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春霖

蒋春霖
  • 姓名:蒋春霖
  • 别名:字鹿潭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江阴人
  • 出生日期:1818年
  • 逝世日期:1868年
  • 民族族群:

蒋春霖(1818年—1868年),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幼随父居顺天大兴(今属北京),遂寄籍大兴。资禀聪慧,读书过人。道光七年(1827)随父之湖北荆门知州任所。尝登黄鹤楼当筵赋诗,令老宿敛手称异,一时有“乳虎”之目。父殁,家道中落,奉母游京师,为监生,而负隽才,性倜傥,不沉溺于八股章句之学,故声闻日起而文战不利。为谋生放弃举业,于道光末就任淮南盐官。咸丰元年(1851)权东台富安盐场大使。七年,以母忧去官。贫不得归,僦居东台,赖原所辖盐商供食数年。十年,复应两淮盐运使乔松年、金安清之请,赴泰州为属吏。同治初,金安清被参革,乔升迁,遂终沦下僚。晚境困甚。同治七年(1868)偕姬人黄婉君赴苏州,欲投江苏布政使杜文澜,不果,转赴衢州,道经吴江垂虹桥,乏资困极,投水而卒。


蒋春霖初致力于诗,中年后悉摧烧之,而一意为词。尝居东台寿圣寺水云楼,遂以名其词集(《光绪江阴县续志·文苑传》云:“慕成容若之《饮水》、项莲生之《忆云》,自著《水云楼词》”,误)。时值太平军兴,兵问沓至,“登山临川,伤离悼乱,每有感慨,于是乎寄”(李肇增《水云楼词·叙》)。其一生“穷愁潦倒,抑郁以终,悲愤慷慨,一发于词”(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谭献推崇其词“婉约深至,时造虚浑,要为第一流矣”,尊之为“倚声家杜老”,与纳兰性德、项鸿祚在清代“二百年中,分鼎三足”(《复堂日记》)。吴梅更以为“有清一代,以《水云》为冠”(《词学通论》)。有《水云楼词》二卷,《水云楼词续》一卷,诗《水云楼剩稿》一卷。近人冯其庸并其轶作合刊为《水云楼诗词辑校》。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九、金武祥《蒋君春霖传》(《续碑传集》卷八十)、冯其庸《蒋鹿潭年谱考略》(齐鲁书社1986年版)。

蒋春霖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王文忠集

王文忠集

元代诗文别集。6卷。王结撰。据《元史》本传,王结有集15卷,但久已亡佚不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王结诗文若干篇,重新编次为《王文忠集》(或简称为《文忠集》)6卷。卷首无序言。卷1为五言古诗,卷2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词,卷4为杂文9篇,卷5为《与临川吴先生问答》,卷6为《善俗要义》。王结被称为“非圣贤之书不读,非仁义之言不谈”,他的诗文也正体现出这一特点。他的诗以古体见长,大抵春容和平,无钩棘之态。他的文章明白畅达,不事雕琢。《与临川吴先生问答》5篇,是与吴澄论学的书信,可以略见他的学问根基。《善俗要义》33条是王结在顺德路总管任上所作,宗旨是用以化导闾里,“凡教养之法,纤悉必备。虽琐事常谈,而委曲剀切,谋划周密,如慈父兄之训子弟。”(《四库全书总目》)统观他的诗文,一般都较缺乏文彩,但以“词必轨于正理,学必切于实用”为其特点。

用笔论

用笔论

一篇。书论。唐代欧阳询撰。此篇以假托翰林善书大夫和同寮故友无名公子对话形式,在语言往来中立论。所托的翰林善书大夫所谓用笔的立说,虽为真知灼见,但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更不易见诸笔端,故假以无名公子文赋一篇展而化之,并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通幽洞微地道出欧阳询的用笔之法。《用笔论》首先论述各种书体产生以来,仅王羲之一人书法“尽妙穷神,作范垂代,腾芳飞誉,冠绝古今”。又论及用笔之道为:“夫用笔之法,急促短搦,迅牵痴掣,悬针垂露,蠖屈蛇伸,洒落萧条,点缀闲雅,行行眩目,字字惊心,若上苑之春花,无处不发,抑亦可观,是予用笔之妙也。”又云:“夫用笔之体会,须钩粘才把,缓绁徐收,梯不虚发,斫必有由。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观寥廓兮似察,始登岸而愈好。用笔之趣,信然可珍,窃谓合乎古道。”对后人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今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佩文斋书画谱》本、《历代书法论文选》本。

岚斋集

岚斋集

《岚斋集》,李跃撰。《新唐志》著录二十五卷,《宋志》著录一卷,似已残佚。李跃生平不详。《侯鲭录》卷八引其佚文,叙及唐末干符至干宁间无宗相,可见作者当为干宁(894―897)以后人。从现存残文片断,约略可知原书当记逸闻故事,不涉神怪。书今不存。

石子船

石子船

现代短篇小说集。沈从文著。上海中华书局1931年1月初版。列入“新文艺丛书”。内收《石子船》、《夜》、《还乡》、《渔》、《道师与道场》、《一日的故事》等短篇小说6篇,《后记》1篇。其中《一日的故事》写青年作家晋生苦于生计而又“总觉没有可写的东西”的人生烦恼。《石子船》记叙青年水手八牛,因生活苦闷,在一次下河摸鱼时,“他的手”不幸被石缝卡住而死去。《还乡》描写“我”在回乡途中,辰州税关码头的稽查见“我”身上无利可图,便以“不服检查”的罪名将“我”带到税局,后见“我”与局长原是熟人,又“忽然跪到我面前不起来了”。《夜》描写一个舞女的悲苦生涯。在一次舞会中,“她”偶遇一“白脸男子”,想真心爱他,而他却跳完舞就“与同伴走了”。一个舞女的爱情只能永远象梦一样“随了夜而消失”。作者在《后记》中指出:“文章更近于小品散文”,“我只平平写去”,“在忧郁情调中找出诙谐的风致”。

玉山名胜集

玉山名胜集

元诗总集。八卷,外集一卷。元顾瑛编纂。“玉山”乃顾氏别墅玉山草堂之省称,其园林池馆之胜甲于东南,顾瑛又极好客,一时文士名流多从之游宴。此编乃顾氏取当时诸贤俊题咏玉山诸作,以地为纲,取类相从,殿以自作。四库本之题咏次序为玉山堂、玉山佳处、种玉亭、小蓬莱、碧梧翠竹堂、湖光山色楼、读书舍、可诗斋、听雪斋、白云海、来龟轩、雪巢、春草池、绿池亭、绛雪亭、浣华馆、柳塘春、渔庄、书画舫、春晖楼、秋华亭、淡香亭、君子亭、钓月轩、拜石坛、寒翠所、芝云堂、金粟影。“每一地先载其题额之人,次载瑛所自作春题,而以序记诗词之类各分系其后。元季知名之士列其间者十之八九。考宴集唱和之盛,始于金谷、兰亭;园林题咏之多,肇于辋川、云谿。其宾客之佳,文词之富,实未有过于是集者。虽遭逢衰世,有托而逃,而文采风流,照映一世,数百年后,犹想见之。录存其书,亦千载艺林之佳话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此编有多种写本与刊本,卷帙、编排、文字均有差异。如《铁琴铜剑楼藏书题跋集录》所著录《玉山名胜集》皆作二卷,一原始写本当为元末诗人张翥所存,一为明初抄本。另有明弘治间刊本作四卷,明万历间刊本作六卷。此八卷并外集一卷本乃明末天启间徐韶翁刊于广东者,张萱为之校勘。常见者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清史通俗演义

清史通俗演义

《清史演义》共有一百回,起于满清之源起,终于宣统帝逊位,凡294年。满清入关后,成为继蒙古人之后的第二个外来政权,中历所谓的康雍乾盛世,近代中国版图大致确定。当西方世界因工业革命下而瞬息万变之时,而处于停滞状态的清帝国终究未能逃避现实。帝国疆域中,百姓们因着种种原因,不断对着帝国挑起战争的开端,而帝国外缘则遭受西方世界不时的觊觎。一场不名誉的鸦片战争,将中国史拉到近代史范畴之中。接着的半个世纪,清帝国处于内忧外患而不知所措。由鸦片战争而太平天国,加以捻、回之变乱,元气丧失殆尽,后虽有洋务、维新等变法改革实行,却因守旧派势力的阻挠而告终。义和团的排外运动导致八国联军的入侵,庚子赔款后清帝国己无力再振。武昌一役,不仅结束了清帝国的国脉,也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