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 贤博编

    贤博编

    《作者:叶权明叶权撰。一卷。书成于万历年间。本书主要记述作者游历吴越、燕赵、福建、广东等地时的所见所闻及师友所胪述。内容广博,举凡民情、官场、风土、外贸等多有涉及。其中亦有科举应试、捐纳监生为官,以及进士、状元入仕之刚正的记载。如富家监生拜县丞,杭州太守娄志德,乡会试考官以题目坐讥讪得罪,上虞进士叶经自称出寿昌等。有万历黄应台刻本。今有中华书局校勘本。

  • 寤言

    寤言

    《作者:陈澹然自新学行,而文字革命之说作。高明之士,辄竞挹东西文术,号召吾华。于是自由革命流血之徒,党派纠纷,睅然鄙吾国数千年圣神建制伦常文字之大原,谓举不足胜东西人之遗唾,尝窃痛之。夫天地之气机流动,至今日极矣。吾中国晚近政教之衰,虽上圣不能不撷异域之菁华,以求吾朔。而东西杰士,渐摩中说,必将认伦常文字尽归吾国,然后环球政教,由然自翕于大同。若谓吾国二千年流积,寝轶古初,举而正之,宜也。必举古圣神建制嶻然殊卓天壤者而自绝之,则乾坤或几乎息。呜呼!庸独非贤者之过欤?蒙少孤贱,独嗜经世古文之术,垂三十年,不敢泥陈说以阏新机,尤不敢僻奇论以摧世本,唯深见伦常心术,为建言治事之根荄,兢兢焉厉此区区,非经世之言不敢道。妄冀远祧孟氏,建一说以求协乎人心世运之自然,病郁悲怆,莫由返视听以成吾说。今诏更科制,大愳英年才俊,惑新说以抉吾中国纲常名教之藩,谬举近着微言,质诸海内知言君子。

  • 吴语

    吴语

    《作者:戴延年《吴语》一卷,戴延年撰。延年字寿恺,号药坪,清苏州府长洲县人。善度曲,工古文词。《皇清书史》卷二十八又称其「工书法」。一生多旅于外,乾隆三十七年前旅居北京,四十九年自粤西还,五十二年又自北京旅居武昌,晚居吴江。与蒋培、杨复吉、朱㚏等交往。沈楙惠《搏沙录》跋曰:「药坪先生,茂苑名流,客游燕粤,缟紵最广。晚岁戢影枫江,回首故交,渺焉天末,杜陵落月之怀,玉局寒灯之忆,胥于此录寄之。至文笔之风流隽永,如啖侧生果,色香味俱绝。先生其移我情矣。」其以诗文鸣世,由此可见一斑。著有《搏沙录》、《吴语》、《秋灯丛话》、《饮石轩诗》、《丛桂山房诗》、《问花词钞》。杨复吉《吴语》跋有曰:「《吴语》二十馀条,辛亥出都时皋以赠馀者,久藏箧衍。今手为校录编次,聊寄暮云春树之感云尔。」又《秋灯丛话》跋曰:「药坪别馀二十年矣,今夏自粤西旋里,侨居松陵,空谷闻跫,得快读别后等身著作,《丛话》亦其一也。忆乙未岁校录濒行所赠《吴话》,不胜暮云春树之感。兹得数心晨夕欣赏慰藉,奚似『何当共翦西窗烛,卸忆巴山夜雨时』,玉溪生良非欺我。」可见本书撰于乾隆三十七年前,四十年经杨复吉校订,收入《昭代丛书》丁集,道光二十四年沈楙惠刊印,后又收入《古红梅阁丛钞》、《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六帙。今据《昭代丛书》本标点排印。

  • 颜乐堂记

    颜乐堂记

    《作者:杨士奇庐陵胡则颜名其所居堂曰颜乐,其志固望希于大贤君子之地乎!间求记于余。嗟乎,其可以易言哉!夫颜之乐,极其学之所至,心与道一,而于出处动静从容安适,无往而不得,斯其所为乐也,其可以易言乎?然颜之乐,虽乐其在己者,其心盖未尝一日而忘利民也。孟子称禹、稷、颜子同道,道在是,即心在是,得其心,而后可以言其乐也。

  • 徐氏笔精

    徐氏笔精

    《作者:徐火勃明代笔记。8卷。徐火勃撰。今存有明崇祯年间刻本,前有邵捷春、黄居中序,全书分为38类。另有《四库全书》本,题为《笔精》,前面无序,全书分5大类。两种版本的编排不同,《四库全书》本恐是据抄本收录。《碧琳琅馆丛书》本、《芋园丛书》本均据崇祯本翻印。黄居中序说明了该笔记的内容及特点:“异闻必识,秘简必搜,当其意所赏会,或胸有独照,往往札记掌录,纷纷纶纶,积久成帙”。“是编出经入史,而独详于诗。诗自三百篇以迨我明,亡不品题而栉次之”。其中谈诗部分,崇祯本分为“诗原”、“诗诂”、“诗订”、“诗砭”、“诗评”、“诗话”、“词品”7类。其中关于明诗的议论,如对王行、蓝智、沈愚、何其渔、唐寅、沈周等诗作的评述,对研究明代诗歌颇有助益。此外,该笔记敢呈己见,《四库全书总目》指责其“好为异说,援儒入墨”之处,如以乾象“阳在下”为《老子》之“犹龙”,从卦坤“黄中”、艮卦“行其庭”,为皆指道家之“黄庭”,以《系辞》“游魂为变”为释氏之“四生六道”等,虽然不尽妥当,但均表现出明末较为自由的学风。

  • 新知录摘抄

    新知录摘抄

    《作者:刘仕义吉水罗念庵先生以议大礼不合去之屡诏不起居讲学务敦实践接引四方有志之士孜孜不倦嘉靖末郭希颜以放弃佚臣仗畎亩不忘君之义上疏□储贰朝廷恶其希功干进处以极刑先生闻之□感动因思昔人熏膏之讥遂禁趾不逾中国者十诸缙绅皆谢绝之岁癸丑杨继盛在武选谓严嵩当国专权稔祸发其十恶五奸曰臣居兵曹以讨贼为职嵩盗权窃柄误国殃民天下一大贼也卒以危言就戮刘仕义曰念庵知道者也二公其贤智之过矣昔唐中宗时处士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潜通宫掖必为逆乱上大怒命斩之朱子纲目书曰杀处士韦月将刘友益书法曰月将退处山林而与闻宫掖之事出位甚矣书处士病之也然则郭公宁能免于朱子之议乎庄子曰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邵子曰此君子思不出其位

  • 小隐书

    小隐书

    《作者:敬虚子明代敬虚子撰,全书一卷。该书著隐者三十人,自传说时期的许由、巢父,迄北宋靖康末年(1127年)的顺昌山人,各为之作传,复议赞论。现存版本有《古今说部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版本。

  • 小螺庵病榻忆语

    小螺庵病榻忆语

    《作者:孙道乾记其爱女孙芳祖生平琐事。孙芳祖号“越畹女史”,贤慧多才,精于文史、书画,声名闻达士林。同治十一年去世,年仅十九岁。其父作《小螺庵病榻忆语》,因情生文,感人至深。时人往往将其与《影梅庵忆语》并提,诗文吟和者不下数十家。

  • 迂言百则

    迂言百则

    《作者:陈遇夫名言,一卷。遇夫《迂言百则·弁言》:“迂言者何?善言也。善则何迂乎尔?言人所不言也。人所不畜而言,言而善,则何以迂?非所当言也。善则何不当言?非其人也。……明其道,功则勿计,世所急也而迂之,故闻者以为迂也。虽然,惠迪吉,积善庆,古圣有言矣,果迂乎哉?不迂也。”迂,拘泥固执、不切实际之言。书名《迂言》,反用其义而有愤世意。有《岭南遗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 意见

    意见

    《作者:陈于陛一卷,明陈于陛撰。此书是陈于陛的读书札记和心得。分立教、应物、恕字、施报、学庸、出处、处事、天意、造物所福、宽严、三才、续经、文字、澄养性情、天道、文章、立达、理数、用人、人心、知几、创业守成、孝庙世宗、余阙、刘文成、武宗、老庄、周公、荀孟、张良、太祖、王阳明、自责责人、曹沫、寇准、宋南渡、温公通鉴、惩创、元史、两汉、七国、贵溪分宜、易传、孝经、王文正、难易、太史公、韩昌黎、申韩、真宗王旦、天文等。本书对明代理学、释道、人物掌故、典章制度、史书编修等皆有所录,有不少是前人论述。本书所载阳明心学的传播、佛教的流行等有很大的史料价值。本书有《宝颜堂秘笈》本,兹据以整理。

  • 义门读书记

    义门读书记

    《作者:何焯笔记。清何焯著。五十八卷。为作者解说经义、研读史籍、评论诗文的札记。初为六卷,系其殁后子何云龙与门生沈彤等整理遗稿编成,于乾隆十六年(1751)问世。其后蒋维钧广为搜访,历时三年,扩为五十八卷,刊于乾隆三十四年,是为足本。前八卷考论《四书》、《诗经》、《春秋》三传,中二十一卷考论前四史与《五代史》,后二十九卷考论《昌黎集》、《河东集》、欧阳文忠公文、《元丰类稿》、《文选》、陶靖节诗、《杜工部诗集》、《李义山诗集》。作者虽为开清代考据学风气的学者之一,但其学犹近于宋学,而与后起之乾嘉学派有别,所论偏重义理。书中解析各家诗文,不乏独到之见。有乾隆十六年刊六卷本、乾隆三十四年刊足本、光绪六年(1880)重刊足本。近有1987年中华书局点校本。

  • 燕台花事录

    燕台花事录

    《作者:佚名戏曲杂记。蜀西樵也撰,张次溪辑。分上、中、下三部分上,品花:有对清光绪初年在北京演出的戏曲演员朱霭云、王喜云、李玉福、孟金喜、贾桂喜、善双喜等22人的简评。中,咏花:收有作者与其文友咏赞戏曲演员的对联、诗、词、曲数十首。下,嘲花:记有戏曲界异闻轶事数则。收入《清代燕都梨园史料》。

  • 在园杂志

    在园杂志

    《作者:刘廷玑笔记。共四卷。刘廷玑撰。作者根据康熙年间参加治理黄河时搜集的见闻记录成书。内容包括政事、服饰、饮食、医药、诗文等各方面。所记以清初为主兼及明代。卷首有作者自序和孔尚任之序,书中有关《金瓶梅》的资料有两则。一为王忬为严世蕃献画致祸事:王世贞父王抒藏有王维《辋川真迹》,严世蕃闻而索之。王以抚本献,为汤裱褙告发,后严借故将其“弃市”。这是王世贞作《金瓶梅》的附会传说在清代流行的一个佐证。一为卷二论《金瓶梅》的创作动机是“以淫说法”,劝人止淫,实非“秽书”,并对其“文心细如牛马茧丝”的艺术结构和人物刻划有较高评价。又对张竹坡及其评点作了评介。

  • 韵石斋笔谈

    韵石斋笔谈

    《作者:姜绍书笔记。明末姜绍书撰。二卷。绍书字二酉,延陵曲阿(今江苏丹阳)人。崇祯间曾在朝为官。奇石收藏家。颜其室曰韵石斋,故以名书。是书共五十八条,多古董家言。仿周密《云烟过眼录》,记吉金乐石,周鼎商彝,考据精审。旁及书法名画,鉴别真膺,亦能洞悉本原。凡审玉辨石,鉴印,考墨诸篇,均有参考价值。约作者之意颇富惩玩物丧志之习,而能“怡情于游息之具风雅之林”(蒋清《序言》)其切要之语,以为“物之尤者,应如烟云过眼”,盖盛衰靡常,而聚散之有数也。故评者以为作者胸无俗趣,口无鄙言,盖其阅历深而有得于道者。《四库全书总目》指出其以“天成太极图”石质,驳朱子太极无形之说,殊为迂谬。有《四库全书》本,《笔记小说大观》本。

  • 悦容编

    悦容编

    《作者:卫泳《悦容编》是晚明时期一部叙述闺房生活审美情趣的笔记小品,列有《小引》、《钟情》、《随缘》、《葺居》、《缘饰》、《选侍》、《雅供》、《博古》、《寻真》、《及时》、《晤对》、《借资》、《招隐》、《达观》等章节。作者引申了成语“女为悦己者容”之意,揭示了封建社会侍女闺秀在园居、陈设、服饰、仪态、素养等方面对美的追求,反映了晚明时期上层社会的文化生活。《悦容编》篇幅短小,现存世的刊本均收在丛书里。如明代有闵于忱辑的《枕函小史》本、卫泳辑的《枕中秘》本、闵景贤纂的《快书》本、秦淮寓客编的《绿窗女史》本;清代有张潮《昭代丛书》本、顾沅编的《一瓻笔存》本、管庭芬编的《生花管》本以及知虫天子(张延华)的《香艳丛书》本。

  • 鸳鸯牒

    鸳鸯牒

    《作者:程羽文鸳鸯牒,旧谓夙缘冥数注定作夫妻的册籍,“冥数当合者,须鸳鸯牒下乃成。”明末文人程羽文创制《鸳鸯牒》,为历史上40位女子另择佳偶。按照出身和个人特点,将她们分成8大类——帝妃8人、名媛5人、宫女2人、女冠2人、才女10人、民女4人、孝女1人、妓女8人。

  • 抚黔纪略

    抚黔纪略

    《作者:江东之《抚黔纪略》是江东之在抚黔期间所写的序、议、记、颂、檄、引、谕、训。主要为利民之策, 如,备赈公田;右文田;惠药田;恤军田;泽幽田;济川田;开河道,建鳌叽,即现甲秀楼下的浮玉桥; 推引二十四善,重修贵州通志,建贵阳府学;设恤隐局,确实是建万世之长策。另有五封家书,说他在外 不必挂念,多次强调无俸禄可寄回家,都用在贵州事务上,告诫其儿要读书,勤俭,养德、养福、养寿, 可见其为民之心。

  • 湛园札记

    湛园札记

    《作者:姜宸英余本题札记淮阴阎征君乙之而改为劄记按尔雅释器简谓之毕郭璞云今简札也春秋传疏云简札牍毕同物而异名凡为书字有多有少一行可尽者书之于简数行可尽者书之于方方所不容者书之于防又云小事传闻记于简牍简牍即札余所记者大扺多小事传闻而一行可尽者故取名以此劄之与札义虽通用然劄子古人颇用以奏事注疏家未尝及之兼劄记名书古人多有余欲少异其字以自别耳故不从征君仍为札记辛未秋八月廿五日识

  • 见闻杂记

    见闻杂记

    《作者:李乐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李乐撰。今存版本有明万历刻本杂记九卷、续二卷、清乾隆间刊本十卷、续一卷。本书中大半为作者多年的文史札记,只有十馀则为短篇小说和幽默小品。但这少量的小说和幽默小品,却有些特色,所以,本书作为笔记小说,也还有一读的价值。如卷六第八十六则记道,有名商人,乘车外出,途遇红衣妇人,要求搭车。商人曰:男女何可同车, 吾当徒步尔!谁知红衣女竟是“火神之星”下凡,她要搭车,实际上是考验考验这名商人。当她听了商人可敬的回答后,非常感动道:汝勿远行。某日汝家当有回禄之厄,六神俱已著字,可急回,徙其家资什物,庐必毁矣。结局是:庐虽毁,人财得到保全, “竟得免于全祸”。整个故事比较简短,可是商人见美色而不乱的可贵品质,以及“火神之星”的女性形象还是写得比较好的。又如同卷第一百三十一则:宋人有园丁种菜,菜被人盗去。者主人诘园丁,园丁曰:“自己固要吃,也须著把些与他人吃。”主人默然,曰: “也说得是!”像这类语带诙谙的幽默小品,在古代笔记小说中并不多见。

  • 济南纪政

    济南纪政

    《作者:徐榜《济南纪政》不分卷,明徐榜撰。徐榜,白水(今陕西白水县)人。万历进士。初官工部主事,出守济南,官至浙江右布政。作者在济南任太守四年,置社学,建明湖书院,有惠政。本书是作者在济南时所记治政事,但其中“杨化记”类小说体。本书有《泾川丛书》本,兹据以标点整理。

猜你喜欢的书

至大金陵新志

至大金陵新志

元南京都邑志。十五卷。元张铉撰。刊行于至正四年(1344年)。该志采用纪传体,分为图考、通纪、世表、代表、志、谱、列传、摭遗、论辨。图考“以著山川郡邑形势”;通纪“以见历代因革,古今大要”;表、志、谱、传“以及天人之际,究典章文物之归”;摭遗论辨“以综言行得失之微,备一书之旨,文摭其实,事从其纲”。卷一,地理图。卷二,金陵通纪。卷三,金陵表。卷四,疆域志。卷五,山川志。卷六,官守志。卷七,田赋志。卷八,民俗志。卷九,学校志。卷十,兵防志,卷十一,祠祀志。卷十二,古迹志。卷十三,人物志。卷十四,摭遗。卷十五,论辨。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南朝。原名《太上真人撰所施行秘要》,收入《真诰》卷九。今《正统道藏》本一卷,当系南北朝道士节取《真诰》之文,加以改编增补而成。收入《道藏)正一部。书中摘抄《太素丹景经》、《大洞精景经》等十多种上清派道书,言养生保健之法。内载按摩、吐纳、沐浴等方术,用以预防疾病衰老,抵御鬼神侵害,去除体秽,使青春常驻,耳目聪明。

太上元始天尊说续命妙经

太上元始天尊说续命妙经

元始天尊劝人诵经呼名,使人长生益寿。

戴施两案纪略

戴施两案纪略

本书(一册一一六面六九、六○○字)合刊「戴案纪略」与「施案纪略」为一书,因题曰「戴施两案纪略」;吴德功撰。作者彰化人,字汝能,号立轩;清同、光间,设教乡里垂四十年。当弱冠时,适值彰化戴潮春事变,亲见其事。光绪十四年,因办理清丈未协激成彰化施九缎事变,亦属耳闻而目接。后至二十一年割台之后,台民拒守,并尝与其事。对此三事,均有撰述;除本书合刊「两案纪略」外,并有「割台记」一种(已刊入第五七种「割台三记」)。此外,着有「瑞桃轩文稿」及「诗稿」等书。「戴案纪略」分三卷:上、中两卷仿编年「纲目」之例,自起事以至平定,因年系月、因月系日记述;下卷则纯属附录性质,将有关文案「录而附之」而已。「施案纪略」一卷,亦属编年体裁。「自序」有云:『惟九缎明系围城三日,罪同叛逆;欲大书特书「反」字,何以成信史!又系清丈激成事端,若不曲笔,如公论何』!末附「周华仲广文遭乱记」,记「施案」中一罹难者。

觉者之言

觉者之言

三界智尊者编辑的《觉者之言》原版是以德文撰写。原文是依据佛教巴利文经藏中世尊的语言,择其精华,再依次序有系统化地把它编辑成书。希望这本书能成为初学者的入门指南,虽其原本的主要宗旨是要给有佛学基础的读者清楚地看出在多部经文的结构中都包含着真正简明的‘四圣谛’,就是:苦圣谛、苦之集圣谛、苦之灭圣谛及导致苦灭之道圣谛。从这本书中就可看出佛陀的教理都是朝向一个最终的目标,那就是:脱离痛苦。为此,在第一次出版的德文版中印有摘自《增支部》中的如下一段经文:我教的不只是苦而已,也教导摆脱苦的方法。

一字奇特佛顶经

一字奇特佛顶经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现威德品第一,佛住三十三天,与四万比丘,八万四千菩萨,及天释梵魔八部众俱。说真言曰,南莫三漫多勃驮南,(引一)步林吽。(二合二)。印契品第二,曼荼罗仪轨品第三,先行品第四,成就频那夜迦品第五,说法品第六,金刚手菩萨之弟,名寂静慧,以偈赞佛。并问几法成就?佛以偈答。调伏一切障频那夜迦天王品第七,最胜成就品第八,菩萨藏品第九,后附一字顶轮王念诵仪轨,依忉利天宫所说经译。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