睹之繁华。书中对骗局、赌术诸事,亦多所描写。有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初集二集有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海笑林报馆排印本,后集有光绪三十二年(1906)笑林报馆排印本。
-
七剑十三侠
《作者:唐芸洲》一名《七子十三生》。章回小说。近代唐芸洲著。三集一百八十回。叙明正德年间扬州府义士徐鸣皋拜欧阳子为师,学得一身武艺,能飞檐走壁。一日在岳阳楼与友饮酒,闻小霸王李文孝恃强欺弱,将其痛打一顿,以示惩罚。后到苏州,在玄妙观看打擂台,擂主是宁王府心腹严虎。徐见其手段毒辣,又上台将他打倒。至镇江,见宁王心腹、金山寺非非僧李龙等胡作非为,打抱不平,被众僧以计擒住,押往苏州,为结义弟兄救出。诸人为除非非僧,请出师尊傀儡生。并邀得漱石生等至江南,共破金山寺,斩非非僧。后徐鸣皋等人身陷宁王府,为傀儡生用剑术救出。明武宗召见徐鸣皋等人授与官职,随王守仁平定宁王宸濠之乱,捕宸濠凌迟处死。小说写明正德间平宁王乱,不重史实,主要描写几位剑仙以及徐鸣皋等英雄与宁王手下恶将、妖道的争斗,这些剑仙能升空飞行,吐剑杀人,知晓未来,起死回生,然形象浮泛苍白,失之荒诞。有光绪三十四年(1908)上海书局石印本,有图十二幅。近有199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十大古典公案侠义小说》本。
-
说唐后传
《作者:如莲居士》又名《绣像说唐演义后传》、 《绣像后唐全传》。章回小说。题“鸳湖渔叟校 订”。八卷五十五回。书叙唐代罗通扫北,薛仁 贵征东事。北番狼主遣使者挑战,唐太宗御驾 亲征。不料为屠炉公主设空城计,困于木杨城。 程咬金突围,回朝求救。罗成之子罗通,比武夺 魁,为二路扫北元帅。途中被屠炉公主强逼招 亲,乃得屠炉公主相助,大胜番兵。后高丽国又 挑衅,太宗再次御驾亲征,薛仁贵英勇善战立 功甚多,却为张士贵女婿何宗宪冒领。张士贵 妄图篡位称帝,薛仁贵根据徐茂功锦囊妙计, 擒获张士贵。后薛仁贵挂帅大破番兵,高丽国 王投降,遂班师回朝,受封平辽王。书中多写仙 人、法宝及妖魔。孙楷第认为此书系根据《隋唐 两朝志传》第七十至九十八回,演为罗通扫北、 薛仁贵征东二事,较《说唐前传》尤为荒诞。坊 间多有将一书分为两截,成《说唐小英雄传》十 六回,《说唐薛家府传》四十二回。有乾隆三年 (1738)姑苏缘慎堂藏板本、乾隆三十三年鸳湖 最乐堂发兑本等。
-
说呼全传
《作者:佚名》小说。清“半闲居士、学圃主人同阅。”卷七、卷八改题“培杏居士、学圃主人同阅”,卷九改题“半痴道人戏编,笔耕老叟加点”。作者无考。十二卷四十回。书叙宋仁宗时,忠孝王呼必显之子呼守勇、呼守信,因右丞相庞集之子庞黑虎强抢民女,将他打伤致死。庞集为了报仇。献女媚君王,呼家遭满门抄斩,死三百余口,仅守勇、守信逃亡。呼守勇得包拯庇护,乔装成绣女闯过刀兵关,得退归林下的王汝南,妻之以女王金莲。后又逃去属金莲生子取名延庆,长大后至新唐国寻父。后呼守勇被民女凤姑及山寨大王赵虎臣夫妇相救,击败追兵,并与凤姑结婚。呼延信自太华进香到太行山叩见佘太君,得杨家将救护,来到西羌,与定天山寨主女儿齐月娥擂台结情,配为夫妻。后呼延庆长大,母子偕同去新唐国寻守勇,路过西差与月娥相认,呼必显显圣嘱儿辈赴京上坟。呼守信即携侄儿延庆与儿子延龙、延豹扮作乞儿到京上坟,见呼王坟石碑上写着“奉旨剿除反贼呼必显狱囚坟”,便将碑打碎,口骂庞妃,庞集将呼延庆拿获,绑赴法场,幸被包拯得机放走。其时凤姑所生碧桃、梅仙二女亦来上坟,一家相认。后得复仇,庞妃想借机杀害养在八王府内的太子,得碧桃姊妹相救,被留八王府中。呼延庆投新唐拜见父亲守勇及异母兄弟延寿,值狼主比武招亲,被招为驸马。后与庞军大战得胜,入京见八王陈情,八王代呼面君,仁宗听八王与包拯之奏,缢死庞妃,革去庞集官职,召呼家将上殿,降旨加恩,重建功臣府,祭坟慰忠魂。庞集亦被呼延庆枭首伸冤雪恨。有乾隆己亥(1779)全阊书业堂刊大字本,又乙亥宝仁堂本、嘉庆乙亥(1815)全阊书业堂翻刻本。
-
小五义
《作者:石玉昆》一名《忠烈小五义》,侠义小说,一百二十四回。为《三侠五义》续书。此书作者说法有三。其一,刻书人文光楼主“序”说,此书为“石先生原稿”。其二,谭正璧认为“原稿的述作者固是石玉昆,但刊刻本已经过别人的重编或修订”(见《论小五义》)。鲁迅也说:“序虽云二书皆石玉昆旧本”,“疑草创或出一人,润色则由众手”(见《中国小说史略》)。其三,知非子《小五义辨》说:“前套《忠烈义侠传》与余所得石玉昆原稿详尽不同,人名稍异,知非出于一人之手。”叙《三侠五义》中人物后人卢珍、韩天锦、徐良、白芸生、艾虎等除暴安良故事。思想内容与《三侠五义》相近,结构更松散。有光绪十六年(1890)北京文光楼刻本、上海申报馆印本。
-
大八义
《作者:佚名》北宋哲宗年间,三月三日扬州召开群雄会,宋士公携师弟献艺贺号重振八卦门,赵华阳“酒雨箭”打张贺巧得“戒淫花”;奸相蔡京的叔父、山东青风寨寨主蔡啸天赴扬州杀官夺印,关帝庙八义大战蔡啸天,左云鹏救徒出险,剑斩杀父仇人;南清宫八千岁丢失冠袍带履,蔡京、童贯陷罪于八义,八卦门传人皇姑赵品娟力主八义戴罪寻宝、捉贼完案;八义赴山东两探大虎滩吞龙套口,败在盗宝人“金花太岁”濮连手下;“穿山赛野龙”石禄帮助八义三打大虎滩,双铲战双铎,力拔“铁魔掌”;濮连携宝逃逸;八义寻踪追奔太湖中山寨,施巧计攻山破寨,捕获濮连的叔父濮继宗;濮连为救其叔,啸众苏州府劫牢反狱;八义追袭贼人至陕西红花沟,观音殿和尚法铎为贼利用,屡向八义发难;八义夜袭红花沟,赵华阳施展奇功夺宝;赵品娟义会群侠,辨识假冠袍带履;八义友人鲁清设调虎离山计。二月二霍俊堂于霍家集摆擂招婿,霍家集上鲁清火烧濮连胞弟濮铎,左云鹏之母上官萍松树林掷松塔擒拿濮连;八义解凶犯进京,汴梁城石禄怒打蔡京;真宝被流转山东,八义直逼大梁口;大梁口寨主“金刀”武晓誓死不交真宝,双方恶战伤亡惨重,武晓剖腹自戕。八义金盆洗手,退出武林。
-
剪灯新话
《作者:瞿佑》明代传奇体短篇文言小说集。4卷22篇。瞿佑著。作者在洪武十一年(1378)的自序中说,本书“凡四十卷”。现存明成化间刊本为4卷,明人高儒《百川书志》第六“史部·小史”著录为4卷,附录1卷。日本庆长、元和间有刊本。上海华通书局1931年曾出版排印;1935年郑振铎编辑的《世界文库》收入《剪灯新话》和《剪灯余话》。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据《世界文库》重新排印,又据《古今图书集成》等书补辑为22篇。在22篇作品中,有二分之一是抒写青年男女爱情的小说。象《金凤钗记》、《联芳楼记》、《牡丹灯记》、《爱卿传》、《翠翠传》《绿衣人传》、《渭塘奇遇记》、《秋香亭记》、《寄梅记》等。在这些篇章中刻画了一系列品德情操高尚,色貌才艺超凡,对爱情坚贞不渝的普通女性的形象,另有些篇章模写了当时文人的种种心态,象《水宫庆会录》等。也有些篇章借助幻化鬼神的超然境界,发泄作者对现实的愤懑之情。《剪灯新话》常常以元末明初的战乱为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诗词与散文相间,诗词成为连缀情节,刻划人物不可少的部分。语言清新秀丽。
-
薛仁贵征东
《作者:如莲居士》《薛仁贵征东》是我国著名的通俗小说之一,讲述了唐代杰出的英雄人物薛仁贵的故事。全书采用章回体形式,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值得一读。内容大致以薛仁贵的生平为经线,以他征东的事迹为纬线。薛仁贵本来是一介平民,应募投军,被埋没在火头军中,虽屡立奇功,但是他所有的功劳,却被奸臣张士贵的女婿何宗宪冒领去了。后来经元帅尉迟恭侦查了很多次,才水落石出。因此,张士贵被治罪,他被封为平辽王,征东的故事就告一段落。《薛仁贵征东》虽不免涉及神怪,但是优点却不少,尤其是对几个主要人物的刻画,相当成功,如写尉迟恭的忠勇、程咬金的莽撞、薛仁贵的武功才智,都很突出。尤其是写柳金花因赠衣?累,后来牺牲一切,破除阶级观念,跟薛仁贵在破窑成亲,即是对当时中国传统婚姻制度的一种反抗,尤其难得。
-
禅真后史
《作者:方汝浩》章回小说。明方汝浩著。十卷 六十回。书接《禅真逸史》,叙卢溪秀士瞿天民 为一坐怀不乱的君子,晚年得子瞿琰,生有异 象,但屡受长嫂张氏暗算,其父不得已而送至 友侄、刺史刘仁轨家寄养。在刘家得僧人传授 异术。唐高宗时在协助刘仁轨平定番酋作乱中 立功,除授东部司理。瞿琰一生做了一番惊天 动地的事业,除奸诛怪,驱疫赈灾,做到大理寺 少卿。武后时又为朝廷招抚巨寇,击退突厥进 犯,升为兵马大元帅,受到武后钟爱,欲再升擢 为兵部左侍郎,瞿疾辞归省,云游四方,继续为 民惩治贪官污吏,治病救难。最后得昔年所遇 老僧指点,并吞服四粒仙丸而大彻大悟,飞升 上界。原来老僧即前书之林澹然,瞿琰即其徒 薛举。此次投胎为生,为补前生功德,令其圆 满。有明峥霄馆刊本,钱塘金衙刻本,题“清溪 道人编次”。首有崇祯二年(1629)翠娱阁主人 陆云龙序。清代另有五十三回刊本,系据此书删去七回而成。1988年齐鲁书社据六十回本标点出版,略有删节。
-
市声
《作者:姬文》章回小说。近代姬文著。二卷三十六回。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上海为背景,集中叙述了晚清工商界情景,表现了工商业者的生活及心态。书叙浙江鄞县巨商华达泉,欲与洋商争雄,挟资百万,在沪开公司,因用人不当,破产回乡。扬州豪商李伯正,亦立志与洋商相抗,自开茧行、织绸厂,又与铁厂老板范慕蠡合股办厂,因政府腐败,洋货倾销,亦连年折本。刘浩三留学归国,为李伯正改造织绸厂,在范慕蠡处办工艺学堂,用先进科技造就技工。中国工商两界联合,终使洋货几无市场。书中不仅写了有志之士热心创办实业,振兴民族工业的豪举,而且着力揭露工商界种种卑鄙龌龊、尔虞我诈行径。为晚清仅有的一部以工商界为题材的小说,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发表了广泛的见解,有相当正确的议论,充满忧国忧民的热情,不失为一部较好的作品。初载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月至次年三月《绣像小说》第四十三至七十二期,二十五回未完。光绪三十四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全本。另有1958年上海文化出版社标点注释本、1984年台北广雅出版有限公司印行《晚清小说大系》本。
-
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作者蒲松龄。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生于书香世家, 自幼清贫颖异,文名籍籍,但屡试不第。除三十一岁时一度为宝应县令孙蕙幕外,一生都在缙绅家设帐教学,七十一岁始成“岁贡生。”长期的塾师生活使作者得以深入下层,体会人民疾苦,反映人民要求,著有小说、文集、俚曲、诗、词、杂著等数百万字。此编为蒲氏代表作,成书于康熙十八年(1719),全书共490余篇。其故事大多采取民间传说及野史佚闻,内容多写孤鬼怪异之事,作者自称“集腋成裘,妄续幽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借鬼狐世界以反映或影射人间生活和社会现实。现存版本主要有:手稿本,仅存上半部;乾隆十六年历城张希杰《铸雪斋钞本聊斋志异》,分十二卷,有目四百八十八篇;乾隆三十一年青柯亭刻本,为现存最早刻本,即一般通行本底本,分十六卷,四百余篇,但篇目并不完全。1962年中华书局会校会注会评本采录最为完备,计四百九十一篇。
-
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纪昀》笔记小说集。清纪昀作。昀于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间陆续写成《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杂录》五种,嘉庆五年始由其门人盛时彦合刊,定名为《阅微草堂笔记五种》,共二十四卷。内容多写鬼怪神异故事,间杂考辨,于宋代道学时有排击;有许多封建道德说教。在体裁上极力模仿晋宋笔记小说,尚质黜华,记事简要,有意和《聊斋志异》对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在当时文坛影响很大。有《清代笔记丛刊》本、《笔记小说大观》本和中华图书馆石印本等。近有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
清朝三百年艳史演义
《作者:费只园》又名《话说清朝秘闻艳史》本书以叙述仕女的孝义节烈、艺术方技等“艳迹”,反映清三百年的兴衰变化。从陈圆圆、李香君、董小宛写起,生动地描述了柳如是泪洒虞山、十三妹为父昭冤、吕四娘誓报家仇、醋海风波贝子恋凤英、香消玉碎乾隆器香妃、赛金花重温旧梦,小凤仙恸器情人等等,直写到瑾妃归葬西陵结束全书。书中不乏巾帼英雄、宫中秀女、贞孝烈妇、诗词才女。作者虽以史笔叙事,言简意赅,但其间男欢女爱的描写也淋漓尽致,生花之笔目不暇接,或庄或谐,悦醒心。这是本通俗历史读物。本书主要深刻描写了清朝帝王的感情世界,并对宫闱生活做了细致的刻画。本书取材于正史、野史和民间传说,既有助于读者了解清朝深宫官地的帝王生活,也对读者熟知清朝的历史线索大有帮助。
猜你喜欢的书
复活
长篇小说。写于1889—1899年。生在牛棚,三岁时母亲死后即成了地主“半养女、半家奴”的玛丝洛娃,刚长大成人就遭贵族少爷聂赫留朵夫的践踏遗弃,沦为娼妓,最后蒙冤进狱并被判刑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自私堕落的聂赫留朵夫后来在法庭上同玛丝洛娃相遇,深受触动,开始了“灵魂大扫除”,为营救玛丝洛娃出火坑而奔走,在一切努力失败后,又决定和玛丝洛娃一起去流放。玛丝洛娃受“忏悔”后的聂赫留朵夫的精神的感召,终又“更深深地爱上他”。小说以单线条的明快结构,通过男女主人公的复杂经历,描绘了农奴制度改革后俄国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撕下了贵族资产阶级的“一切假面具”。作者通过极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强烈控诉从外省到首都,从地方到中央,整个俄罗斯帝国,包括它的国家机器、官方教会、社会制度、经济基础和伦理道德,已经成了囚禁和残害人民的监狱。但也正是在这部小说中,托尔斯泰思想和艺术上的矛盾和局限性,也得到最充分的表现。他谴责地主资产阶级的暴力,同时也否定革命的暴力,并且歪曲革命者的形象;他反对官方教会,却又鼓吹“清洗过的新宗教”,用一种“精制的新毒药来麻醉被压迫群众”;他不赞成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制,但没有“去反对地主土地占有制和它的政权工具,即君主政体”,幻想“好老爷”发善心,把土地“恩赐”给农民;鼓吹“饶恕一切人”、“爱敌人”等的基督教“博爱”宣传也比以前更加浓重。在艺术上,托尔斯泰通过复杂的心理过程表现人物精神世界的独特技巧,在《复活》中达到十分精致、高超的程度,语言也较以前质朴多了;但他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人性”和“兽性”的荒诞观点,却使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的形象在小说后半部苍白无力。《复活》中冗长道德说教和大量抄引《福音书》,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长篇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连它的结构有时也遭到明显的破坏。
易经古本
廖平撰。一卷。《新订六译馆丛书》本。廖氏认为:“《易》古本非反复系辞,则‘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之道不能显明,失《易》周流不居之旨。”因著是书,以推衍之。书中首先引《系辞传》“《易》之为书也”三节、“《易》之兴也”二节、“书不尽言”二节,以为序例。其次以《乾》、《坤》、《坎》、《离》、《颐》、《中孚》、《大过》、《小过》等八错卦,皆三爻反复为六爻,一卦自为一图;其余五十六综卦,则六爻反复系辞,每二卦合为一图,共计三十六图。最后再将《乾》、《坤》等八错卦分立八图,以见八卦自综之义;又合为四图,以见连反错综之法。按廖氏运用此类图式,表明六十四卦所以反易、不反、变易及错综诸义,图解明显,足资考览。但前代学者所言“《易经》古本”,皆指《汉书·艺文志》“十二篇”旧次第,未有以“错综”诸图当“古本”者。故廖氏此书立名实未切当。书中又言:“合上下经诸卦,有顺逆两读,而每卦又有顺逆两读之法。上经主内,顺行,每卦当由初而上,旧读不误;下经逆行,主外,每卦当由上而初。”黄寿祺先生《易学群书平议》指出:“此说昔儒所无,亦无甚确切之义据,则未免故为新说以矜奇立异矣。”【此书有大量图片,需下载图片才能阅读!】
上清骨髓灵文鬼律
上清骨髓灵文鬼律,原题饶洞天定正,邓有功重编。二人皆为北宋天心派道士。原书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戒律类。全书收载上天「驱邪院」法律科仪一百二十余条,据称皆仿「国家法律」而定。三卷内容概略如下:上卷载「鬼律」六十三条,皆为约束神兵将吏、城隍社令、龙神树神,亡魂妖祟等鬼神之法律。凡有徇私失职,传奏误时,危害人民者,皆按律处罚,轻则杖徙流放,重则灭形处死。 卷中载「玉格」十六条,乃上天驱邪院法官受职、行法、传付之规则。 卷下载「仪」三十六条,乃行天心正法之威仪;「式」十二条,乃上天驱邪院行法所用之各种款式,如印式、步罡咒诀式、誓神将文、正法榜式、补驱邪院官告式等等。
春明外史
现代长篇小说。张恨水著。原载1924年4月 12日至1929年1月24日北平《世界日报》副刊《明珠》。上海世界书局1930年5月出版单行本。收《后序》1篇。小说以“报人”杨杏园的恋爱史为情节主干,展示了军阀时代北京纷纭的人生画面。杨杏园旅居北京5年,仍孤身一人。后结识了妓女梨云,两人情投意合。当梨云病势沉重,被鸨母送往小屋时,杏园尽心服侍。在梨云去世后,杏园又将她当未婚妻殓葬。其后,杏园在朋友剑尘家又认识了女士冬青。从此,两人时有诗文酬作,感情日深。杏园意欲与冬青永结良缘,然冬青因身患暗疾,自知薄命,故不得不在手绢上血书“我不负君”,愿以兄妹相称,并决心促成杏园与她的女友史科莲的婚事。杏园倍感冬青的深情厚谊,良苦用心,但仍表示非冬青不娶。在杏园病危之际,冬青突然赶到,执手相对,难受万分。杏园口授七绝4首,字字血泪。他又挣扎着写了两副自挽联后,便投笔死去。冬青也哭得晕倒于地。作者在《后序》中说:“予书既成,凡予同世之人,得读予书而悦之,无论识与不识,皆引予为友,予已慰矣。”
明道编
明学者黄绾撰。黄绾(1480~1554),字宗贤,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早年宗程朱理学,后转向王阳明心学,晚年又批评王学。其子黄承德将其所撰《久庵日录》八卷与学生听讲所记《习业录》四卷合并为十二卷,总名《明道编》。今存《明道编》系他晚年所写的《久庵日录》中之六卷,其余大多散佚。黄绾认为,人的私情乃“天性人情之真”,喜怒哀乐之情出于人性之自然,“盖忿懥、恐惧,好乐,忧患皆人情之所有”(同上书,卷一)。书中叙述了他由相信宋儒到信仰王守仁,晚年又 背叛王学,对致良知说展开批判的过程。书中论治学、论修养、论时弊,亲切平实,语多剀切。有清刻本,中华书局标点本。
天界觉浪盛禅师全录
三十三卷,别录一卷。明·觉浪道盛撰,大成、大峻、大状、大浩等编。清·康熙十九年(1680)刊。又称《天界觉浪禅师全录》。收录在《嘉兴藏》(新文丰版)第三十四册、《禅宗全书》第五十九册。觉浪道盛另撰有一部十二卷本的《天界觉浪禅师语录》。两书相较,本书实为结集道盛一生语录、小参、法语、偈颂之大成者。本书卷首收兴翱赵㟲等十五篇序,卷一至卷五收所住诸刹的上堂语,卷六收小参,卷七收示众,卷八收普说,卷九收茶筵法语,卷十收法语,卷十一收机缘,卷十二收颂古,卷十三收源流赞,卷十四收赞、佛事,卷十五收偈,卷十六收附载,卷十七收塔铭,卷十八收诗,卷十九至卷二十收论,卷二十一至卷二十二收序,卷二十三收记,卷二十四至卷二十六收说,卷二十七收书札,卷二十八收题跋,卷二十九至卷三十三收杂记,卷三十四是别录,收杂录《杖门随集》二卷。本书卷十有〈洞宗标正〉,以及关于五位说的详细记述与〈五位颂),颇能传达曹洞宗的禅风。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