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 内经诠释

    内经诠释

    《作者:徐大椿作者徐大椿,字灵胎,原名大业,晚号洄溪老人,江苏吴县人,清初著名医家。约1764年(清·乾隆二十九年)成书。《内经诠释》是徐氏摘录《内经·素问》中62篇的部分内容进行诠释。其所选内容较少,但多为《内经》中较重要的条文,然后依文理进行诠释。徐氏注释经文,注重阴阳学说,常以阴阳变化的机理阐释经文义旨,认为疾病的发生,本于阴阳的异常变化。徐氏力倡“阴阳为病之本,不识阴阳逆从,焉识病之所主!”故其注释多以阴阳为纲领,来揭示多种病证的发病机理。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故半百而衰也。”针对这段经文,徐氏首先从阴阳着眼,分析酒的性质,再以不同人体质的阴阳盛衰,揭示“以酒为浆”者“半百而衰”的机理。其云:“酒性纯阳,阴虚得之则蒸热致损;酒质纯浆,阳虚得之则助湿致虚。”可以看出,徐氏较巧妙地运用阴阳学说阐释了酒既可“蒸热致损”,又可“助湿致虚”。然而酒的双重致病作用又取决于人体素质的阴阳盛衰。徐氏的这种解释,无论于临床实际或理论的阐发,都独具匠心之慧。《内经诠释》其注文语言畅达易懂,对经文的选择亦较精当,对于初学《内经》者,不失为较好的作品。

  • 内经提要

    内经提要

    《作者:王鸿骥清代王鸿骥撰,约成书于清宣统元年(1909),系《利博集》之一种。本书包括《黄帝内经素问提要》三卷和《黄帝内经灵枢提要》一卷。其内容为王氏摘录《素问》、《灵枢》之精粹,所选经文均一一标明篇章出处,并酌加简单注释,便于初学者检阅诵记,由约而博,藉以登堂人室。

  • 内经评文素问

    内经评文素问

    《作者:周学海《内经评文》之一,与《内经评文灵枢》为姊妹篇,由清末著名医学家周学海撰。全书分为二十四卷,作者仿茅坤、储欣评《左传》《战国策》手法,对《黄帝内经素问》进行评注,每篇或旁注,或批注,或尾评,对文中疑问处精当校勘,并对文中义理加以阐发,以助读者理解,可师可法。本次整理以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皖南建德周氏藏版《内经评文》单行本为底本。

  • 灵枢素问节要浅注

    灵枢素问节要浅注

    《作者:陈修园又名《灵素节要浅注》。医经类著作。清陈念祖辑注。十二卷。念祖有《长沙方歌括》已著录。本书成于同治四年(1865)。将所选原文按道生、脏象、经络、运气、望色、闻声、问察、审治、生死、杂论、脉诊、病机十二类进行编次,并以补注形式,对《内经》原文注释发挥。语言简明,通俗易懂,文图并茂,便于读者理解原文。如注《素问·五脏生成篇》中“诸脉者,皆属于目”曰:“五脏六腑之精,十二经脉皆上注于目,属脑,后出于项,故曰诸脉皆属于目。”又如注“肝受血而能视”,则云:“肝开窍于目,故肝受血而能视。”寥寥数语竟将脉与目、肝与目关系阐述贴切、明了,使读者知其意,达其理,颇受后世医家推崇。有光绪元年(1875)南雅堂刻本,一九三六年扫叶山房刻本。【图片参阅PDF版】

  • 难经汇注笺正

    难经汇注笺正

    《作者:张山雷《难经》注本。张山雷(寿颐)编纂。张氏认为《难经》虽不乏注家,但大多望文敷衍,甚少精辟,惟滑寿《难经本义》、徐大椿《难经经释》较为条畅。遂以两书为主体,汇集其他注家择其精切不浮者予以引摘,删其空廓无谓之语,参以己意予以疏证,是为笺; 间遇经文之不可通者则直抒己见,绝不转辗附会以盲引盲,而以正字标之,是为正。其体例乃首经文,次考异、次汇注,最后笺正,作者功底较深、用心亦勤,故不乏精辟之论。然于中西两说相互比附,未免牵强,甚或以西批中亦所未当。1923年兰溪中医专门学校出版石印本,1961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重予排印出版。

  • 李氏医鉴

    李氏医鉴

    《作者:李文来又名 《医鉴》。方书。清李文来辑,王世宠参订。十卷。文来字昌期,婺源(今属江西)人。夙体羸弱,乃博极医书,认为《医方集解》、《本草备要》 二书通俗易懂,颇为医者所重,故将二书重新分类编撰并经汪昂鉴定,成是书于康熙三十五年 (1696)。卷一至卷七,将疾病自首至足,由内及外,分为头、目、鼻、脾胃、饮食等五十余类; 卷八,分妇科、儿科、外科、解毒、急救类; 卷九、卷十,除有消导、收涩等类外,尚有用药加减、病后调理、治法提纲、论制方和剂、治疗大法等内容。每类下分列子目,先论治法、方药,次载方剂,方后释药。门类齐全,纲目清晰,方论兼备,言简意赅。对汪氏学术思想有所发挥,可供临症参考。有康熙三十五年刊本。后又参阅诸医籍,补入杂证及伤寒未备者,撰成《李氏医鉴续补》。

  • 景岳新方砭

    景岳新方砭

    《作者:陈修园又名《新方八阵砭》。方书。清陈修园撰。修园有《长沙方歌括》已著录。四卷。陈氏针对张景岳《新方八阵》中的自拟新方及有关论述,逐一阐析辨驳,故名。分补、和、攻、散、热、固、寒、因八阵,列方一百八十六首。每方先载张氏方、论,继之详加剖析、评述。陈氏认为景岳所立新方,其配伍、方义多“杂踏模糊”,尤其补阴、补阳之说,不合仲景立方之旨,斥其“不论何方,加入熟地,即云补肾,治真阴不足; 加入人参,即云补气,治元阳衰乏”是“臆创”、“邪说”。陈氏立言多有偏激之处,对景岳所制新方持否定态度,多有不妥。有道光十年 (1830)刊本,民国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

  • 经历杂论

    经历杂论

    《作者:刘恒瑞医案,清代刘恒瑞撰,约成书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全书共列医案二十四种,为刘氏二十年所诊疾病之显效者,其用药活泼,不拘古方古法,以心得冠于案前,颇具特色。现存1924年杭州三三医社铅印本。

  • 晋唐名医方选

    晋唐名医方选

    《作者:喜多村直宽方书。10卷。日本喜多村直宽(士栗)辑。成书于安政二年(1855年)。据《医心方》、《医略抄》、《肘后方》、《鬼遗方》、《千金方》及《证类本草》等15部古医籍,择要选辑医方1600余首。仿《金匮要略》病症分类,析为48门。现存安政二年江户砾川学训堂聚珍版本及抄本。

  • 辑补温热诸方

    辑补温热诸方

    《作者:方内散人清代方内散人撰,成书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 本书辑补防风通圣散、凉膈散、龙胆泻肝汤、当归芦荟丸、柴葛解肌汤、黄连解毒汤、栀子金花汤、三黄石膏汤、当归六黄汤、天王补心丹、甘露饮、六味地黄丸、普济消毒饮、神犀丹、甘露消毒丹、银花甘草汤等方歌诀,并集解方义;节录温热赘言十条,摘录医效秘传一则,最后论大定风珠及复脉诸方。

  • 家塾方与方极

    家塾方与方极

    《作者:吉益东洞一卷,日本·吉益为则著于公元1780年。该书汇集了吉益东洞家传方25首,其中包括“吉益为则十二律方”。书中不仅包含了方剂的记载,还涉及方剂的理论探讨和临床应用。 该书最初由村井杶辑于日本安永九年(1780年),现有《皇汉医学丛书》本。

  • 黄帝内经素问详注直讲全集

    黄帝内经素问详注直讲全集

    《作者:高士亿医经研究著作。又名《素问直讲》。9卷。清·高亿 (玉章) 撰于同治六年丁卯(1867),刊于同治十一年壬申(1872)。本书为《素问》全注本。每篇首记大意,然后分段引录全文,于段后分注与浅讲二项。注,即为个别字义解释;讲,用比较通俗文字对该段原文加以说明,共81篇。其中对原失之刺法论第七十二,本病论第七十三亦补齐,而与通行《素问遗篇》不同,大愚子云得自三峰山韩渡观道士古本。现存版本有清同治十一年壬申 (1872)刻本。

  •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作者:马莳又名《素问注证发微》。医经类著作。明马莳撰。九卷。莳字玄台(一说字仲化),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善针灸,对《内经》颇有研究。认为秦越人的《难经》是晦经之始;皇甫谧《甲乙经》多出《灵枢》,义未阐明;王冰的《素问》注释,随句解释,逢疑则默;滑伯仁《读素问钞》颇有不尽。故于万历十四年(1586)撰此书,为《素问》全注本之一,并原书八十一篇,合为九卷。卷一至卷四载“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至“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篇”;卷四至卷七载“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至“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卷八至卷九载“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至“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对原著难解词义逐条注释,对研究《素问》有所裨益。所注内容广泛; 但有望文生义之弊。有万历十四年天宝堂刻本、十六年宝命堂刻本,清光绪二年 (1876)刻本。

  • 覆载万安方

    覆载万安方

    《作者:梶原性全方书。62卷。日本梶原性全撰辑,成书于(日)延享二年(1745年)。作者据《伤寒论》、《千金方》、《太平圣惠方》、《本事方》、《是斋百一选方》、《幼幼新书》等200余部方书,分类汇集汉魏唐宋历代经验医方及自试效方数千首。全书共分中风、伤寒、中暑、诸疟、霍乱、心痛、膈气、虚劳、痰饮、水肿等36门。每门又详分子目,如中风析为五脏中风、通药诸方、中风发热、热毒风、急风、卒中风、风癔、口噤、风等50余类。全书计分600余类,按类集方。每门先述病源,每类皆有论说,次以诸方证治。录方宏富,选择精审,剖理详析,颇切实用。现存日本天保三年(1832年)抄本(缺卷8下及卷18)。1987年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据以影印。

  • 管见大全良方

    管见大全良方

    《作者:陈自明又名《新编备急管见大全良方》。方书。宋陈自明撰。十卷,卷首一卷。自明有《妇人大全良方》 已著录。本书是根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的方剂,重新分门别类,于咸淳七年(1271) 编撰而成。卷首为 《诊脉要诀》。载有诊脉部位图及脉诀大要; 次则分为诸风、伤寒、痰饮、咳嗽、脚气等三十二类,包括临床各科病证。每类病证先论述病因病机及辨证,次述治法及方剂。纲目清楚,析理简要,对理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方剂及临床运用,有一定参考价值。《医方类聚》中多引录本书内容。有清抄本。

  • 法古录

    法古录

    《作者:鲁永斌本草类著作。清鲁永斌辑。分为三集。永斌,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感诸本草非简即繁,无一折衷之论。“时取古人本草而博览之,得其精义即为采录,存众物之本性,集先哲之名言,汇为一编。”因好古而纂述之,故名。成书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前有药性通论,包括五味宜忌、药有补泻等内容。后有天、地、人三集,各将药物分成草、木、谷、水、土、金、石、人、禽、兽、鳞、介、虫等十三部。每药节录诸家本草之言,记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禁忌,应用等。是书摘录虽多但不乱,详而明晰,读之可明,诸家本草之要,是学习与研究药物有价值的参考书。有一九八○年上海古籍书店据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作者稿本复印本,稿本六册典藏北京中医研究院图书馆。

  • 陪赈散方论

    陪赈散方论

    《作者:陈良佐方书,成书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该书详叙陪赈散方,此方药料仅止四味,其价甚廉,其效甚速,专治每年春分后、秋分前热疫病。另叙热毒忌用药品。现存道光二十年山阴松溪氏陈杰刻本。

  • 本草原始

    本草原始

    《作者:李中立本草类著作。明李中立撰。十二卷。中立字正宇,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少攻举子业,考中进士,曾任大理寺评事等官职。博学多才,兼通医理,尤精于本草。此书撰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书中将药物以草、木、谷、菜、果、石、兽、禽、虫鱼、人为序分为十部。共载药物五百种。每品均以大字详其药性,主录《神农本草经》及《名医别录》原文,酌录诸家本草之言。对药物的名实、性味、产地、形态等详加考证,对药材的优劣详加辨析。又记药物的采收季节,药用部分,修制方法等,并绘有药材实物图谱,较为逼真。是书为我国较早的一部药材学专著,书以袖珍本刊行,便于携带,流传较广。有明万历四十年雍丘李氏刊本,清翠筠山房刊本,一九二三年锦章书局石印本。

  • 程氏易简方论

    程氏易简方论

    《作者:程履新综合类著作。清程履新撰。六卷。履新字德基,休宁(今属安徽)人。从师于名医李士材,医术颇精,积三十余年之经验,辑录寻常易识之症,和平稳妥之方,参以前贤之论,逐证分疏,逐方注解。取“易则易知,简则易从”之意名书。刊于康熙二十二年 (1683)。卷一,论述古医书,内经治则,用药机要等。卷二至卷四,论述神气精血、先后天根本及补益、理气、脾胃等以内科为主之病证。卷五,以外因为主,风、寒、暑、湿、燥、火各立一门。卷六,为女科、幼科、外科。全书以内科杂病方论为主,兼有外、妇、儿、五官科病证。针灸、伤寒、痘疹等不载。有论有方,以方为主。每证列病因、病机、总论、方剂、主治、方义、加减法及验案。其论以《内经》为主,参以《医宗必读》、《颐生微论》等书,剖析透彻,易于理解,并仿薛立斋之意,附载单方及外治法。可供临床参考。有康熙三十二年刻本,道光二十四年(1844)平江石韫玉重校梓行本。

  • 村居救急方

    村居救急方

    《作者:魏祖清也名《村居急救方》。方书。清魏祖清辑。七卷。祖清字东澜,号九峰,丹阳(今安徽当涂)人。世业医,精岐黄之术,所制膏丹,名闻京师。著有《千金方翼注》、《卫生编》、《树蕙编》等。因其方主要为便于村乡居户急救之用,故名。成书于雍正八年(1730),约三万字。卷一外感门,卷二内伤门,卷三杂症门,卷四妇人科,卷五幼科,卷六外科症,卷七救五绝。附余录检方:种子方、避难全婴法、煮豆救饥方、生产神效仙方、开玉门仙方等,为后人所补入。包括内、外、妇、儿、救急各科病症。共收方约四百七十首。以收录民间简便验方为主。如用大麦芽治乳胀不回;马齿苋烧灰敷小儿脐疮等。利于临症救急之用,可供临床参考。有《三三医书》本。

猜你喜欢的书

镰仓战神源义经

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备受推崇也广受欢迎的历史大河小说巨匠司马辽太郎,描写平安时代与镰仓时代交替之际,战神源义经(一一五九─一一八九年)独特而短暂一生的杰作。 义经是源氏首领之子,但他的名字被提及时总是伴随著悲剧性的音调。虽然出身武家,却被寄养于鞍马山,之后则辗转于关东、奥州度过黑暗的少年岁月。但矮小清秀的义经一鸣惊人,以轰轰烈烈之姿登上历史的舞台,将木曾义仲赶出京都,接著转战平家,先后在一之谷、屋岛、坛浦战役中奇兵制胜……义经建立了辉煌的战功,登上英雄的宝座,满心只想为父报仇和赢得哥哥赖朝的垂青,就在他最意气风发的时候,毁灭之神却悄然到来。 纵然有军事天才,可是义经对政治却迟钝到令人悲哀的地步,因此,对苦心经营镰仓幕府的哥哥赖朝而言,弟弟义经便如毒药一般……

约纳丹号历险记

一艘美国快速帆船——约纳丹号,离开了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向南非驶去。船上载着由一家移民公司招募的一千多名移民,准备到拉格阿湾,一块由葡萄牙政府授予土地开发权和经营权的地方。不料,航行伊始,就事与愿违,在狂风暴雨的袭击下,船搁浅在麦哲伦群岛的霍斯特岛。约纳丹号的遇难者们在这个岛上居住下来,等待他们的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艮岳记

名胜志。宋张淏撰。一卷。有《会稽续志》已著录。著有《云谷杂记》等。艮岳在汴京(今开封)东北隅,为宋徽宗政和年间所筑。是书著作年代不详。约三千字。详载寿山艮岳建置始末:竭府库之积,聚天下之伎艺凡六载始成,奇花异木、珍禽异兽莫不毕集。《百川学海》、《说郛》等均收录之。是书取宋徽宗《御制艮岳记》和蜀僧祖秀《华阳宫记》,各摭其略。首叙徽宗政和年间遣宦者梁师成督造艮岳园囿,备极侈丽。又记朱勔扰民之事。最后叙述靖康初年金兵南犯,都人避兵艮岳,台榭宫室,悉尽折毁,官不能禁。

黄昏

长篇小说。王统照著。载《小说月报》1923年14卷1—5号,商务印书馆1929年初版。小说通过琼符、苕英、瑞玉三个妇女不幸命运的描写,控诉封建势力摧残妇女的罪行,反映了作者对妇女命运的热切关注。省城大学生赵慕琏暑期返乡度假期间,目睹其叔父、地主赵建堂蹂躏和迫害被其强占的两个姨太太和一个婢女,产生极大义愤,于是他制定周密计划,将三个女子救出魔窟。故事情节较为集中完整,人物形象较为生动;虽有对人生问题的探索,但更注重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揭露与批判。

火葬

老舍著。1944年出版。写抗战时期北方文城县人民抗敌斗争的故事。国军便衣队副队长丁一山是文城维持会长王举人女儿梦莲的未婚夫,一次在奉命侦察文城敌军时被土豪、王举人秘书刘二狗派人杀害。刘二狗乘机多次逼娶梦莲,均遭拒绝。梦莲得知丁一山被害后,悲痛欲绝,决心投向抗日军队,协助石队长递送日军消息。日寇进入文城后,大肆掳劫,奸淫妇女,无恶不作。石队长为挽救文城人民和为丁一山报仇,潜入王举人家,通过田麻子获得日军情报。在城内外部队配合下与日军激战,在撤退时火烧王举人、刘二狗房屋,城内外一片火光,百姓蜂起投入战斗,炸毁敌人军火库,而石队长在杀敌锄奸斗争中不幸受伤,光荣牺牲。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日寇的残暴和汉奸的无耻,热情歌颂抗日战士和农民群众的爱国热情。作者说写《火葬》的目的在“告诉人们,在战争中敷衍与怯弱那么正好是自取灭亡”,是作者被抗日的烽火和血肉激怒下写成的一部抗战小说。由于材料大多出自虚构,加以作者生活经验不足,作品存在着概念化的倾向。

摩诃衍宝严经

晋代失译师名,即《大宝积经》第四十三普明菩萨会异译

推荐作家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李达

李达

李达(1890年10月2日-1966年8月24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字永锡,号鹤鸣。湖南零陵人。早年在长沙、北京等地读书。1913年东渡日本学习科学和实业。十月革命后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1918年5月参加组织中华留日学生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