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安泰

詹安泰
  • 姓名:詹安泰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广东省饶平县新丰乡人
  • 出生日期:1902
  • 逝世日期:1967
  • 民族族群:

詹安泰(1902—1967),著名古典诗词研究家,文学史家,教授。曾用笔名祝南、无盦。广东省饶平县新丰乡人。六岁进小学,十岁写诗,十三岁学填词,十四岁进中学。1921年至1926年在广东高等师范和广东大学中国文学系读书。1925年开始在《新民周报》发表小说。1926年至1938年在广东韩山师范教书,兼任金山中学教员,并开始研究和写作旧体诗词。1938年应聘任中山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兼研究院文科研究所中国语言文字部指导教授,主要教授古代诗选、词选、曲选等课。解放后继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65年3月加入广东书法篆刻研究会,先前曾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广东省政协委员。他长期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尤其精于诗词研究。主要作品有:《无盦词》(1937年)、《姜词笺释》、《碧山词笺证》(未出版)、《滇南挂瓢集》(1939年)、《屈原》(195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部分主编;195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李璟、李煜词》(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另外还发表了几十篇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论文,如《诗经里表现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人民文学》1953年7至8期)、《论屈原的阶级出身、政治地位及其在文学上的作用》(《中山大学学报》1955年2期)、《读词偶记》(《文学遗产》第145期)等,《羊城晚报》副刊中《夜读偶记》专栏八篇,香港《大公报》《艺林》副刊中论文八篇及中国古典文学教材上、下册。尚有遗著多种,其中有《离骚笺疏》(1980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宋词研究》(均1980年,广东人民出版社)、《词学研究》等。另有词学研究专题论文多篇。擅长书法艺术,具有独特风格。

詹安泰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宋文鉴

宋文鉴

北宋诗文总集。原名《皇朝文鉴》,《皇宋文鉴》。南宋吕祖谦奉孝宗之命编篡。一百五十卷,又目录三卷。仿萧统《文选》体例,分为61类。一至十一卷,收赋80余篇;十二至三十卷,收各体诗约1020篇;三十一至一百五十卷,收奏疏、杂著等文章1400多篇。选录的均为北宋时期的诗文。诗赋大多歌颂宋王朝功德及应酬赠答、叙写生活琐事之作,但也有不少为人们传诵的名篇。奏疏、论辨等文字,保存了当时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若干材料。陈振孙《书录解题》记朱熹晚年语学者曰:“此书编次,篇篇有意,其所载奏议,亦系当时政治大节,祖宗二百年规模,与后来申变之意尽在其间,非《选》、《粹》比也。”有影印宋刊本及清光绪间江苏书局刊本。

昌吉县呼图壁乡土志

昌吉县呼图壁乡土志

清不著撰人名氏。书名全称应该叫“昌吉县呼图壁县丞乡土志”。书当成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前后。行政上,呼图壁县丞(呼图壁分县)隶属于新疆省迪化府昌吉县管辖,全称:“新疆省迪化府昌吉县呼图壁县丞(或呼图壁分县)”。

神仙服食灵草菖蒲丸方传

神仙服食灵草菖蒲丸方传

神仙服食灵草菖蒲九方传。撰人不详。文中提及『大历十四年』,应为唐代着作。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引唐景龙、大历年号,当撰于唐。述服食菖蒲养生法。

时方歌括

时方歌括

医方著作。二卷,清·陈念祖撰于1801年。本书选辑唐宋以后时方108首,分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寒、热十二剂,用韵文歌诀阐述所列时方及方解。所载时方歌诀不仅叙方精辟,释方准确,而且辞藻流畅,文字韵味较强。间引李中梓、柯韵伯等医家诸论。刊于嘉庆六年(1801)。约六万字。上卷为补可扶弱,重可镇怯,轻可去实,宣可决壅,通可行滞,泄可去闭六类,讨论了四君子汤、导赤散等五十九方。下卷为滑可去著、涩可固脱、湿可润燥、燥可去湿、寒能胜热、热可制寒六类,论述了芍药汤、泻白散等。

双珠记

双珠记

明代传奇剧本。沈鲸撰。《曲品》著录。取材于元陶宗仪《辍耕录·贞烈墓》,人物姓名及情节已有改动。写唐王楫代伯父谪戍,挈妻子至郧阳投军。离家时,母以家传双珠中一颗与之,留作纪念。至戍所后,营长李克成谋占楫妻郭氏,陷害楫入狱。郭氏暗将明珠系于其子九龄颈上,卖与陕西客商,然后投渊自杀,神灵护之使不死。郭氏上京鸣冤,遇楫母避乱上京,同寄寓于母姊韩媪亲戚家。适朝中大臣袁天纲被征召进京路过,郭氏托袁救夫。袁天纲乃谏天子,大赦天下,王楫免死,改谪剑南。楫友陈时策时为边将,劝楫从军,共立边功。楫妹慧姬入宫为宫女,因在寒衣上题诗,为陈时策所得,天子赐两人结婚。慧姬赴剑南途中,将双珠中另一颗遗失,被人拾到去韩媪家易酒。楫子九龄已长大成人,应科举中状元。后来,珠联人合,全家团圆。吕天成称赞此剧“情节极苦,串合最巧,观之惨然”(《曲品》)。昆曲演出有《二探》、《卖子》、《投渊》、《天打》、《中军》。今存明刻本清抄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明末汲古阁原刊本影印。

莲华部心念诵仪轨

莲华部心念诵仪轨

莲华部心念诵仪轨,一卷,唐代失译,梵字,汉文标题,日本佚名题记,编号八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