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

俞平伯
  • 姓名:俞平伯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苏州
  • 出生日期:1900年1月8日
  • 逝世日期:1990年10月15日
  • 民族族群:

俞平伯(1900年1月8日—1990年10月15日),红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原名铭衡,字平伯,以字行,浙江德清人,生于苏州。祖父俞樾是清代的经学大师,父亲俞陛云是学者兼诗人。他家学渊源,从小就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1915年春入苏州平江中学,同年秋入北京大学文科,曾师从吴梅习词曲,1919年毕业后,赴英国游学。回国后于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2年1月与朱自清创办《诗》月刊。1923年秋到上海大学任教,加入语丝社。1925年底到燕京大学任教。1928年以后,任教于清华大学、中国大学。1945年以后转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53年以后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他一生作为诗人,曾出版了《冬夜》等三本诗集;作为散文家,曾出版了《燕知集》、《杂拌儿》等四个集子;作为学者,又有《读词偶得》、《清真词释》、《唐宋词选释》等专著;作为红学家,他早在1923年就出版了《红楼梦辨》,1953年出版了《红楼梦研究》。而最为突出的,是他酷爱昆曲,提倡昆曲。1928年,他在京中组织了业余的曲社来熏社,1936年又在清华大学发起成立了谷音社。1956年以后,他专心致力于业余昆曲的活动,于1956年7月14日发起创办了北京昆曲研习社,他亲手制定曲社的章程和规则,联络各方面的曲友,在8月10日举行的社务委员会上,他被公推为主任。他不仅能唱生、旦、净、末、丑的各路曲子,而且能打鼓板为曲友伴奏,还曾粉墨登场,在《乔醋》中扮演丑角彩鹤(1956年9月8日演出)。1957年6月22日,他出席了北方昆曲剧院成立的建院典礼,并在会上讲话致辞。他和京沪的演员都有交谊,曾于1957年7月邀请朱传茗、沈传芷、张传芳、华传浩四位“传”字辈名角来京,帮助曲社排戏。1959年,他校订华粹深整理的全本《牡丹亭》,由社友排练,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在长安大戏院公演。1960年9月4日,在文化俱乐部同期曲会上,他和夫人许宝驯合唱了《紫钗记·折柳阳关》。1961年3月5日,在文化俱乐部春节联欢会上,他唱了《下山》一曲。1963年7月7日,他主持了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曲会,组织社友们演唱了《红楼梦·葬花、乞梅》等曲。1979年4月17日,他向曲友们发表了“南曲有北音,北曲有南音”及“昆曲统一了南北曲”的新见解。1981年4月,他为俞振飞写了《振飞曲谱序》。1990年10月15日,病逝于京中,终年九十周岁。

猜你喜欢的书

草原

草原

贩卖羊毛的商人库兹米巧夫和替女婿去卖羊毛的神甫赫利斯托弗结伴出门去卖羊毛。库兹米巧夫还顺便带了他九岁的外甥叶戈鲁什卡到外地去读书。叶戈鲁什卡坐在车夫简尼斯卡的身边,为离开母亲一路上哭个不停。他们的马车要日夜兼程,经过一个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作品以“旅行”贯串情节,从一个九岁孩子的视角来观察世界,借自然美和人的生存企求之间的对比、落差以呈现小说主题: 作为生命容器的大自然是如此令人迷恋、陶醉,而这美丽器皿中盛放的竟是无数艰辛、酸楚、命运的粗暴与乖张。

孙明复小集

孙明复小集

宋代诗文别集。1卷。孙复著。《文献通考》载孙复有《睢阳集》10卷,《宋史·艺文志》称有《孙复集》10卷,两书皆不传。后人重新收集,得文19篇、诗3首,更名《孙明复小集》,并附有序、题识和欧阳修所撰《孙明复先生墓志铭》。《四库全书》本未收序,题识、墓志铭等。孙复文章,在宋初文体卑靡之际,颇有别开生面之意。孙复与尹洙共同继承穆修、柳开复古之风。成为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文章“根柢经术,谨严峭洁,卓然为儒者之言,与欧、苏、曾、王千变万化务极文章之能事者,又别为一格。”惜其所传甚少,不得窥其全貌。另有《孙明复小集》3卷本,清光绪十五年(1889)问经精舍校刊本。《宋文选》所收《孙明复文集》,分为2卷。

金氏门诊方案

金氏门诊方案

医案著作。金有恒(子久)著。此书共收病案百余例,均系门诊记录,故内容较简短。金氏临证经验丰富,用药轻灵,合于江浙时宜,该书反映了作者医疗特长。现有《三三医书》本。医案如刑案。刑案有法外之法,开治狱者之心灵智巧;医案有方外之方,助临证者之圆机活法。然古今医案多矣,善本亦不少,惟欲得一合于地、宜于时,有裨近日医林之作,未易觏也。大麻金子久先辈,名驰江浙,门子弟百数十辈,治病如折狱,断诊老练,用药轻灵,所谓合江浙时宜之法也。刘哲明社友在高足之列,录有本书之稿,荷其寄刊,其志不特为先师传手泽已也。

梅花喜神谱

梅花喜神谱

木版画集。宋代宋伯仁编绘,刻工姓名不详。原刻于南宋嘉熙二年 (1238年) ; 后有景定二年 (1261年) 刊本。共分上下两卷,书为画梅花蓓蕾以至就实的各个程序。卷上计分蓓蕾四枝、小蕊一十六枝,大蕊八枝、欲开八枝、大开十四枝。卷下计烂熳二十八枝,欲谢一十六枝、就实六枝等一百个花品。每画梅花一态,即配以诗。作者以粗壮的笔毫,作了对梅花次第开放的描写,刀刻浑沦质朴,雕版精工。编绘者宋伯仁在画谱前作序文: “余于花放之时,满口清霜,满肩寒月,不厌细徘徊于竹篱茅屋边。嗅蕊吹英,捋香嚼粉,谛玩梅花之低昂俯仰,分合卷舒。其态冷冷然清奇俊古。……余干是与其自甲而芳,由荣而悴,图写花之状貌,得二百余品。久而删其具体而微者,止留一百品。各其所肖,并题以古律,以梅花谱之……。” 足见作者是通过细致的观察与体验,并加以意匠剪裁而创作。

仁王经疏

仁王经疏

仁王经疏,六卷,唐圆测撰,日本宗祐题记。

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

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

一卷,赵宋天息灾译。佛在灵山,以观自在菩萨之请,说小字之般若真言。又说胜妙般若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