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

- 姓名:赵佶
- 别名:宋徽宗
- 性别:男
- 朝代:北宋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082
- 逝世日期:1135
- 民族族群:
赵佶 (1082—1135),即宋徽宗,北宋书画家,神宗赵顼第十一子。即位前,独好研修丹青,图史射御。同王诜、赵令穰、黄庭坚、吴元瑜等交往。元丰八年(1085)封遂宁郡王。绍圣三年(1096)封端王。元符三年(1100),哲宗死,无嗣,佶以弟继位。初号建中靖国,调和熙宁、元丰与元祐间的党争。不久即改元崇宁,任蔡京为相,以绍述神宗为名,立元祐党人碑,变乱新法,国政日非。宣和二年(1120),遣使约金攻辽,成为导致北宋灭亡的祸因。宣和七年(1125),金灭辽后乘势南下,进逼汴京。赵佶传位赵桓,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北宋沦亡后,赵佶、赵桓俱被掳北迁。绍兴五年(1135),赵佶卒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年五十四。
赵佶崇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擅书法,创“瘦金体”。工花鸟,存世画迹有《芙蓉锦鸡》、《池塘秋晚》等。能诗词。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六:“徽宗天才甚高,于诗文外,尤工长短句。”徐釚《词苑丛谈》卷六:“徽宗北辕后,赋《燕山亭·杏花》一阕,哀情哽咽,仿佛南唐李主,令人不忍多听。”王国维《人间词话》称李后主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诗词杂俎》有《宋徽宗宫词》一卷(《十家宫词》作三卷)、《彊村丛书》有曹元忠辑《宋徽宗词》一卷。
在位时广收历代文物、书画,盛极一时,亲自掌管翰林图画院,召集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任米芾为书画学博士,赐予画院的画家佩带金紫鱼袋,将画院列在其他各院(书、琴、棋等) 之上。任命宋子房为主考官,用科举办法选拔画家,对绘画艺术,起了推动和倡导作用。擅书法,真书学薛曜,草书学黄庭坚,自创瘦劲锋利如“屈铁断金” 和 “瘦金体”。《铁围山丛谈》谓: “裕陵 (赵佶) 作黄庭坚书体,后自成一法。” 传世书迹有真书及草书 《千字文卷》 等,现藏上海博物馆。绘画得吴元瑜传授,继承崔白风格,重视写生,体物入微,以精工逼真著称,工花鸟,相传用生漆点鸟睛,尤见生动。认为画孔雀上墩,必先左脚。亦擅画山水和人物。获有“妙体众形,兼备各法” 之誉。但有些作品乃画院中高手代笔。画后押字用 “无水” 及 “宣和”、“欧和” 小玺或用瓢印史鱼篆文,还常押书 “天下一人”。传世作品有 《芙蓉锦鸡图》 轴,现藏故宫博物院,《柳塘书雁图》 卷,藏上海博物馆《摹张萱䝞国夫人游春图》 卷, 藏辽宁省博物馆。
猜你喜欢的书
查第格
中篇小说。伏尔泰著。作于1747年。主人公查第格是古代巴比伦的居民,他力求明哲保身、与人为善,但每做一件好事,得到的却是一场灾难。后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同王后阿斯黛丹结婚,并被臣民拥戴为国王,得到美满的结局。作者通过查第格的不幸遭遇,形象地勾画了当时政治黑暗、人情险恶、人人都不得自由、不得安宁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在封建专制黑暗统治下的窒息感;也通过主人公的治国政绩,企图说明改变现实的最可靠途径就是开明君主政治。是作者哲理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勤斋集
元代诗文别集。8卷。萧㪺撰。萧㪺死后,诗文多散佚不存,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苏天爵搜辑遗作,得文80篇,诗260首,词26首,编为《勤斋集》15卷,刊刻于淮东。但原本《勤斋集》久已不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萧㪺文42篇,诗261首,词4首,重编为《勤斋集》8卷。卷首有元顺帝至正四年张冲序,至正六年李黼序,刊行《勤斋文集》原牒文。卷1为序、记,卷2为说、铭、赞、状、书、墓志铭,卷3为墓志铭、神道碑铭、墓表,卷4为杂著,卷5为五言古诗、联句、七言古诗,卷6为五言律诗,卷7为五六言绝句,卷8为七言绝句、词。萧㪺是一代大儒,教人必自小学始。为文辞立意精深,言近旨远。他的文章虽然比较单调平淡,但能以质实简洁为特点。诗非所长,而陶冶性灵,绝去纤秾,也可以借此而反映出他的志趣。总而言之,萧㪺诗文是比较典型的醇儒之作,文学意味不足是其诗文的通病。
养小录
清代顾仲编著。顾仲,字咸山,号中村、松壑、浙江饕士,浙江嘉兴人。著有《历代画家姓氏韵编》、《松壑诗》等。《养小录》共分上、中、下3卷,内分“饮之属”、“餐之属”、“饵之属”、“餐芳谱”、“果之属”、“嘉肴篇”等部分。该书记载了饮料、佐料、蔬菜、糕点、果品、鱼蟹、肉类等190多种食品,并简单介绍了每种食品的烹调方法,尤以浙江风味为主。它是研究清代浙江饮食的一部颇有影响的著作。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曲素诀辞五行秘符一卷」;《无上秘要》卷二七引《洞真凤台曲素上经》,皆指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分三篇。其一为《高上玉晨曲素忧乐慧辞》。内载颂诗五首(名曰忧乐之辞),符箓五枚(名曰五帝命魔灵幡),谓依法诵辞佩箓,可感召五帝前来护卫,飞升成仙。其二为《太极左真人曲素诀辞》。内载符箓二枚(名曰曲素诀辞),依法佩箓,可招摄六天之鬼,制伏邪魔。其三为《太上曲素五行秘符》,假托太极左仙公(葛玄)撰。内载「五行父母真君」之隐讳及符箓十枚,依法存神念真,佩带五行秘符,可召魂制魄,保命役神,九年成仙,全书道法以存神佩符为主。
太上混元老子史略
太上混元老子史略。三卷。宋谢守潮撰。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谱录类。节抄宋谢守灏《混元圣纪》而成。本书鲜见其他传本。
万善同归集
凡三卷。北宋延寿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系广举经论、祖释等禅家心要之书。各卷之初,首叙其概旨,而后以问答体解明其意旨。问答总数有一一四条,其中第一一二条(大四八·九九二上):‘问:“此集所陈,有何名目?”答:“若问假名,数乃恒沙。今略而言之,总名万善同归,别开十义。一名理事无阂,二名权实双行,三名二谛并陈,四名性相融即,五名体用自在,六名空有相成,七名正助兼修,八名同异一际,九名修性不二,十名因果无差。”’由此可知本书之概要,乃逐条解说其意义者。然实际之记述却未必依上所述之顺序。卷上之初,即说理事相即、万行由心等义,次则以三十三条问答解说其意;卷中之初,即略示波罗蜜等实践行法,后复以二十七问答细说之。卷下之初,举示妙行圆满之趣旨,再揭以五十四条问答,论述其意义。全书虽以宣扬禅旨为主干,而华严、天台、净土等诸宗思想之融合,随处可见,所引用之书目亦甚多。