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宝典

  • 俱舍论颂疏记

    俱舍论颂疏记

    《作者:遁麟俱舍论颂疏记,二十九卷,唐遁麟述,内题无论字。

  • 异部宗轮论疏述记

    异部宗轮论疏述记

    《作者:窥基唐窥基著。一卷。对《异部宗轮论》的注释。在关于小乘二十部派历史和教义的释文中,引用不少资料,对研究部派佛教有重要价值。作者在序中说:“今我亲教三藏法师玄奘,以大唐龙朔二年七月十四日于玉华宫庆福殿重译斯本(指《异部宗轮论》)。基虚簉译僚,谬参资列,随翻受旨,编为《述记》。”可见其内容直接来自玄奘传授。

  • 顺正理论述文记

    顺正理论述文记

    《作者:佚名顺正理论述文记,卷九、十八,唐元瑜述,畧云正理文记,日本快道题记(卷九),苞跋。

  • 因明入正理论疏前记

    因明入正理论疏前记

    《作者:智周因明入正理论疏前记,三卷,唐智周撰,日本贤敞与后记合序,又云因明论纪衡。简称《前记》。汉传因明著作。在日僧贤敞所作的序中,认为慧沼“虽撰述綦、断,究畅八门要旨”,但“未令于疏文分释,繇旃学者,虚功难以成业者乎,爰濮阳其门人也,覃思研精而考前哲,宗统噩而以彰灼,前后二记重披二因,玄猷妙晓,自他两益。”该著对《大疏》的诠解十分仔细,如对“五明”的提法、“从本为论”问题、八能立过失分类都有专述,特别对因明的论辩学体系,按《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作了系统介绍。对《正理门论》的本颂也有专解。现存于日本《续藏经》第一辑第八十六套第

  • 因明入正理论疏后记

    因明入正理论疏后记

    《作者:智周因明入正理论疏后记,三卷,唐智周撰,下卷不全。简称《后记》。因明著作。是对《前记》的修改和增删。对基疏所解《入论》同喻体“因同品”三字连读一句作详细明白注释,并解释了窥基关于同喻体的问答与关于第二相的问答之区别,即同喻体与因第二相组成方式的差别。关于十四过类疏归属,《后记》中有“如轨法师疏,当广分别也”,它表明十四过类疏应为文轨所撰。

  • 因明入正理论续疏

    因明入正理论续疏

    《作者:慧沼因明入正理论续疏下卷,唐慧沼述,日本藏俊题记,佚名题记,信宪题记。简称《续疏》。因明著作。分上、下卷。唐慧沼续。窥基《大疏》是未成之作,能立不成以下由慧沼补足。南京支那内学院版《续疏》的《校者附记》认为“沼续纂文,乃成足本。故其门人道邑、智周,皆遵以注记,不复区分。迨后另行略本,则从沼疏删订以成之也。”通过答问方式解答大量的问难与异见来疏解《入论》原文。与文轨《庄严疏》所同者有四,破轨疏者亦有四。答难时,有二解者,则以二解并存,即使二解前后矛盾亦不分真似。在举例方面也不无瑕疵。《续疏》作为定稿本比未定稿的基疏简

  • 遗教经论住法记

    遗教经论住法记

    《作者:元照遗教经论住法记,一卷,宋元照述并序,日本祖泰跋,有科文。

  • 遗教经论记

    遗教经论记

    《作者:观复遗教经论记,三卷,宋观复述并序及题记,善服后序,日本淨确题记。

  • 因明入正理论疏

    因明入正理论疏

    《作者:文轨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上,唐文轨述,日本快道题记,缺卷中、下。

  • 因明入正理论疏抄略记

    因明入正理论疏抄略记

    《作者:智周因明入正理论疏抄略记,一卷,唐智周撰,日本胤兼题记,又云因明论疏抄。

  • 因明入正理论解

    因明入正理论解

    《作者:真界因明入正理论解,一卷,明真界集解并跋,冯梦祯序,有科文

  • 因明入正理论集解

    因明入正理论集解

    《作者:王肯堂因明入正理论集解,一卷,明王肯堂集解并序。

  • 因明入正理论直疏

    因明入正理论直疏

    《作者:明昱因明入正理论直疏,一卷,明明昱疏,大善序,相宗八要解第六。

  • 因明入正理论直解

    因明入正理论直解

    《作者:智旭因明入正理论直解,一卷,明智旭述,相宗八要直解第一。

  • 判比量论

    判比量论

    《作者:元晓判比量论,一卷,新罗元晓述,惟存跋文、题记。

  • 三支比量义钞

    三支比量义钞

    《作者:明昱三支比量义钞,一卷,唐玄奘立,宋延寿造,明明昱钞,相宗八要解第七。

  • 真唯识量略解

    真唯识量略解

    《作者:智旭真唯识量略解,一卷,明智旭略解,内题唐玄奘师真唯识量略解,相宗八要直解第六(目录失注)。

  • 肇论疏科

    肇论疏科

    《作者:遵式肇论疏科,一卷,宋遵式排定,前有序科,晓月排定。

  • 夹科肇论序注

    夹科肇论序注

    《作者:佚名夹科肇论序注,一卷,宋晓月注。

  • 注肇论疏

    注肇论疏

    《作者:遵式注肇论疏,六卷,宋遵式述并序。

  • 肇论新疏游刃

    肇论新疏游刃

    《作者:文才肇论新疏游刃,三卷,宋文才述。

  • 肇论略注

    肇论略注

    《作者:德清肇论略注,六卷,明德清述,陈慧达原序节录,明慧浸跋。

  • 物不迁正量证

    物不迁正量证

    《作者:佚名物不迁正量证,一卷,明道衡述,无似道人跋,内题证上有论字。

  • 物不迁正量论

    物不迁正量论

    《作者:镇澄物不迁正量论,二卷,明镇澄著并序,李天麟序。

  • 物不迁论辩解

    物不迁论辩解

    《作者:佚名物不迁论辩解,一卷,明真界解并序,冯梦祯序,袾宏跋,达观跋。

猜你喜欢的书

屏山集

屏山集

诗文别集。一作《屏山文集》、《刘屏山文集》,全称《宋儒刘屏山先生文集》。二十卷。宋刘子翚撰。子翚卒后,嗣子玶幼,文多散佚。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玶搜求、编次其遗文,凡二十卷,胡宪为序。玶复为校订,至孝宗乾道九年癸巳(1173)始成书问世,门人朱熹为跋。《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宋史·艺文志》著录。《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谓“一部,四册”,全。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于翚十二世孙泽为校订重刊,以朱熹《朱子大全集》中的《跋家藏刘病翁遗帖》附于后。宋本已佚,正德本尚存。清德宗光绪十二年(1886),子翚裔孙震之等复为之重刊,王先谦为序。1932年,杨雲为断句,次年,以铅印本问世。卷一收《圣传论》十首,卷二收《维民论》三首,卷三、卷四收《汉书杂论》,卷五收记、序各二篇,卷六收杂著十四篇,卷五收表七首、札子十一首,卷八收启二十二篇,卷九收祭文二篇、墓铭一篇、墓表三篇,卷一○收赋三篇,卷一一至二○收诗六百七十九首、词四首。此为现今通行本。

俏皮话

俏皮话

《俏皮话》,作者署名“趼人”“趼”“趼廛”,标“杂录”。其中部分篇章,最初散见于光绪年间各报刊。后经作者辑录、修订,并加以续写,连载于《月月小说》第1—5号(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十五日至三十三年正月十五日,1906年11月1日—1907年2月27日)、第7号(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十五日,1907年4月27日)、第12—16号(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十五日至三十四年四月,1908年1月18日—5月)、第18—20号(光绪三十四年六月至八月,1908年7月—9月)。凡一百二十六题一百二十七篇,首冠小序一篇。宣统元年(1909)由上海群学社据《月月小说》抽印为单行本。本全集即据《月月小说》连载本加以点校收录。

枕中记

枕中记

唐代传奇小说。1卷。沈既济撰。唐人陈翰《异闻集》已选入本篇,《太平广记》卷82即据以录入,但题作《吕翁》。《文苑英华》卷833引录,文字略有不同。《虞初志》、《唐人说荟》、《唐代丛书》、《龙威秘书》、《无一是斋丛钞》、《说库》、《晋唐小说畅观》、《旧小说》等丛书所收本篇,皆误题作者为唐人李泌。其实唐代李肇《国史补》下、房千里《骰子选格序》(见《唐文粹》卷94),都明确提到沈既济撰《枕中记》,应该是可信的。鲁迅《唐宋传奇集》、汪辟疆《唐人小说》都署为沈既济撰。故事叙一懂神仙术的道士吕翁,在旅舍与邂逅相遇的卢生谈笑。卢生感叹读了书不能为官,只能种地,深为个人遭遇遗憾。吕翁授一磁枕命其睡,当时店主还在蒸黄粱饭。卢生忽觉进入磁枕,数月后娶妻,一年后登进士第,接着升官,并有政绩,出征立战功,官至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被宰相忌妒,造语中伤贬官。3年后被召回,不久成为宰相,又遭同僚陷害,被捕时后悔为官,自杀未遂。数年后又被封为燕国公,5子、10余孙皆为官。卢生为官50余年,富贵至极,年过80而死。忽然醒觉,见店主蒸黄粱饭尚未熟,须臾之间经历一生。于是感慨人生如梦,再拜而去。此种宣扬道家人生观的故事源出于《幽明录》中的“焦湖庙祝”,但那个故事很简略。《太平广记》卷281“樱桃青衣”情节较曲折,但产生时间不一定比本篇早。沈既济把唐代官僚集团的互相倾轧、朝廷对外用兵、士人热衷功名、富贵人家重门第讲享受的种种社会现象浓缩在黄粱一梦中。后代戏曲、小说以黄粱梦为素材者都受本篇影响。它是唐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

居竹轩诗集

居竹轩诗集

四卷。元成廷珪撰。廷珪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生卒年不详。杨州(今属江苏)人。好学不求仕进,唯以吟咏自娱。植竹庭院间,颇有山林意趣。因名其所为居竹轩。此集为其友人刘钦搜辑遗稿所刊。刘钦称廷珪五言诗力求自然,不事雕琢。七言律诗合唐人之体。廷珪与河东张翥为忘年交,其诗言律体制,多得法于翥,而声价亦与翥相似。有明初刊本(藏于南京图书馆)、明嘉靖刻本(藏于北京图书馆)。明万历潘是仁刻宋元四十三家集本,题名《成柳庄诗集》。

二老堂诗话

二老堂诗话

诗话。南宋周必大(1126—1204)撰。一卷。必大有《文忠集》已著录。此编总四十六题,题各成篇,以记诗坛轶事为主,于考释诗句,训字词、明典故、查出处,极见功力。是书为偏重训释词句之诗话。有《历代诗话》本。著于周必大晚年,即南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至嘉泰四年(1204)间,原载其《平园集》中,系后人抄出别行而单独成书。书中以考证为主,每则均有小标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必大学问博洽,又熟于掌故,故所论多主于考证。”实则主于考证也反映了当时诗学的风气。

近代名人轶事录

近代名人轶事录

《近代名人轶事录》,不分卷,作者署名杏坡居士,杏坡居士,民国学者。生卒年不详。生平履历不详。主要记载晚清,民国数十人野史,真实性不详,有一定参考价值。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岳飞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