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善渊

侯善渊
  • 姓名:侯善渊
  • 别名:
  • 性别:
  • 朝代:金代
  • 出生地:骊山(今属陕西临潼)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侯善渊,号太玄子,骊山(今属陕西临潼)人。金代全真道士。隐于姑射山。长于玄理,着有《上清太玄集》一〇卷、《上清太玄鉴诫论》一卷、《上清太玄九阳图》一卷、《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一卷、《太上太清天童护命妙经注》一卷、《黄帝阴符经》一卷,均收入《正统道藏》。其《上清太玄集》共收论六篇,铭二十一篇,诗、词千馀首。其诗词多言存养精气神以修炼内丹,又多以论奉答同道,论道谈玄。累言三教归一,如云:“如来妙法谈真性,太上玄机说大丹,孔子五常明日用,三乘混一太虚间。”(《太玄集》卷八)“三教归一体,万法悉皆同。”(《太玄集》卷一〇)《全金元词》收其词九十五首。生平事迹见毛麾《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序》(该书卷首、《金文最》卷三八)。

猜你喜欢的书

朝圣者之歌

朝圣者之歌

散文集,黑塞的一切作品都洋溢着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表现在对个体的关怀上。他的作品总是捍卫着个体和人性和人格,为之呐喊、为之请命。在他看来,个体面对的是力量强大的群体,各种权威在限制着个体的发展。黑塞的主要作品是小说,他以小说闻名于世,不过,他同时也是出色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诗歌主要记录了他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挣扎和洞见,散文则更多记录了他对历史和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古欢堂集

古欢堂集

诗文别集。清田雯(1635-1704)撰。三十七卷,附《黔书》二卷,《长河志籍考》十卷。雯字紫纶、纶霞,号山姜,(一作山子),晚号蒙斋,山东德州人。康熙进士,授中书舍人,历官江宁、贵州巡抚,至户部左侍郎。着有《榕树四书说》、《榕村全书》、《山诗选》等。此集约三十四万字。含文二十二卷,其中杂着八卷、序四卷、题辞一卷、记二卷、铭表二卷、传一卷、跋一卷、杂文三卷。收文凡二百二十七篇。又诗十五卷,收诗一千一百余首。各体皆备。其诗文,如《淘金谣》、《采砂谣》诸篇,反映人民苦难生活,风格平易通畅,组织繁富,自成一家,更欲雄伟奇丽,别辟门庭。王士祯《居易录》称“《黔书》篇不一格”,“是亦好奇之一证,存备文章之别格云尔”。有康熙三十七年(1698)刻本,乾隆年间刻本,《四库全书》本。

三略

三略

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亦称《黄石公记》、《黄石公三略》。相传其源出于姜太公姜尚,经黄石公推演并授给张良,故旧题黄石公撰;《隋书·经籍志》称“下邳神人撰”,均不可考。约为秦汉之间的作品。所谓《三略》,意为上、中、下三卷韬略,共3800余字。今存有《续古逸丛书》影宋本及明、清《武经七书》本等。《三略》是一部从政治与军事关系上论述战胜攻取的兵书。“上略设礼赏,别奸雄,著成败。中略差德行,审权变。下略陈道德,察安危,明贼贤之咎。”在政治上,它强调以“道”、“德”、“仁”、“义”、“礼”治国,要求明君得人心,选贤才,“赏禄有功,通志于众”。在军事上,它认为从事战争要从保民的目的出发,“扶天下之危”,“除天下之忧”,“救天下之祸”,“以义 除不义”。它还认为:“将者,国之命也。”要求将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以身先人”,重赏将士,严明号令,确保机密,等等。尤为可贵的是,《三略》对将帅、士兵和民众的各自作用作了中肯的论述,指出“统军持势者,将也;制胜破敌者,众也”,“庶民者,国之本”,“以弱胜强者,民也”。《三略》上中两卷是对前人兵法《军谶》、《军势》的征引与发挥,下卷则是作者自己的论述。该书为历代兵家所重视,对后世影响颇大。

摄生要义

摄生要义

明代王廷相 (原署“河滨丈人”)撰,一卷。卷首序谓“余自壮年以来,颇讲此术 (摄生),缘动达形,缘虑达气,下不著伎,上不泥仙,似于摄生之秘超然有得,乃会综群文,诠取要旨,以著论十篇,用发蒙学。” 十篇依次为: 《存想篇》、《调气篇》、《按摩篇》、《导引篇》、《形景篇》、《饮食篇》、《居处篇》、《房中篇》、《四时篇》、《杂忌篇》。各篇内容平实切用,是一部很有参考价值的文献。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仪封(今河南兰考)人。官至南京兵部尚书。明代著名的哲学家与文学家。其老年时所作,多体会有得之言。

璎珞本业经疏

璎珞本业经疏

璎珞本业经疏,下卷,新罗元晓撰,附阅藏知津一则,缺上卷。

四无所畏经

四无所畏经

全一卷。宋代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内容叙述佛在给孤独园向诸比丘阐说如来成就之四无畏,并说佛于八大众中了无怖畏。又巴利本中部第十二大师子吼经(M.12 Maha^si^hana^da sutta,汉译身毛喜竖经卷上)中之一节,内容与本经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