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五术

  • 道德真经传

    道德真经传

    《作者:吕惠卿道德真经传。宋吕惠卿撰。四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宋吕惠卿撰。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其以宋儒所谓的“十六字心传”,即《尚书·大禹谟》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解“守中”,以道家,儒家治身理国之说相参。

  • 道德真经次解

    道德真经次解

    《作者:佚名二卷。无名氏撰。此书作者经遂州,见龙兴观石碑上刻有《道经》、《德经》二经,与今本有别,并且全无注释,错字颇多,意义相背,所以作此书。此书 《道经》注下称: “此本 (作者所据传本)与旧本虽不同,自有义理,细而义论,别有旨趣,将来君子,勿妄移论商校也”。所谓旧本,是指遂州石刻本。此书分为二卷,名为 《道德真经次解》,不是继他人之作,而自成一家之文。其书不分篇章,上、下卷只题《道经》、《德经》并有注释,略述二经要旨。以遂州石刻本与世传唐玄宗御注本对校,文字全同。如其碑中刻有 “我独异于人而贵求食于母”,妄加 “求于”二字,说明

  • 玄经原旨发挥

    玄经原旨发挥

    《作者:杜道坚玄经原旨发挥。元杜道坚撰。二卷。是书以《皇极 疏《老子》,凡十二章。前有作者自序。复有其弟子任士林序。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坚以邵雍《皇极经世》疏《老子》,不外理气象数,道教神话。

  • 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

    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

    《作者: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慕微篇。宋陈景元编撰。十卷。据杨仲庚序,是书朴理宗宝佑六年(公元一二五八年)刊行。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景元摭拾诸家注疏精华,参以其师韩知止、张无梦之说,取严君平、孙登之说为多,大旨以重玄为宗。引文多不注明出处。

  • 道德会元

    道德会元

    《作者:李道纯2卷。元·李道纯撰。此书原题“都梁清庵莹蟾子李道纯元素述”。卷首有至元二十七年(1290)自序,称:历代研究注释《道德经》之书,诸家解义,多“私意揣度,所见不同,各执一端。惟《河上公章句》、紫清真人(白玉蟾)《道德宝章》颇通”。书中于《序例》中设置“正辞”和“究理”两项。“正辞”以《河上丈人章句》白文本为主,将各种《道德经》注释本之差讹列出,凡大同小异者达200余处。“究理”则将各家解义与《老子》义理不符者表出,举异同谬误十余处,以此冠于经文之前,意在使后之读《道德经》者消除异同之感。关于本书对经文注释意图,其序云:“

  • 道德玄经原旨

    道德玄经原旨

    《作者:杜道坚道德玄经原旨。亦称道德经原旨、老子原旨、玄经原旨。元杜道坚撰。四卷。前有黎立武、账与材、牟巘、徐天佑等人序官。底本出处:《正统道藏》 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玄经原旨序元杜道坚注。本书鲜见其它传本。其注折衷儒老,杂以道教。

  • 正一威仪经

    正一威仪经

    《作者:佚名一卷。收录正一派讲经受职诸法仪则一百三十二条。凡法服、入靖、启奏、读经、讲经、事师、奉斋、受戒、忏悔、礼拜、烧香、燃灯、鸣钟、鸣磬、章奏、醮请、法具、食器、器用、居处、卧具、屨履、井泉、用水、饮食、动止、遊行、住观、死亡,共二十九事。对正一道士入道受戒以及生活起居诸事均订立规范,依科奉行。收入《道藏》第564册。

  • 正一指教斋清旦行道仪

    正一指教斋清旦行道仪

    《作者:佚名正一指教斋清旦行道仪。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系早期天师道斋仪。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述科仪,所祭神与《正一指教斋仪》同,仪中包括读词、四方朝等。

  • 正一指教斋仪

    正一指教斋仪

    《作者:佚名正一指教斋仪。全称《正一指教齐宿启仪》。相传汉末天师道有指教斋法,徒改编为指教齐仪。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述正一指教斋宿启仪,主斋仪者自称系天师阳平治左平酆都功臣,仪中包括威仪十二法。

  • 冲虚至德真经鬳斋口义

    冲虚至德真经鬳斋口义

    《作者:林希逸本书是宋代林希逸的《列子》注本,凡八卷。又名《列子鬳斋口义》,宋代君主多尊道教,故《列子》常以《冲虚至德真经》的别名见称。本书是历代不多的《列子》注释著作中极为重要的一部,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被认为语言深入浅出,解说发挥道家旨意直白易辨。

  • 冲虚至德真经义解

    冲虚至德真经义解

    《作者:赵佶宋徽宗撰。本书鲜见其它传本。仅存《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4篇,其余4篇阙,可与《道藏》中金高守元《冲虚至德真经四解》所收宋徽宗《义解》互证。宋徽宗释道家哲理和养生之学。

  • 真武灵应护世消灾灭罪宝忏

    真武灵应护世消灾灭罪宝忏

    《作者:佚名真武灵应护世消灾灭罪宝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当出于宋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本篇乃元始天尊告妙行真人云:常念众生处于三毒十恶之世,被六天魔王、五府瘟曹等妖邪伤害。天尊乃命北方真武神将巡察诸天,录善伐恶,辅正除邪。天尊又垂示消灾免厄之法,谓众生常以三元八节、甲子庚申等日,烧香持斋,志心归命朝礼北方四十九位灵应天尊,谢过忏悔,即可消诸罪戾,免受厄难。本篇部分内容文字与《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相同。

  • 正一敕坛仪

    正一敕坛仪

    《作者:佚名正一敕坛仪。撰人不详,似出於南北期或隋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述以剑水咒诀召诸神来坛之科仪。

  • 正一出官章仪

    正一出官章仪

    《作者:佚名正一出官章仪。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系早期天师道出官上章醮仪。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述科仪。出身中五体真官诸神,收录、斩杀恶人,追捕叛逃,拘鬼打入地狱,并有其他禁厌法。

  • 正一醮墓仪

    正一醮墓仪

    《作者:佚名正一醮墓仪。撰人不详,似出於南北朝或隋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述科仪,祭山川土地神祇,以安亡人,求子孙昌福。

  • 正一醮宅仪

    正一醮宅仪

    《作者:佚名正一醮宅仪。撰人不详,似出於南北朝或隋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述科仪,祭五方宅神、五土将军,求居宅安宁去灾。

  • 天心正法修真道场设醮仪

    天心正法修真道场设醮仪

    《作者:佚名天心正法修真道场设醮仪,撰人不详。内称老君为「混元上德皇帝」,应为宋代天心派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本篇讲述道上举行天心正法时,修建道场之设醮仪式。有宣咒、奏章、请圣、上香酒茶等程序。按天心正法为宋代天心派道士所行法事,详见《上清天心正法》、《上清北极天心正法》二书。

  • 玄门十事威仪

    玄门十事威仪

    《作者:佚名玄门十事威仪,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此书乃太上老君为无相真人讲说,内载玄门道士日常修行及生活起居所应遵奉之十种规章仪范。书分十品,共计一百四十四条威仪。依次为:第一执坐坛品,威仪八条 第二礼谒品,威仪十六条 第三出入品,威仪十四条 第四坐起品,威仪十四条 第五执瓶品,威仪十一条 第六洗漱品,威仪十二条 第七巾器品,威仪十条 第八斋食品,威仪三十三条 第九请法品,威仪九条 第十护持品,威仪十七条据称能奉行以上威仪者,可修成大顺真士,违犯者则入地狱。

  • 太上瑶台益算宝籍延年忏

    太上瑶台益算宝籍延年忏

    《作者:佚名太上瑶台益算宝籍延年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本篇内列举一百五十位天尊及四位真人尊号。谓志心归命敬礼诸天尊及真人,即可护身去厄,长生久视。

  • 太上正一朝天三八谢罪法忏

    太上正一朝天三八谢罪法忏

    《作者:佚名太上正一朝天三八谢罪法忏,撰人不详。内有元成宗加封天师张陵之尊号,应成书于元明之际。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本书称正一派弟子虽专心求度,但因多有前世宿累,所以流转轮回,受诸业报。如欲使形神合道,障累顿消,法依三八谢罪之仪,志心皈命三清上圣、玉皇上帝等神灵,忏悔杀生、偷盗、邪淫等三业十恶之罪,断恶修善。勉而行之,当可渐人仙宗,升于天路。书中有向三清、玉皇等神仙表示忏悔之启词数篇。

  • 太上正一阅箓仪

    太上正一阅箓仪

    《作者:杜光庭太上正一阅箓仪。唐末杜光庭编集,系早期天师道阅箓仪改编本。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唐末杜光庭删定。述阅简箓出其中神将神兵之科仪。

  • 太上金书玉牒宝章仪

    太上金书玉牒宝章仪

    《作者:佚名太上金书玉牒宝章仪。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或隋唐。系早期天师道出官上章仪。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述科仪,祭上仙上灵、三师门下诸神,求去凶兆,保护婴儿。

  • 太上三洞传授道德经紫虚箓拜表仪

    太上三洞传授道德经紫虚箓拜表仪

    《作者:杜光庭太上三洞传授道德经紫虚录拜表仪。唐末杜光庭编集。官传授太玄部经戒法录之仪式。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述授经传法拜表科仪,包括通玄赞8首。

  • 太上三五傍救醮五帝断殟仪

    太上三五傍救醮五帝断殟仪

    《作者:佚名太上三五傍救醮五帝断殟仪,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本篇内叙道士为人醮祭五帝,断除疫鬼之仪。谓凡人家遭逢天灾厄难,家口瘿疔,皆因宅合前后五帝神祗不卫于人,以及疫鬼作祟所致。可择良日准备法物,请道士醮祭五帝。醮祭之法,有入坛解秽、发炉、宣咒、上香酒茶、吟赞等仪式。

  •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阅箓醮仪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阅箓醮仪

    《作者:杜光庭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阅箓醮仪。唐末杜光庭删定,系早期天师道阅箓仪改编本。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述出身中上仙上灵即“阅箓”之科仪。

猜你喜欢的书

哲学史讲演录

哲学史讲演录

黑格尔的哲学著作,德文原本共三厚册,出版于1836—1838年。中译本分成四册。第一、二卷由三联书店(1956—1959)年、商务印书馆(1959)年出版,第三、四卷由商务印书馆(1959—1979)年出版。在这部著作中,黑格尔第一次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哲学史。全书除一长篇导言外,共分三部分。导言讨论了黑格尔的哲学史观及其方法论;正文第一部分分“从泰勒斯到亚里士多德”、“独断主义和怀疑主义”、“新柏拉图学派”三期讲述了希腊哲学;第二部分分“阿拉伯哲学”、“经院哲学”、“文艺复兴”三期讲述了中世纪哲学;第三部分分“培根和波墨”、“思维理智时期”和“最近德国哲学”三期讲述了近代哲学。本书把哲学史看成具有必然性的真理的科学,力图揭示历史上众多哲学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本质。书中认为哲学体系之间的否定,同时也包含着肯定,积累着人类先前的认识成果,从而达到对立统一,达到更高的真理。黑格尔注意把哲学史中的各个系统与逻辑学中的概念、范畴的发展相联系,贯彻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这无论对逻辑学,还是对哲学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此书深受恩格斯的称赞,曾被誉为黑格尔的天才著作之一。

临证指南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

中医临床医案著作。十卷。叶桂于临症时所述,由门人辑成。首刊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1766年华岫云又出其采辑所得,并加分类、校勘再印。清代曾多次刊刻,此后有石印本、铅印本等。1958、1959年上海卫生出版社、科技卫生出版社都曾铅印出版,迄今存版本40余种。其中内科杂病医案八卷、妇科、幼科病案各一卷。共分89门,次第罗列医案,每案先论证,言简意赅,每症之后,由华岫云邀集同行撰写一段文字,提纲挈领,探析病源。体现了叶氏治病辨证细致,善于抓住主证的特点。全书以病症类案。

负曝闲谈

负曝闲谈

长篇小说。清末蘧园撰。三十回,未完。《负曝闲谈》属于晚清谴责小说,记事率于一人而起,又与其人俱讫。小说涉及的人物阶层与活动场所较广。人物有士子、佐杂、买办、出洋随员、维新派、官宦子弟、朝廷大臣等;活动场所有公园、烟馆、学堂、集市、戏院、妓院、县府衙门、皇宫朝廷等;地域包括江浙、上海、广州、北京;比较广泛地反映了晚清腐败的社会风气和黑暗政治。书中有关上海维新党在妓院谈革命、讲哲学的情节,以及清政府军机处活动和太监王公大臣贪贿弄权的描写,在晚清小说中比较突出,文笔也较爽健灵活,但整个小说缺乏内在的主线,内容不够协调、统一;艺术描写不够有力,人物形象单薄;有的则夸张失实,缺乏说服力。

大藏圣教法宝标目

大藏圣教法宝标目

凡十卷。北宋王古撰,元代管主八续集。略称法宝标目、标目。内容系就整部之大藏经,依卷帙之顺序,解说各经之大纲。本书撰于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乃此类目录书之嚆矢。第一卷至第六卷前半为大乘经律论,第六卷后半至第八卷前半为小乘经律论,第八卷后半至第九卷前半为圣贤集、传记、经录,第九卷后半为贞元译经,第十卷为宋代新译经。现行本系元代管主八之续集补订。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与法宝总目录均收有本书。[佛祖统纪卷四十六、阅藏知津卷四十四、宋史艺文志第一五八]

起信论裂网疏

起信论裂网疏

凡六卷。佛典注疏。清顺治十年(1653)智旭述。是南朝陈真谛译《大乘起信论》的注释书。又称起信论裂网疏。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本书系新译(实叉难陀译)起信论之注疏。其名裂网者,欲破除法相宗、法性宗二宗差别的见解之网。本论以藏、通、别、圆四教中之圆教配以一心之众生心,而举出圆教观境之妄心。注疏本有观国之讲录六卷。

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

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

三卷,赵宋法贤译。即佛母般若经之摄颂。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张仲景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 是东汉卓越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视为经典,他被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人。张仲景少好学善思,10岁时就读了不少的书,羡慕扁鹊的“起死回生”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