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绂

- 姓名:汪绂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婺源(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1692
- 逝世日期:1759
- 民族族群:
汪绂[fú](1692-1759),清学者。初名烜,字燦人。婺源(今属江西)人。诸生。少禀母教,8岁,《四子书》、《五经》悉能成诵。家贫母殁父不归,乃至景德镇,雇佣画椀。后飘泊至闽中,为童子师。及授学浦城,从者日进。自20岁后,务求博览,著书10余万言,30岁后尽烧其稿。自是凡有述作,凝神直书,自《六经》下逮乐律、天文、地舆、陈法、术数无不究畅,而一以宋五子之学为归。绂与江永同乡,从未晤面,曾寓书论《礼书》、乐律,往复千百言。其论学说:“学不可不须知要,然所以得要,正须从学多后乃能拣出要处。”(《清史列传·儒林传上二》)认为“《易》理全在象数上乘载出来”;“《书》历象、《禹贡》、《洪范》著力去考,都是经济”;“看《周礼》须得周公之心,乃于宏大处见治体之大,于琐屑处见法度之详。”(同上)其训“格物”为“穷至物理”,“致知”为“推致”认为“性与天道;不可得闻,直是不可得闻”,陆、王“因早闻性、天,而未尝了悟,以至害了终身。又果于自信,遗害后人”(同上)。又认为周敦颐言“一”、言“无欲”与程子言“主”、言“无适”微有不同。周子的“一”指“天”,“欲”指“人”,即“纯乎天,不参以人”,“一”即“无欲”。程子的“一”指“事”,“适”指“心”,即“一其心于所事,而不强事以成心”,“无适”即“一”。当时大兴朱筠读其书,称其“信乎以人任已,而颉顽古人”;其后善化唐鉴亦称其“功夫体勘精密,由不欺以至诚明”(同上)。生平著述颇丰,耻于自炫,多藏巾笥。著有《易经诠义》、《尚书诠义》、《诗经诠义》、《四书诠义》、《春秋集传》、《礼记章句》、《乐经或问》、《孝经章句》、《读阴符经》、《理学逢源》、《山海经存》、《策略》等。
汪绂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广陵集
三十卷。《拾遗》一卷。宋王令(1032—1059)撰。王令初,字钦美,后改逢元,广陵(今江苏扬州)人。王令才思奇异,其诗以韩愈为宗,而出入于卢仝、孟郊、李贺之间,词句磅礴,气势雄壮。刘克庄《后村诗话》曾称其《暑旱苦热》诗“骨力老苍,识度高远。”其诗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生活,表现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广陵集》三十卷是其子王说所编,其中诗赋十八卷,文十二卷,《拾遗》一卷,并附有墓志铭、事状及交游投赠追思之作。今有善本《广陵先生文集》二十卷,《拾遗》一卷,《附录》一卷四册,为旧钞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广陵集》三十卷、《拾遗》一卷亦有《四库全书》 本。
云林堂饮食制度集
古代食谱。元代倪瓒(1301—1374)撰。倪瓒,初名瑛,字元缜,号云林,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合称为元代四大画家。晚年隐居。著有《清闷阁集》等。《云林堂饮食制度集》辑录有关主食糕点、菜肴、茶酒、调味品等50多种烹制与饮食方法,其中以鱼蟹为多,是一部反映水乡无锡一带的食谱著作。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经名: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朝。系摘录《金虎》、《神虎》二符改编而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上清大洞真经》第二十二种著录《上清神虎上符消魔智慧》,为六朝上清经。本经除“太微天帝君以传金阙帝君”之第一段外,其余与《洞真太上神虎玉经》同。述符箓形成与盟仪。
流类手鉴
唐释虚中撰。虚中,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约文宗、宣宗间在世,与贯休、齐己、郑谷、修睦、尚颜、栖蟾等为诗友。哀帝天祐间,至中条山访司空图,未遇而留诗,为司空图所激赏。晚住湘西宗成寺,卒于后唐明宗天成以后。有《碧云集》。《流类手鉴》一卷,宋《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别集类著录《诗物象流类手鉴》一卷。文史类又著录《疏类手镜》一卷,实为一书重见,“疏”亦为“流”字之形误。此书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其一为“物象流类”,凡五十五类,皆为比体,如:“日午、春日,比圣明也。”“残阳、落日,比乱国也。”有时不免穿凿附会。其二为“举诗类例”,举前人诗句以求其言外之意,亦多有牵强之处。此书理论渊源乃《二南密旨》,如《二南密旨》云诗有“南北二宗”,“南宗一句含理,北宗二句显意”;此书云:“诗有二宗,第四句见题是南宗,第八句见题是北宗”,亦以顿、渐判南、北,实受禅宗影响。又《二南密旨》有“论总例物象”,遂直接影响此书之“物象流类”。此外,如“举诗类例”节,举贾岛诗多至七例,均见影响痕迹。“物象”一节,后人多讥其穿凿,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二南密旨》“其论总例物象一门,尤一字不通”。虚中受其影响,亦难免此讥。但中国古典诗歌自《楚辞》以降,已奠定“香草美人”之传统,故一定的物象往往具有独特的暗示意义,晚唐诗格对此类物象加以综罗排列,似亦不宜一概抹煞。且此类书为初学者而作,强调诗歌创作的美刺手法,亦未可视为脱离现实的形式主义之作。这些理论演变至宋代,由作诗者的写作规范发展为说诗者的批评准绳,以为一字一句,皆有讥刺,则难免附会之嫌。
郑月莲秋夜云窗梦
元明之际杂剧剧本。简名《云窗梦》或《秋夜云窗梦》。撰者姓名未详。旦本。剧演汴梁名妓郑月莲,色艺双全,与秀才张均卿相爱。均卿金尽,鸨母另招贩茶客李多。月莲誓死不另接客。均卿被鸨母赶出后,进京赴试,月莲暗赠以首饰为路资。鸨母见月莲不肯挣钱,将其卖于乐户张妈妈家。秋夜,月莲梦均卿归来。均卿一举及第,授洛阳县宰。洛阳府尹李敬欲招其为婿,特设宴招待均卿。席间唤乐妓侑酒,月莲亦在其中。李敬为李多之叔父,此日李多亦来求李敬成全其婚事。月莲给均卿敬酒时,双方都发现对面是自己的情人。李敬怒诘月莲,月莲详告原委。李敬谓“天上人间,方便第一”,遂于席间令均卿、月莲成婚。此剧第四折残缺。全剧曲文颇佳,语多绮丽而不纤弱,用本色语而不粗率。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抄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据以校印。
比丘受戒录
律学著述。清弘赞述。一卷。先叙得戒缘由;次录得戒和尚、阿阇黎、临坛尊证僧伽,并记自生年、受戒年月日时,以识戒腊之尊卑;后明作法仪轨,使初受具足戒者,在熟读《比丘戒本》的同时,了解布萨、自恣、净施等诸作法之仪轨。附见唐道宣、宋元照、明袜宏法语十五则,以明持犯枢要。见载于《嘉兴藏·又续藏》及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