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佑

- 姓名:瞿佑
- 别名:字宗吉,号存斋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钱塘(浙江杭州)人
- 出生日期:1347
- 逝世日期:1433
- 民族族群:
瞿佑(1347-1433)明代诗文作家,小说作家。字宗吉,号存斋。钱塘(浙江杭州)人。年少时颇有诗名。当时著名诗人杨维桢至钱塘,年方14岁的瞿佑见杨的《香奁八题》,即席奉和,俊语叠出,受到杨维桢的赏识,袖其稿而去。他与当地文人凌彦翀是忘年交,彦翀曾作咏梅词[霜天晓角]、咏柳词[柳梢春]各100首,号“梅柳争春”,瞿佑一日之内全部作和,凌彦翀惊叹不已,呼瞿佑为“小友”。洪武期间,由贡士授仁和训导,历任浙江临安教谕、河南宜阳训导,后升任周王府长史。永乐时,因作诗获罪,谪戍保安10年。洪熙元年(1425)遇赦放还,在英国公家主家塾3年,放归卒。著作甚丰,有《剪灯新话》、《香台集》、《咏物诗》、《存斋遗稿》、《乐府遗音》、《归田诗话》等,但不少已经亡佚。
《剪灯新话》是一部传奇小说集,主要叙述灵怪、艳情之类的故事,有的篇章表现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主的愿望,从侧面反映了元末战乱给人民带来的不幸遭遇。如《翠翠传》中的金定和刘翠翠本来是自主择婚、过着美满生活的恩爱夫妻,但战乱拆散了他们,刘翠翠成为李将军的宠妾,金定为了访妻,备经险阻,到了李将军处,还只能以兄妹相认,最后双双殉情而死。小说写得凄厉动人。《修文舍人传》通过阴间和阳世的对比,抨击了人间官府“可以贿赂而通,可以门第而进,可以外貌而滥充,可以虚名而躐取”的腐败现象,也表现了对冥司用人能“必当其才,必称其职”的向往,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现实的讽刺。《绿衣人传》通过女鬼的控诉,指责了权相贾似道残忍暴虐的罪行,也反映了达官贵人的姬妾们的悲惨命运。由于作者有明确的“劝善惩恶”的目的,所以书中有不少因果报应的思想。他的传奇小说,故事情节曲折,文笔明净清新,富有感人的艺术力量。但作者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华,人物答问,诗词动辄盈篇,反而破坏了传奇小说的结构,显得枝蔓。
瞿佑诗歌也多是风情绮丽之作,如《安荣美人行》、《美人画眉歌》、《阿娇金屋》、《师师檀板》等,都是组织工丽、类似温庭筠风格的诗篇,抒写的感情较为软熟轻浮。他的咏古诗,还有些兴寄。如《故宫人》的结尾,诗人发出的“往事兴亡谁与论,亭亭白塔镇愁魂。惟有栖霞岭头树,至今犹说岳王坟”的感慨,就寄寓着对误国者的谴责。他的《归田诗话》,类似笔记,似是留滞戍所保安时所作,释还后整理成帙。有一定价值,但所见较浅,考记亦疏。
他也能词。有一些词描绘景物,较为清新可诵。如[摸鱼儿]《苏堤春晓》在“苏堤十里笼春晓,山色空濛难认”的背景下,突出“风渐顺,忽听得,鸣榔惊起沙鸥阵”这样场景,很有些诗情画意。瞿佑的词作在明词史上占有一个较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的书
环绕月球
《环绕月球》(Autour de la Lune)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为《从地球到月球》的续集。全书共由一篇序和23章正文组成。巴比康、尼却尔和米歇尔·阿当于一八六XX年十二月一日乘巴尔的摩大炮俱乐部发射的那颗炮弹,到月球去探险,由于途中遇见一颗在太空游荡的火流星,它的引力使炮弹逸出轨道,无法抵达月球。三位旅行家对自己的危险处境置之度外,却仔细地观测月球的面貌,并做了笔记。他们乘坐的炮弹因本身的速度太大,最后飞往月球和地球引力相等的死寂点的另一边,向地球降落,坠入太平洋。三位旅行家被一艘军舰救起,并受到美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陆士衡集
西晋陆机撰。机字士衡,故名。原集久佚。南宋庆元间徐民瞻将机与其弟云所作诗文汇刻为《晋二俊集》,明正德间陆元大据以翻刻。又有明汪七贤刻本。士衡集10卷,凡赋4卷,诗、乐府3卷,杂著一卷,文2卷。杂著中有《演连珠》50首。别有明薛应旂刻7卷本,张溥刻《陆平原集》2卷本等。清钱培名辑《小万卷楼丛书》本附有札记1卷。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陆机集》,较通行。诗注本有今人撰《陆士衡诗注》,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机诗弘丽妍赡,但骨气不足。
井观琐言
明代笔记。3卷。郑瑗撰。郑瑗字仲璧,莆田(今属福建)人。成化十七年(1481)进士,官至南京礼部郎中。该笔记在考证上尚有可取之处,恰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说:“其书大抵皆考辨故实,品骘古今,颇能有所发明。如论王柏改经之非,斥《纲目》发明书法考异之曲说,辨李匡又《资暇集》解律令之误,驳史伯璿《管窥外编》言天地之自相抵牾,又摘胡三省《通鉴注》所未备。又引《宋书·柳元景传》,证魏崔浩因有异图被诛,特假史事为名,所论亦有根据。在明人说部中,尚称典核。”不过,他论文较为保守。文中竟这样贬低司马迁《史记》:“《左传》法度森严,辞气古雅而整暇不迫,马迁才豪,故叙事无伦理,又杂以俚语,不可为训。”说明他不懂文章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此外,他对明初诸家散文的评述,虽不尽妥当,但也可供治明代散文发展者参考。该笔记有《四库全书》本。
作义要诀
文论。元倪士毅撰。一卷。士毅字仲宏,歙县(今属安徽)人。约元文宗至顺初前后在世。著有《重订四书辑释》。此书讲述经义体例,多关乎文章之写作要领。主张“第一要识得道理透彻,第二要识得经文本指分晓,第三要识得古今治乱安危之大体。”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定以经义试士制度,蒙古崛起后,元太宗接受耶律楚材建议,效法宋制,亦以经义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酌议其实施规则,延祐二年(1315)科举复行,乃实行之。
道德悬解
二卷。清黄元御撰。先人诸家为《道德经》作注,或以养生家言,或以儒、道家言,或以杂家言释解经文。黄元御作《道德经悬解》,多以养生家言训释《老子》。但其书使原文章次多有变更,字句亦多有窜乱。故《四库提要》讽其书 “谓 ‘改本老子’ 可也。”后世对此书颇不为重。传本也极少。《四库提要》据周永年家藏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全一卷(或二卷)。略称问佛决疑经。今收于卍续藏第八十七册。内容叙述佛于灵山时,拈花微笑而付嘱大迦叶禅法之事。计有二十四品。本经不见载于诸经录,唯见于宋人传闻,或疑为我国后代所伪作者,今所存系东传日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