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元

陈景元
  • 姓名:陈景元
  • 别名:字太初,号碧虚子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1025
  • 逝世日期:1094
  • 民族族群:

陈景元(1025—1094),北宋道士。字太初,号碧虚子。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早年勤学,有方外志。庆历二年(1042年),师事高邮天庆观道士韩知止,次年试经,度为道士。后来游历天台山,遇鸿濛先生张无梦,从其修道,得解《老》、 《庄》深义。曾长期隐逸江淮之间,以书、琴自娱。宋神宗时,由礼部侍郎王琪推荐,入京城讲《道德经》和《南华经》。神宗闻其名,召对天章阁,赐号“真靖”。熙宁五年(1072年),进所注《道德经》,神宗御批云: “剖玄析微,贯穿百氏,厥旨详备,诚可取也。”命为右街都监同签书教门公事,后迁为右街副道录。家藏道、儒、医书数千卷,皆精心校正,四方学者多从其游。后乞归庐山,临行时行李百担皆经史。当时京城道官共十二员,陈景元上言:“凡阙员,乞试《道德》、 《南华》、《灵宝度人》三经十道义”。神宗准其奏。从此道家之学,为之翕然一变。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卒。陈景元继承唐代道教的义理之学,以老庄哲理为本,揉合宋代流行的炼丹思想和实践,建立了一套以“自然常道”为本体,以“静心悟道”、 “炼形长生”、 “无为治国”为主要内容的道教学说。他认为,虚静悟道,自身就与万物合一,性无不通,不可穷极,这就是“神合常道”;炼丹养形,颜如处子,住世千载,只是“形合常道”;而光而不耀,清静无为,修身治国,即是“能用常道者也”。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有《西升经集注》六卷、《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十卷、《南华真经章句音义》十四卷、《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集注》四卷、 《冲虚至德真经释文》二卷等,均收存于《正统道藏》之中。

猜你喜欢的书

宗教社会学

宗教社会学

宗教展现了人性的一个基本的和永久的面向,而宗教社会学则试图解释人们身边这一现实存在。宗教社会学中,韦伯的研究举足轻重,尤其在比较宗教社会学方面的学术水准,其奠基地位举世公认!“如果要简洁地以一名话描述出所谓世界诸宗教的主要担纲者,那么,可以这么说:儒教,维持现世秩序的官僚:印度教,维持现世秩序的巫师;佛教,浪迹世界的托钵僧;伊斯兰教。征服世界的武士;犹太教,流浪的商人;基督教,流浪的职工。”韦伯这句话画龙点睛地描绘出世界各大宗教的特色,也是他从事宗教社会学研究多年的心血结晶。相对于韦伯其他针对世界各大宗教的具体研究,本书偏重理论的构架,带有提纲挈领的性质。换言之,本书可谓韦伯整体宗教社会学研究的一个凝缩本。

亶甲集

亶甲集

亶甲集,原题「西秦降真子赵民述」。赵民生平不详,从其金丹说看,当为宋人。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书中收录七律诗三十首,咏述内丹。其说宗法《道德经》、《阴符经》,与北宋张伯端丹道相同,但缺乏系统。作者自称遇至人得法而道成,离秦云游,「遁迹为儒且混尘」,当为流浪儒士。

汉朝大历史

汉朝大历史

本书是吕思勉先生的四部断代史之一,初版于1947年,后多次再版,是研究秦汉史的最基本参考书之一,已成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经典著作。本书以时间为轴,以影响时代进程的事件或人物为中心展开,讲述项羽灭秦到汉朝灭亡四百多年动乱兴衰的史事变迁。吕思勉是史学界公认的旧籍读得最多的一位学者,二十四史通读数遍,为学界同人传为美谈。吕思勉国学基础深厚,治史的意趣却不保守。本书渗透着吕思勉用新方法、新思想来整理旧国故的精神,被公认为研究汉朝历史的经典之经典。

佛说明度五十校计经

佛说明度五十校计经

佛说明度五十校计经,二卷,后汉安世高译,见大集经五九及六十两卷,此存目。十方菩萨问何因缘,菩萨有痴有黠,乃至智能有厚薄?佛言,知校计为黠,不修校计为痴,因广说五十校计法。

昭觉竹峰续禅师语录

昭觉竹峰续禅师语录

六卷,清真续说,实悟、德纪编,周辅泰序,周又英序,周飞熊序,王前驱序。南岳下第三十七世,嗣佛冤纲。附德云悟禅师语录,清实悟说,性满录,南岳下第三十八世,嗣竹峯续。依驹本增入并印。

杨岐方会和尚语录

杨岐方会和尚语录

禅宗语录。宋仁勇、守端等编集。一卷。杨岐方会(992—1049),北宋禅宗僧人,杨岐派的创始人。此书是其语录的汇编。包括仁勇编《袁州杨岐山普通禅院会和尚语录》、守端编《后住潭州云盖山海会寺语录》、《潭州道吾真禅师语要》及《勘辨》、《偈颂》几部分。据书末所附《序》及题记,此书初为守端于皇祐二年(1050)传出,“编成一轴”;元祐三年(1088)重刻。收录于《古尊宿语录》卷一九。今见载于日本《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