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集
-
虚斋乐府
《作者:赵以夫》二卷。词别集。宋赵以夫著。以夫号虚斋,因以名集。陶湘《涉园续刻宋金元明本词》有黄丕烈士礼居旧藏《虚斋乐府》上下两卷,词六十七首。前有淳祐九年(1249)赵以夫自序。序谓:“唐以诗鸣者千馀家,词自《花间集》外不多见,而慢词尤不多。我朝太平盛时,柳耆卿、周美成羡为新谱,诸家又增益之,腔调备矣。后之倚其声者,语工则音未必谐,音谐则语未必工,斯其难也。余平时不敢强辑,友朋间相勉属和,随辄弃去。奚子偶于故书中得断稿,又于黄玉泉处传录数十阕,共为一编。余笑曰:文章小技耳,况长短句哉,今老矣,不能为也。”此本末有“临安府棚北睦亲坊陈解元书籍铺刊行”一行,并有顾广圻跋及黄丕烈二跋。陶湘叙录谓:“南宋行都书籍铺,如二陈、尹氏之属,刻唐宋诗及小种说部为多。一时文士虽孙花翁辈改业为词,而未闻雕版。伯宛所刻石屏、梅屋二家外,独此种耳。”另有紫芝漫钞《宋元名家词》本,侯文灿《名家词集十种》本,江标《宋元名家词》本。丁氏善本书室藏鲍以文点勘明钞本。《全宋词》据陶氏涉园景宋本入录。
-
醉翁琴趣外篇
《作者:欧阳修》一作《琴趣外篇》。词别集。6卷。欧阳修著。欧词收入其合集《欧阳文忠公集》者有《近体乐府》3卷,共194首,其中颇杂有他人之作。据《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有宋刊上下卷本。又有南宋闽刻6卷本,南京图书馆藏后三卷残本,另有清初影宋钞本,近人吴昌绶即据以刊入《景印宋金元明词四十种》,较为常见,较《近体乐府》多出66首,然也间杂冯延巳、晏殊、张先诸人词作。据南宋《直斋书录解题》记载,欧词在宋代又结集为《六一词》1卷,国家图书馆藏有南宋4卷本。明代吴讷的《唐宋名贤百家词》收《六一词》4卷,附《乐语》1卷;毛晋汲古阁刊《宋六十名家词》则并作1卷,为《六一词》常见善本,《四库全书》本、《四部备要》本皆据以翻刻刊印。唐圭璋《全宋词》本,共收词240首。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黄畲的《欧阳修词笺》、中国书店2001年出版丘少华的《欧阳修词新释辑评》,对欧词作了笺释评注。
-
水云楼词
《作者:蒋春霖》不分卷,清蒋春霖撰。蒋氏一生穷愁落拓,其词抑郁悲凉,多写离乱行役和身世之感,善于描写孤身行旅的凄凉气氛。如《木兰花慢》(乱霞晴隔浦)、《木兰花慢》(泊秦淮雨霁)、《探芳讯》(大江暮)等。其《凄凉犯》(夜泊万福桥)写道:“平芜黯淡,连鸦阵,危滩时响风叶。夜潮乍起,芦根浪涌,估帆催歇。深杯倦泼。听风激、哀笳乱咽。正遥空、寒星数点,旗影动残雪。谁念荒江外,铁甲生寒,泪花冰结。枕戈梦短,坏云堆、饿鸱啼绝。醉倚貂裘,问知否霜袍冻裂。但平沙,万幕寂寂拥寒月。”这不仅反映了个人遭遇的不耦,也隐含着时代动乱的影子。罪有一些则写得更为直截,如《台城路》则为记事之作,其序云:“金丽生自陵围城出,为述沙洲避雨光景,感成此解。时画角咽秋,灯焰惨绿,如有鬼声在纸上也。”词云:“惊飞燕子魂无定,荒洲坠如残叶。树影疑人,鸮声幻鬼,欹侧春冰途滑。颓云万叠。又雨击寒沙,乱鸣金铁。似引宵程,隔溪磷火乍明灭。江间奔浪怒涌,断笳时隐隐,相和呜咽。野渡舟危,空村草湿,一饭芦中凄绝。孤城雾结。剩网离鸿,怨啼昏月。险梦愁题,杜鹃枝上血。”虽然作者对太平天国起义是否定的,但他对战乱的描绘却是大多数人所能理解和感受的。绢蒋词婉约深至,俊逸流畅,词风近张炎,但比张沉挚凝练。这一点从其造句中也体现出来,如:“罗衣叶叶寒未剪,乱城市一湖深翠。”(《瑶华·败荷》)“一丝吹去,碎剪东风为花瓣,分散春心几许。”(《金缕曲》)“芦边,夜潮骤起,晕波心,月影荡江圆。”(《木兰花慢》)从这些句式都可以看到吴文英对他的影响。
-
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作者:俞陛云》俞陛云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9月出版。唐至宋词总集。此编为其73岁寓北京时所为,曾分别以《唐词选释》、《五代词选释》、《南唐二主词选释》、《宋词选释》为题,先后发表于《同声》杂志(1940)年。1985年9月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合为一册。所选唐词,始于李白,终于无名氏,共23家、词60首;五代词,始于李存勖,终于无名氏,共15家,词183首。宋词,始于陈亚,终于胡浩然,共72家、词666首。全书共得词人120家、词909首。其《唐词选释叙》云:“余为便于初学计,取唐贤之词,循其文而申其意”。《五代词选释叙》云:“择百余调,加以笺释,以申其义而畅其趣。俾初习词者,审其经途,以渐窥其堂奥焉。”是其书为初学词者所设,所以便之者有三:其一,每首词后,必勾玄提要,明其主旨,贯通全意;其二,或引前人品藻语或引本事、词话,以明其词之背景;其三,或作诠释,间有考证。此三者,即编者所言“笺释”之意。
-
宋词赏析
《作者:沈祖棻》古代作品鉴赏著述。沈祖棻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3月出版。全书由两部分组成:“北宋名家词浅释”是一部没有写完的讲课笔记;姜、张两家词札记是从作者手批的四印斋本《双白词》中辑录出来的。前者选出无名氏、范仲淹、张先、晏殊、欧阳修、晏几道、苏轼、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人的某些代表作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作者针对听课者对宋词婉约派的艺术表现手法不易理解的现象,摆脱了某些偏见的束缚,敢于侧重艺术技巧的分析,侧重婉约派的作品。并且各家入选作品的多寡,也主要是针对听课对象的实际学习需要而定的。因此大家如苏轼仅选2首,而柳永、周邦彦则各选7首,使得该书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姜夔词小札”和“张炎词小札”也是从艺术角度对姜、张词作的命意、用典、结构、意境等作了剖析。作者是填词的当行作家,对这些词的分析、鉴赏都融注着作者数十年读词、填词的心得与体验。其中张炎《山中白云》文字,曾用《疆村丛书》本江昱《疏证》校订过,批时择善而从,故与各本有不尽相同之处。
-
宋词三百首笺注
《作者:唐圭璋》词选。上疆村民(朱祖谋)辑,唐圭璋笺注。此书实为朱祖谋与况周颐共同编选,三易其稿,方始成书。此选不分卷,以人编次,依旧例,首列帝王宋徽宗词,末为女流李清照词,其他词人则依时代先后排列。初选宋代词人87家,词作300首,定稿入选宋代词人81家,词作284首。朱氏选词,以浑成为旨归,“大抵宋词专家及其代表作品俱已人录,即次要作家如时彦、周紫芝、韩元吉、袁去华、黄孝迈等所制浑成之作,亦广泛采及,不弃遗珠”(唐圭璋序)。此书本以选择精辟著称,加以唐圭璋的笺注,更风行海内外。唐圭璋笺注,凡词人生平事迹、词作本事、前贤品藻,皆详加笺证。吴梅序谓唐圭璋笺有三大优点:“卷中所录半负盛名,顾如时彦名闻不著,圭璋爬梳遗逸,字里爵秩,粲然具备,其善一也。采录诸词,脍炙人口,诸家评骘,有如散沙,圭璋博收广采,萃于一编,遗事珍闻,足资谈屑,其善二也。疆村所尚,在周、吴二家,故清真录二十二首,君特录二十五首,其义可思也。圭璋汇列宋以后各家之说”,“力破邦彦疏隽少检、梦窗七宝楼台之谰言,其善三也。”唐笺本,上海神州国光社1931年初版,1947年再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修订再版,此后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多次重印。
-
唐宋词选释
《作者:俞平伯》词选。俞平伯辑。此选旨在提供古典文学研究者参考资用,作法与一般普及性选本有所不同。选词面稍宽,想努力体现出词家的风格特色和词的发展途径。如同胡适《词选》,试图用词选来反映词史的进程。书分三卷,上卷唐五代词,选22家95首;中下卷宋词,入选53家164首。中卷题为“宋之一”,下卷题为“宋之二”,相当于北宋和南宋。之所以不分南北宋而分一二,因南渡词人在两宋之际,属前属后每每两可,不易恰当。编者对词史的见解及其选词之宗旨,具见书中《前言》。是书凡三易其稿,1962年初版,名为《唐宋词选》;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易名为《唐宋词选释》。此书不仅注释语辞,亦时或扼要点明词人之作意与作法,颇有特色。
猜你喜欢的书
海语
域外地理著作。明黄衷(1474—1553)撰。三卷。衷字子和,南海(今属广东)人。弘治进士,历官督粮广西、抚云南、至兵部右侍郎。黄氏晚年居家,采访舟师、海贾,集录是编。成书于嘉靖十五年(1536)。约一万三千字。分风俗、物产、畏途、物怪四类,凡四十四目。记述了明代广州与暹罗(今泰国)、满刺加(今马来亚)之间的交通往来,记载了这两个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物产等,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八诀
又名《八法》。一篇。书论。唐代欧阳询撰。是篇主要讲写字之法。“八诀”即是八种谐书点画方法的口诀,其诀为:“‘丶’如高峰之坠石;‘㇂’似长空之初月;一若千里之阵云; ‘丨’如万岁之枯藤; ‘㇂’劲松倒折,落挂石崖;‘乛’如万钧之弩法;‘丿’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丶’一波常三过笔。”此为楷碑基本笔画的总结。基本沿袭《笔阵图》,新意不多。但突出了书法的“中和”之美,所谓“分间布白,勿令偏侧”,“墨淡则伤神彩,绝浓必滞锋毫”,“四面停匀,八边俱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同时也强调了书法追求生命力的表现: “不可头轻尾重,无令左短右长,斜正如人。”体现出唐人尚法的特色。有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标点本。
玉涧杂书
笔记。宋叶梦得(1077—1148)撰。原十卷,存一卷。梦得有《石林燕语》已著录。叶氏见长于文学,一生著述甚丰。收集日常所记典故趣闻而成此集。故其条目内容,既有前人著述,又有叶氏文采。大致可归纳为前人轶事、当代趣闻、叶氏杂感等。叶氏崇拜陶潜、杜甫,述其轶事以隐居避世、同情民间疾苦为主,取材以前人诗文佳句居多。余皆借题发挥,或申述诗文理论,或讲求措词造句,或讨论文章规范。颇能代表宋代一派文风。有《说郛》本,《古今说部丛书》本。
南院国师语录
凡三卷。全称南院国师住山城州龙安山禅林禅寺语录。又作规庵录。日僧规庵祖圆(1261~1313)撰,侍者慧真、妙准等编。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册。辑录禅林禅寺语录、南禅寺语录、太平兴国南禅寺语录、偈颂、敕谥南院国师规庵和尚行状、附录等。
进旨
进旨,一卷,佚名,宋张长继题记,编号二八六四,即本部惠远外传之末段别出。
大乘宝要义论
凡十卷。作者不详。北宋法护、惟净等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系有关大乘教徒实践法门之经说集。初为归敬颂,次论人身难得、胜行难成、正法难闻,故劝人发菩提心,信奉正教。此外,并述及大悲、五种行、在家菩萨行、邪行正行、正法摄受、般若波罗蜜、方便、行愿、信解等法门。本书乃自七十种经典中,择要摘录百数十文而成者。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