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集
-
水云楼词
《作者:蒋春霖》不分卷,清蒋春霖撰。蒋氏一生穷愁落拓,其词抑郁悲凉,多写离乱行役和身世之感,善于描写孤身行旅的凄凉气氛。如《木兰花慢》(乱霞晴隔浦)、《木兰花慢》(泊秦淮雨霁)、《探芳讯》(大江暮)等。其《凄凉犯》(夜泊万福桥)写道:“平芜黯淡,连鸦阵,危滩时响风叶。夜潮乍起,芦根浪涌,估帆催歇。深杯倦泼。听风激、哀笳乱咽。正遥空、寒星数点,旗影动残雪。谁念荒江外,铁甲生寒,泪花冰结。枕戈梦短,坏云堆、饿鸱啼绝。醉倚貂裘,问知否霜袍冻裂。但平沙,万幕寂寂拥寒月。”这不仅反映了个人遭遇的不耦,也隐含着时代动乱的影子。罪有一些则写得更为直截,如《台城路》则为记事之作,其序云:“金丽生自陵围城出,为述沙洲避雨光景,感成此解。时画角咽秋,灯焰惨绿,如有鬼声在纸上也。”词云:“惊飞燕子魂无定,荒洲坠如残叶。树影疑人,鸮声幻鬼,欹侧春冰途滑。颓云万叠。又雨击寒沙,乱鸣金铁。似引宵程,隔溪磷火乍明灭。江间奔浪怒涌,断笳时隐隐,相和呜咽。野渡舟危,空村草湿,一饭芦中凄绝。孤城雾结。剩网离鸿,怨啼昏月。险梦愁题,杜鹃枝上血。”虽然作者对太平天国起义是否定的,但他对战乱的描绘却是大多数人所能理解和感受的。绢蒋词婉约深至,俊逸流畅,词风近张炎,但比张沉挚凝练。这一点从其造句中也体现出来,如:“罗衣叶叶寒未剪,乱城市一湖深翠。”(《瑶华·败荷》)“一丝吹去,碎剪东风为花瓣,分散春心几许。”(《金缕曲》)“芦边,夜潮骤起,晕波心,月影荡江圆。”(《木兰花慢》)从这些句式都可以看到吴文英对他的影响。
-
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作者:俞陛云》俞陛云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9月出版。唐至宋词总集。此编为其73岁寓北京时所为,曾分别以《唐词选释》、《五代词选释》、《南唐二主词选释》、《宋词选释》为题,先后发表于《同声》杂志(1940)年。1985年9月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合为一册。所选唐词,始于李白,终于无名氏,共23家、词60首;五代词,始于李存勖,终于无名氏,共15家,词183首。宋词,始于陈亚,终于胡浩然,共72家、词666首。全书共得词人120家、词909首。其《唐词选释叙》云:“余为便于初学计,取唐贤之词,循其文而申其意”。《五代词选释叙》云:“择百余调,加以笺释,以申其义而畅其趣。俾初习词者,审其经途,以渐窥其堂奥焉。”是其书为初学词者所设,所以便之者有三:其一,每首词后,必勾玄提要,明其主旨,贯通全意;其二,或引前人品藻语或引本事、词话,以明其词之背景;其三,或作诠释,间有考证。此三者,即编者所言“笺释”之意。
-
宋词赏析
《作者:沈祖棻》古代作品鉴赏著述。沈祖棻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3月出版。全书由两部分组成:“北宋名家词浅释”是一部没有写完的讲课笔记;姜、张两家词札记是从作者手批的四印斋本《双白词》中辑录出来的。前者选出无名氏、范仲淹、张先、晏殊、欧阳修、晏几道、苏轼、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人的某些代表作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作者针对听课者对宋词婉约派的艺术表现手法不易理解的现象,摆脱了某些偏见的束缚,敢于侧重艺术技巧的分析,侧重婉约派的作品。并且各家入选作品的多寡,也主要是针对听课对象的实际学习需要而定的。因此大家如苏轼仅选2首,而柳永、周邦彦则各选7首,使得该书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姜夔词小札”和“张炎词小札”也是从艺术角度对姜、张词作的命意、用典、结构、意境等作了剖析。作者是填词的当行作家,对这些词的分析、鉴赏都融注着作者数十年读词、填词的心得与体验。其中张炎《山中白云》文字,曾用《疆村丛书》本江昱《疏证》校订过,批时择善而从,故与各本有不尽相同之处。
-
宋词三百首笺注
《作者:唐圭璋》词选。上疆村民(朱祖谋)辑,唐圭璋笺注。此书实为朱祖谋与况周颐共同编选,三易其稿,方始成书。此选不分卷,以人编次,依旧例,首列帝王宋徽宗词,末为女流李清照词,其他词人则依时代先后排列。初选宋代词人87家,词作300首,定稿入选宋代词人81家,词作284首。朱氏选词,以浑成为旨归,“大抵宋词专家及其代表作品俱已人录,即次要作家如时彦、周紫芝、韩元吉、袁去华、黄孝迈等所制浑成之作,亦广泛采及,不弃遗珠”(唐圭璋序)。此书本以选择精辟著称,加以唐圭璋的笺注,更风行海内外。唐圭璋笺注,凡词人生平事迹、词作本事、前贤品藻,皆详加笺证。吴梅序谓唐圭璋笺有三大优点:“卷中所录半负盛名,顾如时彦名闻不著,圭璋爬梳遗逸,字里爵秩,粲然具备,其善一也。采录诸词,脍炙人口,诸家评骘,有如散沙,圭璋博收广采,萃于一编,遗事珍闻,足资谈屑,其善二也。疆村所尚,在周、吴二家,故清真录二十二首,君特录二十五首,其义可思也。圭璋汇列宋以后各家之说”,“力破邦彦疏隽少检、梦窗七宝楼台之谰言,其善三也。”唐笺本,上海神州国光社1931年初版,1947年再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修订再版,此后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多次重印。
-
唐宋词选释
《作者:俞平伯》词选。俞平伯辑。此选旨在提供古典文学研究者参考资用,作法与一般普及性选本有所不同。选词面稍宽,想努力体现出词家的风格特色和词的发展途径。如同胡适《词选》,试图用词选来反映词史的进程。书分三卷,上卷唐五代词,选22家95首;中下卷宋词,入选53家164首。中卷题为“宋之一”,下卷题为“宋之二”,相当于北宋和南宋。之所以不分南北宋而分一二,因南渡词人在两宋之际,属前属后每每两可,不易恰当。编者对词史的见解及其选词之宗旨,具见书中《前言》。是书凡三易其稿,1962年初版,名为《唐宋词选》;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易名为《唐宋词选释》。此书不仅注释语辞,亦时或扼要点明词人之作意与作法,颇有特色。
-
花间集评注
《作者:李冰若》后蜀赵崇祚编。是书选录自唐开成元年(836)至后晋天福五年(940),即后蜀广政三年以前的词家,有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共五百首,分十卷。书前有蜀人欧阳炯所写序文。书中选录词家多为蜀人,偏于蜀地。此书是文人词总集中最早的一部,唐末五代词家之作,赖此以传,对研究词的产生与发展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编流传极广,版本亦多,今存有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刻本、淳熙末年刻本和开禧刻本三种。后世有仿刻本和翻印本。文学古籍刊行社据南宋绍兴晁谦之刻本影印。此书前代未闻注本,今人有李冰若评注,开明书店出版,汇录前人书中有关词人本事及词作评语;有华连圃注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着重于词中字句的注解和引证;有李一氓校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用宋本和明清各种版本互校,成为一种新校本,末附板本源流,对研究本书极有帮助。<br/><br /> <br/><br />
猜你喜欢的书
猫儿眼
我读到那一节新闻,不由不震了一震。我的眼睛虽仍瞧在报上,嘴里却禁不住失声惊诧。
“奇怪!这样的盗案真可算得闻所未闻!”
岳飞传
《岳飞传》是武侠一代宗师还珠楼主最重要的历史小说之一,于1956年出版,全书20回16万字,讲述了岳飞从一个贫家之子成长为一代名将,最后含冤屈死的悲壮生平。书中贯穿岳飞一生的主线如拜周侗为师的曲折,大战仇敌的紧张,抗击金兵的智勇,剿灭群盗的恩威并施,都描写得大气简洁,极富传奇色彩;虽然大开大合,然而并不粗疏,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尤其具有人情味。对人物的心理也刻画得细致入微。岳飞的精忠报国、顾全大局、仁爱谦逊,都写得极其充实。《岳飞传》主要依据《宋史岳飞列传》而作;采用旧式武侠小说的笔法,注重故事的布局结构,突出戏剧性与传奇性,充分、恰当地体现了岳飞一代名将的风采,确为一部超好看的岳飞传记。
石桐先生诗钞
一卷。清李怀民撰。据《石桐先生墓志铭》载:“先生名宪噩,字怀民,号石桐,山东高密人。御史李元直之子,李氏三世以宦绩显赫,而怀民及其两弟皆以诗文著名一时。怀民幼时即喜为诗,其天资敏慧,常与好友、知名人士交游,流连唱酬,由于屡试不利,则一意于诗,至晚年好作画,得意者则自题咏。”怀民曾著有诗若干卷,多不传世。 此诗钞一卷, 为同里单鉊选订、 王宁㷆校。 分《石桐草堂集钞》、《秋䈉集钞》、《种瓠集钞》、《后轩集钞》、《观海集钞》 (上中下)、《东斋集钞》、《芸磵集钞》、《还山集钞》(上下),共辑诗三百八十八首。前附《石桐先生墓志铭》。有清光绪十二年(1886)刻本行世。《石桐先生诗钞》十六卷本,有光绪十二年 (1886)刊丛书 《李氏三先生诗钞》本行世。
八旬万寿盛典
《八旬万寿盛典》,一百二十卷,首一卷,清阿桂纂,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武英殿聚珍版印本。卷首为清乾隆五十七年阿桂等进书表,五十四年(1789年)阿桂等请修八旬万寿盛典奏折,凡例,阿桂、嵇璜等74名纂修官职名及目录。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大学士阿桂等74人奉请编纂《八旬万寿盛典》,以记录乾隆帝八旬生日庆典的盛大景象。由于准备工作充分,庆典过后即开始编纂,至五十七年十月全书编纂完毕。体例与内容基本上与清圣祖玄烨的《万寿盛典初集》相同。全书分为八部分,卷一至卷四为宸章,收录乾隆帝古稀之后的御制纪念诗、文,间附编者按语;卷五至卷十七为圣德,是对乾隆帝敬、孝、勤、建、仁、文、俭、谦诸方面德行的记载和恭奉词;卷十八至卷二十为圣功,阐扬乾隆帝七旬之后平定安南、缅甸、廓尔喀、台湾、甘肃等地的武威战功;卷二十五至四十九为盛事,记载皇室五世同堂、民间户籍增加、百姓增寿、粮食增产及赐千叟宴、科第职衔、辟雍讲学、班禅入觐等情况;卷五十至卷六十一为典礼,是有关贺诞过程中的庆祝、朝会、祭告、銮仪、乐章等;卷六十二至卷七十六为恩赍,记录当年的恩诏、蠲赋、恩科、东巡、恩宴、赏赍等情况;卷七十八至卷八十为图绘,为《八旬万寿盛典图》;卷八十一至卷一百二十为歌颂,辑入皇子、臣僚、生监等的祝嘏之词。
诗识名解
十五卷。清姚炳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此书亦以鸟兽草木分列四门,故以多识为名。其稍异诸家者,兼以推寻文义,颇及作诗之意尔。然孔子言鸟兽草木本括举大凡,譬如史备四时,不妨以春秋互见。炳乃因此一语,遂不载虫、鱼,未免近高叟之固。其中考证辨驳,往往失之蔓衍。……然核其大致,可取者多,固宜略其芜杂,采其菁英焉。”姚彦晖以孔子语学《诗》之益,卒以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乃于说《诗》之余,就孔子所言,分勒四部:凡鸟部三十一类、兽部二十四类、草部七十类、木部四十一类。是书考据广博、辨析细微,虽名物而义行其间,比类所及,必与六艺相证明。惟《诗》之名物,虫鱼亦其显著者也,彦晖泥于孔子之言而遂不及虫鱼,是反以圣训而害其著作矣。书前有自作例言,又有康熙丁亥(1707年)毛奇龄、戊子(1708年)彭始搏及其从父际恒三序。有嘉庆丁丑(1817年)校修本。
阿育王经
十卷。梁扶南三藏僧伽跋罗译。僧伽跋罗于梁初至京师止正观寺,受命梁武帝在止正观和寿光殿占云馆译出《大育王经解》由释宝唱、昙允等笔受。据《大唐内典录》卷四引宝唱录载:此《阿育王经》是第二译出,天监十一年 (512)六月二十日于杨都寿光殿译,初翻日蒂躬笔受。《阿育王经》是记述印度阿育王崇护佛教的事迹,以及摩诃迦叶乃至优波毱多等异世五师传持法藏皆因缘始末的史籍。与西晋安法钦所译 《阿育王传》七卷同本异译。《阿育王经》总分九品,分述为九个因缘。”即生因缘 (卷一),见优波笈多因缘(卷二),供养菩萨树因缘 (卷三),鸠那罗因缘 (卷四),半庵摩勒施僧因缘 (卷五),佛记优波笈多因缘 (卷六),佛弟子五人传授法藏因缘 (卷七、八),优波笈多弟子因缘 (卷九、十)(卷十缺)。加上原始目录漏列了的第三卷中的“毗多输柯因缘,共为九因缘。两译相比,大体相同,详略稍有出入。是研究阿育王时代有价值的参考资料。见载版本有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 是东汉卓越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视为经典,他被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人。张仲景少好学善思,10岁时就读了不少的书,羡慕扁鹊的“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