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

- 姓名:王建
- 别名:字仲初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765年
- 逝世日期:830年
- 民族族群:
王建(765年—830年),唐朝大臣、诗人。字仲初,祖籍颍川(今河南许昌),长于关中,出身寒微,终身未能进士及第。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前后,出关往山东求学,与张籍同窗,遂结为好友。张有诗云“鹊山漳水每追随”(《逢王建有赠》),可知张、王就学之处在今山东济南附近,后在山东军幕为散吏。贞元四、五年(788、789)至贞元十四、十五年(798、799),隐居山中修道炼丹求仙,曾从军塞上,入幽州刘济幕,离开刘济幕即远赴岭南节度使幕府任职,一度留寓荆州。宪宗元和八年(813),为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宾正,后迁家关辅,居于杜陵,寻以田弘正、裴度之荐为昭应县丞。元和十二年前后,入朝为太府寺丞、太常丞及秘书丞。穆宗长庆二年(822),官秘书丞。文宗大和二年(828),出为陕州司马,数年后解职,归居于咸阳原上。王建与张籍齐名,皆工乐府,号称“张、王乐府”。其作品形式风格亦相类,皆参用古题、新题,两者皆能反映现实生活、描写生活的苦难。新题如《水夫谣》写被官军抓差的纤夫之痛苦,《田家行》反映农民遭受的种种苦难;《织锦曲》、《当窗织》描写身为“织锦户”妇女劳作的繁重与所遭受压榨之残酷。至于旧题如《从军行》、《关山月》、《陇头水》写战争的残酷与征人士卒所作的牺牲;《乌栖曲》写宫女的孤寂与痛苦,均能由表入里,形象生动。可见王氏乐府以即事名篇之作为主,所用旧题,亦寓新意,如沈德潜所云:“张、王乐府,有新声而少古意,王渔洋所谓‘不曾辛苦学妃豨’也。然心思之巧,辞句之隽,最易启人聪颖。”(《唐诗别裁》)王氏乐府多为七言歌行,篇幅较短,多不换韵,给读者以急管繁弦之感。诗中很少议论,多用形象说话,结尾多警句,颇具感染力。王氏《宫词》百首亦颇有名,此组诗以镂金错彩之词写宫中生活,建首创此体制,后世多有模仿者。王诗中还有大量描写“征戍迁谪、行旅离别、幽居苦况”之作品,这些“俱能感动神思,道人所不能道”(《唐才子传》)。王诗颇能寓精警凝练于平易浅显之中,故王安石评其诗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氏有诗集十卷。其传记资料见《唐诗纪事》卷四四、《唐才子传校笺》卷四。今人谭优学有《王建行年考》。
猜你喜欢的书
(康熙)安溪县志
自南唐保大三年,安溪之称县于是始,阅宋、元、有明以至我朝,其间建置损益,亦可得而悉数也。仆来守泉,会奉部檄直省各修志,于是郡邑咸有事于此,而安溪令谢君遂成邑志,予读而善之。
老子说五厨经注
老子说五厨经注。唐·尹愔注。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参校版本:一、《道藏辑要》本,收入该书尾集第一册。二、《道藏精华录》,收入该书第四集。经文盖六朝道士依托。述存一炁和泰和之服气法,尹注多引《庄子》和释氏之言。
小清华园诗谈
清代诗论著作。2卷。王寿昌著。王氏有感于时人论诗之弊,故“取古人及唐人诗类而系之,以为初学楷式”。 上卷首设总论,概述诗之要领,有“四正”、“六要”、“四清”、“三真”等,共28条。其中多儒家诗教观点,如言“诗有五可五不可:可颂不可谀、可刺不可讪、可怒不可疾、可乐不可淫、可哀不可伤”。王氏由此崇尚复古,提出“诗以古为主”。总论以下,撷取宋以前诗之佳句佳篇分类排列,略加评论,以示初学者入门须正,揣摩古诗之意、味、神、法,作为楷模。全书类似古诗句选编,缺乏一定的理论系统;个别评论较为精辟。如论诗韵,说“宜以诗生韵,不宜以韵生诗。意到其间自然成韵者,上也”。《小清华园诗谈》经较勘,收入今人郭绍虞编选的《清诗话续编》。
满清兴亡史
长白山之支峰曰布库哩山,通古斯族人居其麓焉。当南宋时,女真为蒙古所灭,通古斯族人势力之衰,几二三百年。有女曰佛库伦者,系出女真,不夫而孕,产一男。既长,佛库伦将他去,命是男以爱新觉罗为姓,名曰布库哩雍顺,置之小舫中,令顺流而下。至河步,是男乃登岸端坐。其地有三姓,方构衅。或汲于河,见而问之,诡以我乃天女所生,来定汝乱对。汲者趋告众,众惊异,遂迎舁至家,决议息争。推是男为部长,以女百哩妻之。于是布库哩雍顺居鸭绿江源,长白山东,鄂谟辉之野鄂多里城。由女真变音而号曰满洲,是为满洲建部之始。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是研究佛典成立史的专著,书中对原始佛教时期的经典形成状况做了详尽探讨,并从原始圣典一再结集的历史中去细致考察佛法形成的真实过程。本书的重要意义还在于,作者认为,惟有能理解圣典集成的实际情形,才能理解巴利圣典及与之相当的华文圣典的真正意义;而代表不同部派的经律——华文圣典,比之单一的属于一派的巴利圣典,应有更多的比较价值和意义。这一观点对西方学界“巴利圣典为佛教原始圣典说”的提法作出了强有力的回应,奠定了华文圣典在佛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价值。
莲邦诗选
莲邦诗选,一卷,明广贵辑,陈韩补,古愚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