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雪峰

- 姓名:冉雪峰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
- 出生地:四川省黛溪县
- 出生日期:1878年10月30日
- 逝世日期:1963年1月29日
- 民族族群:
冉雪峰(1878年10月30日-1963年1月29日)。生于四川省黛溪县。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委员,是全国著名老中医。他六世医传,自幼习文学医,19岁乡试,在慈父严师冉作辑的教导下不入仕途,学文在于奠定医学基础,专心致志于祖国医药学,在中医药学术上有深湛的造诣。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化名冉剑虹,时任湖北省新闻社社长,兼武昌起义指挥机关军务处秘书长,曾亲自带兵去黎元洪府中将其抓获。辛亥革命失败后,从此不问政事,专心研究祖国医药学。1918年,全国鼠疫大流行,在实践中总结出治疗鼠疫的“太素清燥救肺汤”和“急救通窍凉血汤”等有效方药。此外,在白喉、天花、麻疹、霍乱等方面均有专论或专著付梓,在中医药防治急性传染病方面贡献卓著,悬壶汉口,活人甚众,声名大噪,武汉三镇一带,几乎家喻户晓。他还热爱祖国医学的教育事业,曾独资创办“湖北中医专门学校”,并任校长,桃李满天下。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他放弃收入丰厚的门诊,组织“湖北省中医战地后方服务团”,捐出多年来的积蓄,为抗日战士和难民免费治病,后避难于四川省万县董家岩乡。在这期间,著有《国防中药学》《大同药物学》《大同方剂学》《大同生理学》《辨证中风问题之解决》等。他历来主张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渗透,“大同”二字蕴含着中西医结合的含义,作为一个传统老中医,曾亲手制备人体骨骼标本,并绘制了数百幅人体解剖学彩图(见《大同生理学》原稿),这种勇于革新,学而不倦的精神是值得后人学习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他任四川重庆中医进修学校校长,从事中青年中医的培训提高工作,教学成绩显著,编有《内经讲义》《伤寒论讲义》等著作,受到广大学员的欢迎和尊重。1955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成立,他调该院工作,任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主任。新中国成立十年大庆时,以《八法效方举隅》一书向党献礼,这本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研究八法的第一部专著。1960年,撰成《冉雪峰医案》。80岁高龄时开始纂写《冉注伤寒论》,这部书总结了冉先生60多年的临床经验,与仲景学说一脉相承,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均有所发展。例如对《伤寒论》的释名,认为六淫之邪中伤太阳寒水,所引起的一系列病变的讨论,故名《伤寒论》,是发前人所未发,对于理解和掌握《伤寒论》全书的内容,有很大的启迪作用。这是一部珍贵的中医文献。此书经其子冉小峰、冉先德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钱信忠作序,国家科委科技研究成果管理办公室王建勋同志撰写前言,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年出版。
猜你喜欢的书
匡谬正俗
训诂书。亦称《刊谬正俗》或《纠谬正俗》,唐·颜师古著。为纠正古书和俗语的谬误而作,其所匡正,包括字义、字音、字形诸方面,范围较广,考证也多精确。高宗永徽二年(651),颜氏子颜扬庭表上该书于朝,称“草稿才半,部帙未终”,是一部未完的书稿,于是编为8卷,前4卷共55条,都是讨论诸经训诂音释;后4卷计127条,论诸书字音字例及俗语相承的不同。一向被训诂家所推崇。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嗟呼! 后人之于古人,人誉亦誉,人毁亦毁,因其一节之长,遗其全体之短,习非胜是,好恶不公,有起而~者,辄谓伤忠厚焉。”
劫余灰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16回。我佛山人(吴趼人)著。初载光绪三十三年十月望日至三十四年十二月(1907年11月20日至1909年1月)《月月小说》(上海)第10号至24号。宣统二年(1910)群学社(上海)出版单行本。又见1984年3月广雅出版有限公司(台北)“晚清小说大系”丛书本。写广东南海县一对男女青年的悲剧故事。才子陈耕伯与婉贞订婚后赴省赶考。其叔仲晦乘机将他串卖去香港做猪仔,又骗婉贞到香港,途中卖给船家做妓女。婉贞借去寺院进香之际告官而得救。
诗法家数
诗论。元人杨载撰。一卷。载有《杨仲宏集》已著录。《四库全书总目》疑为“坊贾所托”。所论推宗汉魏盛唐,以为“诗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自工”。又倡言诗法,以风雅颂为诗之体,赋比兴为诗之法。指出诗学的正源即在由法得体,由赋比兴之法臻于风雅颂之体。此编为诗之创作论,所论为长期经验总结。书分诗学正源、作诗淮绳、律诗要法、古诗要法、总论等五章。凡所论述,均为简要结论。由于杨氏为元代名家,故颇受诗家重视。有《诗学指南》本和《历代诗话》本。
商君书译注
亦称《商子》或《商君》。中国古代政治学著作。商鞅及其后学著作和言论的汇编。编定于战国后期。《汉书·艺文志》著录29篇,现存24篇。《商君书》的古本有元刻本、明范钦本(即天一阁本)、清四库本等。通行的注释本为清代严万里的《商君书校》和当代高亨的《商君书注译》。商鞅(?—前338),战国中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姓公孙,名鞅,亦称卫鞅。由魏入秦,任左庶长、大良造(相当于宰相),执掌军政大权。两次变法,使秦由弱变强,封于商,因称商鞅。后被诬害,车裂而死。本书大部分篇章并非商鞅所作。“垦令”、“内外”、“靳令”、“开塞”、“耕战”等篇出自商鞅之手,“更法”等篇记述了商鞅的言论,其他为商鞅后学所著。但《商君书》各篇在内容和体例上首尾一贯,与商鞅变法的各项政策和主张基本相符。其主要内容有:1.“更法”等篇记述了商鞅“不法古,不修(循)今”的历史进化观以及利益说和力的原则。2.“画策”等篇论述了“不贵义而贵法”,以法治国、反对儒术的思想。3.“农战”等篇提出了兴国以农战、奖励农耕与兵战的法家主张。4.“赏刑”等篇提出了法不阿贵、厚赏重罚、“以刑去刑”的主张。5.“弱民”等篇提出了“民弱国强”,使人民俯首听命、无力反抗的“弱民”观点。本书所提出的思想和主张,为后期法家韩非等人所继承,也为后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所重视。
发菩提心破诸魔经
二卷,赵宋施护译。出生菩提心经之新译。
中本起经
凡二卷。东汉昙果、康孟详合译(一说康孟详译)。收于大正藏第四册。记述释迦成道后教化之事迹。计有转法轮品、现变品、化迦叶品、度瓶沙王品、舍利弗大目揵连来学品、还至父国品、须达品、本起该容品、瞿昙弥来作比丘尼品、度波斯匿王品、自爱品、大迦叶始来品、度奈女品、尼揵问疑品、佛食马麦品等十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