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昆

石玉昆
  • 姓名:石玉昆
  • 别名:字振之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天津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石玉昆,字振之。天津人。生卒年不详,其生年一说为1800年,一说为1830年,有待新材料确证。道光至同治年间(一说咸丰年间,一说道光年间),在北京以说书为业,曾一度为礼王府供奉。以自编自演《龙图公案》(又名《包公案》)闻名京都,说唱技艺之高超,倾动一时。金梯云《子弟书·咏石玉昆》谓其:“高抬身价本超群,压倒江湖无业民。惊动公卿夸绝调,流传市井效眉颦。编来宋代包公案,成就当时石玉昆。是谁拜赠先生号?直比谈经绛帐人。”其曾于闭关多年之杂耍场中说书,场地虽破旧不堪,然门庭若市,座无虚席,“红牌斜挑破园门,多人出入如蜂拥”,“一望院中车卸满,到棚内遍观茶座过千人”(同上)。其说唱技艺引人入胜:“他款定三弦如施号令,满堂中万籁俱寂,鸦雀无闻。但显他指法玲珑嗓音嘹亮,形容潇洒字句清新。令诸公一字一夸一句一赞,合心同悦众口同音。”“恨不能进身承受先生宠,意欣欣替他得意自己也提神。”(同上)又据富察贵庆《知了义斋诗钞》记载,石玉昆傲视王侯,不慕名利:“性孤僻,游市肆间,王公招之不至。”“大笠飘飘野鹤群,为底朱门无履迹。”其代表作品《龙图公案》,后经人记录、整理,分别成为章回小说《龙图耳录》和《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别名《七侠五义》),后者被誉为侠义公案小说的压卷之作,久传不衰。此外,其所创唱腔,后来成为著名的杂牌曲子之一,人称“石派书”或“石韵书”。生平事迹见赵景深《银字集·关于石玉昆》(1946年3月永祥印书馆出版)、李家瑞《从石玉昆的〈龙图公案〉说到〈三侠五义〉》(《文学季刊》第二期)、阿英《小说二谈·关于石玉昆》(1958年5月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河北省历代著名作家传略编写组《石玉昆及其〈三侠五义〉》(《河北文学》1961年第4期)。

猜你喜欢的书

襄陵文集

襄陵文集

又名《襄陵集》。文别集。宋许翰著。十二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襄陵集》二十四卷,《宋史·艺文志》著录《襄陵文集》二十二卷,均佚。此乃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与《历代名臣奏议》中辑出。卷一至四为制表等,卷六至八为论、状,卷九、一○为书跋祭文,卷一一、一二为墓志。翰尝自谓“作为歌诗,扬厉德业”(《谢元城刘待制举文章典丽可备著述科启》),李纲亦称其“金石铿锵,诗句清也”(《祭许崧老文》),而今集中则无诗,则其诗已散佚殆尽。又《宋史·忠义传》称翰曾为陈东、欧阳澈“著哀词”,其文今尚见于《欧阳修撰集》卷七。集中失收,可据补。今传仅《四库全书》本。现存《永乐大典》录此集二十二条,其中有三条馆臣未收,见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谐铎

谐铎

文言小说集。 清沈起凤(1741—1805前后)撰,参见附录小传。全书十二卷一百二十二篇,约在乾隆四十五至五十五年(1780—1790)这十年间陆续写成。乾隆五十五年由其门生胡文水出资付刻。又有《续谐铎》,今残存不到十篇。作者痛感社会的黑暗,人世的险恶,在《谐铎》中锋芒毕露的是强烈的现实批判性、警策性,如《棺中鬼手》篇,对贪官污吏进行了嘲讽;《桃夭村》篇,揭露了当时社会贿赂公行、是非颠倒的现象;《村姬毒舌》篇,讥弄了新科状元以财势诱人的丑态。每篇故事,非神即鬼,非精即怪,作者借题发挥,对于社会病态的解剖,人情世态的揭露,寓庄于谐,言简意深,颇具功力。再加上故事短小精焊,文字简练生动,大量运用夸张、对比、不协调、故意出错、轻重倒置、谐音等俳谐手法,写出了一篇篇以谐入铎、寓庄于谐的作品,使本书在当时社会就得以广泛流传。《青灯轩快谭》评说:“《谐译》一书,《聊斋》以外,罕有匹者。”

凤城琐录

凤城琐录

边疆地理著作。清博明撰。一卷。博明字希哲,一字晰斋,蒙古镶蓝旗人,姓博尔济古特氏。乾隆进士。历官兵备道、兵部员外郎。著有《西斋偶得》等。是书为博明乾隆间任官凤凰城(今属辽宁)时所作,约八千七百字。记事止于乾隆十一年(1746)。全书不分门目,对凤凰城清代所设边栅及边门台站的记载,中、朝人民在鸭绿江友好贸易的记载较他书翔实。另外,对鸭绿江特产哈什蚂、拉蛄等乃至山中虎鹿禽鸟、野果山蒿等均有记述。书末附“朝鲜轶事”,主记朝鲜府州县设置、王位承袭以及中朝使者往来。是为凤城传世最早的方志。有《西斋三种》本, 《辽海丛书》本。

易经通注

易经通注

九卷,清傅以渐、曹本荣等著。 此书是顺治十三年(1656年)十二月,傅以渐、曹本荣等奉诏而作。于十五年(1658年)完成。顺治诏书称:“自魏王弼、唐孔颖达有注与正义,宋程颐有传、朱熹有《本义》出,学者宗之。明永乐间,命儒臣合元以前诸儒之说,汇为《大全》,皆于《易》。首载顺治十三年十月十五日谕旨,次载顺治十五年十月傅以渐等进书表,则是书完成于1656年至1658年间。次为傅以渐序文,略谓明永乐年间,官修《周易大全》综合元代以前诸儒之说汇为一书,虽对易理多所发明,但其中异同互存

沧海遗民剩稿

沧海遗民剩稿

近代诗集。王松著。初版本约刻于民国初年。1959年6月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重新出版。卷首有刘承干《序》、吴曾祺《序》、施士洁《序》、邱菽园《序》、郑家珍《序》、陈槐庭《序》、作者《自序》及王瑶京等人题词。卷后附林纾《跋》、连横《跋》以及连横《王处士友竹先生五旬寿序》、施耐公《友竹居士五十寿序》、邱菽园《笔记一则》、丘逢甲《题沧海遗民<台阳诗话>》、林纾《酬台湾王隐君友竹见赠长句》、邱菽园《遗民王友竹君生圹表》、编者周宪文《后记》等。该书收诗集两种:一题《如此江山楼诗存》,录诗127首,作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一题《四香楼少作附存》,录诗35首,为作者青少年时期之作。林纾《跋》称其诗“骨力清健,仿佛陈简斋”。尤其《如此江山楼诗存》因作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故充满爱国之情。

一髻尊陀罗尼经

一髻尊陀罗尼经

全一卷。唐朝不空译。略称一髻尊经。现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本经首述持诵真言之十种利益及四种果报,次说三种陀罗尼、七日作坛灌顶法、坛法、护摩、根本印等,并详载结界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